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333|回复: 8

名城墨韵2011年第6期(总第10期) 广东省雷州市书画院主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7 13: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共雷州市委宣传部下属事业单位雷州市书画院,主要任务:研究、传承、交流、发展、弘扬祖国传统书画艺术;积极团结、组织我市书画家、书画爱好者,加强与全国书画家的交流合作,为繁荣、发展我市的书画艺术事业尽责尽力。

书画院正面.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13: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城墨韵2011年第6期(总第10期)

主管、主办:广东省雷州市书画院
编辑出版:《名城墨韵》编辑部
出版日期:2011年8月26日
农历辛卯年七月廿七
第6期(总第10期)
本期8版

报名题字:李昌梧
主编:莫颂军
副主编:吴史文
责任编辑:曾如影
责任校对:邓小由
版式:曾如影

■《名城墨韵》编辑部地址:广东省雷州市雷城镇西湖大道070号
■邮编:524200
■电话:0759-8800208
■E-mail:mcmy2010@163.com
■QQ交流群:58632728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14: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州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陈奇石  雷州市副市长


   雷州,兵家必争之地。
      史载,春秋时期,楚成王熊恽授命镇粤,策马扬鞭,挥师南下至雷州。其感叹得雷州者必统南方天下,于是开石城(雷城),建楚豁楼,以表其界,把胜利的旗帜插进了半岛雷州。自始雷州归入楚国版图。
      东、西两汉,越猷叛乱,南天不得安宁。汉武帝刘彻和光武帝刘秀分别命令伏波将军路博德、马援饮马挥戈,荡平寇贼,并于公元前111年以雷州为县治、郡治设立徐闻县、合浦郡。一首见证雷州人民喜燃炮竹,迎送将军,犒劳将士的童谣“将军上,将军下,三百郎仔放炮仗……”传唱至今二千余年。
      南北朝巾帼英雄冼夫人,统率铁骑平定南疆,横扫雷琼分裂势力,留下了一统山河的不朽篇章。雷州古驿道边的英利冼夫人庙,见证了千载悠悠的怀念。
      雷州,神奇而温情的圣地。
      大唐高僧鉴真五次东渡功败垂成,百思不得其解。他自海南北返经雷州,忽忆起古刹开元寺,于是前往拜谒,以求真谛。高僧在古寺一月有余,于渺渺梵声中顿悟,第六次东渡遂圆满成功。
      明万历年间,憨山高僧趋圣光而至雷州,居天宁寺一年零七个月,讲授《楞严经》,留下“天宁寺无愚僧”的佳话。
      明嘉靖太子得奇病,天下名医束手无策,满朝文武心急如焚。忽一夜,嘉靖帝与皇后同时梦到雷祖陈文玉前来为太子把脉,第二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感恩于此,嘉靖帝特赐御碑,将其夫妻同梦之状与皇太子的生辰八字刻于碑中,予以褒奖。原碑现保留于雷祖祠内,赫然在目。
      雷州,明君圣主情牵梦绕的宝地。
      唐太宗闻悉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安抚侗落、精察吏治、民皆富庶,感慨不已,遂予诏封。明代庄元贞《雷祖志》载:贞观十六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陈文玉仙逝后,遣礼部侍郎吴从殷,诣雷州建庙以祀,并封陈文玉为雷震王。后人遂尊陈文玉为雷祖、雷王,奉为雷神。
      康熙皇帝,有感于从雷州这片红土地中脱颖而出的陈瑸三度主政台湾,才干卓越,政绩斐然,对其爱惜不已。陈瑸被屡次擢升,从知县至巡抚、总督。康熙曾三次召见陈瑸,赞其“诚清廉之卓绝者”,实为“国之祥瑞”,赐他裘袍以御寒,并赋诗褒奖。诗匾现珍藏于雷州博物馆。陈瑸积劳成疾,康熙多方慰藉,先送鹿肉后送人参、药材,关怀备至。陈瑸不治后,康熙追授其为礼部尚书,并用满汉两种文字刻祭文于青石板,派专骑从京城运往陈瑸故里……
      乾隆皇帝南巡之时,闻说雷州人常在雷祖祠通过“祭雷”等形式,以乞甘霖,使天南重地风调雨顺,岁稔年丰,惊讶不已,于是屏息凝神,一气呵成“茂时育物”四个大字。匾额现仍高悬于雷祖祠拜亭上方。
      马上取天下的元朝皇帝老儿也不甘寂寞,御赐石碑,嘉封雷祖。原碑勒于祠内。
      雷州,贤相名臣忠义挚爱的精神家园。
      寇准、李纲、赵鼎、苏轼、苏辙、秦观、任伯雨、王岩叟、李光、胡铨等宋代十贤在雷州,为雷州人民打开了智慧之门,留下了一行行闪光的足迹。雷州人民怀其风范,感其忠烈,立“十贤祠”以祀之。
      宋丞相寇准贬雷州后,不因屈辱而丧志,不以位卑而不为,倡学兴教,使辉煌的中原文化在这里开花结果。寇公在与雷州人民同甘共苦一年后积劳成疾,病殁于雷州。雷州人感其恩德,建寇公祠以纪念。
      大文学家苏轼贬儋州,在凄风苦雨中颠簸跋涉,及至雷州投宿天宁寺。苏翁环视山门,但见佛殿高耸、气象万千,后山古树参天、佛塔林立,西侧湖光山色、景色迷人,东侧城垣巍峨、雄伟壮观。好一座佛门圣地!众僧人盛情相待,悉心照顾,让学士又有宾至如归之感。主持德光大和尚慈眉善目,胸藏万卷,诗书画艺,无一不精,佛学造诣更是深不可测。其人生智慧及大彻大悟让苏公眼界大开,相见恨晚。想不到,蛮荒要塞竟有如此清幽形胜和大德高僧,天外有天啊!感慨之余,东坡泼墨挥毫,题下“万山第一”。熠熠生辉的山门匾额伴随暮鼓晨钟走过了一千年。
      海瑞一生傲骨,看得惯的事有几许?却对天宁古寺刮目相看,仰慕古刹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欣然命笔,题“天宁古刹”勒于石坊,竖于二进山门。该匾位中华名匾之列,煌然至今。
      民族英雄、南宋脊梁文天祥遥知雷州人民建十贤祠纪念十贤,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致夜不能寐,寒更披衣,一气呵成《雷州十贤祠记》,称赞雷州人民“嫉恶如仇,敬贤如师”。此记与十贤之风范及状元公之浩然正气,长存于雷州人民心中。
    雷州,文学大师无法忘怀的重地。
      “三言二拍”的作者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二十三卷中写道:“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把“雷州换鼓”列为“天下四绝”之首,足见冯老先生对雷州这一民俗活动的推崇。
      《说唐全传》的作者对雷州的“鼓”更有研究,书中第二十九回叙及大战前夕,程咬金令秦叔宝“为孤家到雷州取来龙凤鼓”。鼓为古代军魂,鼓的优劣,往往是决定某场战斗胜负的重要因素。雷州龙凤鼓,名闻天下,一锤定音,震天动地,鼓舞士气,煞是厉害。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谙熟雷州,对雷州葛布情有独钟。老施在《水浒传》第一百零三回写道:黄达……穿一领雷州细葛布短敞衫……敢情宋江、武松、鲁达等梁山泊英雄穿的也是“雷州葛布”制的衣服么?
      一代风流郭沫若,上世纪五十年代泛舟雷州西湖,拜谒十贤祠之后,激情满怀发出“微波荡漾岸草碧,时惊风暴走雷霆。想见风物殊,超越钱塘西子湖”的赞叹与期盼!
      从远古走到今天,雷州,像一位敦厚睿智的长者,守护着半岛的沧桑和辉煌。
      雷州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汉武帝、光武帝、唐太宗、康熙、乾隆、马援、冼夫人、鉴真、寇准、苏轼、文天祥、海瑞、冯梦龙、施耐庵、郭沫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坚信,一代代的后来者,也会在雷州这一方热土上留下更加灿烂的篇章!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14: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   晓  1982年生于广东雷州北和,毕业于西江大学美术系,本科学历,现为东莞虎门南栅小学美术教师。师从黎起荣、林国全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东莞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
      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安德里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广东省首届南雅奖书法篆刻展,广东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广东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广东省星河展--第二回书法展,纪念建国60周年——广东省书法大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广东省书法大展。


陈晓与他的书法

谁堂



   初识陈晓,是在当地一个书友的聚会上。他瘦小斯文,稚气未脱,当时并没有太在意他。当他将一卷绢质的朱丝欄小楷中堂递给我,非常谦恭地要我提点意见时,我惊讶了。那一手圆润渊雅的王宠体小楷,写点着实是到位,让我徒生感叹,只有自叹弗如的份了。自此我们便成为好友,时相往返了。
      晓兄的这手雅宜山人写了约摸两三年的光景,便开始有意改变风格了。记得他常带来的日课临习,有钟繇的《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王献之的十三行,以及八大山人的小字,等等。而平素的创作也便是魏晋一路了。后来,在这个基调上他又加入了六朝墓志,唐人写经等元素,他自称“写得杂”﹑“乱七八糟”,我倒佩服他的消化吸收能力:他能在学习中广取博收,并注意寻找与自己审美情趣相吻合的语言,摄取对自己有益的营养,但并未粗糙芜杂。我想,没有好的悟性,要做到这一点洵非易事。2007年,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在广州举办,晓兄的一件小楷大轴被评为入展。作品写在玫红的泥金纸上,章法布局极具匠心。书风正是钟繇的底子,时时透出墓志的消息,墨色也追求着变化。作品精雅中见质朴,有一种苍茫之气在字里行间显现。这件作品在众多的小楷作品中一下子拉开了距离。后来有些展览竟然见到有作者在模仿这种风格,可见晓兄这件作品竟还产生了不大不小的影响。近见他的小楷,则更觉精进了,正着力将各种元素融会调和,精思陶冶,如花酿蜜,如黍作酒,得其神不袭其貌。晓兄真善学者也!
      行草方面,晓兄初学米芾,后来又临圣教,张旭古诗四帖。我倒觉得他的行草还是从他的小楷中化出者。将已有的小楷书风作为契点,不断地吸收古人行草方面的营养,也不失为一另外的门径。晓兄的小楷与行草法乳互汲,相辅相成,他对行草的理解或许融会在小楷的创作之中,所以他的小楷生动有别趣,毫无板滞之象,精整与灵动相得益彰。晓兄也偶作篆隶,以趣胜。隶书初临曹全,又取法武威汉简,西狭颂,夏承碑为多。篆书方面对汉碑额,汉张掖都尉启信颇为钟意。去年中国书协的首届篆书展,晓兄便是以此类风格的对联入展。
      晓兄的的工作是美术教育,因了自身的书法专长,校方特别重视,将书法作为学校特色教育,使晓兄能大展身手,他所辅导的学生在省市大赛中频频获奖,在当地更是小有名气,学校及社区学习书法的风气甚浓,晓兄功不可没。
      曾同晓兄讨论“艺术书法”﹑“文化书法”的问题,他说,现在的书法展览所催生出来的创作实在让人担忧。展览原非坏事,但因展览而带来的功利性使作者背离了书法的本真,如今热闹非凡的创作似有“怪力乱神”的倾向,使当代书法逐渐由“文”归于“野”。难得晓兄对书坛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更深知,一件经典的书法作品主要在于它的笔墨精神,韵外之致,所谓“气韵第一”是也,书法到了一定程度以后都是抒发性情,书写胸襟学养,重视心灵之迸发。晓兄很年轻,凭着他对艺术的痴迷和独特的感悟力,又在不断提高书法创作的技巧,复在书法之外做着大量的功课,我相信他的步伐会越迈越大,他的艺术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14: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读高山寺

图 蔡海云   文  曾如影

  雷州高山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雷州城)北门外,始创于宋朝末年,从山巅沿山而下建有五进殿堂,数十尊佛像,历史悠久,属临济正宗。历史上曾几度重修,清朝顺治甲申年(1644年),寺依旧址重修五进殿堂与佛像,并在山麓开凿水井一口,名曰:“高山古泉”,四时水与地平,其清如镜,清甜可口;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再次重修,乡贤陈乔森、冯尧皆等人发动十方善信资助,将寺移建于山腰,面积仅200多平方米,易名为“华严寺”。“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遭到破坏。1989年起,该寺集信众捐款800万元,在山腰原址再度修葺扩建,为台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的五进主体建筑——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非常雄伟壮观,焕发着新的风采,恢复原名“高山寺”。文革中,高山寺受到严重破坏,佛像和所有文物荡然无存。于1983年重塑佛像,并恢复原名“高山寺”。1989年按五进殿堂及十尊佛像规模进行重建。第五进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殿”(二层),占地面积366.85平方米,建筑面积733.7平方米。居中第四进是“大雄宝殿”(一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第三进是“四大天王殿”(二层),占地面积517.5平方米,南北两侧为宅手楼(每侧二层),占地面积469平方米。新建综合楼(三层)占地面积228平方米,各项工程总占地面积2181.35平方米。现有僧房24间,居士房2间,对外招待客旁7间,客堂1间,小会议厅1间,功德堂2间,佛经流通处1间,讲经堂1间,佛教艺术馆1间,斋堂1间,井计41间。
      雷州高山寺是名扬遐迩的南国名胜古刹,全寺现有面积20000万多平方米,梵宇殿堂,巍峨壮观,风景清幽,殿内佛像焕然一新,金光夺目,栩栩如生。海内外香客、游人慕名登山礼佛观光,络绎不绝,莫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寺背倚靠高山峻岭,寺前俯视大海,视野广阔,雷州万顷良田尽收眼底,是为一座天然园林景观式寺院。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刚健遒劲的寺名“高山寺”镶嵌于高大雄峻的山门上。山门对联为清朝光绪年间雷州乡贤陈乔森撰写,云:“北枕高山,看智慧禅师说破法门感顽石;东濒大海,祝慈悲菩萨撑开宝筏渡群生。”
      1995年及1997年两次举行佛像开光庆典,在举行庆典的同时举办“中国名人书画展”,吸引了全国各省、自治区、洪、澳、台书画界著名人士赠书赠画,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教授、中央美学院刘小岑教授、北京书院娄师白教授、广州美院郭绍纲教授、澳门东方画院谢舸院长等一批著名人士亲临高山寺参加庆典题词,并作书祝贺。
      香港正觉莲社觉光长老为“观音殿”题名,岭南画派关山月大师为“大雄宝殿”题名,广东省佛教协会云峰会长为:“四大天王殿”题名并撰联,广州美院郭绍纲教授为“雷州佛教艺术馆”题名。香洪永惶长老、宝莲禅寺初慧长老、台湾净空长老、广元长老、国内明阳长老、真禅长老、本焕长老等诸山长老、大德为“雷州佛教艺术馆”留下了珍贵的墨宝。该艺术馆现已收藏外地名人国画80幅,书法170幅,雷州书画界人士作品150幅,共计400幅。
      高山寺佛经流通处助印经书,自1994年下半年创办以来,免费交流佛学书籍达50000册以上。
      从1995年至1998年,高山寺启建过三次水陆大法会,举行过四次大型放生活动。1998年初春创办“雷州佛教尼众培训班”,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佛教人才,广结善缘而努力。1998年2月7日至13日举办在家居士短期出家传授五戒及菩萨戒会,1998年1月2日举行“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庆典活动,同时举办第三次中国名人书画展。
      高山寺现任方丈有随法师。
      链接:碧海银沙>>图读湛江>>半岛春秋,
雷州壹网>>图读资讯>>科教文体。


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14: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14: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者按:单纯从展览厅里观看展览,除了欣赏作品以外,也许你不能体会到筹划过程的细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雷州市青年书法家提名展整个策划计划很周全、颇费心机。先是在展览前举行参展作者的看稿交流会,让参展作者提交参展作品交流创作经验,调整作品、挑优弃劣,尽可能地把参展作者体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参展作者在交流的过程得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装裱工艺到展厅布置也都颇为讲究,得到了领导和内行人的肯定和鼓励。展览前交流以提高作品质量;展览后,举行研讨会,请来行家前辈指点迷津。如此,这个策划方案才完整地画上句号。今择研讨会上的刘一流、邓小由、黄彦诸位方家的文稿刊发于报上,以飨读者。


心得其妙    笔始入神

——由雷州市青年书法家提名展引发的话题

刘一流


  书法是单色的绘画、无声的音乐、有形的舞蹈,是“达其情性,行其哀乐” (唐·孙过庭《书谱》)的高雅艺术。
      书法是技术的,需要有一定的笔墨技巧;书法是艺术的,需要有一定的书写法度;书法是文化的,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北大博导王岳川教授说“东方艺术门类中,在空间时间的表现与精神气韵的表达上,书法所达到的境界是最高的”。因此,书法这个看似简单的东西,有它的神秘之处,也有它的魅力所在。
      讲究生活情趣、追求精神享受的写字人,通过书法这种高雅艺术寄托精神、抒发性灵、调节心态、遣兴自娱,使自己尽可能处在和谐的环境中、平稳的心绪中、愉快的生活中。
      社会文明的进步,必然伴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近几年,雷州书法活动风起云涌。举办展览是书法活动的重要形式,而多种形式书法展览是多种审美追求、多种风格流派和不同作者群体创作的需要。青年书法家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是书坛充满朝气的生力军。“雷州市青年书法家提名展”为雷州青年书家群体提供了一个表现功力和展示才情的平台,对出精品、推新人,繁荣雷州书法艺术,促进雷州文化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次青年书家提名展,展现了作者的激情与智慧,他们颇有灵性,颇具才情,发展潜力较大。由此,我仿佛看到了早上的太阳,希望从这里升起!
      一、几分欣喜
      (一)精神可嘉
      书法很美。“惟书有色,艳于西子”(唐·皮日休语)。书法静中寓动、动中寓静,既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又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
      书法很难。它看似简单,仅黑白两色,仅抽象符号,却要与五彩斑斓之绘画、包罗万象之摄影、悠扬激越之音乐、窈窕健硕之舞蹈诸艺种争奇斗艳,获取观赏之眼、审美之心,谈何容易。
      学习书法是种苦行。为了这个美的追求,一些人知难而上,痴迷执着,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其中易难自明、甘苦自知。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在浮躁之风日盛的当下,作为青年人,能抵御诱惑,淡泊名利,远离喧嚣,耐得寂寞,静下心来读书写字,且孜孜不倦,辛勤不辍,乐此不疲,这种精神实属难能可贵。
      (二)书道可行
      参展作者遵循传统法则,路子较正,技法可取。尽管作品笔法仍需锤炼,字法还欠推敲,章法有待完善,但作品中传统的影子和经典的韵味显而易见。作品中,笔法不拘一格,藏露兼施,刚柔并济;结字处理,楷隶静中求动,行草收放自如,趣味横生;章法处理,或疏或密,或平稳或激宕,各具情调。无论真、行、草、隶、篆,无论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感悟书法、驾驭笔墨的灵性。
      (三)前程可望
      参展作者年纪轻、锐气足、理念新、基础好,有开拓进取精神,只要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用对方法,下足工夫,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求变,厚积薄发,假以时日,其创作水平必定会有量的渐变和质的飞跃。
      长江后浪推前浪。雷州青年书法家群体,是雷州书坛异军突起、颇具实力的中坚力量,是雷州书坛未来的希望。有这群可畏后生的积极参与,雷州书坛阵容会更强、风气会更好、希望会更大!
      二、几点建议
      (一)植根传统,加强技法锤炼
      在书法的实用性消失后的今天,书法完全是作为艺术而存在。
      书法之道无捷径、无窍门,须下真工夫、苦工夫。没有传统作基础、技法作支撑,写出来的字终究会成为“墙上芦苇”。书法家需要不断磨砺自己,特别是年轻书法作者,应力戒浮躁心理,不急功近利,不盲目跟风,以古为宗,取法乎上,选择最适合自己临习的经典法帖范本,心追手摹,先求形似,循序渐进,后求神似。只有锲而不舍,日积月累,方可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二)兼收并蓄,提高文化修养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宋·苏东坡语)。没有文化积淀的书家让人感觉庸俗,没有文化内涵的作品让人感觉低俗。文化底蕴越深厚,作品内涵越丰富。沈鹏先生说:“书法的‘刺激性’如何与‘耐看性’结合,是一对矛盾,‘耐看性’的内涵,除了书法效果以外,应扩大到‘书外’的因素。”书法家要提高自身境界,丰富作品内涵,提升作品格调,应内外兼修,多读书,广泛涉猎文学、绘画、美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知识,加强文化积淀,提高综合修养。
      (三)开阔眼界,增强审美意识
眼界的高低,决定一个人对美与丑、高雅与低俗的鉴别。
      江湖上所谓的“书法家”各种形式的杂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往往会让群众为之拍手叫好。在书法作品美与丑、好与差的问题上,一些外行人总喜欢与内行人争辩不休,这些人自以为是,摇唇鼓舌,振振有词。由于不会写字的人多,不懂书法的嗓门高,内行人常常“寡不敌众”。外行人争着讲“门道”,无奈,内行人只能凑热闹了。外行人不懂书法,信口开河,以美为丑,以丑为美(高境界书法的“‘丑’之为美”不在此列)尚可理解,而我们一些写字人却常常也走进审美的误区,这就不得不作自我深思和反省了。
      书法是一门专业性强、难于欣赏的艺术。书法作品何之为美、何之为丑?如何鉴别高雅的“艺术书法”和低俗的“江湖书法”?如何区分“书法家”与“字匠”?这关系到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思维定位和审美取向。对权威机构举办的高层次展览的获奖作品,看不出其中“门道”的人,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应该怀疑作者水平和评委眼光。对写字人来说,眼界的高低,还决定其写字水平能否提高,眼高者手可能高,眼低者手绝对高不了。“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书。”(明·徐渭语)现实中,一些作品只是不懂书法的人喜欢,一些作品只有作者孤芳自赏,一些作品让人感觉俗不可耐!
      勤习传统碑贴,多看经典佳作,常读理论知识,善听高人高论,谦纳批评良言,更新理念思维,是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的根本途径。
      (四)与时俱进,关注作品形式
当今,对作为艺术的书法,人们的审美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一件好作品,应该是技法、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协调和完美结合。
      展览时代书法作品注重形式。书家写字之外,还应附带修炼另一种功夫,即作品形式设计与制作,如:尺幅变化、色彩变化、构成变化等。现在的书展评审,特别是投稿量较大的高层次书展评审,初评基本上是走马观花,评委的第一印象几乎决定了作品的命运。这个时候,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白纸黑字,几行正文加题款,这样的作品除非写到了极致,否则,要入选是不容易的。就像一个美丽姑娘有漂亮妆扮更引人注目一样,一件写得很好的作品,如果再花些心思去妆扮一番,这无疑是锦上添花。沈鹏先生说:“当今和今后的书法随着展览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将会越来越强化视觉效果,强化视觉冲击力。”青年书家应增强前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融入现代审美元素,不断增强作品的意趣和感染力。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赵恒语)。书法是高雅的、高级的、高贵的,认识它是缘分,钟爱它是情分,享受它是福分!




试论心境与书法创作

邓小由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九秩华诞之际,我们举办的“雷州市青年书法家提名展”,不论是从参与者的年龄上,或是从规定要求的难度上,还是从水平质量的层次上,可算是历年最为成功的一次书法展。遗憾的是,作为《名城墨韵》责任校对,文学兄的对联顺序颠倒,我未能校正,在此深表歉意!
      书法是一门“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孙过庭《书谱》)的抒情艺术。每幅书作都是书家思想情感、审美旨趣与高超技艺的结晶;是创作时心境——情感模式、品格、思想、志向、性格、才气等轨迹的体现;是书家临池时的情绪、欲望、动机、意趣、想象等心理活动的总和。有人总结中国书法:汉尚气,晋尚韵,南北朝尚神,唐尚法,宋尚意,元尚态,明尚趣,清尚味。我认为中国书法无非有三种表现方式:一是阳刚:强调方、露、直、急、枯等,推崇“骨、力、势”,所谓“铁马秋风漠北”,包含雄浑、刚健、峻峭、犷野等品藻;二是阴柔:注重圆、藏、曲、缓、润等,倡导“淡、畅、韵”,所谓“杏花春雨江南”,涵盖秀逸、姿媚、文静、圆融等书风;三是中和:即刚柔相济,兼备众美。
      “书,心画也”。(扬雄语)陆维钊先生也认为此语最足以表示书法的精义。他说:“此处之‘画’字也可以做‘描绘’解,故醉时之书,眉飞色舞;喜时之书,光风霁月;怒时之书,弓拔弩张;悲时之书,神沮气丧。”孙过庭以其法眼:“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中国书法,是节奏化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生活中的一切体味,心灵深处的感受,都可能通过敏感的书家将其中贯注于柔软的毫端,流注于洁白的绢纸,而这些精妙的心灵轨迹,又在后人“如见其人,挥运之时”的想象之中,增益内涵,获得新的生命。艺术创作源于激情,激情本自心境,激情和心境又都根植于生活。故创作心境对于书法作品的诞生是血肉相联的。窥探此次展出的作品,我揣摩一下,每人的三幅作品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为此,我不吝浅陋,归纳出几种典型的创作心境:
      一、虚静型。心思泰然,胸怀坦荡,了无杂念。蔡邕《笔论》:“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也矣。”不但“默坐”,呼吸也需控制,毕恭毕敬,不可造次!欧阳询《八决》也有“澄神静处,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虞世南《笔髓论》亦云:“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无异于练上乘气功,做到“心空笔脱,指与物化”。由此静虚中得萧散简远,温秀文雅之趣。如《黄庭》、《乐毅》是也。这次书展中陈俊任的《五柳先生传》。符碧福的《滕王阁序》、邝海江的颜楷对联当属此类。非“私门诫誓,情拘志惨。”(孙过庭语)不能为也!
      二、意象型。以象达意,张扬虚静物,遗形传神,摒去机巧,意冥玄化,强调“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以一管之笔,一墨之色,蕴万象之姿。“观物以类情”。“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蔡邕《笔论》)黄堪祥、林剑超的草书对联作品颇具此类。康南海《广艺舟双楫》云:“驰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象物于飞、潜、动、植、流、峙之奇。”在纵神遐思之际的心境,不仅“作一字须数种意。”连点画也要有“万岁枯藤”、“雨中夹雪”之说。诚然,意象的思维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复映,而是对具体美的高层次提炼和升华,从而写出“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的佳作。
      三、率意型。书法,亦佛法也。佛法本无法,修行无定法,即心是佛,莫向外求。人不应住于法上,旨在劝人不应迷在境中,为法所羁,方能得大自由,大自在,大智慧。书法亦然。书虽有法,然求书道者,莫因法而遮蔽慧心,掩藏本性而失其天趣!“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追求“无意佳乃佳”的意境。任凭自然,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兴趣盎然。得水到渠成之效。周星莲《临池管见》云:“废纸败笔,随意挥洒,往往得心应手。一遇精纸佳笔,整襟危坐,公然作书,反不免思遏手蒙。所以然者,一则破空横行,孤行己意,不期工而自工也。一则刻意求工,局于成见,不期拙而自拙也。”此论或许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或许是论者自己的切身体会。总之是不无道理的。所谓率意,不是信手涂鸦,亦非草率从事,而是书家深厚的功力化为“无法之法”的表露。《丧乱贴》的“痛贯心肝”、《祭侄稿》的“呜呼哀哉”属此类,是一种“磨破铁砚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佳境;是“无间心手,忘怀楷则”。随其性欲,便以为姿的率意创作;是“从心所欲不逾规矩”地在法度约束之下“戴着镣铐的舞蹈”。既要充分的泄放抒发书家的情感,又要“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不离法度,心境使书法焕发神采,而法度使质形兼备。张文学、陈退滋、陈生侠、徐经强颇类此境。
      四、即兴型。与友交游,尽享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游目骋怀,放浪形骸,兴怀欲书,将世事烦恼抛之脑后,怡情恣性,为文则思若泉涌,为书则心手相应。百代彪炳之《兰亭》,离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天时,没有“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之境地,缺少“群贤毕至,一觞一咏”之禊友(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翰逸神飞之妙手神笔也只好自叹“再作不能”!我们这里似此心境的书作有:陈翔的行书扇面,邝海江的草书条幅。
      五、颠狂型。“挥毫落纸如云烟,脱帽露顶五公前”的张颠和“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狂素,其癫狂心态跃然纸上。五代杨风子、宋代米颠,清人扬州八怪,便属此类(“八怪”现象是中国书法美学中逆反心理的反映,“八怪”大都不是功名失志,便是仕途失意。然书法造诣突出,恃才傲物,风格独特,个性张扬,(上接第6版)不入时俗,突破前人规迹,提倡狂狷,甚至不惜丑怪,在壮美中强调扭曲、古拙,贯穿着生活与艺术审美的同一倔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实践了孤傲心境相应的艺术审美观。然而,欲臻“拙”境,须具备四字:一能:笔熟而灵且忌亵手熟为能。二才:学问正,才挚气盈。三气:气盛而化神,气取盛而才见奇。四情:情深而才挚,性之拙处,是其真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今人仿拙者甚众!然学养、才情、阅历、见识、为人远莫能及,往往“弄拙成丑”。切忌!切忌!)。率意外加恣肆,纵情外加颠逸,才气外加酒气,完全超越了常人常态常规。在座的当属性静情逸的守真派,故具此型者暂缺。此外,还有痴迷型、灵感型、禅意型等。
      创作心境是各种心理因素综合酝酿而成的临池前和挥毫中的心理态势。影响心境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稳定因素(必然性);一种是可变因素(偶然性)。稳定因素是长期不断影响书家心境的必然性因素。如性格、志趣、品德、修养、阅历、学识、境遇、悟性、技艺等。可变因素是突发的,暂时影响书家心境的偶然性因素。如动机、目的、体力、情绪、环境、器具、时序、天气、人事、世故等。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变化而变化。稳定因素与可变因素相合即成为书家在某特定时空中的创作心境。
      王羲之将纸比作阵,笔比作刀槊,心境比作将军。岳武穆之名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了过硬的“法”,就可得心应手,“意生法中”就可创作出内容、形式、笔法、意境、格调和谐统一的作品。本文只是做笼统性概括,未免片面且有许多引文,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14: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毋须妄自菲薄  也不要妄自尊大

黄   彦


雷州市青年书法家提名展,值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之际拉开帷幕,诚为雷州书坛一大盛事!我认真观摩了十七位青年作者的每一幅作品,感到非常兴奋。兴奋之一,每位作者均非常重视这次展览,似乎使出全身解数,以呈自身独特面貌。这种严谨、积极的艺术探求精神,为近年雷州书展所罕见。兴奋之二,青年作者创作、临摹水平值得充分肯定。我们有部分青年作者是科班出身,所谓学院派,路子较正,基本功比较扎实,又有自己的艺术个性,这是难能可贵的。据我近年对本省周边市、县、区的书法现状的粗略了解,我市青年作者的书法整体水平并不逊色于本省其他地区。兴奋之三,雷州市书法氛围非常之好,值得骄傲和自豪。整个展览组织有序、策划得当,让人感受到来自政府机关、企业、民间团体立体式的对书法的满腔热情的关怀、支持和推动。我深深感到,书法文化氛围浓郁的雷州,对于热爱书法的人而言,确乎一种近乎奢侈的幸福。在抬头可见苏东坡、海瑞、郭沫若、沙孟海、沈鹏、沈定庵诸贤墨迹,并深受诸贤艺术精神感染的雷州古城,书风炽烈,且成愈演愈炽之势,人文荟萃,蔚为大观,便是意料中事。诚然,我们的水平比起江浙、中原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不宜妄自菲薄,要充分认识我们的优势,那就是氛围很好,我们有很好的基础,有很好的带头人,若我们能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令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书法之乡”之美名远播他乡,即是可期待的。“所要者魂,所贵者胆”。在探寻书法艺术真谛的征途上,我们青年作者一定要有胆力,有勇气,用大力气去领受书法学习的酸甜苦辣,做艺术的殉道者,唯此,才能有所成就。
      具体谈到青年作者们的展览作品,我有几个看法,供大家参考。第一,临摹作品应力求形神兼备。书法是传统艺术。临帖是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将法帖的笔法、字法、章法临摹到位,将法帖的精神气质把握得当,才能在书法创作中化为自己的笔墨语言,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有人主张“遗貌取神”,若能做到,是天才,若做不到,我认为还是要从形上下功夫。但有几个人是天才?无人不敢承认米芾是天才吧,但史称米氏三十五岁前集古字。天纵英才,又有几人超越米氏?因此,我认为还是要老老实实从形上下苦功夫、下死功夫,然后做到形神兼备,将法书的形体结构和精神气质相结合,为创作打下基础。黎老师认为林剑超的临书较好体现原贴的特点,抓住原帖的精神气质,我是认可的。陈翔、符碧福等数位作者的临摹比较到位,也为我激赏。但有的临书草率,点画交待不清,线条缺乏质感,气脉板滞,未能体现法字活泼、生动的精神境界,应在以后的临摹过程中加予改正。第二点,关于创作,我想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书法审美观。审美,见仁见智,正所谓“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特”。但美的范畴是恒定的,是有迹可循的,即中和对称为美,简洁有力为美,端庄遒劲为美,活泼生动为美,大朴不雕为美,不一而足。基于此,我坚决反对“怪乱力神”,也即所谓的以丑为美,以怪为美,以脏为美,以反传统别人看不懂故弄玄虚为美。我也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是不是一幅好的作品,包括书画,挂在你自家的客厅上,日看夜看,看出对你的健康、心情有好处的即为美的作品,相反看之后产生恐惧、不安的作品即为不美的作品。所以,我主张要经常将作品挂在客厅上反复看,以不断锤炼我们的鉴赏力。看到本次展览的作品,我个人认为大部分作品路子较正,表现出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在充分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写得较为规整、精致、温润、率性,这是应予肯定的。但也有的作品,恕我直言,线条单薄无质感,结体欹侧太过失平衡,章法散漫拖沓缺节奏,应在不断临习经典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吸收加以改正。个别作品,实际上与传统书法走得较远,线条、结体、章法的旨趣、情调似乎与传统书法毫无二致,也似乎可从当下的流行书风中可找到相应的投影。如何看待流行书风?我以为,流行书风实为追求有趣味的书写形式,不知当否?从中国书法审美观的流变而言,中国原有二王的帖派体系,讲求气韵、中和之美,经明、清皇权倡导赵董书风之影响,书坛一派靡弱之风,乌黑锃亮、齐整划一的馆阁体大行其道,万马齐喑,了无生机。乾嘉以降,经邓石如、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登高攘臂,祭起向民间残碑断垣讨出路的碑派大旗,甚至康有为矫枉过正地认为“无碑不美”,这使中国近代以降的书风大变,几成无人不习碑之势。事实上,生动活泼、一派天机、野趣盎然的北碑及民间残垣,正是欲救书坛靡弱,追求个性、趣味之药石。而一至新时期以来,趣味主义大行其道,所谓的“流行书风”,便藉趣味之名,极尽个性之能事。流风所及,加之展厅效应,从者靡然。但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若干天才人物,笔墨功夫殊胜,兼擅才力、才情、禀性之胜场者外,大部分人只能步其后尘,吸他人之余唾,亦步亦趋而已。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趣味主义已成为一部分人否认传统功力的挡箭牌,多少所谓“名人”,连书法基本的“提按使转”都不懂,连笔都提不起来,字也不能立起来,便以趣味为名,大行其道。我认为,书法,体现了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中国书法中的“庙堂之气”、“山林之气”、“书卷之气”,是必须讲求的,若逃离了中国书法的基本价值诉求,我们就是在追求“魔道”,就是在追求“脏、乱、差”,就是在追求“江湖气”,就是在糟蹋生命。因此,就我本人的书法审美观而言,我更倾向于把自已当作一个凡人,老老实实地解读经典,学习经典的精神、气质、旨趣,然后慢慢地才能形成自已的风格、自己的趣味。我认为,历代伟大的书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应潜下心来,戒骄戒躁,研习经典,水到渠成地形成自己的个人面目。第三点,关于各位作者的习字体会部分,黎老师的评点比较到位,我基本认可。我认为符碧福的体会具体、充实、到位、真切,恰如他的小楷,细致、严谨、绵密。我喜欢。陈俊任的体会很率性,很自我,艺术人有真的性情,很好。但有的作者的感言看上去很美,很感性,很诗意,但恕我直言,有文艺腔之嫌,有言不及义之嫌。我认为,文章还是质朴为好,能真切地表达真情实感为妙,建议大家多读陶渊明、韩愈、苏东坡的文章,多少能去些拖沓、臃肿、刻意之习气,也能感受古文朴素、幽远、简洁之大美。
      最后,有两个建议:第一,一定要勤。我经常问陈翔,最近勤否?网上获悉曹宝麟老师每天习字三至四小时,我们惭愧啊。齐白石在临终前数十年坚持每日一画。据我所知,我们青年作者中真正勤的,不多,应该说较少,非常少。所以,我们一定要勤。只有勤才能使我们有足够的勇气、信心走得更远,而不是老是在雷州这个小圈子里转悠。第二,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读书。刚才一流兄已讲到书外功的问题,勉励大家多读书。读书的重要性,不容多说,但我们一定重视,一定要在书法界形成多读书的风气。为什么读书的风气树不起来呢?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我们大学生毕业出来后还没有形成读书的习惯,也未能从读书中得到自认为应该得到的禆益,这是社会的流弊。“唯书能医俗”。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神交古人,才能改变气质,才能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才能明白自已的历史定位,才能明确自己的缺陷及前进方向,才能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因此,我一直认为,字的好坏,最后的决定因素,是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的高低。我是非常热爱读书的。我虽不善书,但通过读书,多鉴赏,我对书法的理解、领悟,每天都有所进步,也使我更加热爱书法,并深刻地滋养了我的精神生活。愿与大家共勉:多读书,读好书。
对于书法,我是票友。上述发言,为个人浅见,祈望大家教正。谢谢。


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14: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文:吾乡古嘉州,尚有苏子楼,不意湛江市,天涯笠屐留,罗湖今后万年平,七十二行,行行状元生,微波荡漾岸草碧,时惊风暴走雷霆,想见风物殊,超越钱塘西子湖。湖心有亭壮观靓,岿然不使湖山孤。湖心有主主者谁?曰惟人民而非谢或苏。何当乘风九万里,登楼岸帻临风呼;事贵独创树楷模,罗湖风物应为世所无。罗则罗耳何更名为西?前人未免好事乎!还当游览万山第一处,海康年少好读书,东坡才力固可慕,后来居上莫踌蹰!
      雷州半岛海康城西湖本名罗湖,因苏东坡故而更名。湖中有亭曰苏公亭,即以纪念东坡,或曰本名谢公亭,颇有异议。余言此实无所轻重,为题此诗以见意。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十五日,郭沫若。


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0 17:53 , Processed in 0.1779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