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网络之审视与反思
——中国书法在线十周年座谈会的书面发言
丁剑/中国书法家网 总编辑
各位好: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不能亲临现场,请允许我以书面的形式向中国书法在线十周年以及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
书法网络的发展的确为书法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这种贡献还将持续,这在日益变化和飞速发展的时代,也的确是一种方式,似乎还没有另外一种方式可以这样的快捷、直接和广泛以及集中。
但是,我们抱有的艺术理想也恰恰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变得更加渺茫和虚无。这种渺茫和虚无是我们自我放逐和自我丢弃的结果。网络上披着马甲肆无忌惮张大了我们的胆量也撕开了我们内心隐秘的画皮,道德和修养的约束对于网络越来越无能为力。
这是大的判断,我在很早就意识到网络渐渐成为坏东西,我相信媒体渐成为害人的工具。
当它越来越为功利所佐佑。
就书法网络而言,我们所看到的已经触够目惊心的了,我有一阶段很是检讨自己,我能有一点小名气居然是因为对书坛的批评,而非艺术创作本身,这对于深爱艺术的我,今天想起来觉得有点可耻。当然,以我完全靠着自身的艺术水平建立起来的些许自信来反视书坛,我也觉得书坛更可耻。
但是,我觉得网络不应该只谈这点事,这是我在书法在线五周年座谈会上就表达过的观点,我认为书法网络最好是回到学习和交流,可是这几乎不可能了。
网络已经发展到微博、微信时代。有人说围观改变世界。信然!以书法网络来说,确实将要从同仁论坛转向大众微博,这既可喜又可忧!喜也者,艺术家应该是个社会的人,理应回到社会中去,软弱而严格的论坛管理标称的“莫谈国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但另一方面,艺术家若是不能专注于艺业,游戏人生,亦可叹惜,是为忧也!
但假如指望书法网络改变书坛,那是个天大的笑话,实际上多了一种生活方式或被迫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一件十分无奈的事,记住很多密码,接受并筛选海量信息将是网络时代人们的被迫而自觉的意识,这种生活方式的背景几无宁静。
所以,能够安静的临帖和看书学习,对我来说渐成一件很奢侈的事了,发表和展示成了键盘可以操作的,言说和记录成了习惯和常态,便捷完成了“重在参与”的命题,那么,“不参与”的自我坚守显然就没有了。
“不参与”不是没有责任,“不参与”也许在这个时代真的是一种有责任感的表现。
要问我书法网络的形势,我以为变形之势就好比不是书法家都可以成为书协的领导、会员一样的猖獗和势不可挡,我觉得书法网络的未来也一定是一大半成为买卖,另一半成为为了买卖的炒作场所。当然,书法家如果能藉此过上好日子似乎也不错,但对于理想和文化而言,那些能够卖钱的书法家是不是文化意义上的书法传承者却是个极大的问号。总之,文化复兴的可能绝不是靠网络。因为更为深刻而严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网络构建一条书法传承之路,这似乎是大家从未认真考虑过的事。
我是一名书法网络工作者,但我更是一个对书法尚怀有理想的艺术家。
谢谢!
癸巳谷雨后二日丁剑于京东青李来禽馆
附:
近思录一则
前几天中国书法兰亭奖在浙江绍兴开幕,主办方打出“兰亭回家”这样莫名其妙而妄自菲薄的标语,作为兰亭终身成就奖或艺术奖已经颁发了好几届了,似乎领受这些奖项的只有中国书协会员才可以,这似乎成了一种不宣的必然逻辑。
前天,我在浙江大学有幸参观了马一浮先生的遗墨展,感佩之余,在先生的作品前,深深的鞠了一躬。那么,以马先生这样的大儒是不是也为书法做出了什么贡献了呢?取得了什么成就了呢?当然,马先生是作古了。我最近热衷于收藏海上民国遗老旧文人的手札信函,此中的乐趣真是妙不可言,大抵如徐定戡、朱了然、陈騊声、陈琴趣等词宗前辈的翰札文气逼人,跃然片纸之间,真是动人。以我陋眼,当代那些号称书法家的人是根本无法比拟的,同样,他们都作古了。
那么,我想说什么呢?
我想说,比如,海上老辈周退密先生尚在人间,先生已近100岁了,书法卓绝不俗,洗尽铅华,但是他能得兰亭奖么?显然不能,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协会以狭隘的眼光框定了视野,“书法家”这个领域和名号对于书法的传承实际上成了一种限制,更不用说书法家协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