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25 11: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新著:
《书法艺术概论》下篇
书法审美历程(十章)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书法艺术的高峰期与颜真卿
二 唐太宗独尊王羲之、欧阳询与褚遂良
唐代书法步入中国书法发展史的高峰,除了其内在规律作为基础外,唐太宗李世民(599-649)起了三个重要促进作用:一、科举制度以书取士;二、教育制度设立弘文馆;三、推重书法人才。正是他从科举、教育和人才倚重这三项最重要的国家制度选择上,为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
1、以书取士:欧阳询和虞世南
唐代宗本人酷爱书法,竞收天下王羲之遗迹真、行、草书二千二百余纸,不遗余地地推崇王羲之书法。还以帝王之尊亲自撰写《晋书•王羲之传赞》,批评钟繇“古而不今”,“长而逾制”,不满王献之“疏瘦”、“拘束”的字势,以及萧子云“无丈夫气”,而极力赞赏王羲之“烟霏雾结”、“凤翥龙蟠”,“尽善尽美”,天下一人。唐代科举设六科,其中就有“明书”科,考试内容主要是文字学和杂体书法。《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8]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就是王羲之“以书取士”的宠臣,其中当然也包含了唐太宗“变古制今”的国家文化战略。
欧阳询(557一641年)在隋时就以善书扬名,在初唐影响更大,甚至远播国外。贞观初,他已年届70,受唐太宗重视,奉敕与虞世南同于弘文馆教习楷法。他的《化度寺碑》字小,结字、用笑颇近于王羲之《黄庭经》,但其一年以后的《九成宫醴泉铭》则是其“欧体”代表作。点画精致准确定型,尤其结字布局险劲,中宫收缩,外展逶迤,疏密聚散对比强烈,却具有超级隐定感。清梁巘《评书帖》称:
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欧书凡险笔必力破余地,而又通体严重,安顿照应,不偏不支,故其险也劲而稳。[9]
中国汉字数万单字,最难在结构各异,其视觉造型的魅力亦在此,而又施以笔法,得其“险劲”,尤难。纵观古往今来书法,其结字准确无误而得“险劲”之美者,欧阳询堪称冠绝。欧阳询来源于王羲之,而实际胎息于汇聚南北书风的隋碑,并集其大成,其《九成宫醴泉铭》也成为具有馆阁体书法倾向的楷书典则。欧阳询还主编《艺文类聚》,足见斯人文才。
虞世南(558-638)小欧阳询一岁,浙江人,师从同乡智永,学王羲之书,“妙得其体”,深得二王法度,隋大业初授秘书郎。入唐,引为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他出名晚于欧阳询,但很与欧齐名,甚至过之。原因是唐太宗学王未成,后通过虞世南学习二王有成, 深受唐太宗器重。后来书坛总将二人做比较,判其优劣。张怀瓘在《书断》做了一个很好的比较:
欧之与虞,可谓智均力敌,亦犹韩卢之追东郭(夋兔)也。论其成体,则虞所不逮。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10]
所谓“成体”,应指欧阳询所建立的独立的楷体规范性;所谓“君子藏器”,即是唐太宗与梁武帝共同的审美顷向,喜欢王羲之更具“中和”的士大夫气,而不喜欢王献之的张扬之风,故偏爱更少个性化而“内含刚柔”的虞世南。这从虞世南最重要的作品《孔子庙堂碑》可以看出,结字不似欧阳询的方劲险峻,而以圆转为主,变化于微妙之间;用笔温润简洁,总有含蓄流美意趣。
以致虞世南死后,唐太宗痛哭不止,宣称:“虞世南于我,犹一体也!” [11]
初唐继承欧阳询的书法家甚多,但首推其子欧阳通,可以说是欧阳询的“克隆”,其代表作乃《道因法师碑》。虞世南影响亦及于一代,但可以入史者乃其外甥陆柬之,代表作有《文赋》。
2、弘文馆与褚遂良
唐建国后,继续隋制,在国子监下设立书学。贞观元年(627),又在门下省置弘文馆,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姚思廉等以本官兼学士,年轻的褚遂良(596—658)以太子舍人兼充为馆主,检校馆务。弘文馆学士在馆中讲学,议事、并传授书法。并于当年敕令在京五品官以上子,有性爱书学及有书性者,听于弘文馆中学书,从书法内出仕。从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双重保证下,书法一时成了显学。贞观十二年(638),虞世南卒,太宗叹虞世南后,无人可以论书,丞相魏征便推举了褚遂良,称他下笔遒劲,得王羲之体。太宗命为侍书,从此获得重用。最后褚遂良位至中书令,太宗临终时受命为辅佐高宗的顾命大臣。
褚遂良初学史陵,后受父亲之友欧阳询影响,又再学虞世南。当世皆称二王,但实际上大家仍被籠罩在齐周铭石书风的隋碑氛围中。张怀《书断》称其“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所谓“视述右军”,其实就是北朝铭石书风的“造反”者,他用南朝翰札书风,改造了颇具北朝铭石书风的欧体楷书,破除了近于雕版化的欧、虞隋碑楷法,创造了一种生动、自然、富有工王行书意趣的唐楷。贞观中所书《孟法师碑》尚略有欧、虞遗意,其晚年《雁塔圣教序》则自树高标,创为代表作。孙过庭在《书谱》中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其实就是褚遂良“变古制今”的新法总结。朱关田在《中国书法全集•褚遂良》之评传中以刘熙载语撰题为《一代教化主褚遂良》称:“初唐三家,真正开启李唐楷书之门户者,实褚氏一人。”这是对初唐书法断代特征的精辟分析。
褚遂良书法影响及于有唐一代,如薛曜薛稷兄弟、徐浩、颜真卿、柳公权等,但在初唐至盛唐之间的武则天(624—705)时代则首推薛稷,其代表作《信行禅师碑》虽更为纤瘦,仍是最得褚氏体法者。因之,不少史家所谓“初唐四家”者,将薛与欧、虞、褚并置,亦可见其影响力。
“初唐三家,真正开启李唐楷书之门户者,实褚氏一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