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88|回复: 2

宋高宗赵构的那些事 杭州高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6 22: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高宗赵构的那些事
高伟
赵构(1107——1187),南宋高宗皇帝。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大观元年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二年封康平郡王。宣和三年十二月封康王。后迁扬州,再徙临安建都,史称“南宋”。在位三十六年,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苟且偷安,匿怨忘亲,恬堕煨儒,坐失事机的皇帝。他纳币称臣,割弃淮北,乞和于金,使宋代成偏安之局。因此在后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无能之辈。但是细读一些史实,赵构的形象并如后人所认为的那样。他作为一个开国君主,能使秦桧、岳飞为他所用,把一些政敌一一收拾掉,这不能不说他在政治上还是一个很狠的角色。他在位36年,让位孝宗当了太上皇多年后病死,终年81岁,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不能说不是一位成功者。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时,他奉钦宗之命,与王云一起出使金国求和。经过磁州(今河北省磁县)时,州官宗泽劝阻他说:“金朝要你去议和,这是骗人的把戏,他们已经兵临城下了,求和还有什么用,你此去岂不是自投罗网!”百姓也拦住了他的马,不让他北去。赵构害怕自己被金国扣留,便驻留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县),称河北兵马大元帅。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赵构便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即位,改年号为“建炎”。
  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据说,赵构有一次在黄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单身匹马,后有忠臣之子李马舍生忘死地背着他逃至河边,又驾船过河,才幸免于难。事后,赵构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他担心李马会揭穿真相,便将李马药哑,不久杀死了李马,可见赵构是一个很有心机和手段的人。
  高宗在位初期,起用抗战派李纲为相,以宗泽为东京留守,发动军民抗金。不久,他罢免了李纲,启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把宋军防线由黄河一线南移至淮、汉、长江一线,从而使抗战形势逆转。使得金兵分兵三路轻易即渡过黄河,并在不到三个月之内即占领了西自秦州、东至青州一线之广大地区。
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八年(1138年)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市)定都。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有人认为这是他胆小无远大志向,甘愿成为缩头乌龟,这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其实赵构从21岁上任伊始,经历十余年的战乱逃亡岁月,赵构曾在被金兵追到扬州时,受到过严重惊吓受伤,竟成阳痿,终身未愈,并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只能过继一个儿子做自己的继承人。史书上说,赵构身材魁伟,体魄雄健,反映敏捷,享年八十而终。赵构不敢对金作战,主要还是双方的实力问题,并不是他心理怯弱、缺乏勇气。赵高作为一个和金兵打过交道的人,对金方的实际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深知如果一意孤行,结果可能并非如主战派所想像的那么容易。因为打仗主要是打的是钱粮,以当时的南宋情形,能否有这个实力,他是心中有数的。
赵构亲手策划谋杀岳飞,后来又让继承者评反,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岳飞和秦桧说到底不过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3年),宋高宗赵构与金人签定了“和约”,杀了岳飞,将一帮“主战派”大臣也贬得远远的,终于可以松了口气,安享一下富贵了。某一天,赵构在皇宫里浅吟慢唱,突然心有所感,拉扯着自己的头发,对秦桧道:“爱卿你看,朕今年才35岁,头发却已经白了大半,唉,都是操心惹的祸啊!千苦万苦,当皇帝最苦哇!朕,朕,朕容易吗!”
当年,大宋军队被金兵打得一败涂地,文官武将叛变通敌、被杀自杀、弃城逃跑等事件,每天都有上演,城池沦陷,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赵构面临“时危势逼,兵弱财匮”的困境,几乎从零开始,在此后十余年的惊涛骇浪里,艰难地躲藏周旋,逐渐组建了几支抗金的劲旅“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等,既平息了全国各地的土匪、强盗、叛乱者,也沉重地打退了金军,使南宋慢慢地站稳了脚跟。因此,后世史家及诸多南宋人,都能理解和同情赵构建国的不易,称赞他为“中兴之主”,“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
南宋一站稳,赵构就急不可待地想议和,大丞相秦桧也颇体谅上司的“良苦用心”,“自告奋勇”地跳出来,主持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并出面替皇帝修理干净“主战派”大臣如岳飞、胡铨、赵鼎等。当然当时大部分老百姓也是这样的心理,主战的毕竟人数不多,所以秦桧才能大行其事,这是有他的政治基础的。
赵构于是一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模样,经常在杭州皇宫搞点诗酒歌舞活动,与亲信大臣诗酒唱和,日子过得相当舒服自在。左右大臣也极识时务(自然,不识时务者都或死或贬,不会再扫众人兴头了),马屁拍得极响,称赞曰:“光尧(赵构封号)当内修外攘之际,尤以文德服远,至於宸章睿藻,日星昭垂者非一。”
赵构文采过人,书法尤其出色,且“洞达音律”,能“自制曲”,曾创作词牌“舞杨花”。从这点上说,赵构并不比他父亲逊色。《贵耳录》说,赵构在慈宁殿欣赏牡丹时,“椒房受册,三殿极欢”,赵构喝得醉熏熏的,命令大臣们以“舞杨花”为词牌,做了许多歌功颂德之词。妃嫔们根据“舞杨花”韵律,载歌载舞,“以玉卮侑酒为寿,左右皆呼万岁”。皇家画师写了一副盛世牡丹图,赵构赞赏不已,词人吕本中立刻打蛇棍跟上:“一枝国艳,两鬓东风。”赵构乐得两个腮帮直晃,大大赏赐了吕本中。
绍兴二十八年,赵构想举行祭祀,有大臣认为,祭祀专用的“太常乐章”已经“篇序失次,文义弗协”,请求皇帝遵照“真宗、仁宗”故事,在“日理万机”之余、“亲制祭享乐章”。于是,赵构为了不弗大家之兴,“不辞辛苦”地亲到郊外,写了“社宗朝等共十有四章”。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立刻赞叹不已,高呼“睿思雅正,宸文典赡,所谓大哉王言也。”
《全宋词》载有赵构的15首《渔父词》,赵构自序说,作于绍兴元年七月十日。当时金兵追击,赵构逃至会稽,无意中阅览到黄庭坚做的渔父词15首,皆依照张志和的《渔父诗》故事。赵构一时兴起,也做了15首《渔父词》,“戏同其韵”,赐与身边的大臣辛永宗。现选5首:
  其一
  “一湖春水夜来生。几叠春山远更横。烟艇小,钓丝轻。赢得闲中万古名。”
  其二:
  “水涵微影澹虚明。小笠轻蓑未要晴。明镜里,縠纹生。白鹭飞来空外声。”
  其三:
  “薄晚烟林澹翠微。江连秋月已明辉。纵远柁,适天机。水底闲云片段飞。”
  其四:
  “青草开时已过船。锦鳞跃处浪痕圆。竹叶酒,柳花毡。有意沙鸥伴我眠。”
  其五:
  “远水无涯山有邻。相看岁晚更情亲。笛里月,酒中身。举头无我一般人。”
这些小词,清丽脱俗、淡雅如水墨画,“清新简远,备骚雅之体”,放在历代帝王的词作中,比起“文武全才皇帝”之乾隆的那些蹩脚诗词,确也算是上乘之作。
赵构也善于鉴赏宋词。绍兴年间,江苏吴江桥的桥身上,忽然惊现一首《洞仙歌》词,词意高旷豪迈、激愤归隐,书法潇洒飞舞、飘渺纵逸,一时被坊间百姓传为“神仙吕洞宾”所作:
  “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
  橘里渔村半烟草。
  叹今来古往,物是人非。
  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
  雨中风帽。
  四海谁知我,一剑横空几番过。
  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
  归去也,林屋洞天无锁。
  认云屏烟障是吾庐。
  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
赵构得知后,将这首《洞仙歌》稍微阅读几遍后,不屑道:“这哪里是什么神仙吕洞宾的作品,分明是一位福州秀才所作嘛。”并进一步解释:“从韵律来看,这首词上片用韵‘晓’、‘草’、‘老’,下片用‘帽’、‘过’、‘锁’、‘扫’作韵,‘过’、‘锁’是福州口音。”
后来,据文人考据,此词确是福建进士林外所作。原来,林外仕途不顺,激愤郁闷之余,想要搞点惊世骇俗的“壮举”:在一个风高月黑之夜,他乘坐一艘大船,站在船中的高台上,对着桥身奋力疾书,故意留下了这首词。
一首《风入松》词的轶事也能体现赵构的宋词造诣。《中兴词话》记载,淳熙年间,太学生俞国宝自负多才,经常在西湖断桥边买醉,挥笔在酒店的屏风上留下一首《风入松》:
一春常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连。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得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
赵构乘坐小舟游玩西湖,路过断桥,到这家酒店歇脚,见这首《风入松》把他统治下的杭州,描绘成“暖风十里丽人天”,“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端的一副繁华如锦、富饶兴旺景象,不禁心花怒放、喜不自胜,忙不迭地赞叹“好词!好词!”重重地赏赐了俞国宝,但又嫌“重携残酒”不妥,笑曰:“此句不免寒醇气!”,略一思索,改为“重扶残醉”!
重携残酒”变为“重扶残醉”,虽只有两字之改,却变实为虚,意境确有升华。赵构自鸣得意,左右大臣也不失时机地拍马屁,黑压压跪倒一片,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古今中外无数血淋淋的历史证明,纸上“条约”从来是保证不了和平的,真正的和平需要实力来保障。绍兴十年,赵构以“国土和进贡”向金人换来屈辱的和平,又杀掉岳飞、解散军队,得到“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富贵和平,却让金人欲望越发膨胀。金人并不满足南宋的进贡,反而认为自己绝对有实力灭亡南宋,于是又在绍兴三十一年大举南侵。
虽然,在宋朝将士的抵抗下,金人失败而归,但绍兴三十一年的宋军,基本上是兵无精兵,将无良将,完全失去了绍兴十年在岳飞、韩世忠等人领导下的那种进取之心、雪耻之志,只可勉强抵抗,丝毫不能进攻了。赵构大概也觉得面上无光,就在第二年,内禅皇太子,做了太上皇,尊号曰光尧。
赵构退位后,自称不再问朝政,其实也干预些政事。有一天,他去灵隐寺冷泉亭喝茶,有个行者对他照料得很殷勤,他打量了一番行者说:“我看你的样子不象个行者。”行者哭着诉说道:“我本是一个郡守,因为得罪了监司,被诬陷降罪,罚为庶人。为了糊口,得来此处投亲,干此贱活。”赵构当即说:“我明天替你去向皇帝说明。”回宫后果真对皇帝讲了,要复他的职。几天后他再去冷泉亭,见行者还在,他回宫后在宴饮时便怒容满面。孝宗小心翼翼地问赵构为何生气,赵构说:“我老了,没人听话了,那行者的事,我几天前就同你讲了,为何不办理?”孝宗回答说:“我昨日已向宰相讲起,宰相一查,说此人是贪赃枉法,免他一死已经宽大,再要复职实在不行。”赵构却不顾这些,说:“那叫我今后怎么再见人,我已经答应他向你求情。”孝宗无奈,只得去对宰相说:“太上皇大发脾气了,那人即使犯了谋杀罪,你也得给他复职。”宰相只得照办。
孝宗上任后,曾想一鼓作气,收复失去的河山。赵构却不停地给他泼冷水,并以开玩笑的口吻,训斥道:“小哥,和金人开战的事,等我死后二十年,再提不迟!”
尽管如此,赵构还是默认孝宗给岳飞平反,在淳熙五年(1179)追谥岳飞为“武穆”。国民知道岳飞的冤情,无不垂泪同情,大骂秦桧卖国求荣,文人士大夫也开始公开称赞“岳飞深明大义、人才难得”,但也有人责备赵构的:“太上皇也有不对的啊,今日军队的无能,不正是杀了岳飞、削弱大宋军威的恶果吗?”
身居皇宫、歌舞度日的赵构是清楚这种民意的,但他可能只是微微颔首,阴阴冷笑:“天下事情,哪有面面都顾得周全的?我只要坐稳皇帝宝座,大宋声势增强也好,削弱也好,那是管他娘的了,更何必管他什么‘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了!”
公元1187年(淳熙十四年)旧历十月,赵构病死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死后的庙号为高宗。
当赵构南渡时,身边亲兵仅一千余人,然而他通过各种方法,迅速调集人员防守住了淮河、长江,同时建立了南宋的根基。贾志扬《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中评说:“宋朝之得以复兴,要归功于赵构的逃跑。”当时如果他没有逃跑,而是在北方战死,那么可能会出现一个更糟糕的局面。宋高宗虽曾坚持对金议和,是投降派的首领,但他也组织指挥过对金作战,宋高宗建立南宋后仍用宋的年号和正朔,所以,宋高宗功过参半,不能完全予以否定。
明朝的文徵明曾作了一首《满江红》词,以纪念岳飞,责骂赵构: 
拂试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
岂是功高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折蹙?
岂不念,徽钦辱?
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文徵明大概经历过明英宗复辟事件,因此指出,赵构杀害岳飞的真实理由是“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即担心哥哥宋钦宗回归后,自己不得不退位。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对的,已被大多数文人接受。但是平心而论,我现在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这只是书生之见。“枪杆子里出政权”,历史事件的出现,从来不是由道义推算出来的,而是多方实力角逐的结果。宋钦宗赵桓的能力,完全不能与明英宗相比,哪里干得过军权在手、声望盖日的赵构?何况,岳飞打着“收复江上、迎回二圣”的口号,只不过是为了号召军民抗金而已,真的迎不迎回二圣、如何处理二圣,还不是由他赵构说了算?以赵构对岳飞的冷酷残忍来看,如果宋钦宗赵桓真想搞点什么复辟之类的小动作,只怕死得更快!
赵构作为一代君主,继承了他父亲的艺术气质,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自谓:“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而心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其书初学黄庭坚,继学米芾,后专意钟王、智永,又辅以六朝风骨,遂自成家。其云:“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褉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源,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
赵构的书法作品传世众多,小楷、行书、草书,手札和大的长卷都有,当然这和他当太平天子有关。这些作品现在当然都是国宝了,民间是不会有留存了。总体上水平很高,很符合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有一种风流蕴籍之美。这当然和他的经历和条件是相关的。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宋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最后作孙过庭字,而孙字又盛……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这种以权贵的好恶而人为左右书体盛衰,影响了南宋书法的发展,但宋高宗对南宋书坛的贡献还是不能抹杀的
《养生论》卷是存世的赵构精品力作之一。该卷纵二五点一厘米,横六0三点六厘米,真草二体书就。从形式上看,与智永《真草千字文》如出一辙,真书与草书间夹排列,互为映照,有序的排列充溢着一种匀整平和之美。有宋一代的书法,是在唐代书法基础上发展的,尽管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介入,他们那种放浪不羁的性格特征强烈地开拓了书法笔性的艺术美,张扬个性、崇高自然的 “尚意”书风日愈成为一种审美的主体趋势,然而魏晋“二王”一脉的书法毕竟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文化底蕴,即便高擎“尚意”幡旗的苏、黄、米,也都把他们的创格建筑在追摹晋唐的基础之上。
赵构此篇《养生论》,完全承传了“二王”一脉的书风,用笔润媚圆和,精奥纯正,丰腴圆润不失清逸之气,温柔妍婉颇具清和流宕之像。结字疏朗秀整,真书工稳而韵意萦绕,草书流动而意态冲和,真所谓“禊帖嫡宗”。从高宗的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宗其实是一个很细心敏感的人,
 
高宗留下来的最早作品《佛顶光明塔碑》写于1133年,显然是黄庭坚风格的,不过他毕竟还是宫廷中人,所以他还不是想黄庭坚那样纵情恣意,写得比较拘谨。

其他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七言律诗》等。传本《顾恺之女史箴图题字》、《褚遂良倪宽赞》等亦有指为构所书者。
2009053117111187.jpg
2009053117114160.jpg
200905311712074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2: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宋高宗的书法
gaoweiggsh 2840101.jpg
gaoweiggsh 2850101.jpg
发表于 2010-9-19 23: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高先生的作品值得一读!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9 14:07 , Processed in 0.1475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