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学者顾建平:专心著书弘扬中华文化 2010-11-03 10:48:00 作者: 中国新闻网 http://gocn.southcn.com/hsxw2010/201011/t20101103_125567.htm 顾建平说,他的书法开花结果于上海,但在新加坡更上一层楼。
顾建平把字当画看,对5000多个汉字进行逐一“写生”,让每个字的笔画与图画相对应。
中新网11月2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新加坡提起顾建平的名字,不见得耳熟能详,但透过电台听过他讲《书画天地》、《说东道西谈文化》、《汉字学堂》的听众却大有人在,经过地铁、政府机构、商业中心时欣赏过他创作的书法作品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18年前,华侨中学校长将顾建平聘来新加坡执教书法和华文,使他成为新加坡第一名特聘自中国的全职教师;18年后,他不仅教学、创作双丰收,还撰写出版了28部著作,其中书法艺术著作17部,语言文字著作6部,大中型字典5部,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家和学者。
今年9月10日到9月13日,顾建平在故乡中国上海,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及新书发布会。书法展上展出的140件作品,全部创作于新加坡;新书《汉字通》纸质版、网络版,皆创作于新加坡,而且是富有创意,开创性的字词典;《顾建平书法》汇集了创作于新加坡的210最满意的作品,设计、印刷、出版,都在新加坡完成。
顾建平感慨地说:“我的书法开花结果于上海,但在新加坡更上一层楼,各种字体都形成独特的风格;文字学播种于上海,但开花、结果皆在新加坡,在这里,一连出版了五部各具特色的字典。新加坡对我来说,是一方创作的沃土和福地。”
顾建平1954年出生于上海,1993年移居新加坡。他在华侨中学执教11年,2004年辞职后创办中华文化林,专心著书,弘扬中华文化。
顾建平说,今年是他创作最丰盛的一年,也是自我超越很有满足感的一年。因为今年他终于把单纯的中文字典,发展为中英双语字典,还将出版智能、无障碍网络动漫字典,开拓全球网络市场,是再一次的自我超越。
“5000多个汉字都用图来表示,而且再加上词,它的容量非常大。”顾建平通过网络向《新汇点》展示他新编制的中英双语字典《汉字通》,看起来更加生动实用。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误入歧途
顾建平一直以来对文字学兴趣不减,但真正潜心编撰字典是从1996年开始,那时他已经在华侨中学执教三年,发现新加坡有很多学生学华文误入了歧途。“因为这里是双语体系,以英文为主。牙牙学语时,多是菲律宾女佣来带,先入为主的是英语,所以很多事情还是先从声音上考虑,用声音来学华语,是步入了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因为汉语有四声,每一声里又有很多字,所以他们同音字里的错别字,多得一塌糊涂。”
顾建平说,汉字有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要比孩子们玩的魔术方块复杂成百倍。如果用声音去辨认这些字,那它们在孩子们的脑袋里,就是一堆凌乱的笔画,毫无意义的笔画,根本记不过来。如果能把这样一堆凌乱的笔画变成一幅幅有序的画面的话,这些字就活了。
他开始琢磨:“汉字是象形的,把所有的汉字转化成可视、可记、有趣的图画,会不会更容易帮助学生识记呢?”
于是,曾拜师学过绘画的顾建平把字当画看,对5000多个汉字进行逐一“写生”,让每个字的笔画与图画相对应,独创出前无古人的“文字图”。事实证明,他的这种做法的确很受用,学生们记汉字更容易了。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字和词
顾建平编著的字典很简洁,不用下定义的方法,而是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字和词的意思。他说,这要得益于与学生们面对面的那11年时光,让他知道学生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从而选定了自己在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方向。
“叶圣陶、陶行知这些中国最好的教育家,都是教过小学生的。在新加坡11年的教学生涯,对我的文字研究和字典编写有很深的影响,同时我发现把文字学用在教学中也很管用。”
“对文字进行清理,对汉字的再发现,以及透过汉字研究来传承中华文化。”这三点,是顾建平文字学研究的方向。他认为,汉字在不断地演化,声音在不断地演变,它给了我们不断地再发现的可能,不能只停留在老祖宗的阶段。他一再强调,要面对汉字的现状,要学以致用,要让更多人能够得到自己研究、做学问的好处,能够开花结果。
他对中国一些文字学家爱钻牛角尖,思维不活跃,永远在古人的故纸堆里做文章的研究方式,质疑和担忧。“大陆的学风喜欢概念到概念,很呆板,我刚来的时候也是这样。文字学本来就是小学用来启蒙的,现在成了研究生之上的人研究的一个很冷僻的学问。现在整个文字学钻入到一条死胡同里面去了,变成了一种考古性质的学说,怎么还能带来勃勃生机呢?怎么还能面对现状呢?”
年底将在上海电视台开讲文字学
顾建平说,一个人用11年编一本字典,需要很大的毅力。这种毅力不仅来自于“上山下乡”时的锤炼,更是40年如一日坚持习字的所得,这些让他变得坚定、隐忍、执著。
“简体字趣味的架构,形声字声旁的表意,这些都是以前没有人做的,也不是我一写就想到的,很多都是重新推倒再来。”就是在一遍遍的推倒再来中,顾建平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文字学研究方法,并以一种新的形式,将文字学交到普通老百姓的手中。
作家葛拉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异数》(“Outliers”)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1万小时定律”。
顾建平对此十分认同:“我算了一下,我的书法练习超过1万小时才有个人面貌,我的字典《字解》的编写持续11年,每天平均3小时,也要1万多小时,都印证了西方学者的说法。所以很多事情,你不到那个火候,是不会出来这些成果的。”
顾建平今年底将接受上海东方卫视《东方大讲堂》的邀请,回上海去讲他所研究的文字学。他希望能以更鲜活简洁的语言,跟更多观众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同时也要把中华文化林的网站营建好,把自己更多的著作放在网上,让别人免费下载,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尽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徐鑫)
顾建平,学者,书法家。原籍上海,1993年定居新加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育学会理事、上海艺术进修学院教授、亚洲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华文化林创办人;为狮城书法篆刻会前研究主任及理事,现任名誉理事;平素对新加坡书法的推动,一直不余遗力。
这些年先后在上海、台湾、新加坡撰写出版20部著作;独自编著两部大型汉语字典;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其中两篇获全国学术论文一等奖; 曾获中国、上海书法一等奖;书法作品先后在十多个国家展出;被中国《人民日报》评为“中华艺苑名家优秀代表”;入选中国《了望》周刊特辑《中华脊梁-共和国文化艺术家风采》。曾在新传媒电台“汉字学堂”、“书画天地”、“说东道西谈文化”等大型系列讲座中主讲。其中2007年在新加坡编撰出版的《字解》,曾连续七期位列《亚洲周刊》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