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98|回复: 1

李可染欠了張老闆三張畫的人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 13: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茵 - 小店見聞:藝術館旁消隱的國學藏寶閣
星期日生活   2013年4月7日

【明報專訊】香港藝術館入口右邊,有家中國藝術書店「大業藝苑」,我一直沒留意,朋友提起,已是它臨近結業之時。

在香港這城市,推廣傳統中國藝術,不必然寂寞。

大業老闆張應流是那種每天到陸羽茶室、長年坐同一個位的熟客,因着經營這書店,數十年來與不少書畫名家和藝術愛好者結緣;這天跟他吃一頓午飯的時間,收藏家、醫生、大律師,紛紛過來打招呼聊天。

交遊廣闊,但張老闆自嘆,傳統中國藝術本已是小眾趣味,介紹相關知識的書籍,更是知音難尋。

圈內人得知大業藝苑不再做,都覺萬分可惜,「香港以後再無地方買這種書了」;張老闆比較淡然,只說時移世易,「喜歡這些東西,第一要有興趣,第二要有錢,仲要有閒情,三樣缺一不可,這個圈子,大概有幾百人吧,可是買開的人,老的老、死的死,後生一代,已經無乜人認識」。

「藝術書全世界沒地方比這裏多」

大業38年前在中環開業,尖沙嘴藝術館店面積較大,也有22年歷史。走過一列列書架,分門別類,書法、畫作、雕塑、家具、陶瓷、玻璃、煙具……中國藝術和古文物的廣博精深,毋庸置疑,時見研究範疇極專極細的著作,像整本書只談某個朝代或部落的金器,「以中國藝術書來說,我敢話,不止是全香港,全世界都沒一個地方比這裏多。」



曾幾何時,香港是守護和傳揚中國文化的堡壘,中台兩地由於政治因素,長年沒出版自由,「內地以前破四舊,不准有古典文化藝術,文革過後才慢慢恢復,台灣又不可能有內地的東西,簡體字書唔入得,會被指為『共匪』;外國唔會咁深入研究中國文化嘛,唯有香港乜都有,台灣、大陸、外國的書都可以賣,我們經營多年,累積下來,自然有好多出面搵不到的書種了」。

政治因素 中台早年無出版自由

張老闆熱愛古典文學,大學裏主修中文,幸家境不俗,可將興趣發展成事業,1975年開設大業,出版和銷售藝術書籍,「因為文革剛結束,藝術書市場一片空白,內地書畫家想出作品集也沒門路,你肯幫他們出,他們是很高興的,掉轉頭問你想要怎樣的條件和報酬;藝術愛好者亦餓得太久,外國和香港都是,對相關書籍很渴求」。80年代,是大業的全盛期,「當時出一本扇面畫冊,千幾二千元,屬於高級貴書,也可以賣出100、200套,現在,10本都未必賣到,銷量不及當年的十分之一。」出版精裝畫冊投資大、銷量不多,在最好生意年頭,也談不上賺到什麼錢,「唔蝕已經很好了」。

90年代中開始,內地日趨開放,出版書種愈來愈多,漸漸不假外求,張老闆近十年就沒再出版新書,只擔當經銷商。內地官方背景如文物出版社,資金雄厚,可以出版一級國家文物的書、最有水平的學術專著;但也有良莠不齊者,「某些書畫,好多專家都質疑是贋品,照樣出書賣錢,是出版業的墮落」。

千元貴書 昔賣千套今不足百套

藝術書籍的市場,跟書畫和古董市場關係密切,「通常你對某個藝術類型有興趣,才去鑽研,像我自己喜歡書畫、字畫,便要從書本認識字畫的歷史、畫家的生平和作品。來我們處買書的人通常也會收藏書畫、古董,但往日的收藏家心態比較簡單,我鍾意、又有錢,就買下這件作品;現在再多了一重考慮,這件作品能否保值增值、賺到錢?多了投資的因素,藝術品變成另類商品」。

只看作品炒價 收藏家不再買書

「今日的收藏家,20個裏面都無一個會買書,剩係睇件作品的市場價值,花大錢去買,都唔肯花少少錢買本書來認識這件作品,我覺得這些人實在無咩文化。」此所以古董書畫市場空前暢旺,書店卻做不住。最極端的是,連書都變成炒賣對象,「有套書叫《故宮藏瓷》,一套33本,出版時定價2萬,現在絕版了,拍賣到幾十萬,真係創舉,以前邊有連書都拍賣的?又不是古書文物。好多大陸佬要威嘛,大套書擺在客廳做裝飾,表示自己有文化,不是要來看的。在香港,你想咁做都無地方擺啦」。

張老闆再三提到買藝術書需要有錢有空間,除了因為價錢較貴(數百至數千元不等),也因為特別大本,「你想認識一門藝術,不會只買一兩本的,去到幾十至一百本,就好佔地方,亦係一筆唔細的錢。香港人宜家供樓都供到嘔血,仲點會買?年輕人解決不到住屋問題,就算有興趣,都沒有錢和閒情,幾千蚊,寧願買部iPhone好過」。儘管自己不愁生活,他也感受到樓價太貴扼殺社會發展;走在中環街頭,張老闆細數,從前德己笠街有三聯書店、皇后大道中地舖有商務印書館,現在都變成時裝店、連鎖化妝品店了,大業在中環的分店搬過數次,現在約二百呎的樓上舖,月租3萬元,「賣書毛利好低,賣10萬元的書,毛利才3萬,只交租都花光了,何况我們現在一個月都做不到10萬生意。」

傳統藝術鑑賞力 年輕一輩幾失傳

另一大困境就是,對中國傳統藝術的鑑賞能力,在年輕一輩幾近失傳。學校裏甚少機會認識,「我們細個讀卜卜齋,反而學到嘢,宜家的中學連中國歷史都可以唔讀,後生仔連唐朝和宋朝邊個先都唔知,你話點算?就算在大學讀中文系,一部《論語》咁博大精深,牽連好多學問,一個學期得十幾堂、每堂一小時,點講得晒?古典詩詞的研究在學院裏都不被重視了,書畫藝術就更加」。

今天不乏中國畫家名成利就,蜚聲國際,但都已跟傳統國學無關,「畫擘大口哈哈笑那些,又賣到好貴;有個張曉剛,畫到個個人好似死屍咁,好鬼恐怖喎。藝術唔好講得咁深奧,最基本係講『美』,睇起來舒服,宜家的人係咪覺得夠刺激就好呢?中國藝術由唐宋元明清一路傳下來,都無這一百幾十年變化咁大。無乜人學傳統藝術了,因為太難,想突破太難,寫詩詞、書畫,點叻得過前人?」

藝術館密密維修 不再投標

大業藝苑在香港藝術館平台的分店經營已22年,將於5月15日結業。張老闆說,結業是因為跟藝術館的合約期滿,館方完約後打算短暫維修才再公開招標。問題是,大業即使有意繼續經營,都要在5月15日前清除一切裝修和貨物,待維修完成再投標,而新一期合約只去到明年底,館方又會再收回舖位大規模翻新,「新合約期只有一年多,要重新裝修,幾十萬裝修費走唔甩,一年幾之後又要再拆,點回本呢?我都唔知邊個會肯投標」。加上中環店租約亦接近屆滿,自己年事已高,書業經營困難,故打算一併結束生意。



太少人珍惜 藏書盡捐上海

「朋友覺得可惜,我自己都覺得好可惜,一間藝術館沒了書店配合,是個很大的缺陷。對藝術愛好者來說,不是經常有機會見到實物,看書和畫冊是必要的。」很多博物館都會將自己的藏品拍照出書,張老闆往日亦跟各地博物館有緊密合作,「上海、北京、台北故宮,安徽、南京、廣州都有,尤其是上海博物館,我們合作出過很多書,我與他們館長都是好朋友」。這次大業結束,張老闆也打算將藏書全數捐給上海博物館,「香港太少人珍惜文化藝術了,好多人印了賣唔出的書堆積如山,當年青文書屋老闆畀書壓死,雖然大家做的書種唔同,我都覺得好悲哀,其實做書真係一個好艱難的行業」。

成書兩月前病發
李可染無緣見畫集

出版賣書賺不到大錢,張老闆常說最大收穫就是識到很多朋友,包括畫家張大千、黃永玉、李可染、傅抱石等。曾經替李可染的徒弟賈有福出版畫集,李可染看後非常欣賞,晚年就託張老闆替他出書,「大約1986年同佢傾,是個很好的老人家,要求本書出得精緻、夠水準,因為之前都未有人替他出一本比較好的書,他說要咩條件都可答應,後來就提出送三張畫給我作報酬,如果留到現在,一定非常值錢了,不過我都沒跟他立合約,總之認真地做好本書。1989年6月推出,好精美的,可惜佢差兩個月,無辦法見到。

有傳是因為八九民運,文化部的人上門找李可染,令他心臟病發嚇死了,我唯有拎住兩本新出版的書到他靈前拜祭,如果佢睇到的話一定好高興。豪華裝出了200本,都幾好賣架」。那說好的三張畫呢?「無啦,人都過世了,口講無憑,家屬當然不會給。不過隨緣啦。」張老闆笑說。

文:林茵
圖:尹錦恩
編輯 潘建文
发表于 2013-5-3 20: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苦命的张老板,三张啊!搁到现在得多少钱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3 02:32 , Processed in 0.2342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