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53|回复: 1

春节——一种哲学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2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应昨天《中国青年》杂志的约稿而写的。因《中国青年》的读者对象多为心智不太成熟的年轻人,本人甚怕误导他们。为慎重起见,现发来想听听大家的批评意见,以作修正。在此,先谢谢大家!]
              春节——一个正在失落的“在生活”的样板
                           朱·鲁子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理想和真实生活样态无不活生生地体现在他们的传统节日里。对中国人来说,具有深刻精神内涵和民族象征意义的节日有很多,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其中,尤以春节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节日会像春节那样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内涵。对于个人来说,真正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日子应该是其诞生日;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其最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节日应该是其民族的“诞生节”或“圣诞节”。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对于没有西方民族那样的“圣诞节”的中华民族来说,每年阴历的初一到初三甚至绵延整个“正月”的“春节”,就是我们的“圣诞节”。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生日”——这从传统中每个人的年龄的增长不以自己的生日而以春节为标志清晰可见。
1975年移居法国的捷克当代作家米兰·昆德拉有本书的书名耐人寻味——《生活在别处》。“生活在别处”这句话,由于断句的不同,是一个在汉语中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我想,这样的断句可能大家更容易认同:生活,在别处。“在别处”,乃“彼岸”之谓也,它告诉我们的是,当下的所谓“此岸”的“生活”,是不当“生活”之名的。这样,“生活”实际上就可以具体化为两种样态:此岸的“为生活”和彼岸的“在生活”。昆德拉的“生活”实乃“在生活”之谓也。春节的真实意义在于它以非常世俗的形式如之前的过分操劳和精心筹备等,昭示我们一种非世俗的生活样态如沉浸在没有实际功利的纯粹民俗仪式的、纯粹是浪费资源的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吃喝玩乐之类。沉浸在“欢度春节”这样的一种生活样态,就是将“生活”具体化为“为生活”和“在生活”两种样态后的具有人性光芒的“在生活”样态。这种生活样态是审美的、情感性的、狂欢性的、超功利的。这是一种“超越”:一种“神圣”对“世俗”的超越,一种“在生活”对“为生活”的超越。春节,是被日常世俗日子所压抑、贬斥、淹没的人性的复活。
丰富的传统节日所承载的“在生活”样态就像这些节日一样千姿百态,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过,唯有春节这样一种“在生活”的样态更具有普遍性和典范性。所以,春节,无愧于“在生活”的样板。——自古以来人们无不艳羡:要是日子天天像“过年”那样该有多好啊!记得童年时代,离春节尚有两个多月,我和伙伴们就天天进行“倒计时”。——那是一种怎样的包含着无限幸福、成长和收获的渴望啊!
遗憾的是,如今的春节,作为“在生活”的样板,正在无情地失落。
一方面,强势的西方文化几乎让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西方民族的节日在我们的年轻一代身上扎根。另一方面,彻底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意识形态化的当下中国社会,将“春节”的神秘性、神圣性几乎彻底杀死。人们无不慨叹:现在“过年”没有意思了!丧失了神圣性的节日,无不充斥着世俗的庸俗和粗鄙,它彻底混同于忙忙碌碌的世俗生活,甚至疲于应酬而甚于平日。人们无不感到忧伤:“过年”太累了!本来具有超越世俗生活的节日狂欢性质的春节,已经彻底异化和变质,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春节,这一标志着中华民族“在生活”样态的事件一旦堕落为世俗的“为生活”,它就表征了我们这个民族和个体人生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状态,就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落和缺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过严冬的人,更懂得春天的温暖。这一点,我们从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所谓“国学热”,从有些城市如北京由前些年的禁放鞭炮到今年的开禁可窥一斑。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
我曾用“人、从、众”三个字的双向排列来表达我们民族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丧失自我与回归自我的必然趋势:人——从——众,全球化过程中丧失自我的社会化之路;众——从——人,深入地全球化之后回归自我的个体化之路。这两条路不是互相外在的,而是同时进行的。今天,我们正走在人——从——众这一条社会化之路上尚没有完成,我们必须将这条路走到底;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回归自我”,重新检视有着不可取代的精神价值的优秀“传统”。而春节,可以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个标志性符码。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就是拯救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生命!
2005,12,2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11: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一种哲学的思考


                    当圣诞将成禁忌--2005年的“圣诞战争”
                                  基甸

2005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节日还未到来,圣诞节本身却成了热烈争议的一个话题,
不仅是在中国,而且也在美国。讨厌圣诞节的声音年年都有,今年似乎又创新高。
在中文网络上,离12月25号还有好多天,声讨圣诞“洋节”的文帖就已经不约而同地
发出,而且好些是被网站放在首页隆重推出[1-3]。大部分的文帖都是反对国人过圣诞
的。反对的理由是很多国人过圣诞节完全是一种“崇洋”和受商品化毒害的文化行为
和消费行为,他们对圣诞节的真正含义并不了解,对到底圣诞节是在庆祝什么都不明
白,就跟着瞎起哄,一个“一不读圣经,二不做礼拜的中国人,去庆贺这样一个自己
不崇拜的人的诞辰”多少是有点“荒唐”的[1] 。不过更多的反对意见出自自认为对
圣诞节的基督教含义有所了解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反对的原因还不仅在于对轻浮的
“崇洋”和商品化文化的批判,更是站在“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和批驳基督教“迷信”
的精神高度做痛心疾首的呼吁,提醒国人“不能够忘记,我们骨子里是中国人”,圣
诞节“是基督徒的节日,跟大多数中国人无关”--“且不论圣经是否伪造,也不论耶
稣这个私生子的来历”[1]。
意味深长的是,在被一些国人视为是“基督教国家”的美国,要不要过圣诞节也成为
极具争议性的议题。在美国的媒体上,今年谈得特别多的是圣诞节的PC/“政治正确”
(political correctness, politically correct)的问题,从白宫的圣诞卡上没有
“圣诞”(Christmas)字样,到一些大公司决定不用“圣诞”字眼及后来其中一些又改
变这样的决定,美国的媒体上几乎天天都有人讨论这件事情,今年所谓的“圣诞战争”
(Christmas Wars)似乎更显著地成为一个热门的关键词[4]。在美国,反对圣诞节的
人表面上是站在PC或“政教分离”的立场上,但是实际上非常明显,这些人基本上都
是比较极端的信仰无神论或不可知论的反基(督教)人士。所谓的PC之争带有很强的
“文化战争”,即文化和道德上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交锋的意味。
(特别再次提醒一下,美国人的这种文化和道德上的“自由主义”与中国知识分子的
政治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完全是两码事。在政治上,美国的“自由主义者”属于
“左派”或“左倾”。而在文化与道德上,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既有倾向于无神论
的,也有倾向于有神论“保守主义”的。)
美国的“文化战争”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圣诞”(Christmas)的
字眼之所以引起争议,是因为Christmas这个字里面本身就包含了“基督”(Christ)
之名,因而被反对者指责有“宗教(基督教)偏向”。美国社会不但坚持政教分离,
而且崇尚多元文化。如果说基督教文化曾经在美国处于主流地位,今天的PC人士孜孜
以求的则是要消除基督教文化的这个地位甚至将其逐出公共领域,而以多元文化代之。
因此在学校和公司等公共场所,很多人用“节期”(holiday season)来取代Christmas,
正好在圣诞节前后也有其它宗教的宗教节日,如犹太教的献殿节(光明节,Hanukkah),
传统非裔美国人的宽扎节(Kwanzaa),等等,所以笼统地叫做“节期”似乎更加一视同
仁、平等公平。这个风气往年已有,但今年似乎更甚。我自己今年收到的来自有工作关
系的公司的“公共”节日贺卡就没有一张上面有“圣诞”(Christmas)的字眼。
在美国,PC人士和反基人士的这些“去基督教化”的努力当然受到一些基督教人士和
“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抵抗。不过他们多从文化和传统的角度提出异议,指出圣诞文
化是美国文化和传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他们也并不反对政教分离和多元文化。然而
PC人士和反基人士的做法往往过犹不及,走得太远,搞得太极端,反而引起大众的反
感。很多美国人圣诞节也跟很多中国人一样只是一种文化或者消费行为而不是一种宗
教实践,他们并不在乎反基人士跟基督徒之间宗教信仰层面上的“争战”,而只不过
希望圣诞节多少能有一些传统的温馨的感觉,而不是被“政治正确”搞得手足无措、
唯恐“犯忌”。当圣诞装饰里面的圣婴不再能像以往一样叫做“耶稣宝宝”(baby
Jesus)而要叫做“节日婴孩”(holiday infant)才“合法”的时候,“政治正确”
的“律法”用它的生硬让圣诞变得冰冷无趣。大多数的美国人,包括非基督徒,对这
样的“反圣诞”的做法都不以为然甚至非常反感,媒体上也不时有人对这种做法热嘲
冷讽。
对我来说,在中国的一些人反对过圣诞节的理由更没有道理。如果说很多国人过圣诞
节只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那么把反对圣诞节上升到捍卫中国文化、批判“缺乏信仰”、
“贪大崇洋”和“背离传统”的精神高度本身就是夸张和过激的。如果说国人对传统
文化不再“信仰”,强调“复古”也无法重建破碎的信仰。就商品化而言,很多人不
是说咱们国人如今什么都不信就信钱么。就算禁过圣诞节而规定只准过春节、中秋、
端午,“拜金教”同样会压倒“国粹主义”,国人过“土节”照样也不过是消费狂欢
找点乐子而已,又有几个人真的会去虔诚地祭祖、祭孔、纪念屈原先生?“崇洋媚外”
固然是肤浅,在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的廿一世纪还搞盲目排外就更加可笑和不切实际
了。“洋节”不能过,那“西餐”还能不能吃?莫非要把全中国的麦当劳、必胜客都
关掉、规定必须卖肉包子和素锅盔才不是“贪大崇洋”、“背离传统”?那洋货还能
不能用?洋车还能不能开?洋网还能不能上?。。。
如果真要“上纲上线”提高到信仰的层面来说,圣诞节当然“是基督徒的节日”,但
基督徒的节日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庆祝?当今世界,基督教文化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也
许日渐式微(很多西方人大张旗鼓、名正言顺地“背离传统”,一点不觉得有什么不
好),但在中国却是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基督徒人数已经接近一亿[5]。就
算只有基督徒才应该庆祝圣诞节,这几千万的中国基督徒既是基督徒,难道不也是中
国人?对基督徒来说,基督教根本不是什么“洋教”(就象物理化学不是“洋学”一
样)。莫非作为普世宗教的基督教只能“洋人”信?至于“圣经是否伪造”,耶稣是
否是“私生子”,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的基督徒跟反基人士和中国传统文化捍卫者的
信仰和看法当然不同。如果真要“较真”,基督徒倒可以就此跟反基人士和中国传统
文化捍卫者论上一论[6]。(顺便说一下,“私生子”之类的说法倒真有点缺乏PC,
中国文化如果真的需要用这样的话语来“捍卫”,我看还是不必“捍卫”了。)
我不相信圣诞真的会被禁。在美国,人们早早地就在房屋内外布置起传统的圣诞装饰。
我们家有两个娃娃,妻子更是花费心思搞一些布置。小儿子看着圣诞树上的装饰和一闪
一闪的彩灯傻呵呵地笑,大人心里面便充满温馨。大儿子已经到了年龄,已经知道每年
给他圣诞礼物的“圣诞老公公”(Santa Clause)其实就是老爸的“真相”。不过我跟他
讨论关于“圣诞老公公”的“神学”的时候,我说“圣诞老公公”当然是人扮的“神话
人物”,但是他所代表的“施比受更有福”的精神是真实的,也是符合基督精神的。圣
诞的真正意义正是“道成肉身”--上帝把耶稣送给世人作为礼物。儿子当然希望有圣诞
节、喜欢过圣诞节。我刚跟他一起看了《纳尼亚:狮子、女巫和衣柜》。在鲁益师的童
话里面,一个被女巫统治的纳尼亚,就是一个永远是寒冷的冬天而圣诞节被禁止、永远
没有圣诞节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那样的世界不止是了无情趣,简直就是冷酷的地狱。
联想到今天的“圣诞战争”,我对鲁益师的隐喻之高超更加佩服。
其实不光是反感基督教和西方文化侵略的人士反对圣诞节,在基督徒当中,一些神学上
比较极端的教派也是反对圣诞节的。反对的理由是圣经并没有讲耶稣是几月几日降生的,
教会传统把圣诞节定在12月25日是为了“将就”异教的节日,有“混合主义”之嫌。有
点讽刺的是,这样的看法倒跟《达芬奇密码》的作者等人的一些在“俗世”很流行的看
法类似。《达芬奇密码》几乎在任何的基督教文化和宗教的表象后面都能找到异教文化
和宗教的根源,很多“惊人”的“真相”令人惊诧,但有时也难免让人觉得牵强附会。
实际上这是个信仰和文化的关系问题。如果你象极端“原教旨主义者”或丹布朗那样把
基督教信仰与其它文化绝对地对立,那圣诞节当然有“混合主义”之嫌。但是如果你相
信信仰可以超越、影响甚至更新文化,这就不必成为有冲突的困惑。
作为基督徒,“圣诞战争”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信仰。我们信基督会不会也只是崇洋、凑
热闹、文化认同而已?还是我们真的相信那个被人骂为“私生子”的微卑的拿撒勒人就
是“道成肉身”,他的降生给心灵贫穷精神绝望的人类带来终极的希望和温暖,因而圣
诞节才真正值得庆贺?实际上这个世界讨厌耶稣本来就是“正常的”。(台湾曾经有捍
卫传统人士提倡把“圣诞”改称为“耶诞”,我倒觉得改得挺好,比西方一些人改的
"X-mas"好。)基督徒完全不必为了“文化和传统”去“捍卫”圣诞节,但是我们可以
而且应该在这个“节期”再次思想基督降生的真正意义。
感谢上帝,至少在美国,在一片PC的争论中,圣诞的气息仍然浓烈,就连流行音乐电台
里面都反复播放着不同版本的熟悉的传统圣诞歌曲(尽管有的是无词音乐,有的是彻底
“现代化”或“后现代化”的版本)。圣诞文化不断地提醒人们,让人们反思圣诞节到
底为何值得庆祝,圣诞节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圣诞节对很多美国人来说也是繁忙的
日子,光是买礼物就足以让人头大。在这一片“圣诞战争”的嘈杂、商品化的喧嚷和节
日的忙乱之中,但愿我们能静下心来,跟家人朋友互表关爱,更得到那真正的、至宝的、
来自上帝的圣诞礼物。
冒着不PC之险,祝各位网友圣诞快乐、新年吉祥!

2005年圣诞节前夕

参考文帖:
[1]尖叫文字:中国人,你过的哪门子圣诞???
http://www.people.com.cn/GB/shenghuo/1090/3059458.html
[2]李土生:中国人为什么过圣诞节?
http://column.bokee.com/107353.html
[3]诗哲魂:中国人过圣诞节啦!
http://column.bokee.com/107782.html
[4]CT: Christmas Wars (Links)(“圣诞战争”,英文评论链接)
http://jidian.bokee.com/3933853.html
[5]资料:中国有多少基督徒?
http://jidian.bokee.com/3528157.html
[6]“反基与辩道”(1995-2005网文精选)
http://www.godoor.net/jidianlinks/apologetic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7 11:47 , Processed in 0.1528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