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子庸

南方科技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的曙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9: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遴选校长南方科大将成“去行政化”试验田  
  本刊记者 李 娜

  “历时1年多,经过全球范围的严格遴选,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院士最终当选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9月10日,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他颁发了聘书,任期5年。”

  9月14日,《深圳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南方报纸纷纷报道了上述消息。据悉,南方科技大学是深圳市政府出于“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从2007年开始出资筹建的一所偏重理工科的大学,目前尚未得到教育部批准招生。

  全球遴选出的校长

  不同于校长由教育部任命的其他公办学校,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选拔是按照国际惯例,借助国际人力咨询机构全球选择,并通过校长遴选委员会投票后,再由组织人事部门任命的。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朱清时是从200多人中最终胜出的。除朱清时外,当时进入猎头公司名单的还有麻省理工学院一位院长和国内几所著名大学的校长或副校长。遴选委员会提名时,朱清时是惟一获得全票的。

  今年63岁的朱清时当选,令深圳方面十分满意。据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报道,南方科大成立筹备办公室主任梁北汉说,“能请到他来全面主持南方科大的工作,是深圳的幸运”。就连来南方科大进行筹设考评的广东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也觉得“找对了人”。

  2008年9月,朱清时退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政十年间,他以不盲目扩招、扩建校园、贷款,以及以原生态迎评等做法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2008年“两会”之际,朱清时又对高等教育发表了不少带有锋芒的言论,希望在退休之际为教育界谏言。当时接受《科学时报》采访,谈及退休后的生活,朱清时的设想很是悠哉,“要追求我过去想做但没有时间去做的一些事情”——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找出鉴定古文物真伪之法、研究中医原理等等。再度“出山”,相信朱清时也并不遗憾,因为遴选委员会的一句“这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已经彻底打动了他。

  令人既期待又担忧的试验田

  刚接到南方科技大学的聘书,朱清时就表态说,“未来的南方科大将是一所教授治校的学校,强调去官化和去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对此,《新闻1+1》栏目评论员白岩松表示,“虽然刚刚只有了一个校长,但是我们好像已经对未来的这所大学产生了巨大的期待,好像就是一张白纸就要作画了,我们希望这幅画上能够画出教授治校,画出学术自由,画出大学自治等等。”

  朱清时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把南方科技大学看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块试验田。自己过去一直在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奋斗,但是退休时,很多都没有实现,改革亦未完成,让他一直觉得遗憾。而中国高校所受的最大限制,朱清时认为就是行政干预使得学校这样一个学术机构不能按照教育规律来办。

  “但是真开始画了的时候,还会不会有我们想象的这么好,它会不会成为烈士?”白岩松对朱清时将要描绘的南方科大的蓝图既充满期待,也不乏担忧。

  面对南方科大这块试验田,无论是深圳市政府还是朱清时本人都显示出极大的决心,想要认真规划、精耕细作,并衷心地期待有所收获。但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南方科大能摆脱行政化的桎梏吗?强国论坛上,网友们议论纷纷。网友“孙亚非”表示,“朱清时校长带来了‘清’风和与‘时’俱进,天时地利人和势将不负众望”;网友“我也爱国啊”表示:“强烈支持朱校长,但在官本位体制下,以朱校长一人之力恐怕很难有所成就。”网友“楠竹叶”表示,“拭目以待,看理想与现实间的距离到底有多大?”

  去行政化面临的关键问题

  白岩松在节目中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如何实现去行政化?朱清时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让南方科技大学自己制定章程,然后交深圳市人大审议,通过以后就成为深圳特区的法律,这样就可以避免政府的行政干预。

  去行政化是个大工程。知名教育评论学者熊丙奇9月17日撰写博文指出,南方科技大学有四个关键问题亟需在立校之初就得到解决。首先是大学的行政级别问题。从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来说,取消行政级别,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无法绕开的第一步。如果仍旧用行政级别去套大学,那么,“去官化”、“去行政化”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第二,政府按照怎样的机制向学校拨款?财权受控于政府部门,没有一定的财政独立性,办学自主权其实很有限。第三,公办大学能否顺利过渡到“公立大学”?“公办”与“公立”,仅一字之差,但相去千里,前者政府既是举办者,又是办学者、管理者,学校是政府部门的“下属”;后则政府只是举办者,履行投入责任,监管责任,但具体办学权在大学,政府部门不得干涉学校具体办学。第四,大学校内能否真正实现学术权与行政权分离?

  接受媒体采访时,朱清时口中的南方科技大学是一所没有行政级别、将凭自己教学科研中的成就赢得社会尊重的大学。那里的行政人员也没有级别,不是科长、处长,都是像秘书一样的办事员。为去行政化,还将会有一整套措施推出来。正如熊丙奇所言,如果办学初始,就坚持理事会治理、教授治校、学术自治,明确界定政府、学校,行政权、学术权的权界,将会因其制度与文化的优势,在中国所有公办学校中脱颖而出,稳健发展。如此,对深圳来说,收获了一所好大学,而对中国来说,则探索出高等教育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办学质量的可行路径。

  当然,还有一个基本问题尚未解决,南方科技大学还没有获准招生。也许正因如此,本刊记者致电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杨东平教授时,他表示不愿发表意见。据朱清时介绍,南方科大将力争明年获批招生,如果不行,就先委托中国科大代招一个少年班进行实验教学。南方科技大学的命运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9: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理想照进现实:一位大学校长的去行政化实验



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委员是享受副部级待遇的大学校长。2009年9月,这位已退休的大学校长接受了一所正在筹建中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聘书。而他之所以愿意重新出山的理由很简单:这所大学将借鉴香港科技大学的模式,成为一所完全新型的大学。这所新大学的一大理念就是去行政化。他这位校长就不是由政府任命的,而是由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在全球范围内经过层层筛选决定的。

新任的、没有任何行政级别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高校行政化的氛围中,切实体会到没有级别的学校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朱清时笑言。

没了级别的大学校长,使用机场贵宾室得交费

最简单的就是机场贵宾室的使用问题。在合肥,朱清时委员可以免费使用贵宾室;在深圳却要交费,每次800元,“很心疼。”他说。

没有级别,最大的问题就是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亲自管你。他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校长时,由于是副部级待遇,安徽省教育厅不大管中国科大,有事情他们就直接找副省长对话。

一个没有级别的学校要在高校行政化的氛围中成长,有很多事情是理想化的朱清时想不到的。

2009年9月10日他接过南方科技大学的聘书,以为可以大展拳脚。实际上,就在来北京开会的前几天,他才刚刚拿到文件,正式成为学校的法人代表。非行政体系内的人不了解:没有这个文件,即使朱清时拿到学校的聘书,也不能成为学校的法人代表。而只有成为学校的法人代表,社会才能给学校一个单位的户口,才能有银行账户,才能在全球招揽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到现在,朱清时还是个光杆儿司令。

他这个曾经享受副部级待遇的大学校长在深圳参加大会,也让主办方有些为难。第一次参加大会,作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被排在深圳的一所职业院校后面。第二次开会,主办方又把朱清时安排在这所职业院校的前面。

“实际上,我很高兴这种待遇。”朱清时说。这是他熟悉的大学的氛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时,即便教育部长去访问,开会时也要坐在台下。英国的剑桥大学没有级别,但无论在哪里,它都是受尊重的。

当校长这么久,没脸去做学术报告

在他原来任职的中国科技大学也一直在尽力捍卫去行政化。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在中国科大,有的校领导始终没有评上教授。学校一直坚持,教授是学术称号,一定要搞学术的人才能评教授。领导职务再高、再出色,也不能当教授。

中国科大的后勤、人事和科研处长,都是业务骨干竞聘上岗。“为什么要做?因为体制是这样的。”朱清时很理解骨干们的苦衷。在现行体制下,如果是纯粹的教授,没有任何行政职务,就是一个简单的组织会议,只能让学生跑腿,没有任何公共资源可以利用。反之,如果是处长,有很多公共资源可以用,还可以用权力得到很多东西。

“很多搞业务的人追求这种东西。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评价标准,不是看业务好到什么程度,而是看权势大到什么程度。”他说。

朱清时最早在国内组织绿色化学国际会议,并一直担任主席。前些年,他一直都在会上做主题报告。去年这个会议在中国召开,请他做报告。朱清时回绝了,理由很简单:自己当校长这么久,离学术很远了,没脸去做报告。对方不这样认为,说朱校长不去就是不给面子。为这个问题,两人争执了很长时间。

最后,朱清时用这个理由去说服对方:“这是一种落后的价值标准:开会一定要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人讲话,而不是看谁的讲话最精彩。我们要改变过来,让最有资格的人去讲。而我现在就适合在下面听讲,帮你们找钱,为你们服务。不要一说院士就了不起,要转变这样的观念,我们的学术才真正有希望。这也是我们去行政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教授治校,学术至上,这是办大学的必由之路。”

在朱清时看来,搞学问跟梅兰芳唱戏是一样的。梅兰芳的戏唱的好,是多年一直琢磨,学习别人的长处,最后到了顶峰。因为那时剧团的所有人都为他唱好戏服务。后来风气变了,整个剧团崇尚行政权力,靠行政权力运转,而不是唱功有多好,梅兰芳唱的就没有过去那么好了。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学校。如果都去崇尚权势,学问就不可能做到最佳。

真正去行政化应该从新学校开始

让他痛心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崇尚的不是学问卓越,学术正在衰退。朱清时委员认为,要改变年轻人的态度,首先体制要改变:要让大家一心追求学术卓越,不要当官。钱学森先生生前回忆自己在加州理工学院读书时的氛围:一个教授贴海报,要讲数学的一个问题,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教授不服气,也贴了海报,也要讲这个问题。

“你做的好,我做的比你还好。这种气氛必然会诞生大师。”朱清时说:“我们现在就是要倡导这种氛围:让年轻人都追求卓越,把学问做的好上又好。”

朱清时和南方科技大学的同事都在这种去行政化的氛围中慢慢磨合。前段时间,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副校长带着一群教授来拜访南方科技大学。就餐时的位置排序是个大问题。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吴家玮给朱清时出主意,不要排名,只设主人和主宾席,然后把各人的名牌放在桌子上,每个人自己拿走,愿意坐哪里就是哪里。现在,这种排法在南方科大推广开来。

有人说,南方科技大学是在去行政化的路上孤军奋战。朱清时不这样认为。“去行政化是新陈代谢的过程:老的学校,行政化的机构和体制已经形成,只能逐步缓慢改变。真正去行政化是应该从新生学校开始,中国每年有几百所新建学校。国家从现在开始,对新建立的学校去行政化,应该很快。南方科大这样的新学校会在很多地方出现,我们不会孤独。”

“去行政化必然影响到现在的副部级领导,局级领导。这是一种疼痛,这种疼痛是新生婴儿出生前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个学术机构的人员不追求学术而去追求‘官印’,必然导致失败。我们要追求未来的大学所有的人赢得尊重靠的是本事,是教学科研成绩,是管理工作做的好,而不是凭行政级别取得尊重。”朱清时说。(原标题为:一位大学校长的去行政化实验)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9: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清时:中国高教“去行政化” 南方科大要做试验田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月26日,在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在深圳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筹)校长朱清时认为,循着钱老的疑问审视今日中国高等教育,弊端就在于,大学如同行政机构一样,行政权力成为推动其发展的决定力量,由此形成了高校内追求“官本位”的价值取向和行政力干预学术的局面。而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将探索以“学校自治与学术自由”为主要特色的管理模式,使大学还原成为具有活力的教育科研机构。

当日,已经在校长岗位上工作了5个多月的朱清时向媒体通报了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办情况。朱清时说,去行政化、建立现代大学的管理制度是目前南方科技大学(筹)的核心工作之一。南方科技大学(筹)将创新管理体制,实行理事会治理、教授治校、学术自治,明确界定政府与学校、行政与学术的权界,探索出高等教育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办学质量的可行路径。

虽然深圳市政府仍然是南方科技大学目前唯一的投资方,但为了保持与“老板”的距离,南方科大(筹)将运用深圳特区地方立法权,起草《南方科技大学章程》并报深圳市人大审议,该章程通过后将成为特区法律以保证学校的自治权。朱清时表示,在《章程》正式出台前,南方科技大学(筹)先将制定一个行政条例来保证学校管理的独立性。据介绍,南方科技大学的管理工作将由教学科研骨干为主导,行政管理机构则由数个办公室组成,管理岗位不设行政级别,学校里的每一个人只能依靠科研教学工作的成就或者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业绩来赢得尊重。“即使是最基层的工作,比如清洁工,如果工作出色,也一样能赢得我们的尊重”,朱清时说。

此外,南方科技大学还正在筹建基金会,通过吸引社会捐助来改变目前这种单纯依赖财政拨款的局面,“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将让我们的腰杆硬起来”,朱清时透露,目前,南方科技大学(筹)已经接到了一些捐赠意愿。

理事会由哪些人组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朱清时表示,未来的理事会很可能由教育部、省市主管的行政领导、代表民意的社会贤达、学术界人士和企业家、学校师生代表组成,理事会不干涉学校的日常工作,只决定大政方针及校长任命等重大问题。

谈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治理模式,朱清时列举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例子,在该校,校长具有极大的权力,可以决定教授的聘任及经费的使用,但这种权力要受到理事会及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的监督,这使得校长只能去做正确的事情,否则就会面临被弹劾甚至被罢免的结果。

谈及学术自由,朱清时表示,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授拥有极大的自由从事学术研究,但必须以学术诚信和学术自律为前提。

在新闻通气会召开的当天,南方科技大学(筹)拿到了深圳市编办的批件,这意味着校方可印制印章、开立银行账户,这一天也成为南方科大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天。南方科技大学的官方网站也在这天正式启用,网站上校名“南方科技大学”6个字分别选自中国历史上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3位书法大家的作品,校名书写的独特组合方式也代表南方科技大学(筹)希望能“博采众家之长”的办学精神。

“与其他老牌高校相比,南方科技大学的最大优势是,这是一张白纸,可以按照理想的模式去打造,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实验都能成功,但这样的试验一定有价值。”朱清时表示,希望能把南方科技大学建成类似于加州理工学院那样小规模但高质量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不仅如此,南方科技大学更有可能成为中国探索“去行政化的”、以追求学术卓越为主的大学管理模式的试验田。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9: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清时解读“钱学森之问”:大学应有崇尚学术卓越的精神



什么是大学精神?就是大学里的人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如果你到麻省理工学院去看,你去的时候发现大家崇尚的就是学术卓越,都憋了劲去竞争做到最好。

现在大学最大的毛病,就是现在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因为在大学里你只要是官位高了什么东西都有了。

大家时间都花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就是学术界的衰退,这种状况还谈什么诺贝尔奖呢?

我当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之初是大学扩招的时候(我没有扩招),受到很大压力。这是因为大家都忘了最基本的东西了,教师队伍没有加强,你多了一倍学生等于你有效内涵就稀释了一半,不可能保持原来的教学水平。

学校有一个规模效应,并不是你按比例放大就好,而是有一个大小规模效应。

没有崇尚学术卓越的大学精神,就培养不出大师

南方周末:刚刚故去的科学泰斗钱学森向温总理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教育界引起广泛讨论,您怎样看“钱学森之问”?

朱清时:温总理最早提起钱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这个忧虑,其实是2006年在中南海召开的教育座谈会上,这个会议我也参加了。

我在中国科技大学干了十年,“钱学森之问”也是我一直想搞清楚的。中国教育投资已经很大,人也很多了,师生比起民国时期多了几百倍。但是,现在基本没有民国时期那些大师,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梅兰芳这样的演员等。

钱学森就讲过,加州理工大学风气让他深深难忘,在那里如果有人要做一个报告,很快就会有其他人想以更新的东西超过他。

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现代大学学术机构一定要有这种气氛。这个东西看不见,但是你可以感觉出来,大家崇尚什么,尊重什么,追求什么。

我当校长以前是搞科学研究的,1998年当校长的时候意气风发,那个时候我们就感到了中国教育不行,当时就想着教育改革。

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三个阶段,现在我觉得这个问题认识比较清楚了。

南方周末:这应该就是你在中科大十年校长生涯中的反思和总结吧?

朱清时:是的。我在国外工作很多年,回来一看,我们大学里课程设置极其落伍,教材也很陈旧,老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有很多老师就是照着书说一遍,学生懂不懂他也无所谓。

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麻省理工学院就不许用PPT文件,老师得写板书,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我回来以后发现大家很浮躁,都用PPT文件,讲课讲得学生都坐“飞机”了,效果极差。

我刚担任校长时,带了六七个人到美国欧洲访问多所一流大学,把它们的课程表收集起来,每节课程的教科书也收集起来。然后回来就宣传我们要改革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但是搞了一年发现效果不大,为什么?老师不愿意做这件事,学生只要这门课程学分考够就行了,他并不太在意他学的知识今后有什么用途。

归根结底,是我们教育管理制度上有没有压力,大家不需要做这种痴迷的事。所以我发现去检阅课程设置,引进新教科书,这是表面的事情。

第二阶段我就开始反思深层次的东西,鼓动国内很多高校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去几年,我年年都在研究、在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现在回头一看,学生的创新气氛还是在衰退,发现这还不是最深层次的问题。

我当校长之前,学校里最流行就是老师的讨论会。现在我发现学术会完全变形了,开学术大会都是官本位,大家都在崇拜权力,作第一个大报告的人,一定是官最大,地位最高,哪怕他学问上大家都知道没有什么。一开大会就洋洋洒洒长时间作主题发言,随后都是按照级别、权威程度排,真正一线年轻人没有机会表述。

大学是个学术机构,一定要一心琢磨怎么把学术搞得最好。这样(开会),谁都不会去耐心让那些没有真东西的大权威去洋洋洒洒,而是赶快搞清楚同行有什么东西值得我学的。

这就是大学的精神,实际上比教学思想、教育制度还要深刻,比教科书课程设置更深刻。这是我思考的第三个阶段。

什么是大学精神?就是大学里的人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如果你到麻省理工学院去看,你去的时候发现大家崇尚的就是学术卓越,都憋了劲去竞争做到最好。

大学就好比京剧团,就像以前梅兰芳唱京剧时代的百花齐放,应该是谁的唱功最好、表演最到位、最能获得观众认可,谁就受到最大的尊敬。梅兰芳跟对手唱京剧,比着看吸引观众,后来京剧团都变成政府机构了,工资国家发,现在没有活力了,现在京剧哪有梅兰芳那样的大师啊,现在的学校也是一样。

“学术在衰退,还谈什么诺贝尔奖?”

南方周末:这是官本位造成的一系列衰退?

朱清时:现在中国学术界跟过去不一样,都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怕别人把自己思想偷过去,防止权威占了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地位高的人往往都把底下人的东西凑起来,包装成自己的。所以年轻人都害怕自己辛辛苦苦的研究都没有了,这就造成大家互相保密。

现在大学最大的毛病,就是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因为在大学里你只要是官位高了什么东西都有了,这十多年我就知道大学里的领导都很容易评成教授。

这一结果就是学术衰退,衰退最大的改变是科学杂志可读性差,即使偶尔有一两篇可读文章还有好多水分。大家时间都花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就是学术界的衰退,这种状况还谈什么诺贝尔奖呢?

这么多年大家一直在喊素质教育,要培养创新能力,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这些学校从来没有人说培养创新人才、素质教育,但是他们培养出的就是创新型人才。

南方周末:领导可以带来很多其他的,包括课题,有的人当上大学校长后,评院士也容易了。

朱清时:这就叫做权力通吃。所以大家觉得尊重学术作用没有什么必要。这样学术气氛、文化、精神就全完了,其结果就是只要有点权力的人都能指挥其他人,学术优秀的人反而成为地位最低的,最没有发言权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大学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原因。

“教育改革要和30年前经济改革一样,必须祛除行政化”

南方周末:但正如一位大学校长所言,教育通常是保守的,体制问题很多人解决不了。你怎么办?

朱清时:我就做一件事,把学校恢复到它的本原状态,单纯追求学术作用,学术作用在学校有最高发言权,其他人都是为他们服务的。我来主持南方科技大学就是这个想法。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让这些管理人员待遇高,这样社会精英才愿意做,他就不去想当官了。管理人员要全是精英,但是他不要去干预学术,他不要追求行政权力,把他的事做好,给教授们整理文件,帮教授做事。

南方周末:我觉得深圳是个比较合适的土壤,它本身是特区,也靠近香港特区,这个地方应该适合改革尝试。

朱清时:30年前经济改革的时候,深圳跨出了第一步,其实30年前的经济改革跟我们教育改革很相似,那时候经济改革也是从行政化解放出来的。

教育改革更类似于30年前的农村改革(从公社的行政化管理到包产到户),现在中国教育要发展,还得把中国教育行政化祛除掉,按照教育内在规律办好。

我相信,中国教育如果走这一步,让学校按照自己的规律去竞争最优秀,那就像农村一样,像经济一样,也会蓬勃发展。

南方周末:南方科技大学的性质仍是“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的官办性质学校,在日后的工作中你如何在“官办性质学校”与“去行政化”找到一个平衡点?

朱清时:南科大今后的前途取决于深圳市领导们的支持,因为南科大是深圳全资办的一所学校,要做到这个需要很大范围的人都理解、支持才行。不是一两个最高负责人愿意支持就行了,还有很多处长、局长、办事人员也要理解,要不然的话事情就不会能够推进。

我觉得我们南科大的使命就是把这种观念、这个目标诠释出来,然后大家觉得这个确实是很值得推进的事。

南方周末:南科大要给教授一个追求卓越的土壤,社会要给南科大一个追求卓越的土壤。

朱清时:对,它要给我们支持。经费上,目前起码刚开始是政府投入,等以后社会投入就多了,这是良性循环,像西方这些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刚开始都是政府投入,以后才有大量社会投入。

我们的理念就是要请世界上优秀人才来建南科大,不能让他们的薪水比过去还低,要做到这个非常不容易。

沙特阿拉伯一个阿克鲁拉国王科技大学(音译),都是理工科,他们的投入力度真是很大,教授的薪水都是几十万美金,助理教授都是十多万美金,招研究生每月奖学金都有两千多美元,住宿免费,医疗保健免费,什么都免费,然后每年还给学生一张国际往返机票。

该校的博士后的薪水每年7万-9万美金,博士后两年如果留校,薪水马上增加70%。中国现在吸引人才最高的就是百万年薪,它们博士后就可以达到,所以力度相差太大。现在世界上吸引一流人才就是这样。

南方周末:我听说现在政府准备为南科大立法?情况怎么样?

朱清时:政府决定要为南科大立法,要写好可能得两三年以后了,我们先要把所有东西经历一下,才能写好。写好之后约束你自己。现在我们会有一个南方科技大学的行政法规做临时立法,我们用这个临时法规作为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要去打破应试教育的缺口”

南方周末:2009年香港教育部门和大学也在开会,寻找机遇和契机,试图在河套地区进行高等教育制度破局,他们认为内地教育资源还是比较丰富,深圳的资源也很丰富,珠三角还是缺高校。

朱清时:现在我们的主要问题就是有很多体制的障碍,比如我们设计南科大最好的招生范围,就是开始在国内高二学生中招优秀学生。这个为什么好呢?第一,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不愿意重复应试教育,他们很想闯出一条新路来;第二,我们只要这样一做,声誉高了以后,我们就可以把最优秀的生源在高二就挖掘过来。

南方周末:您对于中国的高考制度向来颇有微词,一直反对高考。想从高二学生中招收一批新生,操作上有什么考虑?

朱清时:我们自己组织考试。这样做可以彻底打破应试教育,我们考试主要考量学生的素质创新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让教育部意识到今后高考不一定非得是高三应届毕业生,学得好了高二学生也可以考,只是我们考试成本高一点,但是那样就把很多优秀的人才解放出来了,而且高二考不好高三可以再考,他们压力就少多了,这个毫无疑问对应试教育打破了一个缺口。

2010年我们准备招收50名高二学生。成功之后建议国家教育部今后做一个小的改变,就是高考的人不一定是高三的,高二也可以申请。

南方周末:您心目中的南科大学生素质是什么样的?

朱清时:还是能力。我如果给学生面试,我会给他讲个故事,比如某个方程,我问他能不能证明,他说太难了不行。然后我就跟他讲用什么方法证明,讲完了问他听懂了么,如果听懂了就复述给我看看,这个时候他的全部素质就被反映出来:

第一是他的理解能力,他能不能听懂我讲的话,当然我讲的话一定是能听懂的;第二是记忆力,我讲的过程可能就是三五分钟,但是他能够记清楚我的细节;第三是想象力和表达力,因为他要复述,他要用自己的话说。这就可能看到学生综合素质,不是他知识有多少,而是他本人有没有能力去创造知识。

“大学有一个规模效应,并不是你按比例放大就好”

南方周末: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大学校长似乎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大学校长更接近于政府官员。您认为大学校长更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

朱清时:我觉得校长最关键是要理解教育深层次规律,尊重敬畏这个规律。现在我觉得很多大学校长总想有所作为,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没有去想教育规律是什么。

我当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之初是大学扩招的时候,受到很大压力。校园里现在还有很多人在骂我,认为当初大扩张的时候中科大应该扩招。但我相信,过几十年后可见分晓,中科大没有扩招,保持了它(原有)的水平、实力,其它学校大扩张了,但是它质量下降了。

这是因为大家都忘了最基本的东西了,教师队伍没有加强,你多了一倍学生等于你有效内涵就稀释了一半,不可能保持原来的教学水平,如果你保持不了教学水平你还是什么高等教育呢?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校长面临决策,一个是不捞白不捞,你多招一个学生就多收入一两万,你多招一千个学生就是一千万。但捞了你要付出代价——你保证不了教学质量,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大学校长经常都面对的考验。

南方周末:南科大您也想秉承这样的规模?

朱清时:我们先把小发挥到极致,质量最高,因为规模小有很多优点,每个周末可以把所有教授请到一起,所有教授都会认识。

像加州理工学院现在的学生每年不超过2000人,原因就是建校的时候他们有一个决议。我曾经见过他们的校长,是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问他怎么没有想过改变,他说这是学校的原则,所以他们都敬畏这个。

他说的话有更深层次含义,教师队伍没有扩大,但是学生迅速扩大,这个就像盐巴放在水里一样,现在水扩大了很多倍,然后盐就淡多了。

加州理工大学这样做还有一个观念,学校有一个规模效应,并不是你按比例放大就好,而是有一个大小规模效益,像加州理工他们很自豪就是100个教师,所以他们每个周末吃饭所有教师都在一起,开会所有教师都在一起,要是1000个教师就不行了。

加州理工大学教师经常在一起聊天吃饭,有的学院太大了,教师很多,要聚在一起很难,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不是任何东西按比例放大都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9: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清时:学术界创新能力在萎缩 根源是教育体制行政化



近年来,中国的大学似乎陷入了丑闻泥潭之中,不能自拔。论文抄袭、校园腐败等新闻不断见诸报端。社会的批评和指责丝毫没有效果,反而不断有新的大学丑闻践踏人们的心理底线。于是人们开始麻木了,更有悲观者断言“中国的大学已经没有希望”。

但是在两个多月前,一则与大学有关的新闻却激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终于确定。2009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从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聘期5年。

这则新闻所引发的热议持续至今,即使一个月后爆发的武汉大学腐败案也没有转移人们关注的目光,反而更加刺激了人们对未来的南方科技大学的期望。深圳是一个创造奇迹、实现梦想的地方,这里没有多少历史包袱与传统框架的束缚,人们热望这里诞生一所真正的大学,为备受嘲笑与讥讽的中国的大学争一口气。

作为200多位竞争者中的胜出者,朱清时也成为媒体追捧的人物。据悉,与以往高校校长由组织人事部门直接任命的方式不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选拔是按照国际惯例,借助国际人力咨询机构全球选择,并通过校长遴选委员会投票后,再由组织人事部门任命的。据悉,除朱清时外,当时进入猎头公司名单的还有麻省理工学院一位院长和国内几所著名大学的校长或副校长,竞争不可谓不激烈。而遴选委员会提名时,唯有朱清时一人获得了全票支持。

朱清时并非是第一次走进公众的视野。在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因为对高等教育理想的思考与坚持而为公众所熟知。获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后,朱清时曾经表示,他将把创办南方科技大学视为“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创新机制体制,吸引华人一流学者乃至世界杰出人才加盟。近期这位63岁的科学家接受了记者采访,详细阐述了他对大学的理解和认识。

学术界的创新能力在萎缩

经济观察报:看简历,你长期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学研究,直到1994年才到大学工作。

朱清时:我过去是做科研的,1994年调到中国科技大学才开始搞教育,先后做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1998年开始做校长,做了十年。在中国科技大学的十几年里,我一直在思考教育改革。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会想到要搞教育改革呢?

朱清时:现在回头看,我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刚当研究生院院长的时候,发现教育现状不理想,认为我们的课程体系不行,内容太陈旧,教材不好,老师讲的也不是太好。我在国外的大学做过访问学者,知道国外大学的教材写得很精彩,学生都很爱读,而且教材更新很快,知识组织得也很好。相比之下,我们严重落后。所以我在中科大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到全世界各地去调查,回来编写新教材,进行教学改革。

经济观察报:效果如何?

朱清时:开始还行,后来推进不下去了。因为我发现,不是教材的问题,教材是表面的现象,是技术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应试教育。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教育,都是灌输式教育,把学生是当作灌输的对象,不重视学生内在能力的培养。于是我做校长以后,就努力改革这个问题。做了很多试验,也做了很多工作,最近两三年我发现,这也不是根本问题。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呢?

朱清时:我们要做的改革,包括培养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想了很多办法,喊了那么多年,没有效果。而国外的一些著名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从来不提这些口号,但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很有创新能力。于是我认识到,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机制和体制在起作用。2008年我卸任校长以后,角色换了,想回到教学和科研生活中去。这时发现,学术气氛发生了明显变化,老师和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都在明显地萎缩。现在杂志比以前多多了,可是很少有人读了,即使读了也没有什么收获,因为极少有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多数是水分太多。也就是说,现在学术界制造出来的大量产品即出版物由于缺乏内涵,没有读者,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印刷品回收,还污染了环境。

经济观察报:这种萎缩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吗?

朱清时:我还发现,教授、研究生和本科生对学术交流的兴趣都淡漠了。没有交流,新思想就不会有发展。我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是在国外的时候,学术界最大特点就是酷爱交流,在国际会议上主动和不认识的人交流,汲取别人的新思想。而现在呢,学术活动虽然多了,多数都是讲排场,都是请一些大腕做大报告,没有什么年轻人。不是因为大腕们有什么真知灼见,而是因为他们身份地位高。大家并不在意交流新思想,而是崇拜权力和地位,这是对学术的伤害。年轻人之间的学术交流也没有了,一方面是大家对新思想的追求已经没有劲头了,另一方面即使有了新思想都要保密,害怕别人“抄袭”,自己埋头苦干,期待一鸣惊人。闭门钻研者往往一事无成,因为所有的原创思想都需要在交流当中不断磨砺才行。这些现实让我深深感到,现在学术界的创新能力不仅没有进步,而是在退步,在萎缩。这是为什么?

根源是教育体制行政化

经济观察报:你思考的答案是什么?

朱清时:答案就是我们的教育体制行政化。教育体制行政化的含义,就是把学术机构当成行政机构来管理。书记校长都是上面任命的官员,下级服从上级,谁的官大就听谁的。作为学术机构,大学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学术至上,追求卓越。在行政化的大学里,追求学术卓越的人地位卑微,于是大家不去竞争谁学术做得好,而是看谁的权力大、地位高。位高权重之后,包括教授职称、学术资源、学术经费、生活条件等等,什么都来了,何乐而不为?

经济观察报:这带来了什么后果?

朱清时:大学教授们没有话语权,只能去迎合权力,或者主动去做官。特别是最近这十多年,大学行政化越来越严重,学术精神萎缩得很快。十多年前,给教授一个行政职务,他还会犹豫,怕耽误了学术。现在呢,一个副处长、处长的职位都会有好多教授去竞争。大家追求什么?崇尚什么?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能力朝什么方向发展。所以我现在才认识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其实都是浅层次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体制问题。在行政化的教育体制下,大学里追求卓越的风气变成了追求官位,崇尚学术变成了崇尚权力,权力变成学校运转的中心了。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农业的问题与现在教育的问题很相似,那是的农民是高度组织起来的,行政权力干预农业生产,其实是另外一种行政化,结果大家一点积极性都没有了,农业搞得一塌糊涂。包产到户实际上就是“去行政化”,行政权力不再干预农民,农民自己来决定种什么,怎么种,农业就恢复了生机。工商业也是一样,建国之初实行公私合营,但是改革开放的时候发现这样做不行了,于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各种所有制都可以搞,就是要焕发人们的创新能力。工农业的这些改革使我国的经济大发展。

经济观察报:唯独教育没有改?

朱清时:因为教育没有改,教育的现状跟农村改革之前的农业一样,没有效率,没有创造性。中国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体制改革,是去行政化、去官化,把学校的文化和风气扭转回到原本的状态。大学是一个学术机构,整个机制应该让所有人去崇尚学术卓越,哪怕是个很年轻的小孩,如果他的思想很精彩,人们都应该尊重他。就像陈景润,当时他的地位虽然很低,可是他的数学天才让所有的人都尊重他。70年代中国出了一些人才,包括杨乐、张广厚、陈景润。现在的教育规模比过去大多了,民众的教育程度比过去高多了,反而没有这种杰出人才,更没有解放前培养的钱三强、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那样的大师了。从200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设立到现在,得奖的一共有14人,其中有11人是1951年前毕业的。不是我们的人不行,不是我们的经费不行,甚至也不是我们的课程体系不行,我们的教授跟国外教授智商一样高,一样能干,但是不恰当的体制下教授发挥不了聪明才智,就像过去农民发挥不了作用一样。

大学自治

经济观察报:你对教育体制的变革有何思考?

朱清时: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还是上世纪50年代借鉴苏联的,一直没有彻底改造过,这些年所做的主要还是修修补补的工作。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不能仅仅做些表面的修补。一种运行了50多年的教育体制,是该到变革的时候了!大家不要再纠缠于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了,而是应该好好想想,怎么把学校重新恢复成为学术机构,让学者都去追求学术卓越,而不是追求行政晋升,崇尚真理,而不是崇尚权力。

经济观察报: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什么?

朱清时:就是去行政化,让大学重新恢复大学的本来面目。大学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必须要有学术自由。如何保障学术自由?需要摆脱行政化干预。还有一条,就是学者自律,学者一定要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有严格的自律精神,即使有人想弄虚作假,最终也是极少数。总结起来,就是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学者自律。三者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比如,因为不是追求卓越,现在的学者自律差,出了那么多学术道德问题,有谁认真处分过?有哪一个像韩国的造假科学家黄禹锡那样因此而获刑?

经济观察报:去行政化后,必然出现的问题就是学校应该怎么运作,这又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呢?

朱清时:需要大学自治。大学被行政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外界行政权力干预学校,症结在于大学的领导干部任命制度。所以,大学要自治,关键就是权力不要干预,让大学作为学术共同体进行自治。从欧洲大学的成长历程来看,一部大学的历史就是大学自治的历史。

经济观察报:但是,在中国不要权力干预很难,因为大学是政府出资办的。

朱清时:和其他领域不同,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懂教育,都有一套理论和想法,谁都想干预,许多人是出于好心来干预,只要一干预就完了。

经济观察报:那如何找到一种既由上级支持大学,又不干预大学的好方法?

朱清时:我们现在就是要设计这样的办法,一个切入点就是制定大学章程。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里头有明确规定,所有大学都要有章程。但是该法的许多规定都没有落实,因为它没有规定对违法的惩罚,没有惩罚就没有约束力,谁都敢去破坏它。中国有几所大学有章程?据说清华大学都没有章程。个别学校有章程,那也不过是校内自己编写的规章制度,没有法律地位,没有处罚措施,随意性强,甚至校长、书记都可以随时修改,谈何约束力?我认为,中国高校要办学独立,第一步就是认真贯彻法律,每一所大学都要制订章程,不仅规定应该怎么做,而且要规定违反了怎么处罚,让所有的人都对学校章程心存敬畏。

经济观察报:你们现实中也是这么做的?

朱清时:我们筹办南方科技大学,首先就是认认真真制订章程。我到处请专家帮我们来制订章程,而且将由深圳人大会议通过这个章程。深圳是特区,有立法权。这样我们将来就可以依法治校,行政权力在大学章程面前要止步,因为这部章程是有威慑力的,是有惩处力的。大学要自治必须要有法律依据。在政府出资办学的背景下,大学自治一定要有法律依据,才能保护自治权利。

教授治校

经济观察报:在有了章程之后,一所大学在内部管理上怎么做呢?

朱清时:作为学术机构,大学内部不应该有任何干部级别,所有的管理者都能上能下。但是行政管理岗位一定要有高报酬,让这些岗位有足够的吸引力,精英愿意来做,但是他们的角色就是严格依照规章来管理,不能用行政化的办法来发号施令。管理者没有权力支配教授,而是要根据教授的需要提供相应服务。管理人员不能用自己的行政权力去干预教授的决定,更不能凌驾于教授之上。这就叫做“教授治校”。不是说每个教授都发号施令,而是他们集体酝酿出来的思想跟决策成为学校的主导。

经济观察报:在这样的体系中,校长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

朱清时:第一,校长应该是教授们选出来的,校长不能“空降”。在校长遴选过程中,一定要听取教授的意见,使校长真正成为教授们的代表。既然是教授们选出来的,就要对教授们负责,如果不对他们负责,教授就有权利罢免、更换校长。这和“空降式校长”完全不同。这是教授治校的决定性环节。第二,校长要善于民主协商,在学校重大问题上与教授们商讨,真正反映教授们的集体意志。所以,教授治校和校长治校不矛盾。梅贻琦说过,教授开会的时候校长只是端板凳的,但是这一点也不意味着校长就没有权力,实际上并不是每个教授都有权力,教授治校意味着教授们的集体权力被校长代表了。

经济观察报:既然校长要善于倾听教授的声音,代表教授的声音,这就需要校长是一个真正懂教育的教育家。

朱清时:校长一定要懂教育,只有懂教育才能理解教授们的意志。所以,派一个同级别的行政干部来当校长,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因为人再能干,如果不懂教育,可是往往自以为很懂得,会把事情搞糟。

经济观察报: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家?

朱清时:教育家就要懂得教育的规律,教育的最高规律就是不要以个人意志去干预教育,而要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去做。比如,大学最根本的就是要有一个安静环境,让大家集中精力读书、想问题、做学问、搞教学,可是过去十年中国教育界最大的问题就是各个高校都忘记了这个根本,纷纷建校舍、辟新校区、扩招,轰轰烈烈。这只对行政官员有好处,因为这是明显的“政绩”啊。结果教育的根本遭到了破坏。所以,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不好大喜功,更不可能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大学就是仰望星空的

经济观察报: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和处理大学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呢?

朱清时:大学一定是要高于市场的。大学不能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就失去大学的精神了。大学最重要的功能是引领社会文化,大学应该是思想高地,社会前进要靠大学去引领。就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的那样,大学就是“仰望星空”的。有了仰望星空的人,才能引领文化。我们往往认为大学办产业是借鉴美国的经验,其实不是。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等学校,大学只是一个思想库,有凝聚力,创新的思想为产业创造了机会,并不是大学在办产业。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时候,该校有五位教授发明了半导体激光光谱议,他们联合成立了一个公司进行商业开发。该校同意他们办公司,但是他们的公司要和学校完全脱钩,不能与学校之间有利益牵连。

经济观察报:可见这些学校把学术、政治、经济分得很清楚。

朱清时:政治家、企业家都很伟大了,对社会贡献很大,但是不能跟学术混淆。学术要跟金钱和权力脱钩,才能保证学术纯洁,学术自由。大学就是追求学术卓越,不能跟金钱挂钩,也不能跟权力挂钩,这样才能保持大学的纯洁。说到底,办企业就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学校的文化和精神应该是面壁十年,清心寡欲,专心把学问做好。这两个是完全矛盾的。学术不能受金钱和权力的干扰,金钱和权力不能引进到学术中来,否则学术必然受到伤害。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看待大学改革的困难?

朱清时:大学改革是很难,尤其是老大学要改造很难,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和人员包袱,中国需要很多新大学。现在在全世界,有好多新型大学一下子就变成一流了。

经济观察报:包括现在的香港科技大学,二三十年就成为亚洲的名校。

朱清时:因为新大学没有包袱,完全可以按照新的模式来做。中国也是一样,我看中国的大学改革,将是新大学按照新的体制运作,老大学按照旧机制运作,慢慢地新大学的水平会越来越高,而且新大学走到前面以后,会逼着老大学会进行改革更新。当然这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经济观察报:现在大家对南方科技大学充满期望,你们能否走出一条新路?

朱清时:未来的南方科技大学的最大作用,就是先让大家看一看,大学原来可以这样办。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们已经遇到了许多困难,前面还有许多未知的困难险阻,也许我们不一定能最后成功。过分被关注的,反而困难重重。南方科大的最大作用可能是给大家一些启发,引起更多的人进行这样的探索,但也许不知道什么地方冒出来的新大学,因为不被注意,反而可能会走得更远,甚至最后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9: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清时:南方科大要一步到位办成亚洲一流大学


朱清时

办一所“去官化、去行政化”的大学成了朱清时的梦想,其实他知道,这不过是回归教育的本原

12月下旬又一波冷空气南下,入冬以来深圳最冷的一天,路人少见地穿起棉袄。朱清时独居于闹市区一家政府宾馆的套房,未来大半年,他很有可能以此为家。去年,62岁的他从任职10年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职位上退休,本可以重拾学者生涯,清静地度过退休生活。但一所全新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人选,却悄悄锁定了这位中科院院士、国际知名化学家。

全球遴选历时一年,朱清时从2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遴选委员会全票通过,成为我国首位由国际猎头公司全球选聘的大学校长。2009年教师节,他从深圳代市长王荣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

这一重任落在朱清时肩上,与其说是机遇和幸运降临,不如说是使命和责任降临。若单纯从名利考虑,他已当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在中国,还能有多少大学超过中国科大?

在朱清时心中,一所真正的大学应该彻底“去官化、去行政化”,而“官化、行政化”正是中国教育最大的积弊。

任中科大校长期间,朱清时直陈现行大学教育弊端——“大学像官场”,“应试教育阻碍创新人才培养”;当许多大学不惜举债大兴土木之时,中科大顶住压力不建新园区,同时还是2000年以来全国惟一没有扩招的高校;他还多次呼吁终止行政主导的高校教学评估。他说,“我们都是坐在火车里的人,突然发现火车走错方向了,但是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跳车。”与多数高校反复动员、轮番演习甚至造假迎评不同,中科大“原生态迎评”,没有手捧鲜花迎接教育部的专家评估组,甚至没有在课堂上给评估组安排听课坐的凳子。

受制于强大的行政体制,朱清时去年卸任时依然有太多遗憾。获聘南方科大首任校长后他提得最多的就是“去官化、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学术优先”。“教授治校的本质就是崇尚真理,真理在谁手上就听谁的,因为它往往在不引人注目的小人物手上,往往在年轻人手上。”他接受采访时说,“南方科大不会设任何行政级别,我们在章程中将写上,我们的理念是一个学校,学校里的每一个教授,他受到社会尊重,要靠在科研教学工作中的水平来得到,绝不能靠他的行政级别、官位来得到。这其实是回到大学的本来面目。”

领导觉得自己懂教育,就容易行政干预

人物周刊:您曾说“去官化、去行政化”将是南方科大最大的特色,目前中国高校官化和行政化到了什么程度?

朱清时:《新闻1+1》节目主持人比我说得生动。他们说最近教育部评出100个教学名师,结果90多个都担任领导职务,不是普通教师。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不应该老是说这些。现在南方科大处于很艰难的时期,我们也受到了行政化的压力,需要少说多做,说多了压力更大。你光说自己的特点,其他学校听起来就是你在说他们没做好。

人物周刊:南方科大在筹建过程中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朱清时:去行政化。最根本的是上级和外界不能用行政化的手段来管学校。上级要在经费方面支持学校,但不能行政干预,应该让学校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办学。我们有很多的上级,管学校方方面面的人,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还是行政权力为主导。教育改革最困难的是有行政权力的人都认为自己懂教育。不像其他行业,经济、军事、工业,很多领导觉得我不懂这些就不多管。领导觉得自己懂教育,行政干预就比其他行业更突出了。

人物周刊:您设想南方科大在管理、教学以及科研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朱清时:南方科大要一步到位办成一所亚洲一流的大学。首先要体制创新,就是要“去官化、去行政化”。第二就是我们聘请教授和设置专业少而精,宁缺毋滥,要保证主要教授是亚洲一流的,不亚于香港科技大学。学校建立时规模不大,但专业和教授是亚洲一流的,招全国最好的学生。

人物周刊:您曾说现在的教育体制运行了50多年,到该变革的时候了。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看,现行体制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朱清时:主要问题是应试教育。考试成绩不等于素质或能力。成绩可以通过训练获得,考试成绩好,素质和能力不一定好。现在大家都追求考试成绩,并不关心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另外,我们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在无用的东西上。例如高三都是复习功课、训练考试,这一年基本上是浪费了,把人性都扭曲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中国近几十年很少出大师,大师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的。那时候学生数量比现在少得多,还出了那么多大师。现在大学教育这么普及了,反而没有大师,这不是很说明问题吗?

怎么改呢?教育界的人不是不知道怎么改,大家都明白应试教育那一套应该彻底摒弃。但是改不了。现在的教育没有按教育规律去优化机制,还是按照官本位、行政主导在做。教育界即使有好办法,也很难推行开来。现在是谁的权力大,谁对教育的理解就成为主流,换一个官就换一种理解去做。这就偏离教育本身的规律了。

政府给学校经费,但不能干预校务

人物周刊:国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工作方式、与大学的关系,与国内的教育部门有什么区别?

朱清时:区别很大。英国有个著名的故事:牛津大学是英国政府办的,政府出了很多钱。几百年的老校了,它有个传统,招生不只看考试成绩,还有个3人教授考核小组的面试,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概10多年前,英国北部某郡的一个女孩子考了满分,那个郡的人就认为满分了肯定能上牛津。教授考核小组考察后觉得她素质不行,没有要。这个郡的议员就要求议会干预,因为这偏远地区好不容易有一个。英国教育大臣也跟牛津说情,副首相也去,布莱尔也去。但牛津说这是几百年的传统,学校无权更改考核小组的结论。布莱尔非常失望,有一次和别人谈到牛津就说牛津太古板了,不与时俱进。而牛津的学生、老师对布莱尔也非常不满意,就取消了授予布莱尔的名誉博士。这件事闹得不亦乐乎,最后牛津还是没有收这个学生。英国政府和布莱尔确实干预了,但绝对没有说,“钱都是我们政府给的,你不能不听话,何况还有政治因素。”牛津大学也就敢这么硬,就算是首相也不给面子。政府全力支持教育,就要放手让学校按规律去办到最好。难怪牛津大学现在还是世界一流。

人物周刊: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高校与政府之间保持了很高的独立性。

朱清时:对啊。政府依照法律必须给学校经费,但它又不能干预高校。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时候,有一年,麻省理工校庆,来了很多嘉宾,教育部长什么的坐在下面,校长和剑桥(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市长反而坐在台上。在美国,教育部长的地位、威望比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差很多。教育部只是政府机构,并不是学校的上级,美国这些独立办学的校长只是受法律和学校章程的约束,行政权力不能干预他。不像我们这里,教育部要评估你,随便派几个人来,学校就被约束住了。

人物周刊:您当初在中科大就反对本科教学评估。

朱清时:我认为评估有必要,关键是怎么评。当初那个评估完全是走形式、造假。我反对的是走形式和造假的评估。

人物周刊:在国外有教学评估吗?

朱清时:我在麻省理工呆过,他们也评估过。评估当然是要有的,你接受政府的资助,政府当然要知道你干得怎么样,但要实事求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评估就是政府派了一个3人专家小组来跟老师和学生谈话,检查课程设置、教材,听听课,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然后做出评估。学校还是照常运转,他们只是在旁边观察。

人物周刊:那您认为高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最终应该由谁来评价、如何评价?

朱清时:当然是由社会来评价啦。牛津、哈佛办得好是因为他们的毕业生在社会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内都以为发表论文多就是科研成果多。但你一旦把发表论文的多少作为一个指标,教授去追求这个了,好,这个论文的含金量就降低了。数量多了,反而把事情干坏了。所以,不能以论文多少来定。有的人10年写了一篇论文,但水平非常高;有的人一年写10篇论文,但都是水分。你要是把一个东西当成绝对标准,那事情马上就变形了。

教育不能产业化

人物周刊:中科大少年班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现在还在运行,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少年班模式会不会有拔苗助长之嫌?

朱清时:恰好相反,少年班是中科大最成功的模式之一。我们是收高二学生,避免了高三的强化考试。我现在办南方科大,想从高二直接招一部分学生,就是根据少年班的经验:第一,学生没有经过高三的强化训练,更原生态,更能看出真实水平;第二,没有高三那折磨的一年,学生素质还没有变坏。就是少年班使我认识到,中国的教育中有一条捷径提高素质——不让学生参加高三的训练。我们那个少年班里面,高一也可以招,只要你把高中课程学完了,通过了考试就可以,不拘一格。

人物周刊:就是高中可以提前毕业。

朱清时:对啊。但也不要说什么少年天才,只不过是比同龄人提前了一两年,这就是少年班的本质。少年班学生入校以后是不分专业的,上一两年基础课再选专业。这样学生就能真正选到自己有兴趣并且有长处的专业。中国很多大学生上大学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长处在哪里,今后很难成功。少年班的另一个成功原因是他们的宿舍是独立的,是不分系别年级的。这样不同专业不同系别的人住在一起对学生的成长很好。我们的普通大学现在还不能这样。你看少年班的学生,3年肯定成功。说少年班拔苗助长不是实情。早期是这样的,宁珀那一批是拔苗助长,那个时候是全社会拔苗助长。

人物周刊:照您的说法,中国教育可以取消高三这个阶段。

朱清时:不,从全国来讲,初中3年、高中3年是一般人成长的必要规律,只是现在应试教育太畸形。少数学校,比如我们要办南科大,就可以走这条路,局部避免应试教育的伤害。如果全国都改过来,应试教育不这么厉害,学生多读一年还是好的。高三这一年的变味是应试教育造成的,绝不是说要取消高三。

人物周刊:有媒体报道您提过“任何教育都不能产业化”,“任何”是不是有点绝对?

朱清时:我没说过“任何”,那样就太绝对了。教育不能产业化是因为这是社会对未来的投资,培养人不能急功近利。把教育作为产业,第一,很多没有钱的人就受不了教育;第二,有钱的人受教育也急功近利,花多少钱就要得到多少东西。这样就模糊了教育的本来面目。

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你看,成为中国骨干的这些人,很多都是贫困家庭出身。如果当年教育产业化,他们都不可能上大学。教育应该有教无类,无论什么家庭出身、经济状况,这样这个社会才会有希望。

人物周刊:西方国家教育产业化有何特点?

朱清时:大家都以为西方教育产业化厉害,这是误会。普林斯顿大学就是最好的例子,贫困学生全部免学费、拿全额奖学金。西方的学校有几类,有一类就是教育产业化了,给钱就能上。另外有大量学校是政府办的,各种小孩都可以上,只要你有才能。他们的几类学校都开拓得很好,产业化的学校也很好。

人物周刊:从整体上看,您觉得1949年以后受教育的科学家,与1949年之前受教育的科学家,如苏步青、吴健雄、李政道、钱学森等,有什么不同?

朱清时:这个问题比较新旧社会来谈会清楚一点。1949年以前,他们受教育是按照教育规律来办事。比如西南联大,学校很小、经费很少,但它办得最成功。它是教授治校,校方是不听国民党的,国民党教育部也管不了。

我觉得可以这样作一个比喻:我们年轻的时候看京剧,这个梅兰芳啊、尚小云啊、马连良啊,他们在三四十年代是越唱越好。为什么呢?当时很多戏班子都在竞争,谁唱得好谁唱得不好都知道,他们练功很用心。解放以后,戏班子变成国营的了,领导都是干部,团长什么的就官化了,像梅兰芳这种人就消失了。领导不喜欢你你就不行,要出来得讨领导喜欢才行。中国的足球协会等等都是一样,官化以后就没有生命力了。高校也一样。

人物周刊:您有很多人文艺术方面的爱好,这对您的科研有什么帮助吗?

朱清时:一个人有没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好奇心、想象力、洞察力。而广泛的人文类知识、兴趣可以诱发这些能力。如果你喜欢考古,你会在考古学里锻炼出很强大的想象力。想象力不是理工科独有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9: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访朱清时:已准备好做尝试改革第一人
但也许成功的第一人要属于后来者





(图片来源:PHOTO COURTESY OF XU WENGE/NDDAILY)

每年秋天,当诺贝尔奖与中国科学家一次次擦肩而过时,媒体就会对教育体制大加抨击。不过真正的变革还得自下而上进行,9月,原中科大校长朱清时获聘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一时间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11月20日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就此对朱清时进行了专访,文中称朱清时坚持要求兼任南方科大党委书记。以下为访谈内容:

《科学》:你在合肥做了什么从而赢得了改革家的名声?

朱清时:我对中科大最大的贡献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过去几年里,中国大学成长非常迅猛,大量购置土地和扩大招生。然而师资力量却没有增加。我们希望维持学术标准,所以我们否决了这种途径。其次,教育部在所有的大学进行教学和科研评估。评估是件好事情,不过现在已经不是真正的评估了,成为了一种形式活动。

《科学》:成了吃吃喝喝的活动?

朱清时:正是。评估人员来到我们学校,我们没有特意准备什么,就是让他们去看看教授和学生们。

《科学》:教育部欣赏你的做法吗?

朱清时:不,他们不这么认为。我们的得分并不高,但中国大约70%的大学得分都很高。每个人都知道这种评估毫无意义。当然,这些评估与资助相关联,所以科大得到的钱较少。但是我们保持着非常高的教育和科研水平。

《科学》:南方科技大学将在什么方面与中国其他大学不同?

朱清时:我们将废除等级,我们称之为去行政化。

《科学》:这将如何起作用?

朱清时: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官僚力量。许多教授现在追求的是行政级别而不是学术成就。如果你爬上了高级别,你就能得到金钱、汽车和研究资助。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大学丧失了生命力。

《科学》:你如何说服别人到南方科大来工作,而不是去清华或北大等顶级大学?

朱清时:首先,深圳市政府承诺我们能够以等同于香港科技大学的薪资水平聘用教授。这比北大的要高,甚至比美国很多大学的都要高。而且,南方科技大学将是中国第一家拥有大量科研预算的大学。这正是我在非常努力追求的东西。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教授需要不断地申请资助。

《科学》:很多批评者说中国的教育体制压制了创新。在教学水平上,什么需要改变?

朱清时:我们感觉高三一整年被浪费了,仅仅是在为高考做准备。在南方科大,我们不会基于高考成绩招收学生。我们将直接招收高二的学生。明年,我们将招收50名高二学生。

《科学》:教育部会将你的反叛态度视为对其权威的威胁吗?

朱清时:他们可能不会禁止我们实施我们的计划,不过他们也可能不会鼓励我们。风险在于我们的学生可能没法获得由教育部签发的毕业证书。我的目标是确保我的学生在毕业后能被社会承认,并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我实现了这一目标,那么这一实验就将是成功的。

人们正在期待一所大学去挑战教育系统,并显示一种有效的改革途径。南方科大将会面临很多问题。我已准备好做尝试真正教育改革的第一人,但也许成功的第一人要属于后来者。(科学网 梅进/编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9: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访朱清时:已准备好做尝试改革第一人
但也许成功的第一人要属于后来者





(图片来源:PHOTO COURTESY OF XU WENGE/NDDAILY)

每年秋天,当诺贝尔奖与中国科学家一次次擦肩而过时,媒体就会对教育体制大加抨击。不过真正的变革还得自下而上进行,9月,原中科大校长朱清时获聘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一时间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11月20日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就此对朱清时进行了专访,文中称朱清时坚持要求兼任南方科大党委书记。以下为访谈内容:

《科学》:你在合肥做了什么从而赢得了改革家的名声?

朱清时:我对中科大最大的贡献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过去几年里,中国大学成长非常迅猛,大量购置土地和扩大招生。然而师资力量却没有增加。我们希望维持学术标准,所以我们否决了这种途径。其次,教育部在所有的大学进行教学和科研评估。评估是件好事情,不过现在已经不是真正的评估了,成为了一种形式活动。

《科学》:成了吃吃喝喝的活动?

朱清时:正是。评估人员来到我们学校,我们没有特意准备什么,就是让他们去看看教授和学生们。

《科学》:教育部欣赏你的做法吗?

朱清时:不,他们不这么认为。我们的得分并不高,但中国大约70%的大学得分都很高。每个人都知道这种评估毫无意义。当然,这些评估与资助相关联,所以科大得到的钱较少。但是我们保持着非常高的教育和科研水平。

《科学》:南方科技大学将在什么方面与中国其他大学不同?

朱清时:我们将废除等级,我们称之为去行政化。

《科学》:这将如何起作用?

朱清时: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官僚力量。许多教授现在追求的是行政级别而不是学术成就。如果你爬上了高级别,你就能得到金钱、汽车和研究资助。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大学丧失了生命力。

《科学》:你如何说服别人到南方科大来工作,而不是去清华或北大等顶级大学?

朱清时:首先,深圳市政府承诺我们能够以等同于香港科技大学的薪资水平聘用教授。这比北大的要高,甚至比美国很多大学的都要高。而且,南方科技大学将是中国第一家拥有大量科研预算的大学。这正是我在非常努力追求的东西。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教授需要不断地申请资助。

《科学》:很多批评者说中国的教育体制压制了创新。在教学水平上,什么需要改变?

朱清时:我们感觉高三一整年被浪费了,仅仅是在为高考做准备。在南方科大,我们不会基于高考成绩招收学生。我们将直接招收高二的学生。明年,我们将招收50名高二学生。

《科学》:教育部会将你的反叛态度视为对其权威的威胁吗?

朱清时:他们可能不会禁止我们实施我们的计划,不过他们也可能不会鼓励我们。风险在于我们的学生可能没法获得由教育部签发的毕业证书。我的目标是确保我的学生在毕业后能被社会承认,并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我实现了这一目标,那么这一实验就将是成功的。

人们正在期待一所大学去挑战教育系统,并显示一种有效的改革途径。南方科大将会面临很多问题。我已准备好做尝试真正教育改革的第一人,但也许成功的第一人要属于后来者。(科学网 梅进/编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9: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科大首场招生会场面火爆 自发文凭学位引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0日14:45  新民晚报


18日下午,在南科大的首场招生咨询会现场,校长朱清时在回答学生的提问 于明山 摄


  本报驻深圳记者 于明山

  筹办3年多,至今仍然没有获得教育部的“招生许可证”。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日前做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招收50名首期教改实验班学生。如果学生最终不能获颁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南科大就自发文凭与学位。

  南科大勇敢迈出回归办学自主权的关键一步,能否得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肯定?南科大能否吸引到优秀学生?南科大自发的文凭和学位能否得到社会认可?南科大的未来是一路坦途还是荆棘密布?南科大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招生咨询会一场变三场

  12月18日下午,南科大在校园举行招生咨询会,本报记者赶往现场,火爆场面出人意料。

  究竟会有多少学生和家长来,之前学校心里没底。“南方科大的教改实验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南科大迈出的一小步,将是我国高教改革的一大步,欢迎有理想的同学参与这个实验。”就在几天前,朱清时还发表了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寻求支持。

  担心显然多余,离咨询会还有半个小时,200个座位的报告厅已挤满了300多人,走道,甚至讲台上也坐满了人。刚装修好的设备,散发出阵阵刺鼻味道,但所有人都不肯离开一步。

  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是深圳的,还有不少从江西、湖南、新疆远道而来。人越来越多,学校只好紧急拿出对策,临时加开两场咨询会。

  朱清时楼上楼下奔走,介绍办学计划和招生理念。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著名物理学家陈应天、著名数学家张景中轮流“赶场”,分别介绍南科大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物理和数学等课程的设置,并回答提问。场面火爆,显示人们非常关注南科大以及整个中国高教改革。

  “最好的教育”有吸引力

  这么多家长和学生来“捧场”,朱清时很感动,也倍受鼓舞。“大家是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南科大和南科大的改革。有社会的广泛支持,南科大的教改实验班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朱清时许诺,提供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社会欢迎的人才。

  迥异于现行高等教育模式,“最好的教育”令人向往。

  ■ 师生比1:8

  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招生规模不会太大。一个老师对应8个学生,这是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标准。

  入学前两年,本科新生不分专业,学习同样的理工科基础课: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生物。第一批授课教师有张景中院士、陈应天教授、李晓原教授、陈国良院士,都是大师级的人物。

  英语课由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授课。所有课程将尽可能使用英语教授,使用英语原版教材。50%的学生将获得赴国外大学交换的机会,一些人还能接受美国排名前20位大学的联合培养。学校还将开设“创新素质课程”,朱清时会亲自讲授“伽罗华如何发明群论”。

  不设院系,只成立理学部、工学部,下设研究室(所)和跨学科研究中心。每个研究所的成员要研究,还要开若干专业课,供大三大四的学生选修。大三的学生都要选择一个研究所注册,并在这个研究所完成他们的专业课程和研究。

  ■ “教授治校”

  大师们是治校的主人,学术研究将得到足够尊重。这将是一所“谁有理谁说了算”,而非“谁官大谁说了算”的学校。

  特区立法通过《南方科技大学条例》,实现依法治校,将行政力量的干预减到最小。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由政府代表、人大代表、社会贤达、学校领导、教授代表、学术代表、校友代表组成。校长由理事会选出,而非上级委派。

  ■ 住在“书院”

  彻底颠覆学生宿舍的概念,书院是睡觉的地方,更是全天候的教学基地。书院里,可以听到哈佛大学“公正”课那样的课程;有来自美国的老师讲心理学,让学生们知道怎样控制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老师讲经济学,让学生们看得懂经济形势;有老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写作、口头表述……全面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拥有国际视野、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文化修养。

  到南科大上学需要勇气

  有“最好的教育”,还特地为首期实验班的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每年还有1万元生活费,南科大应该很有吸引力,但不少家长很谨慎。因为南科大不能参加每年的高考招生,将来拿到的文凭也可能得不到教育部的承认。

  家长们并非多虑。朱清时自己也坦承,南科大面临很大困难,没有教育部的大印,教改实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过背水一战,促使南科大把教学搞到最好,让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欢迎的人才。南科大以及文凭和学位能不能被认可,全靠学校的教学质量。只有毕业生都受到社会的欢迎,南科大的教改实验才算成功。

  文凭和学位也不用太担心。预计明年9月完成两场一馆建设,就可以将南科大(筹)后面的“筹”去掉,教育部就可以颁发南科大的学位。一旦不行,还准备了数套方案,尽最大努力不使实验班“被叫停”,比如正在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办学,给学生发双文凭。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发人深省。现行规章制度的弊端,剥夺了大学“招生”和“授学位”的核心自主权,导致我国大学缺乏内在的发展活力,学校自授学位是教改必走之路。朱清时举例说,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众多知名高等院校,都有招生和授学位的自主权。只有拥有自主权,整个高校教育发展的动力才会被激发起来。朱清时的慷慨激昂,感染了近千名学生和家长,引得阵阵掌声。

  为南科大和朱清时的勇气鼓掌,但要上南科大,需要勇气。入学须签一份协议,“参与教改试验班完全自愿”。手里拿着协议,心里要掂量一番。

  提前招生显然有风险。南科大自授的文凭在就业时管不管用?没有教育部的学籍,学生户口、医疗保障如何解决?没有拿到教育部学位,报考其他学校研究生如何解决?

  “实验”也有风险。“既然是实验,就存在变数,政策一变,学校也会受到影响。”不少家长不愿让孩子去当试验品。

  “真正培养人的学校很有吸引力”。与谨慎的家长们相比,学生们对这所全新的大学表现出勇气和热情。深圳实验中学、深圳中学的几名学生都表示,不在乎教育部是否认可文凭,更在乎学校能不能培养出有真本事的学生,才华就是最好的文凭。有的学生当场决定报考南科大。来自湖南涟源一中的刘琼、刘瑶姐妹甚至堵住朱清时,希望口头自荐。

  焦点关注

  南方科技大学志在“去行政化”

  2007年,深圳开始筹建南方科技大学,一开始就显现出“去行政化”的实验性。校长不是由政府任命,而是由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在全球范围内选拔。最终选择了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

  志在“去行政化”的南科大,一路走来磕磕绊绊,用了3年多时间,不久前刚得到教育部批复筹办,“招生许可证”至今还未拿到,校园一期建设预计也要明年才能完成。对于南科大来说,只有招生了,试验才能真正启动。12月8日,南科大果断召开招生说明会,与中学、企业代表商讨招生事宜。其后南科大正式公布招生简章,主要招收对象是在读的高三理科学生,名额是50人,将通过寒假的面试选出,明年3月份正式开课。

  明年春天,南科大将启动2011年9月入学学生的考试报名,招收的是就读高二的学生。第二年招150人,以后每年招2000人。南科大表示,招高二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为他们开辟另一条成长的路径,因为高三这一年大多是考试训练,扼杀了高素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焦点链接

  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路不平坦

  世界一流师资到位、招聘进展顺利、薪酬方案获批……筹办三年的南科大一切具备,却偏偏欠缺招生权的东风。如今南科大迈出关键一步,让人们见识了南科大的勇气和胆识。

  参照香港科大建校的模式,一步到位地建成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南科大实行独立办学、教授治校、管理去行政化,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有望破解困扰国人多年的“钱学森之问”。这是朱清时的梦想,更是一代人的梦想。

  朱清时说,南科大的使命有两个:一是为中国教改探路,冲破束缚;二是建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但在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从专科开始办学,升到本科,再一步步申请硕士点、博士点,都得靠审批,都要按部就班慢慢来。要办成一所研究型大学,至少要二三十年。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不能再按部就班地等下去”。朱清时决定不再等批复,把“自主招收高二学生”“自授各类学位和文凭”作为教改先行先试的内容,从教育部手中要回办学自主权,为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探路。

  “南科大迈出的一小步,将是我国高教改革的一大步”,朱清时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一些专家、网民却认为,南科大未来之路不平坦。

  还在筹办中的南科大自主招生,自发文凭,迈出了一小步,但要成功,必然需求持续的高层动力,来打破各种壁垒和阻碍,以保障其独立治校的稳步推进。

  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认为,只有全面破除行政化思维,才能真正开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只有学校自主授予学位、文凭,让社会来评价文凭的含金量,才能确立学校办学的主体地位,真正对受教育者负责。

  鉴于目前的管理体系,南科大将要面对的阻力可想而知。政府部门以改革的思路来允许、鼓励、支持南科大的改革实践特别关键。如果仍以各种陈规来制约南科大的自主招生和自主办学,只会消解公众对教改的信心,从而也使当前的教改试点演变为不敢动真格、不伤筋动骨的走过场。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9: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科大首次复试绝大多数面试题不设标准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0日02:36  山东新闻网-山东商报

复试报名的学生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告慰钱老在天之灵!”这是昨天南科大在首次复试现场门口摆放的标牌。昨天,备受关注的南科大迎来了首批16名考生,这其中包括已经在该校就读的10岁男孩苏刘溢等3名山东泰安孩子。考题均为朱清时、张景中、陈应天等大师亲自拟出,其中绝大多数的考题并无标准答案。文/图 特派记者 孙珂 深圳报道

  昨天上午8点半,记者来到南科大校区,此时已经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学校,与普通的入学考试不同,记者发现学生都不带课本复习。校长朱清时表示,此次参加复试的学生,都是2010年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且参加过6月份高考、成绩过了一本线的考生。来自安徽的蔡敏行今年15岁,他说自己在12月9日就已接到电话通知。其中,校方特别指出,复试不用带学习课本,主要是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上午9点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陈应天、中科院院士张景中来到考场,首先进行的就是学习能力测验。与常规考试拥有大量的考题不同,朱清时、张景中每人只出了一道题,陈应天的物理题目虽然有5个,但都围绕着一个中心。

  记者注意到,这些题目中除了陈应天有一个“请写下马赫生平及其主要成就外”,其他题目并没有标准答案。

  据朱清时介绍,对孩子进行复试的这三套题目都是他们各人所拟,主要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记者获悉,该校师生比控制在1:8左右,为此,该校第一年只招收50人,第二年将增加到150人,以后每年本科招生人数2000人,将尽量采用英语教学。

  考场上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发问、试卷上的考题全看个人理解、有个问题是要说出自身的缺点……昨天,南科大举行了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招生考试”,本报记者直击了这次复试过程,用朱清时的话说“这就完全像是做游戏”。并且,他们还从苏州邀请专家,专门编出测验学生心理健康的试题,对孩子进行测试。对于这样的入学考试,考生都是第一次遇到,普遍觉得新鲜。

  没有考场纪律的入学考试

  昨天,16名孩子鱼贯而入坐在了复试考场的座位上,来自泰安的10岁孩子苏刘溢坐在07号,此外,考场上还有两名来自泰安的孩子。这也成为不少人关注的话题,“泰安的小孩,一次就来了仨,别的地方可都没有过。”有人士笑称,山东孩子恁聪明。

  在高考、中考等各种入学考试开始之前,一般都有老师会宣读考场纪律,不过朱清时在考试前的讲话,却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游戏,“我们不考中学课程里的东西,大家千万不要紧张,要放松下来,完全就像做游戏一样。”

  记者看到,现场坐着的16名孩子中,男孩占了12名,女孩只有4名,10岁的苏刘溢是其中最小的孩子。据介绍,南科大教改实验班此次招生全部为理工科,男孩动手能力强、想象力相对丰富。

  光写出正确答案还不行

  朱清时的讲话标志着考试的开始,第一道数学题目就是由其所拟。记者看到,朱清时在现场挨个给学生发试卷。“我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力,我要把这道字母置换背后的解答思路给你们说出来,要求你们理解一下再把我的思路写出来。”

  朱清时在解释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后,给了孩子们10分钟时间,谁想3分钟不到,苏刘溢就直接站出来挥手说:“我有一种别的解题思路。”接着,坐在后面的08号——另外一名山东孩子也挥手:“我也有别的想法。”两人还相继与朱清时进行了交流。

  记者看到,不时还有孩子站出来表达这样的看法,朱清时校长不得不在教室内不停走动,耐心倾听。但也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后,直接习惯性地动手很快写出答案,对此朱清时有着另外一种理解:“孩子的解题思路虽然正确,但要求是要先理解我的解答思路,之后写出来。这场考试主要考的是理解能力,有的孩子已经被竞赛练得拿到题目就开始作答了。”

  成为场上亮点的苏刘溢

  在朱清时的题目之后,接下来的是中科院院士张景中的题目,考题是“列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奔驰。乘车吕克从车厢的窗口向外眺望,远远近近的电线杆、树木、建筑物和山丘河流好像都在运动。请你描述一下在旅客看来是如何运动的,欢迎使用示意图、符号公式配合自然语言描述说明。”考察的主要是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现场,苏刘溢成为亮点。本来20分钟的时间,苏刘溢很快就要第一个交卷,此时张景中就提醒孩子:“现在时间还早,你可以写得更好点。”苏刘溢又拿回了卷子,不过最后大家都交卷后苏刘溢又拽回了自己的卷子,事后他嘿嘿说道:“我的名字忘写了。”

  物理试题需要大家主动提问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陈应天的物理题目,涉及到马赫与牛顿的理论应用,主要考查的是大家的理解。由于需要使用幻灯片,16名孩子就开始转战考场。

  记者看到,这道试题除了由陈应天进行了15分钟讲解外,还留出了5分钟时间让大家提问题,之后孩子们要根据理解写出自己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陈应天教授已经开始使用英文授课,鉴于不了解孩子的外语水平,之后他还会用汉语进行翻译。而在提问开始时,仍然是苏刘溢积极地第一个提问。记者了解到,对于孩子们的试题,朱清时、张景中、陈应天会一一进行批阅打分。   

  专门试题测试心理和智商

  随后,校方将每4个孩子分成一组,安排面试。来自安徽的蔡敏行说,面试时,老师非常和蔼,一个问题让孩子轮番作答,“他们会让你说说自己身上有什么优缺点,另外个人有什么爱好。”蔡敏行说,“我实话实说,就是自己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因为自己所在的高中没有好的实验室,很多自己关于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想法很难做实验。”

  昨天下午,学校还邀请了专家,专门编出测验学生心理健康的试题,对孩子进行测试。据介绍这组试题还可以判断孩子智商水平。未来,他们还将从国外引进专门的心理测试仪器。

  对于南科大这样的复试,众多孩子都觉得特别新鲜。蔡敏行说:“这样的入学考试我真的第一次见,以前都是自己从网上搜到过。反正一点压力也没有,老师也特别亲切。”另外一名考生崔廉说,这样的考试,怎么都忘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00:00 , Processed in 0.17134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