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96|回复: 1

刘正成: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追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5 23: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正成 于 2012-7-6 11:57 编辑

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追求
---略论《青岛书学论文集》

刘正成

匆匆读过范国强先生主编的《青岛书学论文集》,对青岛书法文化生态颇有刮目相看之感慨。最近十来年,我去青岛的时间很少了,青岛书坛在我的印象中还定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高小岩、杜颂琴时代。在这个时代,老一辈书家与中青年一辈书家多有师徒关系,关于书法的话题总在师徒之间斟酌考量,尊师重道是一种风气。其实,这种情况在全国书坛大体如此,直到今天亦多如此。举例,现在各个大学基本废除了从前本校学生不留本校执教以维护学术多元化的宗旨,基本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以“近亲繁殖”为己任。这当然很好,人际关系长幼有序,但“为长者讳,为尊者讳”却也在理,但是,如果不挤破利益空间,主张思想和学术自由讨论就开展不起来,重技而不重道的倾向性必然发生。这本论文集,从所选的题目、所持的学术方向,可谓五花八门,各逞其能,就像教室里没有了老师,同学们已站到课桌上吵架来了。在没有大师的时代,大家平起平坐,政府领导、大学教授、青年学者、职业艺术家,各施拳脚,各阐高论,庶几,这正是学术与艺术生态的正道,也正是当代书坛各种大小环境的一种并不多见的新气象。于是,有感想三呈教:一,学者型官员介入书法有高度;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有深度;三,书家群体重文化有广度。


老朋友王树先先生在青岛书坛多年倡导书法与诗词的创作融合,他的《诗词美与书法美的思考》看似老生常谈,在这个书法“誊文公”时代实在应该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今天青岛书坛重文化的可喜局面理应与此有关。新朋友姜岱积的一篇《论现当代书法的现代性境遇》,让我忘记了他是一名市政府高级官员,而误以为他是大学哲学系教授。记得十年前,我和范迪安先生共同主持刘彦湖书法座谈会时,我曾提到书法的当代性问题,其后一年又与周韶华先生在中国科技大学讨论过国画当代性问题,随后在书法界听到这种讨论的声音不多,至多是在搞现代派书法的小群体中有讨论,又大多乃自我标榜而已。在青岛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是站在整个中国书坛在发问:没有现代性关怀,书法就没有文化价值,犹如无根之木,是一枝无香味的工艺假花!


本书有范国强、姜乐平、曲彬、崔传富、李再孝、祝帅、高石、金秉坤等道十来篇探讨本土书法文化历史资源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三分之一左右,这种学术现象叫“接地气”。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继承传统並非建空中楼阁雾里看花,本土资源的开拓就是让传统的血脉直接吾体滋养吾心。崔传富的《云峰四山北朝石刻作者分类考》,不仅是一个文献性的力作,你可见一个现代学人对本土山水的真诚挚爱。他不是作为一个文化局长在搞旅游文化产业,他是在遍寻四山一石一木拾掇祖先家珍的名山事业。这就是一种实学的风范。尤其令我另眼相看的是范国强的《康有为室名别号印章署款考略》,是改变收藏界有康有为热而学术界冷淡现状的一篇力作,让青岛历史文化名胜“康有为故居”不再人去楼空,从而有了真正的软件建设,这不仅开拓了康有为研究学术领域,也让康有为成为凝铸青岛城市历史文化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一部分论文应该是这本文集的亮点。

这本交集每一篇论文前面除了有作者简介之外,还有一件作者书法作品,这为我们更全面而深入了作者背景和知识结构大有益处。翻看之余,这些学者群体中,好书如林,如饮甘泉,顿解枯燥。给我留下印象者,除了我非常了能的老朋友如范国强等人外,我开列一个“入选”名单(以文为序):张紫溪、吴绍田、赵鹏飞、于宁、姜寿田、况尉、姜乐平、张逸之、崔传富、张耀辉、李慧斌、刘春雨、李再孝、祝帅、高石等。其中仅有二、三人乃老朋友名家外,大多是在书坛罕闻其大名的新人。饶宗颐先生在香港庆祝他九十华诞的书画展上,自题了“学艺双携”的展名,请允许我借以奉献本书所有论文作者以作评价与期许。说不定,青岛市书协要举一个“青岛学者书法展”时,诸公名扬于齐鲁以及于海内外书坛必也!
222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1: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岛书学论文集
11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5 15:09 , Processed in 0.1432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