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全记录】{陇上鸿泥} 刘正成癸巳采风陇东行记(崆峒山、柳湖书院、西王母宫、大云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1: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王母宫石窟
陇上鸿泥—刘正成陇东采风 (825).jpg
陇上鸿泥—刘正成陇东采风 (826).jpg
发表于 2013-5-14 12: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在线 发表于 2013-5-14 10:13
推手

::gif27::gif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2: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11
陇上鸿泥—刘正成陇东采风 (829).jpg
陇上鸿泥—刘正成陇东采风 (82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2: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11
陇上鸿泥—刘正成陇东采风 (832).jpg
陇上鸿泥—刘正成陇东采风 (8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2: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老师在西王母宫石窟
陇上鸿泥—刘正成陇东采风 (881).jpg
陇上鸿泥—刘正成陇东采风 (88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2: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石窟寺碑
陇上鸿泥—刘正成陇东采风 (890).jpg
陇上鸿泥—刘正成陇东采风 (89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2: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延伸阅读
http://www.zgsf.com.cn/forum.php ... ;extra=&page=29
【西游记】泾川得宝
——南石窟寺之碑等泾州三碑发现记
(10.4)



图文/侯勇(随行记者)


10月3日,半坡文化遗址考察后结束西安的行程,10月4日早上十点,刘正成老师一行开赴平凉。于泾川县西王母宫发现《南石窟寺之碑》、《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镇海寺蒙文碑》等“泾州三碑。而此次行程中,西王母宫之行亦在行程之外,因此,这次发现“泾州三碑”,亦是意外之喜,谓之泾川得宝。


在去往平凉的途中,刘正成老师说起曾经路过泾州,知道这里有一座西王母宫,但一直没有下去看过,再加上今天的时间比较充裕,于是,大家中途在西王母宫稍作停留,权作休息。

刘正成老师,包治国先生,文老师和我去西王母宫参观,其它同行觉得没什么看的,就在车上休息。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进入西王母宫,我们觉得景点都没什么看的,于是主动提出只看王母宫石窟,从回屋进行,观王母石刻,进入王母宫石窟造像,看到北魏时期的佛造像及一些残存壁画,感受石窟造像,其保存完好程度,亦是令我们惊异。

从石窟出来,包治国先生问导游,“我记得这里曾经有几块石碑,现在在哪里?”导游称此碑现在因为保护的需要而不对外开放,然后,导游经不住我们的再三说服下,最终让我们去到三碑室,观赏王母宫“三碑”。于是有缘一睹《南石窟寺之碑》、《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镇海寺蒙文碑》等“泾州三碑。

《南石窟寺之碑》(魏碑)为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所制,距今1501年,《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篆书)刻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镇海寺蒙文碑》(巴思巴文)此碑为元代遗物,距今七百余年。


“南石窟寺之碑”是南、北石窟寺唯一仅存的开窟遗物,不仅成为解读两窟乃至整个陇东造像背景及造像内容最主要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是研究地方志、职官的重要实物资料,能正《魏书》多处舛误,更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洪智先生对“南石窟寺之碑”进行了深入研究,李先生依据两种原拓图版,结合三种版本的释文进行了比对研究,点校了前人17处疑误,形成“南石窟寺之碑”李版释文,:

夫玄猷沖囧而繁霞塵其暉。冥淵澄鏡而綺波或其□。□□□□□□(於)俗□。□□□□□□□□。使三有紛離。六塵囂蘙。輪迴幽塗。迷趣靡返者也。是以至覺垂悲。拯彼沈溺。闡三□□□□。□□□(火)宅。乘湛一之維則。騰□於妙境。正夕暉□日之旦。大千矚常樂之□。□風□□。□□□□□□□若不遷之訓。周誨於昏明。萬化無虧之範。永播於幽顯。通塞歸乎(有)(緣)。(行)(藏)(盛)□□□。□□□□□皇帝陛下。聖契潛通。應期纂曆。道氣籠三才之經。至德蓋五常之緯。啟唐□□魏□□□□□□□五教遐融。禮風遠制。慈導開章。真宗顯誥。戒網羈乎有心。政□變乎□□。彼岸□□□□。□□□□於茲將濟矣。自惟鴻源帝鄉。庇鄰雲液。議蹤翼親。論疇懿胕。榮要山河。連基齊晉。遂得□□□□□金於雲階。斑爵五等。垂玉於丹墀。內備幃幄。外委霜絨。專節戎場。闢土之效未申。耀威□□。□□□志靡建。豈謂乾蔭雲敷。皇澤雨灑。沖旨徧加。春華交暎。勢均兩嶽。曜軒三蕃。列土□□。□□□□。□崇海量。介焉罔酬。遂尋案經教。追訪法圖。冥福起於顯誓。鴻報發於涓心。悟尋訓旨。建□□□□□厥涇陽。簡茲名埠。重巒煙蔚。景氣之初交。川流泱瀁。鮮榮之後暢。飛峭合霄。玄崖吐液。□□□□□峙。冥造之形。風水蕭散。嗂韻之勢。命匠呈奇。競工開剖。積節移年。營構乃就。圖雙林之遺□。□□□于玄堂。規往聖之鴻質。則巍嶷於□室。群像垂霄囧之朗。眾□表珠光之鮮。暉暉焉若(分)□之□□  。岌岌焉如踴出之應法機。又構以房館。建之堂(閣)。藻潔渟津。蔭□殊例。靜宇禪區。眾□□□□□。窮微之僧。近跧通寂之儁。謶塵□裨乎治端。豪績瑍乎不朽。刊銘乎(庭)。遂興頌曰:

攸攸冥造。寥寥太虛。動以應有。靜以照無。穹經垂像,厚化亦敷。囂□紛蘙。道隱昏途。道(經)□□。□□四色。俗流競波。愛根爭殖。迴往幽衢。沈淪邪或,聖覺匪運。真圖□(測)。至哉大覺。持暢靈(姿)。□□□□(廓)茲聖維。大千被化。幽境蒙暉。潛神吐曜。應我皇機。聖皇玄感。(協)揚(治)猷。道液垂津。冥(被)□□。□□九區。慧鏡長(幽)。三乘既駕。六(度)(斯)流。湌沐法膏。藻心道津。鴻源流衍。是近是親。均(感)遐舊。□□□□。□躬罔報。建斯嘉因。重阿疊巘。蔚映陽川。邃戶飛窗。翠錯暉妍。雙(玆)運矣。遺儀更鮮。□□□□。□□永證

一  大魏永平三年。歲在庚寅。四月壬寅朔。十四日乙卯。使持節都督涇州諸軍事。平西將軍□□涇□州刺史。安武縣開國男奚康生造。

细审“南石窟寺之碑”,它有着个性鲜明的艺术魅力。点划用笔“丰厚凝重,方折峻利,充满了生命力和刚毅感,富有雄健的魏碑特点”。结字取势匠心独具,字字透过镌刻者的刀锋流露出书写者高超的笔墨驾驭能力。罗振玉谓此碑“从分隶出,颇似《中岳庙碑》”,其章法布局有着明显的汉碑意味。“南石窟寺之碑”通篇字形大小参差变化跌宕多姿,整体风格和谐完满,李洪智先生认为在“类似层面的楷书碑刻中绝无仅有”。

北魏的碑刻书法因罕署书者之名而默默无闻,但南石窟的开凿有权臣名将亲自主持,又不排除皇室尊亲作为幕后推手,有如此高规格的政治人物参与,“南石窟寺之碑”的书写者当是可以放眼中原的一方高手。缘何与奚康生同朝供职的北魏悍将杨大眼的造像碑记《杨大眼造像记》能名满天下,而奚康生的开窟碑记“南石窟寺之碑”鲜有人知?这与泾州地处中原以远、错过了清代碑学中兴时期的学术关怀有关。加之“南石窟寺之碑”出土于民国之后、早期金石专著多未著录,因而至今待字闺中,尚未公开出版发行。但在传播范围极为有限的境况下,学界仍将它与《中岳嵩高灵庙碑》、《张猛龙碑》、《吊比干文》等一同被纳入北魏著名碑刻之列。范寿铭在《北魏南石窟寺碑跋》中评价其“书体雄朴,犹存太和时造像风度”。陆维钊在《书法述要》中说,此碑属于六朝书法中“近于《石门铭》而用笔方圆皆能”一派的“整齐”者,“与其学《爨宝子》,尚不如学《南石窟寺》”。李洪智先生研究认为:“书、刻者高超的技艺造就了‘南石窟寺之碑’在书法艺术上独树一帜的风格,这独特的风格有直接决定了他非凡的价值,远非同时代的许多‘穷乡儿女’造像所能企及”。《转自网文》


“王母宫颂”碑,又称陶谷碑、天圣碑。它是宋朝开宝元年(公元968年),三次镇守泾州的张锋在重修王母官时,请宋开国元勋、四朝元老、刑部尚书知制诰陶谷撰文而刻制的,故又称“陶谷碑”。碑额“重修回山王母官颂”为篆书,是陶谷亲手所书。陶碑立就27年之后,柴禹锡至径州,认为陶碑书法粗俗,便令削去旧字,请书法名家僧梦英书字重刻。不料26年后的天圣初年(公元1022年),大书法家上官宓到泾州,又嫌僧梦英书法伪俗,遂磨去僧书,用籀状斯冰玉署之体重写,命工刊刻,于次年成碑。故又称“天圣碑”。此碑一直保留至今。这样一来,“重修王母宫颂碑”自宋开宝元年初立,到天圣二年最后定型,先后经历了共54年时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同一座碑刻制时间最长的纪录。再加上陶谷的碑文和亲书的碑额、上官宓的书法,使得王母官颂碑的身价倍增。该碑现收藏在位于回山脚下的泾川县博物馆“三碑亭”内。与该碑一起收藏的还有“南石窟寺之碑”、“镇海寺蒙文碑”,均为甘肃省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节录网易博文《西王母》)

《镇海寺蒙文碑》(巴思巴文)此碑为元代遗物,距今七百余年。原立于“镇海寺”又名“华严海寺”碑文镌刻的是忽必烈专门下谕保护泾州华严海寺和林泉禅寺的圣旨。
   
从80年代至今,北京一些大学府的教授,社科研究机构的学者,三番五次来信,索要八巴文碑的拓片,或要片言只语的有关资料,说对他们正研究的课题取得重大突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说,这八思巴文碑不是全国无二,也是屈指可数,碑文完整的拓本就价值无量了。这八思巴碑文,貌似蒙文,泾川全城没几个人能认得,甘肃全省、全中国,认得的人也不是很多。这是一通什么碑呢?八思巴是何意呢?


八思巴是人名,因这文字是八思巴所创造,史称八思巴文,是元代所创,碑石也是元代所书所镌所立。八思巴,地位仅次于皇帝忽必烈的帝师,他亲自创造了八思巴文字,又由他亲自题书颁诏至泾州,并下令勒于碑石,要各族官员、僧俗向天起誓,严格执行。(选自《忽必烈的帝师八思巴与泾川》 张怀群)


因为此行得观此“三碑”并获珍贵拓片,据传此三碑拓片不足百余,意外的行程和意外收获,刘正成老师亦是心生欢喜,在获得此碑拓片后,赶往平凉。晚上住平凉。第二日(10月5日)上午重九登崆峒,下午去往兰州。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2: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石窟寺之碑

 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南石窟寺之碑的文章渐多,但囿于原始资料掌握不够,大多为只言片语。而且由于该碑至今未能出帖,且流传向国内外的拓本不足百套,故人们通过专业报刊或网络媒体仅能见到约20余字的拓本局部,很难一睹这块名碑的整篇书法效果。近日,这一沉寂了1500多年的艺术瑰宝终于以整张拓本的形式全面现世,令人倍感欣慰。


  南石窟寺之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石窟寺之开窟遗物。碑通高225厘米,宽105厘米,厚17厘米,北魏永平三年(510)四月刻石,楷书23行,行38字,现每行存约34字。碑刻字迹目前多已模糊不清,加之文字自身的衍变,字迹不能全部确认,释文大同小异。说起南石窟寺之碑,就不能不提南石窟寺。南石窟寺位于泾川县城东7.5公里的泾河北岸,现存5个洞窟,均坐北向南,开凿于白垩纪红砂岩上。其中最有价值的为第1窟,此窟是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佛窟,窟高11米,宽18米,深13米。方形窟门,前壁门顶上开一方形明窗,覆斗形顶。窟内正壁及左右壁台基上雕7尊立佛,均高7米,头饰螺髻,高鼻大耳,面部丰满,长衣垂膝,神态庄严安祥。两旁14尊胁侍菩萨,高约3.5米,风姿绰约,亭亭玉立。前壁门两侧各雕1尊弥勒菩萨,高5米。窟顶东、北、西有浮雕佛传故事,内容有树下诞生、阿私陀占相、宫中观歌舞、逾城出家、树下思维等。七佛是佛教造像和壁画中常见的题材,在中国早期石窟中就已出现。但以表现七佛为主的七佛窟的出现则以此窟和位于庆阳的北石窟为最早,它开创了佛窟营造史上一种新的形制。

  鉴于南、北石窟寺的地理位置分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唐史学科研究认为,“泾州所开南、北石窟寺,是对北魏两京的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模式的仿效。如果此推测不误,南北石窟寺的开凿一定是受意于北魏当朝,最少也应得到了朝廷的默许。否则区区泾州,安敢与京都相匹亚”。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2: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书法在线 于 2013-5-14 12:33 编辑




《南石窟寺之碑》记载了奚康生创建南石窟寺的功德,在碑阴还有出资修建石窟的施主题名,其中有陇东一带的地方官吏以及富豪大姓等等。笔者之所以做以上赘述,一是因为南石窟寺之碑本身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南、北石窟寺仅存的唯一的造像碑,不仅成为解读两窟造像背景及造像内容最主要的依据,而且也是研究地方志、职官的主要实物资料。二是虽然北魏的碑刻书法大多为民间书家,因罕署书者之名而默默无闻,但南石窟的开凿有如此政治背景,南石窟寺之碑的书写者当是一方高手,其书法价值不言而喻。海内外学者评价该碑书法“从分隶出,颇似《中岳庙碑》,其雄浑、朴拙更近《爨龙颜碑》”;“笔画迟涩凝重,结字稳定而富于变化,形象雅拙而带有古意”;“书法精整雄劲,饶有华贵之气,魏碑能品”;“笔力丰厚凝重,方折峻利,充满了生命力和刚毅感,富有雄健的魏碑特点”;“较之中原各地传世的魏碑书法,更具西北特有的狂悍不羁的阳刚之美”,并与《张猛龙碑》、《吊比干碑》等同时列为北魏著名碑碣。由于泾川地处西北,距中原遥  南北石窟寺
远,因而南石窟寺之碑多不为人所知,早期的金石专著多未著录。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2: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书法在线 于 2013-5-14 12:33 编辑

民国初年南石窟寺之碑在泾川王家沟村出土,14年后,美国学者华尔纳一行在北京大学教授陈万里的陪同下赴敦煌考察,在西安市场见到该碑拓片,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在途经泾川时,进入南石窟寺企图凿取洞内佛头被当地农民群体出面制止,这起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对南石窟寺及寺碑的普遍关注。建国后,南石窟寺及该碑得到了有效保护,人们对南石窟寺的研究日益深刻,但是对南石窟寺碑的艺术价值远远不够重视,除了极个别的海内外学者和日本学者偶尔在其著作中提及外,并没有专门的研究文章发表,南石窟寺之碑基本处于被学术界所遗忘的尴尬境界,致使沉寂多年。由于该碑距今已1500多年,字迹剥蚀日甚,加之时人对此的研究层面较浅,如不再加以重视整理,恐日后泯灭。因此,南石窟寺之碑拓本今日现世,不仅是学术界的幸事,亦当为收藏界所珍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1 04:42 , Processed in 0.1607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