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98|回复: 0

毕加索画出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0 21: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毕加索画出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编译 肖黎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画家和物理学家何以同时创造出一个如此相似而激进的表达世界的方法?况且,他们并不相识……
        1905年5月,瑞士伯尔尼,一位26岁的德国物理学家完成了他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1907年6月,在自己位于巴黎蒙马特尔的画室里,一位年轻的西班牙艺术家,同样是26岁,在一幅名为《阿维尼翁的姑娘们》的画作上落下了最后一笔。这两件事本没有任何先验性的关联,但都标志着传统世界从此崩塌!前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建立起狭义相对论,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革命;后者,帕布洛·毕加索,创立了立体主义画派,震动整个画坛——这一切,仅仅相隔两年。
        现代艺术与现代科学几乎同时出现,这只是纯粹的巧合吗?亚瑟·米勒(Arthur Miller),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教授,并不这样认为。   
        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和《阿维尼翁的姑娘们》进行对比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如果说爱因斯坦的文章宣布了与伽利略或牛顿原理的决裂,宣称 “以太”这种原本被认为充满整个世界的静止物质并不存在,而以太参照系则是此前物理学家们用来定义所有物体运动的绝对参照系;那么毕加索的画作则宣布了与拉斐尔或维梅尔的决裂,宣称不再存在独一无二的透视法,不再有参照视点,不再有表现物体的专门角度——物体的各个方面被同时画下来。他们两个,在表现处于空间和时间中的物体时就这样摒弃了一个绝对的参照物。
但是谁影响了谁呢?
        毕加索是从爱因斯坦在两年前发表的观点中直接受到了启发吗?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早在20世纪40年代,两个美国人——建筑师吉迪恩(Siegfried Giedion)和艺术史学家保罗·拉波特(Paul Laport)已经在论证这一观点的可能性了。1971年5月,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大学的艺术史专家琳达·亨德森(Linda Henderson)强调,“在法国,人们对相对论的兴趣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当时缺少美国式的大众科学杂志”。比如,《新发现》的法国合作者Science & Vie杂志,创刊于1913年,因此只是对爱因斯坦在1922年11月如何成为世界明星进行了详细描述(1922年11月爱因斯坦因光电效益理论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琳达·亨德森总结说:“爱因斯坦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并未对法国艺术家产生任何冲击。”
        而亚瑟·米勒却认为相对论与立体派之间存在关联。令人惊讶的是,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在性格方面表现出很多共同点:同样的创造力,同样否决了抽象概念,同样与各自领域的两位大家一脉相承……甚至同样无法妥善处理与女人的关系。当然,通过这些相似之处便断言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未免太过牵强附会。事实上,历史学家指出了一个毕加索与爱因斯坦之间更具说服力的关联,但却有些曲折:两人都受到庞加莱(Henri Poincaré)和他那本著名的发表于1902年的《科学与假设》的影响。
        但是想要找到将毕加索与庞加莱联系起来的线索就困难多了。亚瑟·米勒在这里提到一个名字——莫里斯·潘塞(Maurice Princet),他是一个对前沿数学和“毕加索集团”成员都很感兴趣的保险人。我认为,当潘塞谈到关于非欧几何学及第四维时,毕加索意识到其重要性,而第四维主要是从庞加莱的《科学与假设》中摘取的内容。”
        在当年的这本畅销书中,数学家着手研究19世纪的新式几何学。这些几何学有别于传统几何学,它们有着扭曲变形的空间,其中的平行线会渐行渐远或相互靠近(同欧几里德原理相反),或是包含多维空间(作为传统的长、宽、高的补充)。在一本厚达600页的文选里,琳达·亨德森还证明了这些新的几何学是如何灌溉了20世纪前10年的现代艺术。但是在1907年呢?莫里斯·潘塞真的对毕加索说起过这些高深的数学概念吗?而毕加索在创作他的那些“姑娘们”时又对这些感兴趣吗?当毕加索在1945年被问及这一问题时,明确地做出了否定回答。但这并不能让亚瑟·米勒信服,他仍然坚持在立体派中看出了“一些科学的东西”:“在两篇故意曲解这一运动的文章中,潘塞曾经以立体派的‘命名者’出现,这让毕加索感到非常不快。另外,他曾经声明在完成《阿维尼翁的姑娘们》之前不了解黑人艺术,但我们现在知道这不是真的。”
“毕加索常常谈论起第四维”
        为了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亚瑟·米勒花了两年时间泡在位于巴黎的毕加索博物馆里,仔细研究了艺术家的私人笔记,分析了他周围亲近的人的言论,并在博物馆馆长安娜·巴达萨里(Anne Baldassari)首度公之于世的摄影作品里耐心挖掘,甚至研读当年的报纸……这一切都是为了最终将这些趋向一致的线索汇集起来。
        这些证据都很有力,亚瑟·米勒断定“就如同庞加莱对时间和同时性的洞察力启发了爱因斯坦、帮助他发现相对论一样,他的“多维”概念同样刺激了毕加索,后者由此将几何学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同样经由法国数学家的思考所引导,物理学家和艺术家开始探寻问题的答案——爱因斯坦在时间方面,而毕加索则是在空间方面,两人都在寻找对“绝对”物体的表达方式。与囿于欧几里德三维空间的传统画家和物理学家不同,他们摒弃了这种方式,因为一个物体的外形、位置、速度和时间性取决于观察者的视点,唯一能够对它进行客观表达的方式是放弃所有预先的参照物,并将所有的视点同时考虑进去。正是通过引入视角的相对性,他们才得以追求绝对。画家和物理学家开始同时向多维几何的方向过渡。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20:13 , Processed in 0.1264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