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21|回复: 15

刘正成曹宝麟陈志平谈古代书画鉴定——品相是个大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8 14: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正成曹宝麟陈志平
古代书画鉴定
——品相是个大问题






按:这是2月28日晚曹宝麟先生一行作客松竹草堂,关于《大报帖》的对话之一。此次曹宝麟先生作客草堂,经整理为四个对话。其中两个对话的主题为《大报帖》。另两个对话为《从北宋名臣八帖考》谈信札用纸》和关于古书画鉴定的问题。本网将逐一整理并发布。

刘正成老师与曹宝麟先生、陈志平先生在谈到年前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书画精品展》中宋代古画的时候,刘正成老师提出宋画的品相的问题,并举例说明这个情况,曹宝麟和陈志平对刘正成先生提出的品相问题大加赞许。并一致认为,品相问题,是古代书画鉴定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品相不好的作品,一定值得怀疑。


以下对话为侯勇整理和删节,未经当事人审阅,特此说明。

侯勇
3.7



刘正成曹宝麟陈志平谈

古代书画鉴定
——品相是个大问题

刘正成:我前不久就是到上海博物馆看了《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宋元书画珍品展》展出美国宋画。我就发现,因为平时一张一张地看,现在十几张书法挂在一块的时候就能发现问题,今天上午张以国来了我就跟他讨论。我说《溪岸图》和张大千藏另一件李成的画,就是有问题。它品相差,上海博物馆有一件董元的手卷,清清楚楚的,它这个地方一个画黑乎乎的看不清楚,空间没有,底子那里很多烂的补的,那就可能是明代的行货故意做假做的。我记得,不知道是徐邦达还是启功跟我说过,他们说历代重要的宝贝品相都是很好的。他说你想一想,这儿得到一个苏东坡,他不能好好地把它保存起来吗?谁在那儿挂着吗?不可能。你看历代传下来的宝贝完好如新,只要我们去看,包括那些宋代的墨迹都是漂亮的很。


曹宝麟:就跟新的一样。

刘正成:对,他都知道是宝贝,每家都把它保护起来,不管是谁收藏,除了自然灾害以外,所以品相差的问题就是值得怀疑。所以我觉得张大千在李成的画题:天下第一李成画,我看这个就有点广告性质,我一看就有点怀疑是张大千的。这幅董源的《溪岸图》是徐悲鸿换给他的,我在想如果徐悲鸿肯定懂得,如果他觉得是董源的画,他无论如何不会换给张大千,你说是不是?

曹宝麟:董源是吗?

刘正成:董源《溪岸图》。他能够换一个给张大千吗?我估计徐悲鸿在的时候,他说真是为了换给张大千,他自己内心肯定存疑的,他才会让给张大千。而张大千在美国回台湾的时候,他没钱就卖给王已千了,王已千大概卖了十二张画,拿那个钱回去修了台湾摩耶精舍,我们去过。王几千这个画被方文收到大部分大概花了几千万美金,高居翰就认为有问题。所以方文是为了表示自己的眼力,为了证明这些东西没有问题,就开了一个讨论会。也就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在美国开了一个《溪岸图》讨论会。启功徐邦达全都去了,启先生回来我问他,我说你去看了怎么样?会议人太多,反正我们也上去发了个言,也没有什么双方讨论。所以我怀疑《溪岸图》也是有问题,他的宋画,你单独看觉得是这样的,你在几张放在一块的时候你就发现,那个有问题的和没问题的就是不一样。

陈志平:有问题的广告做的越好,没问题的可能就黑不溜秋的。

刘正成: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张李成的也是非常精彩,一看真画和假画,看了就是不一样。

陈志平:刘老师有没有见《卢鸿草堂十志图》,杨凝式后面有那个跋的图,你有没有去目验一下?这个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传是李成摹的。

刘正成:李成摹的。

陈志平:传说,这个也没有确认。曹老师,原来我给你看过吗?那个后面还有朱常文的跋,还有米芾的跋,后面还有杨凝式跋,这个《卢鸿草堂十志图》这个图我们暂且不论,后面有这几个名人的字,字的真伪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

曹宝麟:十个人的字。

陈志平:这次全集中,我肯定要把杨凝式的那个跋收进去,里面有一件是朱常文的,但是朱堂文的我最近又怀疑他,因为他和前后那几个人的字迹一样的,我想不可说,几个写跋,都是写的一样的。反正后来那个徐复观专门为这个写过。

曹宝麟:他还写过评论。

陈志平:写过,徐复观写了很多,我看了画论和艺术史研究,他还是做的蛮多的。还有几个人都写了文章的。

刘正成:这一张是董源的,空间都很清楚的,他那个线都是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所以我觉得,这是《溪岸图》,你看,这是巨然的,这个画很清楚。你看这幅画,这幅画是上海博物馆藏董源的,空间画的清清楚楚的,他那个《溪岸图》就模糊一片,看不清楚。你看巨然这个,这个空间挺好的,你看干干净净的空间,底子也很好,哪儿有补的呢?你再看《溪岸图》,你看,看不出中间的效果,如果你见一幅画,这个空间根本看不清楚,这都是补了很多,一看就是行货做的那个东西。你看中间,这两幅实际上差不多的画,一个是清清楚楚的,都实际上差不多,巨然和董源。

曹宝麟:董巨。

刘正成:这个就相对画的平,它的底纹做假以后,整个成了深的颜色,而实际上真画应该是这个颜色。

曹宝麟:干净。

陈志平:有一个台湾的教授叫徐小虎,专门研究这个。

刘正成:你看《踏歌图》,你看马远《踏歌图》,干干净净的,没有说这儿补。你再看李成的画,这个是《踏歌图》,你看多清楚,这些都是宋画。《踏歌图》局部。你再看李成那幅画,那就有问题,他没有说在这儿补,干干净净的。《溪山行旅图》也是干干净净的,他这儿就补了好多疤,刚才那个《溪岸图》。李成的《晴峦萧寺图》也是不错的,干干净净的。张大千藏的李成就不对,你看,就是这个。   

曹宝麟:你说徐悲鸿那张是吗?

刘正成:不,《溪岸图》是他的。“大风堂供养天下第一李成画”,你看这个就是模糊,底子就是这么深的颜色,看不到空间了。所以我对张大千是怀疑的,他越是称第一家,我越怀疑他这个。刚才李成的这张就很清楚嘛。

曹宝麟:这样有什么证据叫做李成?无理论嘛。

刘正成:张大千说的嘛,你看这张李成,巨然、李成多清楚,这张李成是。刚才那张李成和《溪岸图》都是一个味道,一看像一个行货。《溪岸图》这个就清楚,就是不干净,补的,做假造成的,整个把颜色做深,染的。他这个图就没有染过,很自然的空间,白的,你看很清晰。

陈志平:你说的是品相。

刘正成:品相问题,因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句话是谁跟我说的,我一下忘了,是启功,或者是徐邦达说的。他说,既然它是宝贝,所有人都珍视的,不会把它弄的乱七八糟。一看乱七八糟就值得怀疑。

陈志平:品相很重要。

刘正成:品相,你看《溪山兰若图》也是干干净净的,不像《溪岸图》那样。

陈志平:这个很满意,这要得出经验的这些。

刘正成:对,我要不去看,我也得不出这些结论,你看李成,干干净净的,你看到没有?空间感就出来了。这个是美国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的。

陈志平:不会随便把它弄脏的。

刘正成:对。

陈志平:但是有可能他是遇到什么天灾。

刘正成:怎么可能都是张大千收的东西乱七八糟,都是他收的,你看他是平的。

曹宝麟:张大千为人方面有点问题。

陈志平:他这个不是说自然,整个的上面黑乎乎的。

刘正成:对,根本就没有空间感。

陈志平:那要点两滴雨,这个雨落的很弱。

刘正成:这个是雪景,这个怎么会这么深?你看这个王诜的,也是清清楚楚,北宋的人,比他们还早一点,都是清清楚楚的。这个读省是吗?我都是读半边。

曹宝麟:王驸马。

刘正成:他和驸马都尉两弟兄,王晋卿。

刘正成:这是王晋卿的,他们写数字都写苏东坡的,都是按照苏东坡的,这个是完全苏东坡,他们崇拜苏东坡,这都是苏字的味道,写的比较差。你看董源这个平林霽色图,多清楚,品相多好。为什么就是张大千的东西有问题?

陈志平:张大千有有前科。

刘正成:我以前觉得高居翰不懂中国画,看起来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曹宝麟:对。

刘正成:美国人说的话也不是没问道理。

曹宝麟:非常敏感。

刘正成:比较敏感的。如果这几幅画不是在一块的话,我也得不出这个结论,恰恰这几幅都挂在一个墙上,真的和假的就不一样了。现在高居翰的几本书都翻译出版了,我要把它买过来,但是也有些,对中国画不是完全懂,他不会对这个有功利性的,但是方文是有功利性的。为什么?这十来幅字画是他决定从王己千那儿买过来的。大都会博物馆花了一千多万美金买过来的,他是担了责任的问题。所以他无论如何要说是真的,他不说真的,他要么是托,要么就是中间受了贿赂,从王几千那儿买回来的。

陈志平:台湾的一个教授叫徐小虎,她针对中国书画假的程度,基本上是假的达到70%。她有这个结论,她专门研究什么倪瓒。

刘正成:你看这个是上海博物院藏的董源的《夏山图》,都清清楚楚的。你看董源的,也没有说补一下。这是上海博物馆藏的《夏山图》,很清晰。就不像张大千的画,他这个空间都是很自然的。

陈志平:都很白。

刘正成:白,并不是黑乎乎的,可能就要烂了,又补了一块,很清楚,层次很清楚,有空间感。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4: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大千关于<溪岸图>的判断
到底靠不靠得住?



刘正成/文


上世纪末闹得满世界风雨的<溪岸图>真伪风波令我对高居翰的鉴定眼光大打问号,总觉得西方人即使是专家要看懂中国书画不容易。


20世纪70年代中,张大千要从美国佛罗里达的环毕庵移居台北摩耶精舍前,他将一些古代藏画卖给了纽约的收藏家王己迁,90年代中,王己迁将自己收藏的十多件古代书画卖给了大都会博物馆,其中就包括这张<溪岸图>。不久,高居翰先生指出<溪岸图>并非北宋董源之作,而是张大千作伪,并且著文论证。当时,作为大都会博馆中国部主任的方闻先生颇不以为然,据说方闻先生还因此担负采购这些作品的信誉责任。于是,方闻先生在九十年代末策划了一个国际研讨会,就这幅<溪岸图>的真伪问题进行讨论。于是大陆书画鉴定界巨擘如启功、徐邦达、杨仁恺等均应邀赴纽约与会。会后,我曾当面向启功、杨仁恺二位老先生请益。记得启功先生没有直接向我下真伪的结论,他只说:西方学者不懂我们的"望气",有些东西我们一看就知道真伪!我又问他会上有没有争论呢?他说:大家都是各说各的。杨仁恺先生大概也是这种说法。我私下也在怀疑,人家主人把你从大老远的中国请去,你难道能去捣乱?后来,作为方闻教授助手的张以国先生从美国携回了那本方闻先生所著的论证<溪岸图>非伪的论著,并告诉我他正任职大都会博物馆协助方闻先生编辑了这本书。浏览了这本书后,我便深信<溪岸图>非伪之说。但是,有的基本原则毕竟是学术的红线而不可违背。例如,论作品真伪必须看原作。这次在上海博物馆看了"翰墨荟萃"展后,深感"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的古训不过时。

让我深感幸运而大开眼界的是,这个"翰墨荟萃"展将中西五个著名博博馆的两宋珍藏一齐挂出来,让人可以并列比较而观!这让我忽然有所"发现":两宋的作品按画幅底色品相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底色较浅而匀,一类是底色较深而深浅不匀且有缀补。我记不得是启功先生还是徐邦达先生说我讲过:凡是古代珍品必然品相好,你想,像苏东坡、黄山谷的精品在当时就十分珍贵,哪个收藏者都会把它当成宝贝爱护有加,岂有让它日晒火燎的道理,所以传世珍品品相皆佳,而那些品相差的东西都大可怀疑。后来我看许多古代书画展,都一再证明此论是真理。以此来看,这<溪岸图>即属品相欠佳之作。我所谓"欠佳",即我把头偏来偏去,就是不能一眼看出此画画境的全貌,就是说所画树石山水看不出远近虚实,画境很平板。我先还以为这是隔着玻璃有反光的原因,后来看到玻璃柜里陈列的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董源《夏山图卷》,以及王诜<烟江叠嶂>卷后,虽然有反光,但画境看得清清楚楚,底色既浅又干净。特别是看了美国大克利夫蘭美術館的那幅巨然的山水中堂<溪山蘭若圖軸 >后,我猛然醒悟:这干干净净的画幅才是珍品本相,那些明显是底色作旧并补缀的东西,才真正是障眼乱真之物。这时我又看见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李成山水大条幅<寒林策驴图轴 >也很像<溪岸图>的画面那样看不清楚。本幅上方还镶有一条小诗堂,由张大千题"大风堂供养天下第一李成画"。我可以推断,这和<溪岸图>一样均有大千题跋,则必是大都会博物馆从王己迁手中入藏的张大千转售之物!我的孤陋之见:高居翰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这两件东西属明代行货的可能性极大!

这时,我又回追朔了昔日印象,我在故宫博物院多次看过马远的<踏歌图>,我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过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还在巴黎大王宫和台北故宫两次看过李成的那幅山水条幅,和这次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李成中堂<晴峦萧寺图>一样,均是底色停匀品相上佳之作!而张大千旧藏的这两件国宝级宋画均呈品相低劣的特征。我不由追问:这是为什么?我当然不会怀疑王己迁先生当"托",也不会怀疑方闻先生徇私,我甚至也不会简单怀疑张大千成心作伪。我在猜想,张大千之所以作赫然题跋为真品,必然怕有人怀疑其伪。再则,张大千是否把上述诸种宋画国宝并列而观,从品相分类得出这两种分类的区别?

我在上博展厅中将上述想法讲给同行的侯勇听,他也按我这种"底色分类法"去观察,他也觉得我的有些道理,故发表此想法与同道讨论。


作者正在上博展厅里观摩上博藏董源<夏山图卷>






附记: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刘老师说“望气”的提法,是去年在薛永年先生七十寿诞学术研讨会时,刘正成老师引用启功先生的话说了这句:“西方学者不懂我们的"望气",有些东西我们一看就知道真伪!”。

在这次上博《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宋元书画珍品展》之前,刘正成老师一直强调的观点是认为各司其职的好。搞创作的不要践越去作鉴定评判。他认为:“搞创作的,知道好与不好,但是真假之说,确实不是创作的本份。”在这次上海之行,他把望气之说用他自己的感观诠释出来,个人认为之所以有这种提法,应该是在这次展览中能够一次性看数十幅宋画的缘故;;在同一展厅,能有数幅大致相同时间的宋画同时展出,能有所对比,而出此论断。正可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提出望气,有点像玄学,即凭专家学者之深厚学养,一眼望去便知真伪。是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缘由就是高手的东西,一眼就能看到境界,而仿作,必然不是创作,一定会有所限制,为了寻求效果,所以有做旧等诸多方法,而一做,必然与原作的自然多了痕迹。另外,既然是好东西,藏家也必定很珍惜,甚至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保贵,所以必定会细心保护,无疑其品相,境界与仿作无法相比。

此际遇国宝聚首与刘老师之丰富识见之福,受益良多。幸甚,幸甚。

侯勇补记
2013.1.11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4: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巨然 溪山蘭若圖軸

五代 南唐 绢本墨笔 
纵185.4厘米 横57.6厘米  
克利夫蘭美術館                                 

此图高耸云表的山峦雄居于画幅上部,山头布有矾头状的卵石,犹是巨然本色,下部冈阜林木葱郁,掩隐楼阁屋宇,前部有坡岸溪水,展示一片宁静清谧的意境。画幅右上有“巨五”编号,当是六幅通景屏风中的第五幅,仅为大幅山水的一部分。画上钤有宋“尚书省印”、清“安仪周家珍藏”及“乾隆御览之宝”。

巨然

中国五代南唐、北宋画家,僧人。原姓名不详,生卒年不详,钟陵(今江西南昌)人,一说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早年在江宁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随后主李煜来到开封,居开宝寺。擅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传世。
工画山水,师承董源,但风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伟。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南唐后主降宋,随至汴京(今河南开封),住开宝寺,在学士院绘《烟岚晓景》壁画,为时人称赞。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泽,仿佛刚被水冲刷过一般。他的画风对后世江南山水派很有贡献,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后人把他与董源并称“董巨”,为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4: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名称】五代董源溪岸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五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简介】绢本,设色,纵:221.5厘米,横:110厘米。

关于《溪岸图》是否五代董源所作,上世纪末曾引起一场国际的大辩论。30年代,画家徐悲鸿忽声称自己觅得了古画《溪岸图》,不多时他将画割爱转让给了画家张大千,张大千随身把玩三十年后,又转让给了身居海外的收藏家王已千。然而两个大画家的曾经收藏,却给此图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世纪末,王己千也垂老九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购藏这幅古画之前,特举办了一场有关此图是否董源真迹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群英荟萃,众说纷纭。结果是悬疑频出,有人甚至提出要重新修改中国绘画史。三方意见:一是认定为董源真迹,并以此否定一切现定为董源的作品;二是以为未必,但至少是北宋作品;三则直指为张大千伪作。但毕竟时隔一千多年,举证艰难,无可确论。如同传为东晋王羲之书法的《兰亭序》的真伪之辩,旷日持久,莫衷一是,但在一点上各方达成了共识:就是《兰亭序》的艺术成就极高,称之“天下第一行书”并不为过。而《溪岸图》的作者虽不可确定,但此图的艺术成就非常之高。

(侯勇转自网络)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4: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名称】宋马远踏歌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蒇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4: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墨笔 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对范宽的绘画风格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范宽山水丛丛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水若有声。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无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势虽雄伟,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我们把这段话用来与本图勘校,就会感到很是妥贴。所以历来鉴藏家和美术史家们均坚信此图为范宽真迹。近年对画幅树下草业间“范宽”二字款 的发现更证实了这点。

此画单从构图方面说,应属于平易之境,但它却产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笔墨的酣畅厚重。此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实笈初编》著录。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4: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名称】晴峦萧寺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五代宋初
【作者】李成
【规格】绢本,墨笔,淡设色,纵111.4厘米,横56厘米。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4: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成(传) 寒林策驴图轴
无款

张大千题:大风堂供养天下第一李成画。蜀郡张大千爰。

李成(919年-约967年),字咸熙,中国五代宋初画家,青州(今属山东潍坊)人。上代居长安,后迁青州益都,人称“李营秋”;他多读经史,能写诗,善琴、弈;尤善于画山水,初师从荆浩、关仝,后来向自然学习,评者谓“峰峦叠嶂,林木稠薄,泉流深浅,如就真景”,也写平远寒林,得潇洒清旷之致;他笔势锋利,墨法精微,好用淡墨,所谓“惜墨如金”,如在梦雾之中;画山石若云动,后人称这种画法为“卷云皴”。唐宗室,山水画家,在北宋时期和范宽、关仝并称为“三家鼎峙”,当时评价他“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将他的山水和吴道玄的人物相提并论。他主要描绘齐鲁一带山水。后代郭熙等人都是师法他的山水画法。作品有《盘车图》、《渔乐图》、《寒鸦图》、《山水图》等。宣和御府所藏有一百九十五卷,真伪难辨。只有翟院深的摹本可以乱真,但缺少神气。现存的宋画中有他和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4: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烟江叠嶂图卷
纸本,绢本,26×138.5cm。上海博物馆藏。
王诜钟情于山水画,他曾用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方法创作了两幅同一个主题的作品——《烟江叠嶂图》,如今这两幅《烟江叠嶂图》都藏于上海博物馆,这里介绍的是水墨的一本,后有苏轼行书诗并跋和王诜唱和诗二章并跋,弥足珍贵。其中王诜书作,虽为文人墨戏,但笔意方圆兼施、正侧互用、处处体现出其多以侧笔取势的用笔方式。此件真迹曾在行内被公认的假画,后经上海博物馆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钟银兰反复鉴定确认为国宝级文物。

堪称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的水墨本《烟江叠嶂图》及其背面的苏轼行书诗并跋和王诜唱和诗二章并跋。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4: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烟江叠嶂图卷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的水墨本《烟江叠嶂图》及其背面的苏轼行书诗并跋和王诜唱和诗二章并跋。


下载 (139.02 KB)
2013-1-11 14: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8 06:31 , Processed in 0.1709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