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95|回复: 2

十届国展特约观察员蔡树农、卢秀辉先生谈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广西展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0 10: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届国展特约观察员蔡树农、卢秀辉先生谈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广西展区)





  蔡树农:看了此次国展的作品,许多评委都觉得水平有所下降。我的感觉是,这次国展有些类似新人展,一些高手和老作者没有投稿参加。试想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也不是每届水平都超越前几届。像我们这种显示不出第一、第二的书法展览,你要求它的水平一届要超出一届,也是不太客观的。关于这次的参展作品,希望读者不要过于苛求水平是否提高。现在的情况不可能回归到像以前四届、五届国展那时,当时百废待兴,有许多精英式的人物出现,大家都是为了荣誉而参与。而现在书法队伍非常狂热、庞大,参展作者主要是因为有成为中国书协会员资格这个吸引力而参与其中。以后可以用个展或小团体展来弥补学术性的不足,学术性的东西会更多体现。国展也就是一种工作性展览,就像各省书协一些任务性工作,不要把国展看得过于崇高。不过从中国书协角度看,这个展览还是最高级的。我们不能说它的权威性下降了,因为包括中国书协在内也搞了许多高端的活动,国展的定位也在做一些调整。现在国展也就是作为进入中国书协的一块敲门砖。原先的办展综旨——要全方位的包容、达到普及性等,要让国展把这些都承担起来,现在不太可能。中国书协通过许多活动也在做战略调整,举办了一些高端的书法展览,大家现在都有看到。关于评审过程,刻字展是先评照片,书法展初评是评彩色打印稿,我第一感觉还是蛮好的。这样做会减轻评委的工作量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指幕前的),但正式评审前的工作还是有很多。这样做也有一个毛病就是,初评时有些作品的效果显现不出来,彩打出来与原作感觉不太相符。像一些小字作品,就看不出效果来,虽然有局部放大,但是其精神面貌和一些细节在彩打图片上看不出来。有利就有弊,这也算是重大改进,但是不面对原作,评委们能否做出正确判断,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卢秀辉:这次我参加了十届国展上海展区、广西展区评审工作的全程观察。十届国展组委会是认真的,评委的评审工作是认真的,我们的观察工作也是认真的。有一点我要说一下,艺术的评审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每个人的学术立场决定了作品的取舍。我说这话须得有个大前提:作品的质量得到保证。首先评奖就存在一个求大同的问题,而存的小异有可能就是对艺术创作的最尖锐的把握。这种尖锐的触角不是每个评委都有的,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科学的、唯物的。打印照片用于初评,对书法评审是个新事物,有待进一步完善、再探索。上海展区用的是黑白打印稿,效果不是太好。广西展区有改进,采用彩色打印稿。这说明了一点,大家都在认真、努力地研究进一步做好评审工作。但是,这就如同一个人,有的人照片特别养眼,有的人没法照得美丽,如何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研究。说千道万,其实只有三个问题:一、评委的组成,决定了作品取舍的高低;二、程序的完善,决定了参与评审工作者的公正与否;三、公开的必要性,会更进一步阐述公正、公平,使“三公”的意义更为突显。
  这就是我参与观察后的点滴想法。




来源:《中国书画报》  2011年第078期
观察员谈十届国展 (1).jpg
观察员谈十届国展 (2).jpg
发表于 2011-10-21 09: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代书坛,无论是书家,还是书法理论家,在思想上都实际存在向“官办”体制和书坛权贵投降或服从的深刻危机,从而造成艺术和理论个性及思想的缺失。究其原因,一是书法活动在新的形势下有迅速致富的可能性,在一个长期贫穷,文化中又缺少强烈精神色彩的社会里,物质的诱惑不容低估;二是封建社会历史漫长,影响持久,人们既然难以摆脱官本位的限制,便悟出了当官的重要;三是长期殖民地历史、弱国的历史、阶级斗争的历史,失败对于抗争意志的摧残,于是便有了向“胜利者”、“成功者”的趋附、投靠,同时更容易接受“胜利者”、“成功者”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四是长期以来,书法艺术囿于单一学科体系内的隔离研究,这种畸形的专业化研究先天贫血;五是书法理论和学术研究缺乏一种认识论上的深刻模式来支持、启发和指导,缺乏一种“争鸣”的学术环境和“多元”的、开放的、宽容的环境等等。我们应该正视和面对这一点。所以,在当今,也会在很长时间里,活跃在前台的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或者是有话语权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往往都是一些放弃批判立场的、机会主义的、平庸的、被“体制”收买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因此,我们迫切呼唤那些敏感的、有道德的、专业能力强的艺与上术家知识分子站出来,呼唤独立的分析与批判精神;呼唤能多几个“漫漫长夜守更人”的艺术思想者,从而真正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艺术局面,推动书法艺术的复兴发展,否则,这书法不仅不能“弘扬”,我看将加速走向“没落”。历史从来拒绝情绪,文化自身有其生死规律,任何文化体系,如果不在现代主体文化的普世价值(自由、法制、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只能走向衰亡,而自身则或迟或早沦为博物馆的收藏品。(摘自徐寒《石竹话语》一书。2002年版)
发表于 2011-10-21 1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gif15::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13:30 , Processed in 0.1414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