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182|回复: 101

【编书为乐,书法为寄】崔伟书法网络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3 09: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书为乐 书法为寄】

崔伟书法网络展




崔伟 2011年初冬于圆明园.jpg







编书为乐 书法为寄
——崔伟其人其书



是我的同事,他经常来我办公室坐坐,谈谈编书或谈谈书画,我们都很愉快。后来我退休了,见他次数不多。但每次见面,都感受到他艺术的长进。有时在专业报刊上见他新作,每惊叹他于编辑缝隙的成果是如此的扎实。

书法,是一门大学问,成就这门学问,见识、技术、品格缺一不可。而其人是最关键的,中国书法突出了以人和人的修养为先的特殊性。

崔伟性情温和,待人谦逊、真诚,和其书法作品一样,他本人也有浓郁的书卷气。他一直在荣宝斋出版社从事书法编辑工作,且编且创,编学相长,年久日长,积累颇丰。也正因此,他的作品在审美意趣上形质相生,文质统一,深得帖学精神。
崔伟的书法吸收了晋唐的萧散、质朴与端庄,又博取宋元明清诸家,重视作品中的风神及书家的内在气质,在不失法度的基础上追求逸韵,骨力与柔婉结合。他的书法结体严谨而见意趣,用笔灵动而不失遒劲,提按使转皆见心性,这些追求印证了刘熙载《艺概》中所谓“笔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生命是自由的不断展开的过程,而书法是生命创造活动中最自由、最简约的形式。崔伟无意识地实践了这些道理。


蔡邕在《书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这大致可视为书法本质的最初定义。崔伟重视作品中的风神意韵,自由地抒发,常常寄奇崛于中和、融跌宕于烂漫,不激不厉,恣肆而绵厚。章法上他善于运用墨色的浓、厚、枯湿,形成视觉节奏的变化,字行之间的挪让、呼应亦见才情。人的天性和艺术法度的完美结合往往成就优秀作品,这是规律。

王羲之《答许询诗》有云“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这种忘求的精神,使得崔伟对书法笃诚专一,潜心为乐。这是一种境界,在当下大为可贵。除取法唐宋诸贤以外,有必要更多关注秦汉石刻,乃至上古三代金石篆籀的经典,借鉴其中对于骨法用笔,以及厚重拙朴的把握,或可更有助于对书法本质作深层次的领悟。宾虹老人和许多民国以来的大家,均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崔伟热爱书法,执着于此道;同时,他又是一位敬业的书法编辑。以编书为乐,以书法为寄,其对于书法的研究不仅是安身立命的事业,更是为了畅神、怡情、遣怀,这样的人生多么充实,我为崔伟高兴。
是为序。


程大利于紫庐
               



崔伟。
1971年生,江苏省铜山县人。200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师从欧阳中石、刘守安等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央直属机关第四届青联委员,荣宝斋出版社副编审、书法篆刻编辑室主任。

书法工小楷、行草。作品曾多次入展全国性书法展,《人民日报》、《中国书画》、《书谱》、《中华儿女》等媒体曾作专题推介。曾在《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中华书画家》、《书法杂志》、《书法》、《中国画研究》、《禅》、《中华儿女•书画名家》、《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著有《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河北教育出版社)、《从临摹到创作•何绍基》(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书法经典20品•行书卷》(安徽美术出版社)、《当代著名书画家全集•崔伟书法卷》(经济日报出版社)等。

策划编辑图书数百种,如《美术学博士论丛》、《中国书法研究系列丛书》、《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当代书法理论文集系列》、《西泠印社》系列丛书、《中国印论类编》、《诗书画印成语典故辞典》等。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9: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崔伟书作》书讯

《崔伟书作》于2012年3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汇辑了崔伟先生近年来的书法力作63件,作品集内容丰富,有甲骨文、篆书、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及条屏、对联、条幅、斗方、横幅、扇面、手札、长卷等多种形制。既有对古代经典的精彩临摹,也有其追寻自我的研习创作。整体面目不拘一格,或雄强粗犷,或峻宕飘逸,或萧散简远,有较强的可读性与欣赏性。


本书由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书名,程大利先生、张培元先生撰写序言,并附有马亚、王冰石、白谦慎、白砥、朱培尔、朱天曙、刘正成、李世南、肖文飞、邱才桢、张培元、陈振濂、陈志平、陆明君、郑晓华、郑寒白、秦金根、顾工、徐沛君、唐辉、黄惇、梁培先、寇克让、薛龙春先生万余言的精彩评论。

本书为平装,16开,8印张(128页)定价:88.00元。
《崔伟书作》书影.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9: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所尚
——序“崔伟习作汇报展”


庚寅三月,“书艺公社”当期《强档人物》专栏专题介绍崔伟君,列示崔氏力作近百,各体精备,士风满纸,引一时热议;后起之秀中,谓为观止者。


元重其才,尤爱其人。不揣冒昧而修一书,诚表赞叹,由是结缘。后,或以雅集,年得偶面一两回,迄今累相往还三五次。君之性情趣致,深契朽怀。

其人也,貌温雅而气如秋。初见,即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语出《楚辞》)之感,类其书,隽逸不昧。

《诗》云:“南山崔崔”(见《齐风》),因具仁相。所谓翰墨天地,优哉游哉;深林长谷,信步皆是;良朋四集,道义日新;宁复有乐于斯者乎?盖其福慧前世长修,盍辄羡叹耶?

君姓出于姜,炎农圣裔。虽为古大彭国铜山人氏,实应古齐国崔季子之后。故而气宇轩昂,襟怀冲旷;意味蕴藉,能公能义;时衣古意,博膺善缘;可见根基之不易得暨何等之可贵者也。

故曰:“会向红尘生野思,始知泉石在胸中。”或谓孔子尊周,孟子欲齐王行王政,何也?程子云:“譬如一树,有可栽培之理则栽培之,不然须别种。圣贤何心?视天命之改与未改尔”(《二程集》)。

难能荣宝斋主事慧眼识荆,着其董理书法篆刻类项之统,经已策划编辑图书数百种,尤以《美术学博士论丛》、《中国书法研究系列丛书》、《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当代书法理论文集系列》、《中国印论类编》、《诗书画印成语典故辞典》等为上。同仁乐见,广大齐欣。

又有乡贤义为办展,“古人所尚”者,荣归故里之象也。心画如昼,以载明德,必与桑梓之仁一以贯之。

所谓“闻者同喜”,谨此回向。

正月廿三日,壬辰祀。寓京。
鹤堂张培元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0: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诸家评论

(按姓氏笔画排序)

崔伟书法

《崔伟书作》书影.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0: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崔伟书法网络展

崔伟是从徐州走出去的青年书法家,在北京工作的十余年里,于书法辛勤耕耘,成为当今书坛才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与好评,他是“中国书法名城”徐州的骄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崔伟自小生活在徐州,千百年民风、书风的积淀和影响,成就了徐州人大气酣畅的艺术表达与兼收并蓄的秉性:坚韧耐劳、朴实敦厚、心思缜密而不流琐屑,不入极端又是非分明,高旷冲淡又豁达温厚……从崔伟的书法中就可体现出“彭城书派”重骨力、讲神韵、兼融北雄南秀的风格特点。

崔伟于书法五体兼修,大小皆工。他根植于中国书法的沃土,摹古而不泥古,用笔沉稳、劲健,结体典雅、灵动,章法疏密有致,可谓功力深厚。尤以稳健、俊逸的行楷见长,古意盎然而个性自出,加上平日书学的广博积累,丰厚学养的支撑,字里行间充溢着自信、坚毅,书卷气跃然纸上,十分难得。我们期待着他在书法研究与创作中奋力拼搏,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

——马亚  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1.甲骨文联 行义乐天八言联 197㎝×35㎝×2 纸本 2011年.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0: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崔伟书法网络展

崔伟之书,较昔日已大有进境,欢喜赞叹,益见其数年来用心用功之勤之深也。其楷书面目多种,取法高古,无丝毫呆板矜持俗态,而灵活多变,功性相兼,卓然真书家手段。其行书则以墓志为体,以六朝气息调和笔间,如《梁巘评书帖》、《吴昌硕题画诗》等书作尤见会心。用碑体入行草,已溢出书史上某家某派范围,窃以为若如此研磨,则铸成个性,有望列于京都名手矣。勉之勉之!

——王冰石  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徐州市书协名誉主席
3.行草扇面 冯班《钝吟书要》其一 17.5㎝×26㎝ 纸本 2010年.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0: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崔伟书法网络展

崔伟小我十几岁,我称他小崔。小崔和我一样,喜欢写小楷。从钟王、唐楷大师、吴门名家,再到晚清碑学诸子,小崔小楷的取法甚广,而其中得力最多的是钟繇和颜真卿。小崔取法钟繇是颇有深意的,因为小楷是楷书,字小,所以通常篇幅较长。反复书写大小相似的字,章法上容易板滞,得“布算”之讥,也容易因熟而俗。所以小崔选择楷书形成期的钟繇小楷,因为它不像后世小楷那样停匀。钟繇小楷的结字偏扁,用笔带有隶书的意味,富于古雅、生拙的意趣。在通篇布局时,小崔有时用界格,但格中之字的结体有欹有侧,有收有放,用笔则加强了轻重缓急的节奏,全篇生意盎然。有时则不用界格,信笔写去,大小相间,错落有致。

小崔的行书不难看出两个风格来源:何绍基和赵之谦。何绍基和赵之谦都取法北碑,碑学书法讲究用笔中实,气势雄强。但是,这两位书家在结字和用笔上都懂得怎样做“虚”的处理,这个“虚”就像围棋之做眼,有几处“虚”了,字就生动活泼起来了。小崔深谙此中三昧,在写行草时,也以一些“虚”的处理来取得灵动的韵味。何绍基和赵之谦的结字,都有偏于宽扁,欹斜取势的趋向。小崔的某些行书作品除了这些特点外,还糅入了黄庭坚行书的一些因素,如常以一两笔向外伸展的长画来打破字势的均衡,而这一长画通常又写得很结实,于开张与沉实之间倍添张力。

小崔的性情温和沉静,加之长期从事文字工作,更养成了温文尔雅的气质,他的书法也充溢着浓郁的文人气息。曾有友人建议小崔写字可以放一些,我倒是觉得小崔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中挤出时间来临池。以他对书法的理解和已经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攀登高峰是完全可能的。至于放还是不放,在我看来并不重要。在如此多元的社会,每个人可以尽量循着自己的性情写去,把属于自己的最为本性的东西,用最清晰、最精确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毕竟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写出像小崔那样儒雅之字的人,实在已经不多了。

——白谦慎 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终身教授
4.行草扇面 冯班《钝吟书要》其二 17.5㎝×26㎝ 纸本 2010年.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0: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崔伟书法网络展

崔伟兄所临古帖见法度而自出新意。小楷师魏晋、明清,能得结构之变,行草有清末赵之谦笔意。自书作品走碑帖结合道路,多信手写出,率意而有一定规则。如能写碑再求其实,得浑厚之质,写帖再求其雅,得虚和之气,则能更进一层。愿与其一起努力!


―——白砥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7.行书横幅 读书便佳 34㎝×136㎝ 纸本 2011年.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0: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崔伟书法网络展

如果用“风、雅、颂”作为品评的标准,把当代中青年书家的作品分类,则列入“风”类者会占十之八九。这个现象显然有违艺术发展的规律!崔伟的书法则可列入“雅”的行列,虽形态纤细,却力在其中,于温文尔雅之中呈现出一种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少见的悠闲与超逸,流露出一种久违的醇香与灵动。


——朱培尔  《中国书法》杂志副主编
8.行草手札 沈野《印谈》一则 29㎝×14㎝ 纸本 2011年.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0: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崔伟书法网络展

崔伟兄长期从事书法专业图书的出版工作,古代法书收罗眼底,眼富也使手上丰富起来。他的书法,小楷取魏碑之体,掺以晋人,多古雅质朴趣味;行书取何蝯叟、吴缶翁,取其意,得其精神。宋人李之仪跋《荆公所书药方后》曾说:“作字为文,初必谨严,于时造语,须有所出,行笔有所自,往往涉前人辙迹,则为可喜,久之以不蹈袭为工。字则纵横皆中程度,故能名家。”崔伟兄文质彬彬,取法前贤,又能化古为我,其书法当能在“古”“我”之间立一面貌也。

――——朱天曙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
9.行草手札 吴云《钱胡印谱序》一则 29㎝×14㎝ 纸本 2011年.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5 12:38 , Processed in 0.3323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