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太过谦虚!晚辈就大言不惭了!
前几日,重读刘师亲自操刀的<黄道周>,<苏轼>分卷.尤其是两分卷的评传部分.苏轼分卷的评传以作品为主线,旁征博引论述苏轼书法风格演变的过程.兼顾他的宦海身涯,交游,文学活动,通篇显得高屋建瓴,才气纵横,让读者看完荡气回肠.但是显得把苏轼有点"神化",没有写出人性多变的一面,在人格上苏轼就完美无缺么?纵观其他名家分卷的评传,在这方面同样显的薄弱了一点了!有些历史的反面人物相对更难写,例如郑孝胥,一句不能因人非书而搪塞过去!而黄道周的书法评传在结构上相类似,但是以黄的历史事件为线索,论述黄的书法人生.勾勒出黄的人格形象.殊为佳作!但在是卷中,所选作品以黄道周的行草为主,应无疑义.<为永明隶书册>在黄的作品中极少数的隶书作品,黄的隶书和其前辈一样,没有太高的成就,通篇多楷书用笔,且用笔扁薄,与清人的隶书成就相去甚远!在分卷中遴选该件作品,情理之中,但是耗费34个宝贵版面来全文登载,似欠妥,该件作品用2个版面也就足够了,晚辈百思不得其解,按照其他分卷的特征,只有代表作或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才全文甚至放大登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