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170|回复: 11

论当下之大字表演与书法雅集——以王冬龄、张荣庆先生为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7 09: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当下之大字表演与书法雅集——以王冬龄、张荣庆先生为例



傅德锋



当代书坛有两大特殊现象,那就是“大字表演”和“书法雅集”。大字表演时有所见,书法雅集常有所闻。在书法展览文化时代,书法的实用功能退居二线逐渐消退,欣赏审美功能在进一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书法作品的创作和展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古代文人书法在宋元之前,大多都是在尺幅之间表现其精妙笔法,注重的是文人所特有的书卷之气。而今人为了适应越来越高大雄伟的书法展厅之需要,大多将书法作品经营为鸿篇巨制。即使是小幅册页之类的小品,也将其拼装为巨幛大幅,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招来更多眼球的关注。

近年来,一些书家热衷于大字书法作品的创作,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还有的尚要在书写现场进行一些专门的场景布置,并且有音乐伴奏。如曾来德先生的《墨乐》,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其中最为突出并具有很大社会影响力并引起众人纷议者,当属王冬龄先生。

王冬龄先生在近年来,以一次又一次的现场大字书法表演活动把自己和书法现场表演现象炒得一片火热。大厅,阔纸,巨笔,素服,人海如潮,观者如山,万头攒动,趋之若鹜。书写内容多为古人名作,如庄子《逍遥游》、老子《道德经》等,场面宏大,惊心动魄,作品高达七八米,长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观赏欲望和猎奇心理。新闻媒体的竞相报道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书法圈内的议论纷纷,愈加使这一举动具备了某种轰动效应。王冬龄先生也由此赢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书法界的极大关注,其大字书法去表演也随之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有人认为,把书法作品写到如此之大,实在没有必要,一无地方张挂,二又不便收藏。听起来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好的书法作品是要于将来传之后世的,如此之大的作品给展示和收藏都带来了不便,因此认为缺乏实际意义。有人认为,王冬龄大字书法作品触目惊心,撼人心魄,将书法作品的观赏性发挥到了极致,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文化意义。由于每个人对此举的认识角度和理解程度不一样,因此对此事的看法也多有不同。

对此,笔者认为,在展厅文化时代,出现此类现象,实属正常。这是书法从实用转化为“视觉艺术”之后不可避免的。即便王冬龄先生不去做,也会有其他人去做。平心而论,写如此之大的书法作品,缺乏相当的书法功底和精神气概也的确难以胜任。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比较强壮的体魄,非此不足以言此。假如让一个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者来完成一件高大异常的且篇幅较长的书法巨作,将是多么的不可想象!况功底薄弱,学识浅薄者,纵然作品再怎么高大,场面再怎么状观,终因功力不济,勉为其难。即使膀大腰圆,力能扛鼎,其笔下之迹也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更何谈艺术高度?!所谓的书法现场表演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作秀,流为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世俗把戏,为识者所不屑。以王冬龄先生的实际学识修养和书法功力来看,他的大字书法去表演显然不能等同于一般江湖书家的那种炫技较能的哗众取宠之举,他有特殊的文化思考作为思想指导,然后以较丰厚的学养与书法功底作为基础。这种把首先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当代书法无限放大,放到极致以感悟来自不同于书斋的宏大的场面和大幅度的以整个身体和各个部位的协调动作而来往奔腾的激情挥洒所产生的别样快感。让懂或不懂书法的观赏者都能从自始至终的创作过程和最后完成的作品当中感受到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进而对书法和作者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敬畏感。

这种超大幅式作品的创作,更多地是让作者自己体验书写的超常发挥当中的特殊感觉,让观赏者感受书家在即兴创作过程当中所表现和反映出来的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现场表演重在体现创作过程,而超大的作品尽管难以按常规张挂起来展示,但它可以借助现代音像技术,将整个创作过程和最后完成的作品制作成音像资料以供人反复欣赏。因此说,对于现代超大幅式的书法作品的创作,我们不必囿于传统创作习惯、观念和展示欣赏方式的限制,要以当代的眼光来重新加以审视。而不应轻率地对其加以否定。

对于综合素养好,书法功力精深的书家,作品尺幅无论大小,他都可以举重若轻,应付裕如。反之,那些修养一般,功力差强人意着者,平常的幅式尚且不能从容应对,至于超大幅式的作品不过是勉为其难,自我陶醉罢了。作品无论大小,都要看它是否有相应的传承,是否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是否有好的格调和意境等等。如果失去了这些最根本的东西,那作品或大或小都是无足称道的。作品形式的变化要以最大限度地能够承载艺术蕴含为旨归,无论是书斋当中独自书写还是大庭广众之下当众表演,均须以这样的要求来衡量,任何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都会成为无稽之谈最终会成为失败的形式,庸俗的炫耀。是浪费资源歪曲书法混淆视听以误导他人之举,不会得到人们的真正认可。

除去大字书法表演之外,书法雅集也成了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书法家们或共同结社以定期推出其雅集活动,或临时由发起人召集,不定期举行雅集。雅集的最大特点和意义在于交流书艺,探讨学术,是艺术家以民间形式聚会切磋的重要方式。当年的“兰亭雅集”,茂林修竹,曲水流觞,吟诗作书,传诵至今。时人亦仿效古人,承古贤之精神,延风雅之余续。可惜的是,当代的一些书人雅集活动,有宏大的场面而无实际的内容,有华丽的形式而无较好的品位。大多都是选取一历史名胜之地,众人聚合,饱餐一顿,醉眼迷离,或胡诌几句歪诗,或胡涂乱抹几笔应付了事,然后一哄而散……这样的所谓雅集,虽名曰“雅集”,实则是很庸俗的酒肉聚会。无甚实际意义,不宜提倡。

京华张荣庆先生,书名远播,艺兼众长。近年来,由他发起主持的一系列书法雅集活动,以具备实质的内容和较高的学术品位以及有条不紊有始有终的组织能力等特点,而颇为招人眼目。书法雅集必然要以讨论学术和切磋艺术作为主要目的,而不仅仅是旅游观光吃喝玩乐。如果仅仅是穿着宽袍大袖的晋人服装,走走过场作作秀,与其说是书法雅集,还不如说是一场现代时装秀而已!书法雅集之时,为了渲染和营造气氛,将参加者进行适当的服装统一,也有必要。但我觉得与其去穿着那种宽袍大袖的晋人服装,搞得像演戏一样,反倒不如穿上传统的中式服装,既不嫌累赘,又精神焕发。张荣庆先生最近在曲阳召集的上巳雅集,把现场创作和学术研讨以及各自的自由交流结合起来,且雅集的参加者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老中青书家互相搭配组合,也有助于三代人之间的思想观念之交流。可以起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特殊功效。这样的雅集活动还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现场表演和书法雅集往往是互相结合的。每一次书法现场表演一般都会伴有“雅集”性质的书人聚会。而每次雅集,则必然会有书家的现场创作活动,当众书写,一齐上阵,其实就是一种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书法表演。有人反对书法现场表演,认为现场的当众书写都是不严谨的。我认为这不宜一概而论。书法并非不可现场表演,而在于一个表演者是否真正具备一个书法家的必要的艺术功底和应对能力。功力不过关且应变能力差者,即使一个人在书斋当中自由书写,也未必能够写出什么耐人寻味的精品。而功力深厚,应变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能力强者,即使观者如山,也会从容自然,下笔惊人。王羲之在兰亭集会上即兴创作的《兰亭序》,书文并佳,千古传诵,当为明证。

因此说,不管是书法现场表演也好,书法雅集也罢,好坏不在于这种形式是否合理,而在于书写者和召集者以及应邀参加者的真实水准和能力究竟如何?作为书法现场表演,功力精深者,不仅可以让整个创作过程牵动人心,撼人心魄,也会使最终的那件作品引人注目,耐人寻味。令大众为之激动,使专家为之动容。作为书法雅集活动,发起人的综合素质如何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好的发起人具有广泛的社会号召力和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有什么品位的发起召集者就会有什么品位的参与者,参与者素质的高低和表现的好坏,也决定着这个雅集活动是否具有学术品位。

故笔者认为,有意进行书法现场表演和书法雅集活动的人士,一定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当你在打算举办这样的活动之时,一定要慎重考虑,自己或是你的应邀者的实际水准到底如何?如果勉强为之,则不仅达不到自己的初衷,反而会招致他人的讥讽和反感,到头来,不过是多此一举,得不偿失!
发表于 2011-4-17 12: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王冬龄先生的书法创作水平近年来直线下降,甚至有粗鄙化的嫌疑,当然他的很多粉丝和弟子认为他的书法有非常高深的内涵,但这些高深的内涵我是没有读懂,也许是我太浅薄太粗鄙吧。我认为他本人应该在书法的审美及书法创作的理念上好好反思一下,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我认为王冬龄的路走偏了。
对事不对人。我对王冬龄先生的期许是很高的。尤其是他的现代书法探索,我认为开启了中国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高度,他是一个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但是现在,王冬龄似乎并未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探索上,而是放在那些耍大字、搞噱头和找看点的表演式创作上。当然,作为一种创作形式,无可厚非,但是,这不是艺术创作的本义。我的很多朋友也是王冬龄先生的朋友和弟子,但是我不避此嫌,乃是因为我实在是看不懂王先生的具有高深内涵的书法,故有此一说。
我之所以说这些,并非针对王先生,只是针对此种现象,王冬龄先生开此一脉,所以我认为对这种现象要反思。搞噱头、借助于媒体进行学术包装,吸引公众的眼球,这些都无可厚非,甚至是在现代社会必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在艺术探索上真正迈出一大步,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是无限的,我不希望看到一个艺术家停止的脚步。
功利地说,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两种本事,或者两种技能:一个是艺术层面的,一个是现实生存层面的。就是一方面,你必须得保持自己的纯粹的艺术创造的生命力,一个就是你还得具有一套适应大众、适应世俗社会的本事。说得直白一点,一方面,你不能迎合大众、必须走自己的哪怕是很艰难的路,另一方面,你还得画点行画、写点俗字,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喜欢都能看懂,迎合市场。但是现在,很多人只具备后一种本事,或者说,为了能追求后者,把前者都抛弃了。
学术探讨无涉人事,不当之处祈谅。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23: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 发表于 2011-4-17 11:02



    多谢刘老师关注!很想听听刘老师对拙文所谈论的问题的具体看法。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23: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王冬龄先生的书法创作水平近年来直线下降,甚至有粗鄙化的嫌疑,当然他的很多粉丝和弟子认为他的书法 ...
朱中原 发表于 2011-4-17 12:50



   中原兄所言并无不当。对王冬龄先生的艺术水准问题,书界多有纷议,仁智之见,多有不同。我这里是想主要就一些人热衷的大字书法表演现象作些分析, 鉴于当下钟情于大字表演者并不乏人,相比起来,退而求其次,王冬龄先生还算是好的。呵呵!
发表于 2011-4-18 14: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gif88::gif
 楼主| 发表于 2011-4-20 11: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有两个特定的工具约束,一个是毛笔,一个是宣纸。如果写特大的字也能自由地操控这两个工具,把点 ...
刘正成 发表于 2011-4-18 18:40



    受教!深有同感。多谢刘老师!顺祝大安!
发表于 2011-4-21 09: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足下的文章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很有意义!挺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22: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足下的文章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很有意义!挺一下!“”“”“”
北居 发表于 2011-4-21 09:11



  多谢关注!
发表于 2011-4-21 22: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发表于 2011-4-23 23: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gif27::gif ::gif88::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9 03:50 , Processed in 0.1907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