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58|回复: 0

马世晓先生和我交往的几个片段 沈 必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7 09: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世晓先生和我交往的几个片段   
                                                             沈 必晟

                              

    节前和其凤教授联系稿约事宜,他突然短信我说,(马)老师仙逝,同门不胜悲恸,弟如有回忆交往细节的缅怀文章,请发我邮箱。其凤谨白。

    我马上上网查询马世晓先生的信息,确实,走了,马世晓先生走了,在杭州,几天前,已经可以读到刘正成先生生情并茂的讣告。

    虽然节前事情不少,“频道”转换间隙,我还是在脑海里寻绎起马先生和我交往的点点滴滴来。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在杭州,我参加中央纪委的培训班,课余间道苏州的水乡同里小游,意外在一个小型纪念馆看到马世晓、聂成文等先生的签字簿。我没有犹豫,马上电话,那头是小马老师。我记得,她详细询问作品的情况,包括内容、包括时间、包括地点,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我据实以告。我甚至在电话里开玩笑,说老是在杭州见不到马先生,遗憾。

    遗憾归遗憾,马先生和我终归是有缘的。

    我们这辈书法人,从小读着马先生作品长大,没有想过能够真的见到马先生。然而生活就是这样,时常充满了意外。

    那是2008年下半年,我有机会借调中央纪委工作。记得是在10月中下旬的一天,故交南航张其凤教授来京公干,专门邀约我去百子湾拜访他的老师马世晓先生,这个,当然让我兴奋至极,我拿着新作去访问他。马先生的两位高足——南航艺术学院的张其凤教授、湖北美术学院的孟庆星教授都和我熟识,我也因此和马先生陆陆续续有了几次见面。

    那天天气并不好,但心情愉快。其凤还是老样子,头发理得纹丝不乱。我们多年未见,但一点客套都没有,见面寒暄一过,就直奔主题,赶紧去马先生在京的新驻地。我们从南礼士路出来,1号线,再换2号线,下班的时间,的士难找。我记错地方,从农展馆出了地铁,一问百子湾,终于记起来了——曾经来过,大名鼎鼎的今日美术馆就在此地。于是又的士折回过去,来到了夜幕中的今日美术馆,马先生在京的新驻地就在美术馆后的29楼。

    印象中马先生很和蔼,话不多,可能是久未见到张其凤教授,精神很不错,只是招呼我们留饭。他声量不高,还刚刚做过肺癌的化疗手术,他都75岁的老人了。我拿着习作央他点评,他先是问学习汀州伊墨卿有多长时间,然后问还学习过什么作品,我一一作答。俟后,他并不客气,简单的评价几句——先肯定,路子正,这个说法和多年前陈振濂先生的评价一致。再深入,要注意细节,尤其是转折处。这个看法对我来说,至关重要。马先生很注意形象,这期间我们聊天的场景,小马老师都照相记录在案,而马先生面对镜头一定要亲自理理已然黄白相间的头发,发表的照片,也一定要他自己选定好的镜头。精神一丝不苟,可见一斑。

    还有一次,是庆星兄为儿子上学事宜来京得隙,我们也相约一起到百子湾拜访马先生。马先生又留饭,孟也是他的高徒,我运气很好。记得席间还有李廷华先生,那会儿,李也客京,和马老过从甚密,正在撰写电视连续剧《王羲之》的剧本。

    缘分过后遗憾多,果不其然。

    最遗憾的,我觉得,是没有能够邀请到马先生到湖北走一走看一看,是有机会的。2009年,湖北省举办全国首届楚简帛书法艺术研讨会暨作品展,我作为组委会的成员受托向马老先生约稿题词。马先生二话没说,慨然应允,这就是编在《作品集》里“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法古思变创新能典”的题字。马先生有学术敏感,他把作品交给我,专门就针对展览撰写的句子作了详细的解释,还说,甲骨文书法能够在20世纪成为学术前沿,那么楚简帛书法在21世纪也一定能够成为学术潮流。作品四尺整幅,款云“全国楚简帛书法艺术研讨会暨楚简帛书法作品展之庆,戊子岁杪书于京华百子湾,马世晓”。细审其作,浑然厚重,古拙流便,一反老先生诡谲烂漫的大草,让我眼睛一亮。那一年的春节前后,我把马先生的作品带回武汉持奉家大人欣赏评介,家大人看了又看,很郑重的说道——笔力内蓄,颇堪玩味。这个从家大人口中所出的评价很不易,作为久负书名的他,从来都不会轻易地去做肯定的表态,这次算是例外。

    作品交给组委会,组委会又托我予重任——在方便的时候,邀请马先生在当年的7月份到鄂参加研讨会和展览开幕式,我当然又有机会去百子湾拜访马先生了。那一次,马先生送我他前不久在浙江省博物馆当代美术名家珍藏馆的收藏作品集,题了字、签了名,还要盖上“世晓所作”的白文图章,还有一本《马世晓传》,这都让我有更深入了解马先生的机会了。但很遗憾,小马老师并不看好在大热的天气去访问湖北。她是个细心的人,到底还是担心马老先生的身体,毕竟,75岁的老人,还经受着病痛的折磨。

    我没有再继续邀请下去,从百子湾马先生的居所走出来,只是觉得,这个机会错过了,只会遗憾。

    果真,马先生没有再到湖北。

    我零零星星在报章杂志、或者网站电台看到马先生学术活动的身影,但随着我返回武汉,马先生和我的联系渐渐少了。之后我收到过小马老师的关于开办“马世晓个人官方网站”的信息,再之后,我们的联系就更少了。

    只是,每一次来到风景如画的杭州,我都总会想到马世晓先生。在我印象中,马先生是杭州的,是美丽的。他笔下波谲云诡的大草,豪情干云,缱卷(加绞丝旁)浪漫,就像西子湖畔氤氲蒸腾的雾霭,永远迷人,永远动人。



                                      2013年2月立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02:52 , Processed in 0.1304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