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11|回复: 86

张焉如书法学术研讨会6月11日在古都洛阳举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3 09: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焉如书法学术研讨会
6月11日在古都洛阳举行

2013.6.11 洛阳龙门 东山宾馆



调整大小 IMG_4950.JPG





书法在线 侯勇  2013年6月11日,癸巳端午的前一天,在温馨浓厚的节日氛围里,张焉如书法创作研讨会在古都洛阳召开。研讨会由河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河南省书法院、《书法导报》社主办,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专门致信研讨会,对张焉如的创新实践给予充分肯定。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专门为研讨会写来贺信,并派代表参加。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研究部主任刘恒,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原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俊杰,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主席宋华平,河南省书协顾问陈春思,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强,中国书协理事、《书法导报》总编辑王荣生,河南省书协副主席米闹、王鸣,以及全国各地理论界代表和著名书家30余人。

张焉如于上世纪60年代生于洛阳,从事书法艺术已30多年,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八届、第十届书法篆刻展、首届青年展、第五届楹联书法展、第二届扇面书法展,获全国首届草书展提名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千唐志斋博物馆副馆长、河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洛阳龙门印社社长,洛阳市人大代表、优秀专家。

近年来,张焉如致力于培养书法人才,在他的指导下,已有19人加入了中国书协,其中1人获第三届兰亭奖一等奖第一名,1人获提名奖,1人获全国奖,共有8人在全国各类展赛中获奖。

焉如诸体兼擅,具有十分扎实的基本功。书风以碑派为宗,兼融碑帖,参用龙门二十品、二爨、郑文公以及王羲之、王铎等,雄强朴厚,自成面目,变化丰富,不法常可。张焉如虽然传统功力深厚,但却不愿步趋前人,锐意创新,力图写出自己的面目,用传统的书法艺术语汇表现当今的时代精神。张海先生说他看到张焉如的作品,“感到眼前一亮”、“用笔厚重,造型奇特,整体感觉很有新意”。第二届书法兰亭奖一等奖得主王忠勇说:“第一次见到焉如的字,我当时的反应是——这样的艺术感觉在周围的人群中太少了,以致新鲜得让人吃惊。”中国美院教授张爱国博士把张焉如独具特色的书法称之为“造像书”,他说他第一次见到张焉如的书法,“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的脸上写着惊喜、好奇和激动。”

张焉如书法艺术的创新探索受《龙门造像》的启发。这种书法是前人刻在石壁佛龛上的。用笔斩截厚重,方峻刻厉,章法上随体赋形,往往不计行列,有天然的奇趣。张焉如借鉴这种介乎写刻之间的生拙笔意,施以有意的夸张变形,并配以篆刻、造像图案等装饰,形式变化多端,古意盎然。再加上作者多用这种形式写佛经、养心格言等内容,从整体上有一种肃穆宁静的宗教氛围。与北魏书法的佛教精神十分契合。然而又不限于表现宗教内容,作者用这种独特的章法形式表现碑派书法所特有的宗教人文内涵。

作为一种书法创新的探索,张焉如明显异于别人的是:他的创新思路不是来源于西方的现代派美术,而是来源于传统的碑派书法资源,是以碑派书法的丰富表现形式与帖学人文内涵相结合的一种大胆尝试。张焉如的创新实践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碑派书法的创新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至今还远未挖掘完。中国书法的创新不一定非要效仿西方现代派美术或日本墨象派书法不可,在传统资源中深入挖掘,同样可以写出新的风格面貌。



张焉如书法学术研讨会参会人员名单

一.会议时间:2013年6月10日———12日
开幕时间:2013年6月11日上午09:00
二.会议地点:洛阳龙门东山宾馆
三.主办单位: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
              河南省书法院
              书法导报社
四.承办单位:洛阳市文联
              洛阳市书法家协会

五.参加人员:
刘  恒 (中国文联艺术发展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张亚忠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张谷风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代表、美术报副总编)
宋华平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杨炳旭 (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雷雪芹 (洛阳市政协副主席)
归宝辰 (洛阳市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张炳志 (洛阳市文联主席)
陈春思 (原中国书协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
李  强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法院院长
西中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美术评论家 )
王  鸣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米  闹 (河南省书协副主席)
曲万涛 (新安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衡剑超 (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馆长)

理论家:
     张爱国(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    李庶民(山西)
     刘思凯(陕西)                            刘宗超(河北)
     杨天才(河南)                            姜寿田(河南)
     孟会祥(河南)                            常亚均(河南)
     杨正民(河南)                            杨庆兴(河南)                       
省重点作者
刘顔涛                                 
     张青山                                   史焕泉
     张英俊                                   姜宝平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09: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
给张焉如书法艺术研讨会的信


去年,我在《书法导报》上见到张焉如的书法作品,感到眼前一亮。他的作品从《龙门造像》脱胎而来,又经过夸张变形和特殊处理,和常见的书法作品形式有明显的不同。仔细看他的字,用笔厚重,造型奇特,整体感觉很有新意。

书法艺术有几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十分丰富。今天的书法艺术要发展,就必须继承传统,师法古人。书法艺术传统博大精深,我们继承传统不能限于某家某派,而应该用更广阔、更深远的视觉,对传统资源进行更深入地挖掘,从而创造出具有当今时代特色的新的书法艺术语言。

张焉如在书法形体和章法上的探索,表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有哪些得失,成功和商榷之处,大家讨论。我一直认为对于学术问题的讨论应该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深刻而不偏激,见解不同而非刻意对立。河南省书协就张焉如的书法艺术探索召开专题研讨会,这是一件好事。就某一创作现象展开专题研讨,这是书法理论研讨贴近创作的新的尝试,是值得提倡的。希望今后多开一些这样的研讨会,以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张海
2013年4月22日

_DSC006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09: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给张焉如书法学术研讨会

陈振濂
   
张焉如在书法界属于另类,在美术报名家工作室亦以不主故常闻。尤嗜以毫锥去追契刻,虽取饰形却能得古僻质拙,无甜俗之态,可称卓然。而一旦泼墨弄翰于宣纸渗化之际,错综其形,交替其韵,灵巧飞动,生机勃勃之势,有传统书法斤斤于点画者所不能望其项背者,予视张焉如,初指乃门弟子中之偏师亦且奇兵也。然则今日书法界固步自封,津津于较技逞能,仿作摹形,千人一面,且自以为得之而骄娇者众。求诸奇思妙想奇行僻举者,何其少哉!故曰焉如当自惜自珍之可也。
_DSC007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
在张焉如书法学术研讨会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书法同道: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来到洛阳龙门——魏碑的故乡,参加青年书法家张焉如先生的书法研讨会。我谨代表河南省政协并以个人的名义对研讨会的隆重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同时,对给予研讨会大力帮助与支持的各界人士和广大书友表示衷心地感谢!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中原文脉,绵延不绝;滋养和培育了“根在河洛”的中国书法。河南书友不负众望,深入传统,开拓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张焉如便是其中独具代表的一位,他根植传统,在全国各大赛事中屡屡入展、获奖;他锐意创新,善用传统的书法语言表现时代精神,清新质朴,在书坛上树起了创新的风向标,得到书坛权威人士的高度赞扬,更得到了张海主席的赞赏;他致力于培养书法新人,更难得的是,他先后指导和培养了19名中国书协会员,其中有8名在全国获奖,包括全国奖1名,和1名兰亭奖第一名获得者;他是当今书坛风格独具的奇才,他既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是一位标新立异、勇于开掘的探索者……


今天,群贤毕至,高朋满座,会于伊水河畔,龙门之地,隆重举办张焉如书法学术研讨会,既是对张焉如书法探索的肯定,也是河南书法的一件盛事,更是书界道友的幸事,希望大家敞开胸怀,畅所欲言,为书法的创新鼓与呼!


最后,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预祝张焉如的书法再创新辉煌,也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5687.jpg
张焉如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千唐志斋博物馆副馆长  
洛阳市人大书画院院长
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龙门印社社长
河南省篆刻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洛阳市人大代表
洛阳市优秀专家


获奖、入展情况:
全国第二届行草展入展
全国第二届流行书风展入展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入展
人民日报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展二等奖
《书法导报》国际书法大展二等奖
全国首届青年展入展
全国第五届楹联展入展
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优秀奖      
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赛入选
第五届新人新作展入展
“高桓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
全国第四届正书展入展
全国“冼夫人杯”书法大赛三等奖
全国第二届扇面展入展
西泠印社篆刻展入展
全国首届草书展获奖提名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入展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导 航——


张焉如书法学术研讨会(附部分书面发言)

http://www.zgsf.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635&extra=page%3D1


张焉如书法作品

http://www.zgsf.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635&extra=page%3D1&page=4


龙门石窟

http://www.zgsf.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635&extra=page%3D1&page=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破书法魔咒:
张焉如的“造像书”


老 爱

人生一世只为逢!是的,在人生长河中,我们每一天都无法预知将会遭遇什么。2012年3月的最后一天——31日,我看到了张焉如的书法,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我的脸上写着惊喜、好奇和激动!

的确,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能让人激动的书法了,我除了为他的书法激动外,更为书法本身激动。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当代书法创作创造的才思与激情消退了、或者是被压抑了。在一片复兴传统国学、文化、艺术的主流话语声中,再提什么书法的创新似乎不仅仅是不合时宜,甚至有点背势而动的忤逆。可是,人类创造性的本能告诉我,书法界目前的状况是有问题的——一味的崇古、泥古,一味地标举传统甚至是正宗,许多人将传统简单粗暴地归结到所谓的“二王”身上,断章取义地肢解“二王”、复制“二王”,弄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厌厌无生气。另一方面,人们厌倦了那些拙劣的创新,看穿了那些缺少真正的传统功力而故弄玄虚的蹩脚把戏。一时间,书法就像中了一个魔咒:创新的不够斤两,传统的不够地道。所有的创新几乎都遭受诋毁,所有的传统几乎都面临误读。人们无法将真正的优秀的传统与泥古不化的假古董以及真正有创意的出新与故作狂怪的低劣的出新区分或剥离。人们陷入了一种集体式的无奈和麻木。也因此,近几年的书法界不仅缺少而且几乎无法开展真正的艺术批评。

张焉如的书法,打破了这个魔咒。这是什么样的书法呢?恕我见识有限,至今我没有看到过有类似表现的东西。粗略地说,张焉如的这种书法非字非画、亦字亦画、非古非今、亦古亦今。非字而富有书法点画的厚重、苍茫及意味;非画而有造型的具象与抽象;非古而有传统的深厚滋养;非今而有当代艺术的独特新意。承焉如兄不弃,询我以何命名之。我沉吟片刻,脱口而出:“造像书”。焉如似乎有所认同,而我当时也没有深论。今试解之,其意大致有三。
其一,其书有深厚纯正的北碑造像底子。其点画方硬、厚重、苍茫,既有金石之气,又有刀刻味道,但又真真切切是用毛笔在纸上写出来的。其结字穿插、伸缩、挪让、开合,极变化之能事。其结体方正、稚拙、奇诡、生动、活泼,所谓动有姿态,往往有出人意料的表现。其章法,消解正常的行距、字距,时而直,时而曲,聚散有致,错落有型。再联系其人,焉如出生于河南洛阳新安狂澜古镇,任职千唐志斋博物馆,领略龙门造像的千古神韵,含蕴洛阳墓志的仪态万方。焉如犹如置身中国书法传统的汪洋大海之中,尽情地驰骋遨游。焉如有一件作品,取题《瀚海拾贝》,恰可证明我所言不虚。

其二,其书充分借鉴吸取了绘画的构图意识,将书法作品作一完整的“图像”来塑造。焉如在创作中运用块面、对比、嵌合、分隔、断连、虚实、疏密、深浅等多种手法,既保留书法作品对文字内容阅读的完整性要求,又不断地消解或干扰这种阅读需求,让观者进入一个“看画”、“赏画”的视觉体验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又利用视错觉来不断挑战观者的视觉惯性,让观者获得别样新鲜的视觉感受。我曾经问他,作品的体量如何?焉如回答是能大能小,可横可竖,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图式,也有体量特别大的。可见,其艺术表现的“图像”特征相对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创作来说,不仅仅是有意的,而且被强化到了极致。焉如曾说:“在每个领域里,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英雄,我崇拜的人很多,但一呼直出的是毕加索。是他近乎野蛮的、公牛般的、天才的、革命式的创造精神!他的巨大功劳在于他为其以后的艺术家们的思想插上了腾飞的双翼”。这里不难看出,焉如不把书法仅仅看成是书法,书法也是画,是艺术,是生活,是人,是一个世界,书法是有无限可能的。在此,焉如心中的毕加索和许多人心中的王羲之、米芾、王铎构成了极大的反差。也因此,焉如的“造像书”不仅仅是一般意义或概念上的书法,是他为这个世界也为自己造的“像”。

其三,其书融合书写与造像——以书写来造像,以造像来带领书写。但其创作终究不离毛笔、终究是以书写完成的,即使是穿插作品之中的各式印章,也是“写”出来的,故曰“造像书”。这种书写是更本质的心灵流露,是书与画的交融与合一,是真正纯粹意义上的“书为心画”。甚至于,在他某一类型的书写中,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都在拗一个造型,造一个像。一点一个像,一画一个像,一字一个像,一件作品集万千字句、万千点画,即是集万像于一像,然而最终还是归于书写。焉如有一件作品叫《一花一佛 一字一世界》,恰好可以与我此论相印证。我不打算预测焉如以后是否会突破毛笔、宣纸和书写——走向行为、走向装置等等(这在一个生长在龙门造像的家乡、一个崇拜毕加索的人来说是毫不奇怪的),但焉如目前对书写的坚守让他结结实实的扎根在书法的、汉字的天地中。他的书写和以往那些不成功的“现代书法”相比,其过人之处就在于平衡了书写和图像,平衡了书法和绘画,突破了传统和现代,他走出了一条在夹缝中几乎无法走出的路,他摆脱了许多书法人无法摆脱的桎梏,他解放书法,也解放自己,如千年轮回般呼应着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要求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所以,要打破前文所及的书法魔咒,我唯于焉如的“造像书”属焉!




                                                                    2012年4月11日草于湖上

老爱,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副教授、博士
_DSC00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不自器  日新其业
——关于张焉如书法探索实践及其相关问题


刘思凯


与当下书法发展以及艺术审美探寻的总体格局而言,张焉如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判断,与对碑体书法的认知与解读,进而在属于自我笔墨语言与形式构成中所展现出的带有造像意蕴的水墨书写与书法意像,无疑成为当代书坛一则颇具关注力的典型个案与独特现象。

  一

德国现代文化哲学家李凯尔德认为: “一切文化产物都是具有价值的”,“价值的实质在于它的有意义性,而不是在于它的事实性”。那么,作为一种事实存在的文化产物,张焉如先生的书法探索及其实践的价值与意义则是显见的,亦是独立的。

首先,张焉如书法探索及其实践在其主导理念与精神内力上彰显出一种潜在的书法“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费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势头,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同时,他又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的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世界里独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适应和其它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同守则”。那么,依次来观照张焉如先生的书法探索及其实践,则不难发现,作为当代书坛一位颇具实力的青年书法家,张焉如的书法人生是伴随着当代书法复兴运动兴起的步伐而启程,并随着当代书法的发展而逐步壮大。长期而丰富的书法生活使其在对书法文化的历史、特色以及发展趋势渐渐形成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在其修为提升的心路历程上呈现出两翼并举的基本态势。一方面在对传统书法笔墨、技法与书写趣味进行着坚韧的磨砺提升的基础上,对其经典碑帖精神内蕴地极度吮吸与攫取;而另一方面又对当代人无法回避的书法大展、大赛、展厅文化,以及以西方艺术理念和图式解构为内核的偏离书法本体而所谓的“创新”思潮的影响和冲击进行着深度的审视与辨析。然而,在其自我精神的高处,却始终恒持着一种对传统书法长期的、人文的、经典的文化美的坚守,与现代文化状态下书法文化及其艺术审美转型的深度思考。也就是说在张焉如的身上既存活着文化断裂带上成长起来的当代书法青年所特有的对传统文化精神与艺术审美元素修复所带来的无限幸运,又有着新的时代审美要求与文化特质所裹挟而来的无尽尴尬。那么,作为以文化而存在的书法艺术,面对当代社会文化语境,到底该怎样发展?是一昧墨守古人,还是不断创新,便成为检测当代书家独立思想意识与价值判断的首要问题和关键所在。而这些在张焉如的内心都有着较为清晰、冷静、而又理性的思考和处理。他在认真分析中国书法发展历程及其精神内蕴,辨析当代书法探索发展的正负面效应,吸纳借鉴前沿艺术理论成果与时代审美诉求的基础上,在其认识理路上实现了由“审父”到“审己”的视觉转换,并逐步形成了遵循书法本体规定,顺应时代审美需求,将空间张力、笔墨情趣、与形式追求有序地融入民族文化艺术那种特有的温润墨色与优美的线条之中,以“陌生”化的形式构成切入当代书法艺术审美主流形态的主导理念与书法文化艺术观。此其一。

其二,张焉如书法探索实践集中体现着对书法创新发展的精神内核——“道”与“观念”的准确把握与深度体悟。

唐司空图云:“道不自器,与之圆方”。刘勰《文心雕龙》亦有:“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之说。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艺术而存在的诗与文应顺时应势,择机而变。惟有变,则通、则久。那么,与书法则更不例外。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在“书写汉字”与“汉字书写”的本体规定下书法观念的演变发展史。所谓“笔墨当随时代”与“用笔千古不易”便是最为精辟的阐释与概括。而张焉如的书法探索与实践正是抓住了这一关捩,并在自我书法的进取意识和态度上逐步形成了从书法发展的精神内核出发,以对传统书法文化的“守正”继承,与对汉字、书写、笔墨、情趣与意态的追求为根基,不断寻求一条传统与当代创新意识相融合的最佳路径,以创生出具有东方艺术审美特质与时代审美需求所共同接受的当代书法艺术形态的基本理路。因而,在其笔下无论是以王铎大草为基调的汪洋恣肆的率性书写,还是具有魏晋风度的行草书的适意畅达,拟或是以格调高古,笔法精到,结体灵动,妙趣横生的小楷书作,全然表现出他在对传统书法本体规定性与书写范式有序继承,同时又对书法艺术构成形式与书写方式进行着大胆地推进。尤其是在以碑体书法为主体的书写语言与造像意味的形式营造中,更体现出对“道”与“变”文化内涵的深刻感悟与把握。表现在:一是在其审美指向上,由传统书法对“法”的坚守,转向了对主体情感“意”的表达,实现了由“法度”向“意境”的转换;二是在其文化视域上由传统书法的“诗意书写”转向了对时代审美的综合审视,以满足当代人对“看”的需求;三是在其语言形式上,突破了传统书写范式时空转换与情感畅达模式的拘囿,并在多种审美诉求与艺术特征的互通融合中,实现了自我书法主导观念的转型与建构,进而成为当代书坛探索发展一路颇具个性的“这一个”。

再次,张焉如书法探索及其实践的自我定位与艺术追求,彰显出其独立的文化艺术思想力与审美价值判断

贡布里希指出:“艺术的范畴是由文化决定的”。而书法的民族文化核心地位以及以汉字书写为主体的艺术表征,必然决定着在为人们提供审美经验传递的同时,也为思想的交流与主体文化艺术审美拓展出巨大的自由空间。张焉如书法探索及其实践的整体形态,以及整合、超越传统书法书写技巧、笔墨表现与推进方式的文化定位和价值追求上所呈现出的那些带有根本性、原创性和挑战性的思想火花与价值因子,则全系演绎出其独立的文化思想判断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指向。



一是,在其书法文化认识与自我定位上,他不是对传统书法文化内涵与表现方式的简单因袭和挪用,而是在一种自我批判的立场中对当代书法创新途径与现状所做的文化反思之后的自我建构。在这里,我们既看不到当代书坛流行跟风的形式趋同,又没有尊古、泥古与墨守传统的自我离场,更没有以诸多“主义”,“现象”与“派别”为掩饰而消解、颠覆书法文化内涵与古典艺术气息的精神固疾,溢荡其中的则是在对书法文化传统的深度开掘,以及对当下书法探索发展现状理性辨析后独辟蹊径的自我抉择与超越。

二是,在其审美价值追求上,体现着张焉如对当下社会文化艺术主流意识转换的自我判定,以及对形式创新的极度关切。毫无疑问,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那种优美的田园式的生活情趣,东方艺术精神中那份宁静的、闲适的心境,自由书写的状态,以及以“中和”为主体的文化哲学观是书法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基础。但是,随着当代社会文化的现代性转型,以及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必然使包括书法家在内的当代人的生活境遇与思想状态受到冲击干扰而发生新的流变。尽管一大批有识之士对书法艺术诗意书写的内在品质与笔墨情趣进行着呼唤与救赎,以期得到恢复与再现,但客观上由于社会文化基础的变迁而难显其昔日风采,代之而来的则是在以“快”为特征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人们对款式、形象、色彩与形式构成等感官因素的追逐,并以此而成为时代审美的一大看点。而张焉如正是敏锐的扑捉到这一点,并依此不断构筑属于自我的书法语言的艺术指向。在其对联书法作品中的字体选用与组合,横幅书作中匠心独运的章法布局,造像意味书作中的所呈现出的水墨与笔法的合理处置,色彩与绘画的有机融通,以及整体精神氤氲的营造、则全然折射出其对书法形式探索的大胆推进,并在视觉价值取向上呈现出立体主义的感觉。

三是,在其书法语言自我建构的生发点上,张焉如的书法探索与实践具有着开放的艺术视野,以及对汉字书写特质的坚守与拓殖。就其主导意识来看,张焉如的书法艺术观念是开放的、自由的。他是在遵循传统书法文化要素与笔墨语言技巧的同时,广泛吸纳借鉴着绘画、雕塑、造像以及其它艺术语言与表现方式的合理要素,并在其广度上不断走向深入的。因而,其笔墨情趣与表现形式既有着传统文人书法的内在品格,又有着西方艺术理念与现代书法的鲜活成份,并在自我审美判断作用下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其生发点上,却又是地地道道的汉字书写。是以汉字发展不同阶段的书写形态为依托,在求新求变的内力驱使中将甲骨、金文、帛书、以及摩崖、碑体书体的结构与书写特征,有机的融入造像意味的形式构成之中,并通过空间的分割、挪移、穿插以及笔法、技巧和水墨意蕴的巧妙处理,而展现的一种新的书写状态。但在本质上还是对中国书法内在品质的坚守,是以“破坏”的方式来构建属于自己独特笔墨语言和书法风貌的智慧抉择与整合超越,诠释和展示的是其主体文化精神的主导定力。

四是,在其笔墨构成与书写方式的精神指向上,张焉如的书法探索及其实践集中透射出以典雅为内核的审美追求。《文心雕龙》云:“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寒山诗云:“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显然,典雅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情怀为内源的具有经典性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指向,是中国书法文人精神和诗意品质的体现。而张焉如其笔下呈现出的那种“雅而不奇”的书写范式与笔墨情形,正是从经典书家、经典作品一路的儒道精神情怀与自我内心审美意趣中走来,其优雅的情调、润和的笔墨与新颖的形式营造所表达的雅逸志趣与品格追求的精神导向,定当不言自表。



_DSC00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张焉如的书法探索实践还尚处于正在进行中。在今后的历程中如若能再添加一些诗意书写的帖学意味与情感畅达的内在特质,并在书法文化自觉意识与审美判断的提升中得以不断固化,也许对未来书法文化艺术身份的确认发挥一份积极地推助作用。然而,作为一种现象与个案,张焉如的书法探索及其实践毕竟是独立的、个体的。但是,由此而关涉到当代书法发展及其艺术审美转换的相关问题,却不得不给予必要的关注。

1、面对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以及艺术审美价值多元并存的现实境遇,作为书法文化主体的书法家,该如何在其核心理念与价值建构中,正确面对并妥善处理书法本体、文化主体,以及创作主体之间的关系。即,面对书法传统审美与中国经验,该怎样对书法文化做出自我解读和艺术表达;该以怎样的文化立场梳理出书法艺术的文化身份与审美经验,进而在未来书法文化发展的主流形态中得以确立,将是当代书法艺术家与理论研究者一个无法回避,并予以明确回答的时代性课题。

2、面对当下书坛重笔墨、重技法,轻内涵、轻质感的现实存在,作为创作主体的书法艺术家,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书法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诉求之间的内在关系。即,该确立怎样的书法文化艺术立场,以达到书法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并以学术研究引领当代书法艺术健康、有序发展,则是直接关系到未来书法文化的核心地位,以及保持民族精神载体生命力的根本问题。

3、在当代艺术审美满足“看”的需求与“快”的节奏面前,作为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书法艺术,该如何处理文化守成与艺术创新的关系问题。即在主体意识与探索实践的文化定位与生发点上该建立怎样的文化态度与艺术观念,既能实现中国书法文化精神与民族审美经典内涵意蕴的传承,又能合理引进、吸纳、融合新的文化艺术理念与形式要素,进而在自我意识的关照下形成新的书法艺术语言与笔墨表现,则是对当代书法文化艺术思想力与独立艺术审美价值判断的直接考量。

4、站在书法艺术审美价值转换与形式创新的立场上,当代书法艺术语言建构该以怎样的艺术文化视野与价值取向,从其它姊妹艺术和西方艺术理念中吸收鲜活的艺术生命因子与精神要素,并与当代社会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本质要求有机融合;该怎样在时代审美共识的框架之内把空间张力、笔墨情趣、色彩与形式变化融入本民族的那种温润的墨色、线条的质感之中,并慢慢地形成一种属于时代的、本体的审美价值判断,将是未来书法发展的一个时代性问题,需要所有艺术家为之思考和探索,并从个体创造的边缘立场走向集体经验的中心立场。

5、作为当代书法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研究与书法批评,该以怎样的文化态度置身于当代书法主流形态之中,并以高度的学术性,深刻的思想性与独立的审美判断力,对当代书法现象做出发展的、公正的、科学的价值指领性的阐释、解读与确认;该以怎样的艺术视觉发现并揭示出蕴含其中的价值理念与艺术品格,将是保持书法批评与学术研究鲜活生命力与责任担当的根本体现。

也许,当这些问题得以真正澄清的时候,也正是推进当代书法发展,进而实现未来书法文化身份历史性确认与审美价值转换之际,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也就自然具有了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_DSC0005.jpg
_DSC000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
——张焉如“造像书”浅识
李庶民

河南作为当代书坛的书法文化强省,得益于中原民族文化根系的浓厚积淀;得益于河南各级领导包括书协领导的多年努力;得益于有一支植根书法艺术优良传统、又有着与时俱进意识的书家队伍。

河南书法是中国主流书风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篆、隶、行草诸方面尤为突出。河南书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中原书法遗存的资源充分地利用并赋予其时代审美需求。

当代书坛,“创新”已成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为什么?是当代书坛没有创新吗?显然不是!当代书坛绝不缺少“创新”,而是缺少成功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也可以不无解嘲地说:我们对创新的期望值过大,当代书坛新的创造难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那种既新又美的高度。

说句也许不太厚道的话,当今书坛大多数书家对创新这个理念或多或少有些误解。即将创新置于与传统书法的对立位置上,动辄指斥传统如何如何,更有“兰亭经典是死了的传统”等一类的弱智言论。要是在概念的界定上稍微严格一点的话,应当认识到,与“创新”相对应的概念应该是“守旧”而不是“传统”。创新与传统是互动共生的关系,传统是创新的基石与原点——它助力于或保证创新得以成功。

当代书坛很多人以一种线性思维的方式,认为强调深入传统就会阻碍书法艺术进入现代社会甚至会危及书法艺术的生存。就书法艺术来说与“现代”相对立的不是“传统”,若真的要为现代找一个相对立或相对应的概念与范畴的话,那应是“古典”。就一个民族文化体系来说,传统无处不在,我们就生存于传统之中,并且每天都伴随着传统走向现代,从文化生态学的意义上来说,传统没有终点,现代没有起点,一切都是在相互转化、互动的过程中走向未来。从这一切入点看今天的书家,可以说,相对于古典书法,今天的我们无论怎样地努力,怎样地“泥古不化”,怎样地“复古”,都无法回到“古典”书法中去。今天的书家无论写到何种程度,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创新”着,因为今天的书家从精神的、心理的、环境的、物质的诸方面都是现代的,所以不管在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中想不想“创新”,“新”则是既定的了!

以我之见,当代书家不必将“创新”整天挂在嘴上,创新就在你自打生下来的前后左右。“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今人言创新,大有“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矫情。反观那些经常高调唱着“创新”经声佛号的人,大都是坠入了一种激进主义的怪圈中。艺术创新自有其个体规律,不是白羽鸡式的成长或注水猪肉般的膨胀。《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光涌禅师”:“问: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看看近三十年来的一些所谓“书法主义”、“黑色幽默”、“学院派创作”、“现代书法”……的创新,大都是以嫁接、移植为基本手段,不是对“创新”的误读,便是一种营销自己的话语策略,而“创新”往往承担了诸多与创新毫无干系的内容。

★   ★   ★   ★   ★   ★   ★   ★   ★   ★   ★★  
老爱《打破书法魔咒:张焉如的“造像书”》一文,是首个将张焉如近年来的艺术探索与创新予以命名并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的确,世间的任何事物首先要“正名”,无论这种正名是否“名实相符”,命名都是必须的。中国数千年前的先哲就说过了: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事物有了名,便有了供自身与他者阐释的空间,或许东西方对阐释学的定义不同,但功用则是同样的。

按照老爱文章中的阐释:“张焉如的这种书法非字非画、亦字亦画、非古非今、亦古亦今。非字而富有书法点画的厚重、苍茫及意味;非画而富有造型的具像与抽象;非古而有传统的深厚滋养;非今而有当代艺术的独特新意。”老爱颇谙老庄哲学的“浑沌”要妙,立象而不尽意。西哲有言:“一切可见来自不可见的——一切可说来自不可说的——一切闪现来自自行遮蔽。”艺术评论中的智慧,在能舍筏登岸,不为抱梁溺水,故往往喻之双柄,互文相足,甚或喻之多边,约略仿佛。但老爱的文章毕竟未出尊题格的俗套,故仍然要对“造像书”作形而下描述:

其一,其书有浓厚纯正的北碑造像底子。其点画方硬、厚重、苍茫,既有金石之气,又有刀刻味道,但又真真切切是用毛笔在纸上写出来的。其结字穿插、伸缩、挪让、开合、极变化之能事。……其章法,消解正常的行距、字距,时而直,时而曲,聚散有致,错落有型……

其二,其书充分借鉴吸取了绘画的构图意识,将书法作品作一完整的“图像”来塑造。焉如在创作中运用块面、对比、嵌合、分隔、断连、虚实、疏密、深浅等多种手法,即保留书法作品对文字内容阅读的完整性要求,又不断地消解或干扰这种阅读需求,让观者进入一个“看画”、“赏画”的视觉体验进程……

其三,其书融合书写与造像——以书写来造像,以造像来带领书写。但其创作终究不离毛笔、终究是以书写完成的,即使是穿插作品之中的各式印章,也是“写”出来的,故曰“造像书”……

老爱对“造像书”的阐释可以认为是最原初的识读,是对造像书理论研讨最早的参照文本。我们暂且抛开张焉如功力深厚的古典风格倾向的书法与篆刻,专门就其“造像书”的探索与创新途径及模式作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张焉如向嘉宾介绍自己的书法作品
_DSC004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6 17:12 , Processed in 0.2037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