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02|回复: 0

唯物与唯心——哲学的两翼 杭州高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7 16: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唯物与唯心——哲学的两翼
                                        杭州高伟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看待世界万事万物(包括宇宙、天地、人和人类社会)客观、理性、全面、动态、辩证、以事实为准绳,唯心主义看待世界万事万物主观、感性、片面、孤立、静止、不一定以事实为依据(有时用,有时不用),这就是它们的区别。
   唯心主义(idealism)即唯心论,又译作理念论,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讨论及看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有则对话讲: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 “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物质是意识的本源,同时也是意识的认识反映结果,也就是说彼此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没有物质就不可能得到意识反馈,而没有意识也同样认识不到物质世界。
    外界一直存在,内心的意识也一直存在,没有谁在决定谁,只有互相认识、互相了解。
    意识思维是有局限的,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心的接受、理解和判断能力的体现,我们对外界认识到什么样子、认识到什么程度,这些并不以外界的存在和变化而获得,而是依靠我们的心意见解能够走多远。
    关于哲学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在三十年前讲得很多,现在哲学上也讲,但是已不象当年有火药味了。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上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并不代表哲学的全部表达。
    其实本人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翼,把二者割裂起来是没有道理的。在哲学中众多的流派都有各自的价值,定于一尊的思想是门户之见。老子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哲学上就是这样,唯物主义的哲学家著作大多枯燥无味,没有人愿意读,而唯心主义的大家的著作读起来很有味,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作品,中国的老庄与王阳明的著作。
    极端的宿命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当每一件事物都有其规律,即他的物质性,那么他的轨迹总是有迹可循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原子受到一个作用力,那么他的运动规律是可以预测出来的,当他受到另一个原子的碰撞那么这两个原子的运动轨迹也可以根据先前的条件推测出来,以此类推整个宇宙,就可以推测出来未来是如何的!
    如果没有量子力学,宿命论确实是唯物的!作为客观存在的微小粒子,它的运动规律是完全无迹可寻,你不知道它会出现在它领域中的哪个地方。只有当我们观察到它在某一个地方出现的时候它才在那里,他才是存在的,即微小粒子存在隐态和显态。
    我不敢轻易下结论对于量子力学是否属于唯心的,或者宿命论是唯物的。因为我们还不太了解微小粒子,以及微小粒子的不确定性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有多大。
我个人信仰唯心主义,我认为“如果你真的想,你就可以得到它”。
   并非说唯物主义才是真理,才是科学的。我还是觉得唯心对。哲学是一种理论。理论只要你信奉,没有对错之分。
    有一朵花,你不看,花也就没了,这就是唯心主义,正所谓相由心生。无论你看不看,花都在那儿,花是客观的,这就是唯物主义。这是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误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那有如此简单的。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明代的王守仁(阳明)一次他同朋友到郊外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就是说,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花色不是客观存在的。王守仁的谈论集中到一点就是主张“心外无物”。
    王阳明的这番话是在回答朋友的质问时说的。当时他的朋友指着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何相关?”于是有了王阳明的这一回答。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他朋友以山中花设喻来对他进行质疑。
    阳明先生并不想探讨外界事物是否有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性,他说的是认识对象离开了认识者就没有意义。花以何种形式呈现出来,是与人的意识是有关系的。只对于具有审判能力的主体才有意义。王阳明说“此花不在你心外”,似乎更多的是从这个方面说的。“知行合一”,是为了进一步得出“心外无理”的结论,所学所知相结合,才能无往不胜。
    王阳明提出“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破”之心学命题 认为“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尤其重要。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世界三大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它们都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物,都承认“神”或“上帝”或“真主”的“客观存在”。
    《尚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万物:泛指天地间的所有生物;灵:聪明、灵巧。世上一切物种中最有灵性的。
    《尚书•周书•泰誓上》指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做民父母。”其所以“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是因为“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不知所以为民父母。
   《尚书•周书•泰誓中》指出:“惟天惠民,惟辟奉天。”如果你不顺承天意惠爱斯民,你就会被废黜天命。“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之视听皆来自于民,凡顺承天意者,必得民心。
   《泰誓》中的“天地”,是“万物父母”;“皇天”“上帝”属于天下众民,天之视听皆来自于民;“皇天”“上帝”的“天命”只有顺承天意惠爱斯民的人君才能拥有;凡顺承天意的人君,必得民心。
  孔子也是坚信“鬼”、“神”存在着的。《论语》的第三章《八佾》篇中记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其意思是说:孔子祭祀祖先时就像祖先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祭祀“神”时就像“神”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而让别人代理,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样。”王孙贾问孔子说:“与其讨好于奥神,宁可讨好于灶神。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孔子回答说:“不是这回事,如果得罪了天神,就没有进行祈祷的处所了。”
    墨子也是坚决地相信“有神论”的,并且墨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要比孔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表现和论述得更广泛。墨子肯定“天志”和“鬼神”的作用。墨子把“天”认定为有意志的人性化的“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定“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
    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的历史记载就是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主导下的产物。二十四部史书都是后朝对前朝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否定或主观唯心主义的肯定,都是前朝如何违背中国传统讲究“温良恭俭让”,对于不良的、错误的一切,往往采用包容、忍让的态度,让时间和历史去说话,对于各种批判改造,中国的唯心主义大哲自然更是表示“认罪服输”。所以,在大众媒体一片歌舞升平的大好形势下,我们的国歌依然在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我思故我在”,我们从来不缺认真学习和思考的人,出淤泥而不染,远离喧嚣,过着睿智而闲适的彼岸生活。
    不难发现,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因为重视文化才强大。        
    教育理论上,中国古代圣贤主张唯心主义的教育,解放前中国的大学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都是以柏拉图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的。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到:“北京大学有一个冯友兰,是讲唯心主义哲学的,我们只懂得唯物主义,不懂得唯心主义,如果要想知道一点唯心主义,还得去找他。”(《三松堂全集》第一卷)很自然,在唯物主义统治下,冯友兰便遭遇了无比巨大的政治压力,有人认为冯友兰变节了,我认为那不过是审时度势,顺应时代而已。
    曾国藩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冯友兰这样写道:“曾国藩的成功阻止了中国的倒退,他在这一方面抵抗了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因为“洪秀全和太平天国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基督教”),这是他的一大贡献”,如此锋芒毕露的笔触,足当亡羊补牢之功用,因此季羡林挽冯友兰先生说是:“大节不亏,晚节善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灵魂是什么?当然是唯心的,有灵魂的人能看见他人的灵魂,没有灵魂的唯物主义者,自然看不见灵魂,当然也就没有教育的能力。
    马克思认为,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是给劳苦大众用以维护自身基本权益的理论体系,自己是唯心主义者,当然不信奉唯物主义。
    伏尔泰有句名言:“除了野蛮的国度,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文明社会的发展要靠知识、文化,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尊重知识尊重文化,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走向富强。
    学者、知识分子,追求真理,以读书为业,比大众掌握更多更完备的知识和文化,具有更高的情操和更加完善的世界观,其使命是带领人类走向进步和文明,学者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和文化,不唯心如何了得?
    社会要进步,就要尊重知识分子,让学者说话,世界就会一片光明;堵住学者的嘴,必然是让历史说话,要知道,历史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
    人类最终皈依的宗教信仰艺术都是唯心主义的产物,唯物主义只是弱势群体维持温饱的教条,倘若在社会占了上风,社会危机必然不断。
   “天意”骄奢淫逸、作恶多端,后朝“奉天承运”、“受天命”、“顺民心”将腐朽的前朝推翻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04:44 , Processed in 0.1526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