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论敦煌马圈湾木简书法的当代性(《书法》杂志11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15: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當精彩!
发表于 2011-12-6 12: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性?这题目好搞笑,以此逻辑,古人书法凡有当代人学的,都有当代性,既然都有当代性,当代性就不能称之为性。
发表于 2011-12-6 18: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天生书呆子

呆兄说的极是!
“当代性”是一个专用学术名词,等同于“现代性”
当代性和当代意义也不是一回事!


『帖派』书风的回归就是墨迹的回归。所谓『帖派』书法的回归,我认为实质上也包括了简牍书法的回归。当下崇拜墨迹之风盛行,是由于书法展览中每个作者都力图展现自己作品的视觉感染力;墨分五彩,自然最易表现书法家的情绪。

总之,当下对以二王为代表的帖派的回归,即体现了对墨迹的回归,这与以敦煌马圈湾木简为代表的新近出土的简牍墨迹为当下书家的创作提供了新元素密切相关。

这种说法也是十分肤浅的认识,对墨迹的回归 ——这是一句很别扭的话,要知,二王的墨迹远不如其刻本的传世量大,如果说重视墨迹或真迹,这是历史一贯现象,不是当代独有,况且要说当代对二王墨迹的重视就是体现对墨迹的回归,那90年代兴起的王铎风、米芾风,那时的学习对象则基本都是基于墨迹,因为王铎、米芾传世基本是以墨迹行世的。此外,所论之马圈湾木简也不具有专有性,几乎适合所有木简。把这个题目换成《神乌傅木简的当代性》,也完全适合!

中国文字书体的演进几乎都有这样一个规律,即任何高明的书体往往都是由社会下层士吏率先创造的,开始时总不免带有不规则和稚拙的形态,但被统治者利用以后,在御用书法家或当时书坛的明星加工整理之后,就逐渐被规则、工整的形式所取代,进而加工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字体,存世的名碑、名碣、墓志多属于后者。
这段话等同于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人类!但是就艺术而言,所谓被当时书坛的明星加工整理之说,在碑学产生之前,几乎不可能!那时的文化精英基本对于敦煌熟视无睹,是不屑作这等事的。还有一点,汉代能在简牍上写字的,大抵应该算在文化精英的行列,否则向礼器、乙瑛等绝大多数不留名字的杰作都只能算是“民间书法”了,我认为简牍和碑刻的差别主要在于形式的差别,而非作者,当然作者的因素不排除,但不是主要的。相反,以郭沫若和高二适的辩论来看,或许写碑的还是低级的,以东晋王谢墓志和二王法书的作者来比较,王羲之会去给人家写墓志吗?怎么能说些墓志的是精英?那王羲之是什么层面的精英?这个例子在当代也很现实,一个书法大家的墓碑很可能是电脑美术字的刻的,怎么能说电脑美术字的写手或刻手是精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07:41 , Processed in 0.1488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