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52|回复: 16

[专家推介]曹宝麟:『书法神探』与《抱瓮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0 15: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法神探』与《抱瓮集》

于雷鸣

   说起『神探』,大家或许就会想起唐代的狄仁杰,想起英国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他们以冷静的头脑、严谨的推理、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曹宝麟,在书法界大名鼎鼎。其学问、书法广为人知,无须拙笔赘述。二○一○年岁末,应台南大学之邀,先生赴宝岛作了题为《志在破案——谈谈我的碑帖考证》的演讲。先生从『句读』、『关键词』、『书信格式』、『书风』、『典章制度』等人手,钩沉历史疑案,畅谈『破案经验』,引来好评如潮,『书法神探』之雅号不胫而走。

以前提起曹宝麟,必定要说到他的导师王力老先生。而今言及曹先生,就不能不讲他的《抱瓮集》。《抱瓮集》是先生二十多年来发表的书学论文的结集,只看书名,就知是先生呕心沥血之作。『其考辨多从文字内容发掘,或语言特征之比较,或人物事件之检索,或性格习惯之归纳,参用现代统计法,罗列证据不惮其烦。』(华人德著:《华人德书学文集》,荣宝斋出版社,二○○八年版,三○五页)正因为作者对『两宋的时代背景、职官制度、地理沿革、习惯用语、称谓变化』了如指掌,所以『考证宋人法帖便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曹宝麟著:《抱瓮集》,文物出版社,二○○六年版,代序三页。下引此书只标注页码)。先生不愧为书法神探,多年来『以勘破千年谜案,还历史真相而乐此不疲』(出自《晏庐自述》)。『一些本似无头案的短札』,经他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竟然绝路逢生、水落石出(代序三页)。

大凡学术著作,因『注重文本细节,容易流于繁琐枯燥』。《抱瓮集》令人击节之处在于:虽旁征博引,但文辞典雅、流畅。其论证过程,也『颇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妙』。『考据文章做到如此境界,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了。』(代序三页)

《抱瓮集》虽好,但印数不多。按先生的话说:『对这种比较「另类」的书籍感兴趣的读者应该很少,毕竟能有几个痴人愿意被你牵着鼻子钻牛角尖,强打精神去覆核那桩公案判得是否有理呢?』(六六八页)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先生的字卖得很火,以至于先生润格的调整,也成了书画市场的风向标之一。学术与艺术,固然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考量,但倘若以积极的心态解读这一现象,我认为,文人字被热捧,是收藏家品位提升、书画市场日趋理性的标志之一。如此看来,先生还是低估了读者的鉴赏力。后来《抱瓮集》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的理论类一等奖,也是许多人意料之中的事。

    前不久,我在网上以善价购得一册《抱瓮集》。扉页有曹先生题字:『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千字文句,又见世说。末考先后。曹宝麟。』寥寥数语,既似开宗明义、代表该书风格的范文,又如一篇拟收录而尚未写就的论著,还有点像警情通报,大有『立案侦查』的态势。曹公不假思索的拈来之笔,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就书法而论,也展示了其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的高超技艺。

石开先生快言快语,说《抱瓮集》可以当推理小说来读,此话谑而不虐。书中不少文章涉及笔墨官司,仔细品读,还真有点诉状和答辩状的味道。

一九八三年第二期的《书谱》,刊发了徐邦达先生的《柳公权<蒙诏帖>辨伪》一文,徐氏认为,帖中『出守翰林』一词,『实不合当时居官者职守称谓通例』,理由是翰林在禁中,何谓『出守』,进而认为《兰亭续帖》中的柳公权《年衰帖》称『蒙恩放出翰林』,远比『出守翰林』顺畅,因之确信《蒙诏帖》是以《年衰帖》为『原底』而又妄改的『不太高明的仿书』(三六—三七页)。徐邦达乃当代书画鉴定大家。面对权威,曹宝麟称『此文所辨,颇觉未安』,遂以《书谱》为阵地,连发《<蒙诏帖>非伪辩》、《<蒙诏帖>非伪再辩》两篇文章,锁定关键词『出守』,征引柳公权的同僚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院记》等文献资料,经过一番考证,得出结论:『在唐时官吏陟黜,即从此官署迁往彼官署,不论离开国门与否,官场通语皆可得谓之「出守」』,以此认定《蒙诏帖》为伪作明显站不住脚,因此,『在无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还是「维持原判」为好』(四○—四一页)。

    『曹宝麟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的专业是古汉语词汇学,属于乾嘉学者擅长的训诂学范畴。这一专业背景使他常能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地方发现问题。一些古人习用的词汇,每每成为他切人问题的突破口。』(代序二页)曹氏在《陆机<平复帖>商榷》、《<平复帖>再辩》两篇文章中,抓住帖中『寇乱』一词,一笔推倒千古定论。坦言『对《平复帖》中「寇乱」所指为永嘉之乱的认识——我早就亮出底牌——是基于遍检《全晋文》和《晋书》,拈出相同用例的八个例句,经过类比分析后逐渐形成的』。若有异议,『要么重新查阅一遍鄙人据以立论的两部巨著,冀希于我或许隐瞒着对已不利的使用「寇乱」一词的例句,要么另行找出这两部书之外的使我不攻自破的证据』(七一页)。永嘉之乱发生在西晋怀帝永嘉五年(三一一),这是铁定的。再查陆机生平,『陆机生于东吴永安四年(二六一),卒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三○三)』(六一页)。至此真相大白,《平复帖》『案发』之时,陆机过世已八个年头,显然『没有作案时间』。曹氏遂得出结论,『既然在「寇乱」前八年陆机已作古,那么《平复帖》不是陆机所书可谓洞若观火』(六五页)。

    文字内容的考证并非易事,既需要扎实的文史功底,也要有高度的学术敏感。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今天我们借助百度,在数秒之内即可检出《全晋文》、《晋书》中有『寇乱』一词的例句。然而试问,我们具备曹先生这样的学术敏感度吗?如果曹宝麟当年未提出质疑,我们今天会想起检索么?

    今天,互联网已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工具,这些必须『拿来』。但传统的治学方法更不能丢。顾炎武说过这样的话:『尝谓今人纂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采锅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已。所铸之钱既已粗恶,而又将古人传世之宝,舂锉碎散,不存于后,岂不两失之乎?承问《日知录》又成几卷,盖期之以废铜。而某自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大概顾炎武对纂辑熔铸前人成说以为『著述』的做法深恶痛绝,所以才有如此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批判。

    曹宝麟以『辛楣同乡』自诩,将乾嘉诸子的考据方法用之于书学,《抱瓮集》庶几先生二十多年来在古代法帖考证和宋代书法史研究领域的『采山之铜』。然先生自比『汉阴丈人』,言『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猾捐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出自《庄子&#8226;天地》)。以『抱瓮』名其集,乃因『舍此则无以传神地体现结撰之蠢笨而已』(六六八页)。这不是自谦,而是先生治学精神、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的真实写照。『今之治书学者,多神不定而逞心机,道不载而务游谈,空疏支离而欲建体系。视此,宝麟君抱瓮而羞不为也。』(华人德著:《华人德书学文集》,荣宝斋出版社,二○○八年版,三○五页)

『正是有了曹宝麟的研究,一些早已被遗忘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显现在我们的面前。』作为宋代众多文人的异代知己,『曹宝麟对他们生平的考证也填补了宋代政治史和文化史研究的遗缺。』(代序三页)

曹宝麟认为:『自苏轼、黄庭坚、米芾三杰崛起』,『宋代积弱的书坛才出现了新气象』(四一五页)。『米苏订交当在元丰五年(一○八二)』,『这次历史性的会见,对米芾来说,无疑是影响其一生名业的大事』,在宋代书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据温革透露:「米元章元丰中谒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 『老米对东坡始终如一的忠诚,尽管还有对以后仕途上提携的感恩在内,但在很大程度上当是出于这一点拨的报答。』东坡长米芾十四岁,『米之于苏虽不执弟子之礼,至少也是视为丈人之行的,他在人前人后始终保持着对一代文豪的敬佩钦仰之情』(一二七—一二八页)。

    苏轼为人豁达仁厚,朋友遍天下。就在『米苏订交』的次年,即元丰六年(一○八三),东坡在黄州又遇知己,有文可证: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的这篇《记承天夜游》,不足百字,堪称绝唱。每读此文,我都在想:与东坡一起缓行寺院,步月谈心的张怀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查遍手头资料,只检索到以下信息: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佺。元丰六年六月,谪居黄州,营新居于江上,在其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并作『水调歌头』相赠。『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即出于此(苏轼著、朱孝臧编年、龙榆生校笺、朱怀春标点:《东坡乐府笺》,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九年版,二○八页)。苏辙有《黄州快哉亭记》。

    张怀民从何处,因何故被贬黄州?张怀民怎样的人生经历令苏轼发出『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我拨打电话,向神探『报案』。第二天,先生回复。这千年疑案,遂胜利告破。原来,先生是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九十四中发现的蛛丝马迹。宋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张怀民时任江宁府签书判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南京市政府的秘书,曾陷入一场官司。当时,吕嘉问是江宁府知府,亲自审的这个案子。后来,苏轼、张怀民均谪居黄州,因『同是天涯沦落人』而惺惺相惜。

    我被先生驾驭文献资料的娴熟功力,以及严谨的推理所折服。为扩大战果,我紧抓机遇,请先生以此为内容,创作一幅题跋书法作品:取《黄州寒食诗帖》笔意,书写《记承天夜游》全文。前者被推崇为苏书第一,创作于元丰五年(一○八二);后者乃东坡散文之精品,写于次年。以东坡笔意书东坡文,可谓『原汤』化『原食』。对张怀民的考证,则以小字作跋。

    一周之后,我收到了先生寄来的特快专递。打开信封,淡淡的墨香与浓浓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令我想起先生《晏庐自述》中的那句话:『我把自己定位为学者。学者就得写学者字。我所认定的追求是借助适宜的书写,再现一种古典的情调和一派精致的逸韵。』

    曹氏跋文,俨然法官出具的『判决书』,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右东坡谪黄州第四年事也,若持与初至寓定惠院所作《卜算子》词相较,心气渐平,岂非学佛有得故耶。张怀民时亦谪于此,仆考得即筑快哉亭之张梦得,又从东坡《水调歌头》题解知亦即张偓佺也。张氏《续资治通鉴长编》唯一见。元丰元年十一月辛未,其时为江宁府签书判官,既为安石党羽吕嘉问所疾,则与东坡之相善亦甚宜矣。
(本文转载自《读书》二○一二年第十期)



曹宝麟

男,汉族,1946年5月生于上海,上海嘉定人。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沧浪书社社员。1993年12月调至暨南大学文化艺术中心,为该中心研究员,书法篆刻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2005年合并于艺术学院,今为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

自幼爱好书画,受伯父顾振乐熏陶,但基本自学。行书初学《圣教序》,不得要领,舍难就易,转学赵孟頫,稍似形貌。1967年得戴尧天指导,始学米芾,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复兼习苏黄,上溯二王。涵泳书卷,发扬文心,为传承古典书风之代表书家。近年锐意变法,熔裁宋、明,渐达苍茫浑成之境。   自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荣获一等奖后为世瞩目,作品入选河南“国际书法展览”、全国第二届至第九届书法作品展览(第五届获“全国奖”)等,并为全国中青展第二至第八届评委,以及行草、楹联等专项书展的评委。   精研书史及书学理论,参与中国书协举办的数届全国性书论会工作。担任《中国书法鉴赏大字典》编委,又为《中国书法》杂志特约编审。七卷本《中国书法史》中编著“宋辽金卷”,该套书获2003年文化部艺术类图书一等奖。为《中国书法全集》之蔡襄、米芾、北宋名家诸卷主笔,二十年论文所萃之《抱瓮集》获全国第二届兰亭奖理论类一等奖。
曹宝麟.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5: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帖学的古典再现
——曹宝麟书法浅论

徐锦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日的中国书法,于此前的一度喑哑之后,迎来时代的拐点。波起浪涌,挟展厅效应,蔚为书法运动的狂热和『繁荣』,呈现了多元并存的图景。或碑,或帖,或碑帖互参,竞相争新斗酷,斑斓眩目,声威壮观。此间更多的,也许是飞溅的浪花,甚至虚空的泡沫,但终究不乏静水深流。作为这一历程的亲历者,曹宝麟,无疑是后者。

三十年来,曹宝麟不为时风潮流所动,专事帖学,深涉书史,涵泳书卷,执着考据,于波澜不惊中演绎书法风格的渐变,成为当代帖学的代表性书家。

八年前,我曾在《书法报》上发表小文《古典的再现与延续》,做过这样评述:

曹宝麟精研米芾……以纯粹的帖学家法再现了古典之美。……曹宝麟不属于表现型书家,他笔下的线条没有太多的情绪渲染、没有过分强烈的情感释放。那种夸张的、变形的、扭曲的外在技术手段,在这里没有位置。曹宝麟以学者的严谨老老实实皈依古法,遵循规矩。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他对笔法的重视、倾心和身体力行的实践、运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笔法成就了曹宝麟的书法。透过笔法来看曹宝麟的书法,一切都很好理解。问题在于,在当下书法审美受到前所未有的颠覆和删改,书法遭遇不明身分的『创新』、甚至被重新定义的背景下,笔法也正在被排斥、冷落中日渐式微。当此之际,曹宝麟对笔法的沉浸、醉心,或许不合时宜,但也恰恰显示了继承与坚持的意义。曹宝麟的书法凸显了『古典』在当下的存在,起到了更多具有延续意义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书法在当代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参照。曹宝麟及其同类型的书家,显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浮躁的书坛太多急切的『创新』上的期待。

正因如此,当我们把曹宝麟的书法归结于古典的再现与延续的时候,最为尖锐的声音便是对于他传统姿态的质疑。多元存在的书法本身,需要面对多方诘难和辩驳的声音,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我想说的是,有些书家善于以『创新』相标榜,摇旗呐喊,揭竿奔走,引领时潮,那旗帜可疑,呐喊声可疑,所谓『创新』十之八九亦有待证伪。此种行径为智者不取,曹宝麟当然自觉地加以回避。这并不意味曹宝麟食古如鲠、不谙创变之道、不思脱略形骸,只是对于『创新』,他有自己的理解、追求和方式。曹宝麟的创变,无疑更倚重传统,在坚守中以一种静默的心态和姿态悄然演进。

我当时的看法,至今没有改变。只是,现在到了可以阐述得更加具体的时候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还在北大求学的曹宝麟凭借『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折桂,脱颖而出,步入书坛,很快以一手毕肖米芾的书法,享誉当代书坛。

曹宝麟出道之前,除了一九七八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王力教授,至一九八一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多居于京华。其余的时光,包括就读华东化工学院化机系的若干年,都生长于海派书画的大本营上海。京、沪两地的人物、风气,北大的师门教诲、校园氛围,以及与当时的同窗好友、今日亦同样活跃于书坛的华人德、白谦慎等人的交往和切磋砥砺,对他无疑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往前追溯,因为自身禀赋和家学渊源,曹宝麟自幼爱好书画,受到伯父顾振乐熏陶。他早年习书,略略走过弯路,初学《圣教序》,继学赵孟頫,都不得要领。

一九六七年,得戴尧天点拨,曹宝麟转师米芾,由《蜀素帖》、《苕溪诗》入手,刻苦自学,遍临米芾诸帖,由此登堂入奥,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八十年代中期,在《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二十二人集》中,曹宝麟有过一段话,犹然在目:『……迨欧风东渐,毛颖几替,骚客弄翰,猥矜专美,数十年间,陵夷为甚。今值郅治,百废俱兴。提倡固力,建制未周。振弱匡弊之任,舍吾侪其谁欤?是愿与诸同仁共勉旃!』当日他的抱负志向,实有一份时代担当的自觉,并非徒见意气的昂扬。三十年过去了,曹宝麟潜心书道学问,身体力行,以有目共睹的成就,为这段话写下了骄人的注脚。
曹宝麟以师承米芾起家,由形神具得,而遗形取神,得鱼忘筌,悟透米家之『刷书』、『八面出锋』的笔法,卓然自立。

这三十年,是曹宝麟书法风格确立、稳定和渐变的三十年。

诚然,曹宝麟的书法得益于米芾最多,但曹宝麟不是米芾,也不必是米芾。米芾之癫狂,为其人所独有,而曹宝麟终究是个治学严谨的学者,从这一点上说,两人性情迥异,更何况是不同时代的不同个体。米芾纵情奔放,曹宝麟内敛含蓄。米芾摇曳多姿的异态,到曹宝麟的笔下,难免有所收敛了。相较于米芾的百般风姿,曹宝麟更见刚直硬朗。

由于一开始,曹宝麟以米芾的风规涉足书坛,三十年间,米芾几乎成了紧紧贴在他身上的标签。但现在整体地加以审视,曹宝麟的书法于二○○○年前后,已渐有变化,至二○○七年左右又悄然有变。米芾已不再是曹宝麟书法的全部来源,如果还仅以米芾言说曹宝麟,无疑显得过于简单,也偏离了实际。曹宝麟由米芾上溯二王,熔裁苏、黄,兼参其余。这可以从曹宝麟为数不菲、涉及面颇广的,从王羲之、颜鲁公……杨凝式等等的临摹之作得到验证。

曹宝麟书法的总体面貌,以米元章的家法为主调,间杂黄山谷的节奏,而苏东坡的气息则日益浓厚,终究是融会贯通。『用别人的法,写自己的意』,见得字字精到,笔笔有法,规矩严整。驱驰娴熟的笔法,任由三指高指管,闲闲写来,一招一式,挥运自如,使得曹宝麟的书法在法度约束下理性的平静中,有了运笔的节律、结体的态势和章法的浑然所共同辐辏生发的审美风貌。曹宝麟的书法布局,多见惜纸如金,满纸满幅,茂密森然,却不失空灵生动。既密不透风,又疏可走马,矛盾的对抗,统一于整体的和谐。我更愿意把曹宝麟的书法创作,看作是与读书相伴随的行为,是治学之余的遣兴。『无意于佳,乃佳。』曹宝麟不刻意于形式,而形式自成。一言以蔽之,把笔法贯穿于结体,以笔法求章法,这是曹宝麟高明的地方,也是他的独到之处。曹宝麟书法的这些特点,尤其在其手卷、手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曹宝麟着意于向古典的深处挖掘,无意于创新求变,而变化水到渠成。曹宝麟近年书法,更见点画杀纸深沉,力道雄肆,质感强烈,气势滂沛,让人想见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的风采,令人感受到审美的自由境界。

『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对古典笔法的执着追求和精妙运用,是曹宝麟实现当代帖学古典再现的主要途径。



曹宝麟承接米芾、苏、黄,乃至二王的衣钵,这更多的体现于技法,表现在纸面上,是看得见的传统。但隐藏于纸面后的,是看不见的传统:学识修养的传统。在今日浮躁的时世,借助各种各样的手段,技法似可取巧速成,一时奏效,图得名利;学识修养,却需澄心静气长期暗地用力,绝难投机掠获,最容易遭受冷遇、轻抛。而曹宝麟恰恰是两者并重的,既是实力派的书家,也是学者型的书家。

曹宝麟的学识修养,首先表现在他的学术上。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曹宝麟以北大研究生汉语词汇学的专业背景,把乾嘉朴学的方法用于书史的研究,由偶撰《宋徽宗〈蔡行敕〉考》发端,一发不可收拾。六年后,一九九一年,他陆续发表的十六篇碑帖考据论文荟萃为《抱瓮集》,由台湾惠风堂出版。此后十四年,即二○○五年,《抱瓮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增收了二十余篇论文,分量比当时的台湾版增加了将近两倍。这期间,曹宝麟在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中编著『宋辽金卷』, 还陆续主编了《中国书法全集》之蔡襄、米芾、北宋名家诸卷。

在《乾嘉传统和曹宝麟的书学研究》中,白谦慎说:『曹宝麟所景仰的乡贤钱辛楣,不但长于训诂学,还精于史学。曹宝麟也以考证为津梁,推进书史的深入研究。他本人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熟悉古代书法的各种风格流派。他的一些法帖考证兼论作者的生平和书风,都是简短而精辟的书史个案研究。……正是有了曹宝麟的研究,一些早已被遗忘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显现在我们的面前。称曹宝麟为众多宋代书家的异代知己,当不为过。由于许多宋代法帖的作者都是那个时代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人物,曹宝麟对他们生平的考证也填补了宋代政治史和文化史研究的遗缺。』『在书学领域,就注重文章之法而言,《抱瓮集》堪称典范。』白谦慎还进一步指出:
『二○世纪八○年代以来,中国书学研究走上了专门化的途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近些年来学风浮躁、学术腐败日甚一日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与曹宝麟向往的乾嘉时期朴学兴盛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抱瓮集》于此际出版,意义不同寻常,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还是一种朴学学风和治学方法的示范。曹宝麟对当代书学的贡献,应作如是观。』

曹宝麟从书法上师事米芾,到学术上专精于米芾的研究,更进而深入有宋一代的书法史,遍考名家名帖,学术成就,硕果累累。论当代的帖学书法,无法避开曹宝麟。同样,《抱瓮集》之后,论宋代书法史,也自难绕过曹先生。作为书家的曹宝麟和作为学者的曹宝麟完全融为一体,书法和学问双峰并峙,两者都显著于时,如此可观。退而言之,两者单取其一,均可自立。

曹宝麟说:『我把自己定位为学者。学者就得写学者字,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见《晏庐自述》)

夫子自道,透出的是书法与学术的双重自信。

不难看出,以学问为滋养,技道两进,是曹宝麟实现当代帖学古典再现的又一条途径。



龚定庵有言:『文章学问之光,书卷之味,郁郁乎胸中,发于纸上。』曹宝麟的学识修养,还更具体地表现在他的书法创作中。

其一,书法创作的内容,在古典的范畴内,取材广博,有着颇富自我情趣的个性化的选择。曹宝麟说:『现代的书家已完全是文抄公,而且抄错也是经常之事。本人虽不至于此,但既自惭诗文不足以传后,还不如陈袭前规吧。』(见《砚边呓语》,原载《中国书法》二○一○年第一期),但抄归抄,却又有别常流。曹宝麟虽也不避熟,或因藏家的点题,如书写《兰亭序》、《千字文》、《正气歌》、《心经》等等,但更多于冷僻处下手,一首接一首,一篇接一篇,抄录少人问津的古典诗文。『有时为了检验应变的能力,偏择一些生疏的词句。』曹宝麟如是说(见《砚边呓语》)。这是癖好,或是自觉?殊难分清。『文抄公』抄到这一层,终属不易,没有功力和定力,是不好做到的。

其二,文由己出,诗由己赋。生于斯世,曹宝麟的书法创作,也为了『写什么和怎么写』而困扰,不免慨叹『然而文不己出必然以牺牲情随意生的力量为代价……』(见《砚边呓语》),当抄录古典诗文不足以形其哀乐、达其所用的时候,曹宝麟似乎也只好自赋诗文了。如《了一师百年诞辰祭》横幅,便是书录自作诗,以表达对恩师王力先生感荷不已的缅怀之情;于京华亲见《研山铭》真迹,感慨系之,喜赋《米元章研山铭归汉歌》并书,文采风流,岂可自掩?曹宝麟的手札、落款和题跋种种,以纯粹的文言命笔,辞令典雅,简切玄远,让人读来有隔世的恍惚。曹宝麟的书法,于此等处,可作久久的盘桓。

书法,仅仅作为艺术,也许是孤独的。唯见曹宝麟只身出入前朝故国,带回些旧时的气息,融书法和诗文于一道,并贯穿于日常,让书法还原于具体的、实用的情境中,恢复书法的生活气息和人际温度。这,当算是曹宝麟实现当代帖学古典再现的再一条途径吧。



曹宝麟并非当代唯一一心专注于帖学的书家,但他全面皈依古典的书法创作实践,遥遥延续了二王一路的传统,衔接了以沈尹默为代表的现代帖学余脉,成为传统之链中承上启下的这一环,为当代帖学于式微之际的继起立下了标高。

曹宝麟已到达的高度,将是他新的渐变的起点。曹先生当下书法创作所呈现的力量和势头,预示着更深远的趋向,那更高的境界,值得期待。作为当代帖学的典型个案,曹先生的书法必定经受着来自不同立场和角度的评价。不论褒贬,这一切,都深含启示。

(作者单位:宁德市民政局)

转自2012第12期中国书法杂志
IMG_08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5: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宝麟书法作品选
IMG_004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5: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宝麟书法作品选
IMG_00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5: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宝麟书法作品选
IMG_004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5: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宝麟书法作品选
IMG_203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5: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宝麟书法作品选
IMG_203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5: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宝麟书法作品选
IMG_235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5: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宝麟书法作品选
IMG_3343好.jpg
发表于 2012-12-20 20: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拜读过曹公《抱甕集》,杰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13:26 , Processed in 0.1538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