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mplate/guiigo_qing/images/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3-2-26 17: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老人叶一苇的“长话短说”
2011年04月10日05:43浙江在线-钱江晚报[微博] 字号:T|T
吴重生
“纵一苇所如,凌万顷茫然”这句取自苏东坡《前赤壁赋》的诗句,由文化老人文怀沙书写,挂在另一位文化老人叶一苇寓所,可谓精妙。
叶一苇,字航之,号纵如,别署熟溪子,诗人、篆刻艺术家和篆刻理论家,著作甚丰,影响海内外。1918年4月13日, 叶一苇出生于武义草马湖,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十年浩劫”,在风云变幻中始终执着于艺术,现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理事。2002年浙江省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贡献的老文艺家”金质奖章。
《长话短说》一书,是叶一苇老人对人生和艺术的感悟。该书所写的是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信手拈来,有时一口气写许多条;有时几天数条;有时一停几个月才写。就内容来说,有的是从快乐中即兴而成;有的是从痛苦中所得。叶老在本书“前言”中坦言:“短说”比“长话”更难写。
写文章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叶一苇老人将书名取为《长话短说》,实在是一种人生大智慧。整本书全部由短句集成,分为人生、社会、诗词、综艺、书画和篆刻六部分。书中用了大量篇幅来谈文化。今年清明节前一天,笔者有幸在好友朱惠照引见下,与老人倾心交谈半日。谈到武义的养生文化时,老人兴致颇高。他说,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几千年来,因为科技水平不高,经济落后,老百姓得不到养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养生”可谓生逢其时。
老人不慕荣利。正如他在《长话短说》中所说的:“我从不参加评奖的展览,凡是要评奖的我一概置之不理。”九十岁以后老人很少创作,对于索印求购书法者,大多婉言谢绝。然而对公益事业,老人依然十分热心。武义的梅兰公园,以前空有其名。为此,他发挥篆刻特长,精心创作了七十多方与梅兰题材相关的篆刻作品,再请石匠把这些作品复制到公园的石头上。七十多方梅兰印章,“满地星斗”,那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啊!老人却不图报酬,乐此不疲。
几年前,我曾游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发现那里的桥上和亭台楼阁上,很多楹联都是印刷体,大煞风景。而武义的廊桥熟溪桥上,却有着五十多位书法家书写的原创对联。整个县的景点以及从古至今的大事、轶事,都从桥上对联的内容中反映出来。这是叶一苇等一批文化界人士力推的结果。
对联是古人发明的“长话短说”的一种好形式。试想,如果熟溪桥上不用对联,而是树几块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上造桥的经过,又有多少游客能够耐心看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