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人治学,当思独善
——田明珍艺术与人生
缘由
时六月,机缘巧合,与先生促膝交谈,获益颇多,将文字整理,以飨众书友。一来,先生德高望重亦不忘恩师教诲,让后生晚辈能铭记为人为师之德,二来,先生以七十高龄,仍不忘艺术传承,其精神亦能让后生觉艺海无涯,当努力精进之。
侯勇
2010-6-22
(一)立志丹青,“竹篱”启蒙
侯勇:田老师,当第一次看到你的作品,就想拜访你,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今天有幸拜访,主要是来向你学习,请教,还望田老师能够多多指导。你今年都72岁了,还一直潜心书画艺术,很不容易,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书画的?
田明珍:客气了,欢迎你们的到来,,我就先说说我学习书画艺术的经历吧……
小学的时候,看到学校美术老师的画很喜欢,向家要钱买纸,请老师画画挂在家里,天天看,没事就照着画。
初中的美术老师是孙竹篱(晚年为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我受他的影响很大。他的画很好,文学功底也好,知识面广,能拉琴还会唱京戏,还做学校篮球场外指导。
我与孙竹篱老师走得很近,当时他在射洪教书,家在三台,暑期放假,他回三台,学校宿舍都叫我看守。他是我的启蒙老师。
(二) 吾人治学 当思独善
侯勇:我听说你不但是孙竹篱老师的学生,你还是陈子庄,陈无垢的弟子。那你是什么时候,如何认识陈子庄的呢?
田明珍:1956年秋定居成都。经常参加成都的美术活动。成都市群众艺术馆成立中心美术组,彭义贵和我是大组长。在这些活动中接触了老一辈的伍瘦梅老师,他当时指导国画,当时还有赵蕴玉,陈子庄,周伦园等先生来讲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陈子庄的讲画风,跟其它人不一样。特别是59年省博物馆的五人画展,其中有陈子庄。这是我第一次比较集中的观摩了陈子庄的作品,非常喜欢。
于是,我就有意识的走近陈子庄。
后来,成都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一个写生内部观摩展,我有幸参观了这个展览。这里面也有陈子庄的作品,由此进一步认识陈子庄的画。他太厉害了,他的作品简明额要,风格独特,于是我就下决心要跟陈子庄学画。其实当时才20来岁,要说我有什么眼光,那肯定不现实,真的,那个时候我的意识很简单,一来,觉得他的画和别人不一样或者说让我感觉新鲜,二来,觉得像他这样画,我也能画;很简单,又舒服,所以就喜欢了。
侯勇:你喜欢陈子庄,想拜他为师,他又不认识你,他能接收你吗?
田明珍:我还真不敢直接去,怕被拒绝。当时,我是市艺术馆国画培训班学生,伍瘦梅先生是辅导老师,我就请伍先生写了一个私人介绍信。我拿着伍先生的信去见陈子庄,陈先生看信后,就让我先画幅画他看看,让我临摹唐伯虎的山水画《谭道山居图》,他看了后就同意接受我了。我一直跟在他身边,直到1976年他离开人世。以后,还组织给他办遗作展。比较突出的是1998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前在北京饭店召开国内外500人参加的记者新闻发布会,我代表学生,介绍陈子庄及其艺术,我讲了四十分钟,录像资料到现在我还保存着。
侯勇:你跟陈子庄学了些什么?他教了你什么?或者说你心目中的陈子庄是个什么样子?
田明珍:陈子庄的艺术思想很科学。陈子庄要求学生要有高度文化。文学知识、理学知识、历史、地理、生物知识、物理、化学知识、哲学、管理、经济。。。。。。等等知识,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为绘事服务。宗教知识也不能缺少,要求自己的作品,进入哲学、宗教等艺术境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主动给学生推荐到自己不能胜任方面的朋友处去学习其他知识。我也得益匪浅。
陈子庄要求学生具有高超表现能力。主张学习前辈好的方面,同时深入生活。熟读前人佳作,不断深入写生、创作。写生壮游,就是跟随时代,写生不只是材料的收集,更主要是调整心理结构,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
在创作时,首先要选别人没画的内容。自己怎么舒服就怎么画。自己画时不舒服,读者看起来也不会舒服。
作品要给人新的启迪,要给人美的享受。陈子庄是个智慧极高,阅历丰富,思想放开的开宗立派的一代中国文人画大家。他有理论,有作品可作见证。
(三) 艺道之本 中归作人
侯勇:那你又是什么机缘认识陈无垢先生并跟他学习诗文,书法的呢?
田明珍:认识陈无垢先生要比陈子庄先生早,那是1956年冬,因为陈无垢和我都是刃具厂职工,也算是同事吧。我当时18岁,刚参加工作,住在单身宿舍,你晓得单身宿舍都有管理员嘛。陈无垢先生恰好是我们宿舍楼的管理员,我每天进出都看到一个老写生在值班室写毛笔字,觉得好奇,就主动去认识他。
侯勇:那陈无垢先生对你的艺术生涯有哪些影响呢?
田明珍:我觉得陈无垢先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古诗词相当好。解放前在成都文教学院教过文学。
我觉得他是个修养相当高的人。
陈先生退休后,住在成都西二道街,每次我去请教他,看他,走的时候,他都非要送我出门,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他年岁那么大了,又是老师,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娃娃,他还这样尊重我,看起来虽是小事,但对我来说是学生,都这样,很了不起,很让人尊敬。
除了生活小事,对政治大事也不糊涂。雷锋牺牲后,毛主席题了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陈无垢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不忘大我忘小我,下联是:见自平凡出不凡。他很关心国家大事。
另外,在经济上,也可见他的品格很高尚。有一次,我去看他,他请我吃牛肉,给钱的时候,没有零钱,对方找不开,我就给了两角钱,后来,他高矮要还我两角钱,他说,你不收,我就放不下,心里头总有个结没打开,思想上就有负担。没办法,为了他思想没负担,我只好收下还钱。我觉得这件事虽然小,可见陈无垢的品格高尚。
无垢先生是一个重民族气节的人。一次中日联合书展后,有日本人扬言今后书法留学生可能是中国派人到日本来。无垢先生对此很愤慨,提前退休,专攻草书,决不落人之后,叫别人白眼,生前,日本全国书道负责人,服部恭子,新临成都拜访无垢大师,为民族增了光。
到晚年,他的书法艺术,特别是草书,在当代,应该不在他人之下,是货真价实的一代大家。只是因他在地处川西,也不炒作,少为人知而已。他不但教我书法、诗文。更教我如何做人。连人都不会做,尽管你的笔墨技术如何妙巧,其作品也是不能见人的
他对朋友、学生的感情真切、深厚,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有一年,他去内江文家乡看夫人,夫人在那边教学,暑期去探亲,时间长了,就写信给我,信中有两首诗,一首写给我的,“学贵深耕有出锄,新来绘事复何如,晴窗走笔逢秋雁,时寄云间一纸书”。另一首是赠陈子庄先生的是:“尘身喜伴白鸥闲,半月乡居未拟还。安得南原游驾到,濡毫为我画秋山”(南原——陈子庄号)。可想而知,他把我和陈子庄当成知音,觉得这么好的环境,没有好友相伴,真是憾事。
(四)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人文精神和作者能力的载体
侯勇:刚才你对你的艺术经历和恩师作了一些回顾,请问,从艺几十年来,我能看出来,你主要是以书法和文人画面世,尤其是书法和山水画皆有独到之处,我想,你对绘画,书法及文化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吧?
田明珍:从绘画的角度,我觉得,前人有的应该具备,诗、书、画、印作者都应有建树,一样都不能丢,少一样,就不完整了。老师的艺术成就是一盏明灯,引领我在他们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我生于四川,长于四川,我想在四川山水中作些探索,用大写意的笔墨,中国人文精神,表现巴山蜀水灵秀、幽深、厚重、勃茂的特色,为东方艺术发展做点实实在在的努力。
艺术很苦,爱这个事业,苦也甜。我写生的时候很勤奋。现在我七十二岁了,还是经常出去写生,只有写生才能画出自己的自然的东西。一个艺术家,想用书画来发财,来出名,是可笑的,也是画不好、写不好的。
侯勇:那对于书法呢?
田明珍:书法艺术,比绘画更抽象,没有固定形象,最能反映作者素养,掺不到假。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东西,搭笔就能看出来几分。
绘画中要有书法意识,书法里也可融入绘画因素,我喜欢学者,文人,画家的书艺,法本身就不是自然规律,是人为的框框让人就范,法与艺,本质是不同的。
侯勇:那书与画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田明珍:画跟书是同一个娘胎出来的,都是一家人。形式不同而已,起初并没有区别,书画同源嘛。
象形字本来既是画也是字,分开后,一个简单,一个复杂。画变得复杂,字变得简单。画和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绘画艺术,特别是写意画必须有书法意识,没有书法意识就不叫写意画。书法艺术,也应该有绘画的意识,他就是另种绘画。
侯勇:那你如何看待文化这个概念呢,其实,我为什么把书法,绘画问在前面,而后问文化,是想这样能够层层深入,当然,这样也会更有意义。
田明珍:一个画家没得文化就是一个手艺人。学历和文化有本质的区别。学历,只说明一个人受教育的方面和程度,只说明走了那样一个过程;而文化不同,是深入对传统人文知识的学习、了解和建树。技术和艺术也有本质的区别,技术可重复,艺术不可重复。书法、绘画是文化的子公司,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最有代表性的是齐白石的一幅“不倒翁”。题画诗是:“白扇乌纱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忽然将汝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诗书画印皆佳,是中华文艺的典型。我曾经也写过一首诗《作诗有悟》:“传情达意是诗魂,前人定律两法分。休谈句句平平仄,真善自然世间存。”我认为一切都自然为师,天人合一,在艺术上法无定法,不能自己给自己加框框,这样,把自己套住了,就出不来了。
诗,书,画,印皆佳,才能算得上完整的艺术品,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精神遗产,从艺者应有大智大勇去继承、发展,这才无愧于炎黄子孙。
201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