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32|回复: 0

谓我何求 忧思难忘 杭州高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7 14: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谓我何求   忧思难忘
        ——        读《银筷子》随感
                             杭州高伟
    今天上午(2012—4—16)考试监考,第一场是高一的语文,就翻起了试题,其中的作文材料是《银筷子》一文,虽然材料有点长,我认为不太适合作作文题目的材料;但是这篇文章写得不错,老师和行为让人感动,也钩起了我的童年的记忆。
    文中说“当时学校条件非常简陋,每人巴掌大的一块位置,勉强可以摊开书和本子,书包只能放在地上。我和阿闪之间的木板上有一个大大的洞,聪明的阿闪通过圆洞把书包带子从木板下面穿到上方,然后用一根木棍撑住书包带子,书包就晃晃悠悠地悬在了半空。”
    这段描写的学习条件和我七五、七六年左右在江苏武进的安家舍高家塘普敦小学的情景是相似的。今年清明节回乡扫墓,发现原来的小学房子还在,但已废弃了,孤零零地躺在水田中;而我们家的老屋,2009年清明回去时还在,现在已被拆掉重建成二层楼了,房子空关着,据说村里可能要拆迁,一些村民尽量多建一些房屋,将来可以多得一点赔偿。
    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很大,很有沧海桑田之感。以前农村多种粮食,现在村里大部分的农田都种观赏树苗了,而且村民的土地都转租出去了,原住村民已不太种田了,因为种田种粮划不来,效益太低,风险又大,我不知道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父亲从事农业研究一辈子,他也很是担心。他说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近年在90%左右,他说江苏的粮食前些年大概可以自给,现在不知道,我们浙江就不行了,一半以上的粮食要靠别的省和从国外进口,一旦出现动荡危机,首先没饭吃的人将是城市和我们这些沿海地区的人。
    (按:浙江是全国第二大粮食调入省,粮食自给率不足一半,约45%左右,其中20%由国际市场调入。如果自己生产的粮食不够,势必要依赖别人,而别人未必是始终有保证的,这样就会带来食品价格的上涨的无法管控,或者是有钱未必能买到粮食。)
    父亲讲了六十年代初的一件的逸事,当时的山东省发生了饥荒,请求浙江省能调配给一点蕃薯藤,当时浙江的主政者江华以浙江要发展畜牧养殖业为由而拒绝了。然后讲六十年代初他在上虞某地登点,过年没有东西吃,公社领导想法把种猪场的一头老母猪杀了,切成几大块分给从上面来的人,但是有常识的都知道这老母猪肉是有毒的,不能多吃,吃多了是会伤人的,所以他们把猪肉切成小块烧好后放在玻璃瓶里,每天吃一小块,结果吃得浑身无力,皮肤发青。
    后来我查了一下材料,知道《银筷子》一文的作者是孟迎新,她是山东单县某校的一位老师,她写过多篇感人的叙事或写人的散文,最近几年的初中阅读中有人把它编成中考阅读题来考学生。我们职高学生的水平低,往往用中考的课外阅读题作材料来考他们,这也没有办法。

  附材料: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题
        银筷子
            孟迎新
  那年,我上小学四年级。
    我和阿闪之间的木板上有一个大大的洞,聪明的阿闪通过圆洞把书包带子从木板下面传到上方,然后用一根木棍撑住书包带子,书包就晃晃悠悠地悬在木板与地面之间的空地上了。我为他的妙主意叫绝,让他把我的书包也挂在了木棍上。
    两周过后,阿闪又突发奇想,从家里拿来一根银筷子,取代了小木棍,撑在了木板上。那是一根非常漂亮的筷子,银白色,笔直修长,它是我长到13岁见到的最奇异的珍品。阿闪的银筷子,让我的眼睛猛地一亮。
    其他同学还没有来到,阿闪专心地做着习题,我则怔怔地看着银筷子,大脑里一直重复着一个念头,如果那根银筷子属于我,该多好!同学小玫风风火火地进来了,走过我身边时,她惊讶地停下来,抚摸着银筷子:“真漂亮!谁的呀?”
    我猛地一惊,继而平静:“哦,我的!”话说出口,连我自己也震惊了。
    阿闪愣了一下,停止了做题:“你说什么胡话,我刚从家里拿来的!”
    我很强硬:“明明是我的。”
    阿闪哭了起来,他有口难辩,难过极了。我一直很平静,一副处乱不惊的样子。
    班主任来了,我仍强硬地坚持,他也未能分出真相。开始上课了,我的注意力融入不了课堂,心里像翻了五味瓶,我的心里激烈地争斗着,一念之间,我做出的一个可怕决定:继续坚持说那根银筷子是我的,即使父母来了也不认输。我的内心完全被邪恶控制了。
    上午放学时,我强行拿走了那根银筷子。
    下午,我把银筷子堂而皇之地撑在木洞上,阿闪却把书包放在了地上。我虽拥有了一下午的银筷子,可那是如坐针毡的一个下午,滋味,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王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他从抽屉里拿出另一根银筷子。
他把筷子举在我的跟前,说:“把另一根拿出来。”
    我顺从地从书包里掏出那根银筷子递给他,一双精美绝伦的银筷子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阿闪爸爸去年挖河时得来的奖品,好东西是不能分开的,阿闪爸爸刚才来过了,说你这么喜欢,就送你吧。他要我告诉你,凡事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就像他用了整整一个冬天,流了无数汗水才得到了银筷子一样。”
    我收下了银筷子,把它藏在了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地方,每当懈怠的时候,就拿出来,让它像鞭子一样拷打我,我想获得像银筷子一样的一个个奖品,点亮我的人生。终于,我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中学老师。那双银筷子始终陪伴在我的身边,它已成了我的财富。
    去年,我带着银筷子回乡过年。大年初一,我特地去了阿闪家,我从怀里拿出银筷子,说出了积攒多年的感谢话,说没有他当年的慷慨相赠,没有他的勉励,就没有我的今天。
    阿闪的爸爸愕然地听着,然后给了我一个让我瞠目结舌的谜底:那年,阿闪的老师花了一百元钱买走了他的银筷子,说是有急用,价值仅20元的东西,他得了100元,他们一家高兴了好几天呢。
    我久久地凝望着银筷子,冬日的阳光下,它熠熠生辉......
1、标题“银筷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那是一根非常漂亮的筷子,银白色,笔直修长”对银筷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的第5自然段,“话说出口,连我自己也震惊了”,“我”为什么“震惊”?
4、如何理解“我收下了银筷子,把筷子藏在了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地方”中“我”的行为?
5、文章结尾说:“温暖的阳光下,它熠熠生辉……”你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1.点明中心。
2.突出作者很喜欢这根筷子。
3.“我”想不到自己会撒谎。
4.“我”当时很喜欢银筷子,也知道了这银筷子的来历,决心好好保存。
5.是我的班主任,用他的善良和智慧导演了一出戏,让我这个观众及时扭转了人生的航向,朝着他期望的目标走.表现我对老师的感激。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5——9题
   银筷子  (12分)
    那年,我上小学四年级。
    当时学校条件非常简陋,每人巴掌大一块位置,勉强可以摊开书和本子,书包只能放在地上。我和阿闪之间的木板上有一个大大的洞,聪明的阿闪通过圆洞把书包带子从木板下面穿到上方,然后用一根木棍撑住书包带子,书包就晃晃悠悠地悬在了半空。我为他的主意叫绝,让他把我的书包也挂在了木棍上。
   两周过后,阿闪又突发奇想,从家里拿来一根银筷子,取代了小木棍。那是一根非常漂亮的筷子,银白色,笔直修长,它是我长到13岁见到的最奇异的宝贝。
   其他同学还没有来到,阿闪专心地做着习题,我则怔怔地看着银筷子,大脑里一直重复着一个念头:如果那根银筷子属于我,该多好!同学小玫风风火火地进来了,走过我身边时,她惊讶地停下来,抚摸着银筷子:“真漂亮!谁的呀?”
    我猛地一惊,继而平静:“哦,我的!”话说出口,连我自己也震惊了。
    阿闪愣了一下,停止了做题:“你说什么胡话,我刚从家里拿来的!”
    我很强硬:“明明是我的!”
    阿闪哭了起来,他有口难辩。我一直很平静,一副处乱不惊的样子。
    班主任来了,我仍强硬地坚持,他也未能看出真相。开始上课了,我的注意力融入不了课堂,心里激烈地争斗着。争斗的结果,仍然是一念之间做出的那个可怕决定:继续坚持说那根银筷子是我的,即使父母来了也不认输。我的内心完全被邪恶控制了。
    上午放学时,我强行拿走了那根银筷子。
    下午,我把银筷子堂而皇之地撑在木板上,阿闪却把书包放在了地上。我虽拥有了一下午的银筷子,可那是如坐针毡的一个下午,完全没有想象中得到它的那种兴奋。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王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他从抽屉里拿出另一根银筷子。
    他把筷子拿到我的跟前,亲切地说:“把另一根拿出来。”
    我顺从地从书包里掏出那根银筷子递给他,一双精美绝伦的银筷子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阿闪爸爸去年挖河时得来的奖品,好东西是不能分开的。阿闪爸爸刚才来过了,说你这么喜欢,就送你吧。他要我告诉你,凡事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就像他用了整整一个冬天,流了无数汗水才得到了银筷子一样。”
    我收下了银筷子,把银筷子藏在了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地方。我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中学老师。那双银筷子始终陪伴在我的身边。去年,我带着银筷子回乡过年。大年初一,我特地去了阿闪家,阿闪的爸爸已经银发满头。我从怀里拿出银筷子,说出了积攒多年的感谢话,说没有他当年的慷慨相赠,没有他的勉励,就没有我的今天。
   他愕然地听着,然后给了我一个让我瞠目结舌的真相:那年,阿闪的老师花了100元钱买走了他的银筷子,说是有急用,价值仅20元的东西,他得了100元,他们一家高兴了好几年呢。
我久久地凝望着银筷子。温暖的阳光下,它熠熠生辉……
5.标题“银筷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6. “那是一根非常漂亮的筷子,银白色,笔直修长,”对银筷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7.文章的第五段,“话说出口,连我自己也觉得震惊”,“我”为什么“震惊”?(3分)
                                                                              


8.如何理解画浪线句子中“我”的行为?(3分)
                                                                              
9.文章结尾说“温暖的阳光下,它熠熠生辉……”你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深刻含义?(2分)
                                                                              
参考答案:
(一)5.文章的叙事线索;“银筷子”蕴含了作者对老师当年呵护、激励我奋进教育的感激,也表达了对老师高尚师德、教育艺术的赞美。
6. 对“银筷子”的颜色、外形进行了描写,既写出了“银筷子”的漂亮,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抢占“银筷子”、老师赠送“银筷子”作了铺垫。
7.为了得到“银筷子”,“我”不惜伤害同桌阿闪,明目张胆地撒谎;在我的内心,竟然有如此丑陋不可理喻的一面,因此“连我自已也觉得震惊”。
8.老师的行为语言改变了“我”的思想,“我”下决心改变自己;“我”把它藏起来,是让这双银筷子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9.这句话既实指银筷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又指“我”被老师的良苦用心深深感动,老师的善良温暖、照亮了“我”。

                一坛腌萝卜(孟迎新)
    我上高二的那年春天,父母所在的棉厂倒闭,他们同时成了下岗工人。失去了经济来源,我们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父母思忖再三,决定去山里包地种棉花。
  那时,父母五十出头,头发都已经花白,苍老的征兆日益明显,包下二十亩棉花地,迎接他们的,将是风吹日晒的繁重劳动,可是,为了挣钱供我和哥哥上学,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搬到山里去了。
  父母搬进山的那天,是星期天,我去送他们。说是搬家,实际上他们带的东西很简单,除了被褥衣服,生活用品外,还有一大坛腌萝卜。那是刚过春节后母亲腌的,每年的那个时节,母亲都要腌一坛,当作平时生活的调味品,想不到那年,成了父母去山里后要吃的主菜。
  父母山里的家,说是家,其实很简陋,只有一座低矮的石头房子,立在半山腰。
  暖暖的三月天,阳光没遮拦地照在身上,一路上汗流浃背,但置身于石头房子里,好像和外界两重天,觉得很阴冷,似有一阵阵冷风,吹进背里,接连打了几个寒战。没有院落,出门就是下坡地,站在门口,可以看到近处的几块高低不等的田地,远处,就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了。我抱腌萝卜进屋时,泪水抑制不住地涌出了眼眶,父母,年过半百,为了生计,为了供我和上大学的哥哥读书,却要置身在远离尘嚣的地方,干繁重的体力活,吃腌萝卜……
  那天的午饭,母亲做得很艰难,我和父亲跑了很远,收集了一抱柴火,又到山坳的潭里,汲了一桶水,母亲在屋前架起铁锅,蒸热了从家里带来的几个馒头,烧了几碗稀饭,腌萝卜就是菜了。我很饿,但饭菜吃得很少,舍不得吃,心里一直在想,我多吃一根腌萝卜,父母在山里就会少吃一根,让他们再去山外筹备,是多么艰难啊!
  太阳西下,我要回学校,父亲塞给我一张银行卡,上面存有500元钱。他一再叮嘱我,这些钱,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没钱花的时候,就去银行里支取,专心学习,平时,不要到山里来了。我点头,转身离去的刹那,泪水,肆虐着流下来。
  17岁的年龄,经过一次山里之行的洗礼,忽然间就成熟了,我开始拼命地学习,同时,也在想方设法地帮父母分担生活的重任。我抛去虚荣心,写了家庭贫困报告,申请到一份打扫餐厅的勤工俭学助学岗,餐厅里免费提供一日三餐,还有每月50元的补助。父母给我的银行卡,我一直未用,并把每月50元的补助,除却买学习用品花掉一部分外,剩余的,也都存入了卡内。
  在餐厅帮忙时,我开始关注一些蔬菜的生长季节问题,什么时间种,什么时间收,是直接播种,还是先育秧苗再移植。我的心里,一直装着山里的那坛腌萝卜,一直映现着父母因吃不上蔬菜而消瘦憔悴的样子,我想为父母买些蔬菜种子,送进山里去。
  四月的一个星期天,我买了小白菜、西红柿、黄瓜、茄子和胡萝卜等种子,去了山里。翻越了山巅,往山坳里望去,父母正在劳作的身影就映入了我的视野,他们正挥舞着撅头,给棉花松土,白花花的阳光洒下来,他们的身影似乎匍匐在大地上,我的脚步是那样沉重。离棉花地渐渐近了,一块块棉田里,小小的秧苗整齐有序地生长着,我走近的时候,父母发现了我,竞相奔跑着过来,他们渐行渐近的时刻,我的双眼不禁模糊了,只一个月的光景,他们瘦削了许多,脸庞被太阳晒得黝黑,父亲的头发和胡子,一个月未剪,长长的,乱乱的,有点像野人了。母亲的嘴角,长满了水泡,她曾经俊俏的脸庞,因满布了大大小小的水泡,显得沧桑而憔悴。
  我把一包包蔬菜种子递给母亲,给他们讲述着种菜的常识,母亲兴奋地说,在房子前面,就可以开垦出种菜的梯田来,等蔬菜长出来后,环绕着房子,就更有生活气息了。说着,她就抡起撅头,在石缝之间的粘土处,开垦起来。
  那天,我吃的午饭,仍是馒头、稀饭和腌萝卜。我去看坛子,往年我们全家人可以吃一年的腌萝卜,只剩一半了。
  快放暑假的时候,母亲来学校看我,她说山上的西红柿熟了,她是来城里卖西红柿的。我心疼地责备她:“种蔬菜是让你们吃的,谁指望卖钱呢。走这么远的路,多辛苦!”母亲叹息到:“能换一毛钱就让你爸少作一毛钱的难,我累点没啥,你和你哥又快交学费了。”我急忙拿出银行卡,让她不要为我的学费发愁,上面的657元“巨款”让母亲惊呆了,我给她讲述了我勤工俭学的事,讲述了我买种子种蔬菜想让他们少吃腌萝卜的愿望,母亲听着听着就哭了,她说西红柿已经熟了很多,她和父亲一直不舍得吃,他们的一日三餐,仍然是腌萝卜,因为父亲的心里装的,全是如何筹得我和哥哥的学费。母亲说,回去后,一定告诉父亲我的银行卡的事,父亲一定会很欣慰,母亲向我保证,回去后,他们会多吃蔬菜,不再把腌萝卜当主菜了。
  暑假期末考试,我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按照学校规定,我可以免交下学期的学费。与此同时,我收到了哥哥的来信,他也在传递捷报,拿到了系一等奖学金,暑假里,他又联系了几份家教,家教挣得的钱,加上奖学金,足够交下学期学费了。他暑假不能回家帮父母干活了,让我向山里的父母传递佳音。
  我登上山巅,远远地,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棉田,我奔跑着,呼喊着父亲母亲,我的喊声,他们的回应,在群山间回响。小屋前的蔬菜,亦是一片葱茏,大大的西红柿缀在枝桠上,黄瓜架上开满了黄色的小花,茄子已经结出小拳头样的茄仔。我站在葱茏的蔬菜架里,对父母说了我和哥哥的好消息,他们喜极而泣,连连夸赞我和哥哥争气。而我知道,我和哥哥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是来自那一坛腌萝卜,是来自和腌萝卜朝夕相处的父亲母亲。
  我走到屋里,打开菜坛,里面的腌萝卜,已所剩无几。
                                         2012—4—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21:15 , Processed in 0.1440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