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成〕埃及十日谈8: 尼罗河的夕阳与卢克索的夜市
10。2。24. 日志 尼罗河与卢克索
1、与尼罗河船工游:世界第一长河如此平静的涟漪波光
从开罗到亚历山大,又从开罗到卢克索,我站在岸边或桥上,反复地欣赏品味着蓝色的尼罗河,把尼罗河从地理课本二维的抽象讲义变成了三维的运动着的存在。今天,我登上了一艘埃及人驾驭的白帆小艇,把尼罗河从看得见的存在变成了摸得着的世界!
当天下午5:30分,旅行社的负责人到冬宫酒店来接我们,步行把我常过马路就到了河边,就把我们交给一老一少两个埃及船工,我们就上了一艘小帆船。这般小帆船有一根10来米高的桅杆,斜挂着一张白帆,但船身首尾大概也就10来米长,船舱中间不到3米宽,摆一张桌子,上面一个凉篷。靠两边船舷处相对各摆了7张坐靠背,大约可搭乘客不超过20人。说是两个船工,在我看来是一个,因为另一个也就10来岁的小男孩,也许是跟来玩的。他们长得很黑,,而且个头都很小很像努比亚人。但他们很麻利,还没有看清他们的动作,船已载着我们3个乘客离岸而行了。原来,有一条更小的机动船拉着我们和另一条船前行,因为船是逆流,大约河上又没有什么风,船工只须把舵而已。
刺眼的斜阳照进船舱,我戴上了墨镜看着两岸风光在移动。刘之皓坐到船尾,接过船工的舵杆学着把起舵来。碧蓝的河水在荡漾,完全不是因为河水流动而起波动,而是因船行搅动了河水,船跟着碧波微微摇曳。我想与其说船在河上行,不如说船在平静的湖上游。河面上,不时有从下游或上游来往的帆船和轮船,看得出来,这些大小船只都用于旅游,尼罗河已经不是昔日靠泛滥而肥田的农业耕种之河了,它已是一条旅游业生财之河了。我们的船行走了大约两三公里后,停靠在对岸的一个渡口。船老大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穿着埃及男人传统的圆口领蓝色长袍--这种长袍似手并不影响他操舵行船跳上跳下。船老大跳上岸系上缆绳,那个小孩倒伸手出来扶着我们下了船。
上了岸,便是一个椰枣林掩映的乡村,这里也种有香蕉,有铁栅喂养的鳄鱼,还有麦田。真不知道这里是农田耕作区,还是一个旅游风景区。船老大这时又成了一个导游,带着我们游览。他沿路招呼乡邻,拉小孩给我们合影。后来我知道他就是本地的农民,他把我们带到了他靠近河岸的家,上到他家二层楼阳台上观赏尼罗河。他还展开双臂,让我照像,他知道他们作为黑皮肤的埃及人在旅游者眼中也是一道风景。可惜他并未打开他们的居室让我们看一看,他显然要给我们看光鲜亮丽的东西。
这一片绿色园林中,不仅可以观赏尼罗河风光,而且奇花异草不少,我用近拍镜头拍了不少速写贴在网上--这是尼罗河的水滋养的精灵呵!我们在椰枣树下与几个高士大的长袍埃及人寒喧拍照,已感到天色在暗下来,一抹夕阳照得尼罗河东岸的建筑成了火红色。看看日色已晚,,船老大招呼我们上船,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块绿洲。上了船,船老大问我们是直接回冬宫酒店,还是再游一下河。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游河,我们要在船上看尼罗河日落!好的!船老大和一直守着船的小孩利索地答应,然后一起忙碌起来操弄风帆。这一回是顺流,不用机动船来拉动,但得用帆。说是顺流,但你几乎看不出水的流向与流速—真是平静的尼罗河呵!
我把尼罗河称为“平静”绝非夸张的形容词,而是有科学数据做比较的。中国长江的长度是6300公里,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总落差有五千八百多米,也就是说,长江的落差平均每公里将近1米。尼罗河发源于布隆迪的卡格腊河,沿途流经坦桑尼亚、卢旺达、乌干达、苏丹、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全长6670公里,为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的落差很小,流经的大部分地区是草地、沼泽和戈壁、沙漠。从苏丹的喀土穆到埃及的阿斯旺段是尼罗河落差最大的一段。这一段长约1400公里,多峡谷,多拐弯,海拔从喀土穆的460米降到阿斯旺是180米,总落差280米,也就是说平均每一公里的落差0.2米。而从阿斯旺以下就属于埃及,尼罗河在这一段有1200公里,总落差也就180米,每一公里平均落差才0.14米,河水就在一条平坦的河床上行进,河水落差之微小而称为“平静”的真实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舵老大在摇着舵,让船离了岸,向河心慢慢漂去。那个小孩麻利地跳上后甲板,爬上桅杆,解开白帆的绳,让白帆展开来。他的赤脚登在船舷上,用力调整风帆的方向。他长长的双臂与双腿都绷得很紧,瘦长的腰被绷成了极富张力的弓形,一瞬间,在夕阳逆光下变成了一尊雕塑。他已经不是一个搭船玩的小孩了,他变成了一个非常熟练的尼罗河船工。这时,乘着西风,风帆鼓动,船慢慢向上游漂去。小船工又检查了一遍扣紧的缆绳后,跳进船舱,从前舱下的一个煤气炉上提了一壶已烧开的水,开始沏茶。他端出一个托盘,上面已沏好三杯茶,玻璃杯透着埃及茶红红的颜色,他捧起托盘上的糖罐,分别询问我们是不是要加糖--这埃及茶的喝法与味道跟红茶相似。他把茶分别摆在我们面前,这时我们看见桌子上还摆好了香蕉,小船工又变身成了招待员。
夕阳渐渐向西岸浓浓的树中沉下去,东岸的建筑物的灯光闪动起来,尼罗河己变成了深深的墨绿色。船老大问了我们一声是不是可以往回走了,我们点点头。这时,小船工又麻利地跳上后甲板,开始拉起帆来。他拼命用劲拉,好像不对劲,船老大边丢下舵也跳上后甲板。冈帆似乎调整不好,船老大拉紧缆绳,小船工飞身爬上桅杆,像一只猴一样就爬上顶端,很快就把帆拉向了另一边,让船慢慢掉过船头,顺流向下游漂去。夕阳变幻着如画的尼罗河,我们与尼罗河和尼罗河船工如此亲近融入画图中。
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于是,中国便有了山水画。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被称为中国人的母亲河,她有一张“标准像”,那就是壶口瀑布的滔滔飞流。我曾多次坐车跨过郑州黄河大桥和兰州黄河大桥,但见滚滚黄沙水掠过,我可从未想过要到河中戏水或荡舟。关于黄河的最浪漫的想象,无过于庄子《秋水》中的河伯,汪洋姿肆,意旨宏阔,但它是神话。长江是世界第四长河,当然是中国的名片,也有一张“标准像”,那就是在白帝城上看瞿塘峡风帆正举激流飞舟。我也三次乘船过三峡,在日行千里的激流中感会风情。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我仍然未想过要到江中戏水或荡舟。至于苏东坡荡舟赤壁而作赋,我也曾写过关于这事的小说,应该有不少虚构。看着长江与黄河,你就在看一场历史的泣血悲剧,你就会立刻想到火烧赤壁和花园口决堤,人或不如鱼鳖!朋友,说到这儿,也许你会问:因为尼罗河不是中国的山水,你没有看过、听过、想过它的历史的悲剧,你才会如此轻松地渴望在尼罗河中戏水或荡舟?我会说:非也,因为尼罗河是如此波平如镜蔚蓝如画的长河,如果这里确实演出过无数血腥杀戮的悲剧,也似与河水无关,或被河水涤去,而让你陶醉于这个涟漪波光的蓝色温柔乡!这就是眼前这条让我忘记痛苦获得快乐的尼罗河!
一轮溜圆的明月从桅杆上探出头出来,随着船帆转动,在头顶上跳来跳去。当我们的游船渐渐靠近卢克索东岸时,天已完全黑下来了。冬宫酒店和岸上一溜建筑的彩色灯火在尼罗河的微波中跳跃,闪动着炫人的光。我拍下了好多张“浆声灯影中的尼罗河”写真,完成了难忘的尼罗河日落之旅。
2. 夜市与冬宫酒店:阿拉伯香料和国王行宫的中国瓷器
在冬官酒店的西餐厅吃了晚饭,我们看时间还早,便决定去逛逛夜市。夜市很近,出了冬宫酒店大门顺着大路往北走不到10分钟便可以到。我带了照像机就跟女儿、女婿出了门。我们往宿的酒店本来就在繁华地带,走在街上好像走在亚历山大这样的地中海城市。路灯很密集又很漂亮,路边还有一段花园,花园中的喷水池喷的水花在灯光下像一朵巨大闪光的水晶。沿途大多是四、五层的欧式建筑,但第一层均是商店,商店橱窗里的灯很亮,正招徕着旅游者进门观赏购物。
过了一个路口,便有一个斜岔进去的胡同,胡同口有一座三个门洞的牌楼,这就是夜市。胡同也就五、六米宽,两边商店对门开着,花花绿绿的商品在灯下显得琳琅满目。游客不少,分为两类,一类是欧美人面孔的旅游者,一类是裹着各色头巾衣着入时的阿拉伯青年妇女,这些妇女应该是本地逛街购物的时尚人士。这里的商店与世界上所有旅游区的商店大同小异,服装、饰品、纪念品、糕点水果为大宗。当然也有特别之处,一是男女阿拉伯长袍,二是阿拉伯食品香料。
阿拉伯长袍我已在其它地方看了不少,但香料让我觉得稀奇。我原以为中国的香料品种很多,特别是做四川菜香料不少,除了辣椒、花椒外,胡椒、八角、三奈、肉桂、茴香也挺多的。其实不然,阿拉伯人用的香料比中国人多多了。一间10多平米的香料店,起码陈放着六、七十种不同的香料。这些香料我们当然叫不出名字,也不知其功效,但很有观赏价值。它们的形状颜色新奇,有的是经过细致加工,很有讲究的样子排列组合,让你从中领略到一种食品文化的渊深。
其实,中国人目前使用的香料很多都来自于阿拉伯,这从“海椒”、“胡椒”这些称呼也可以看出来。阿拉伯素以擅长种植、制作和使用香料而著称,《古兰经》中就有很多关于香料的记载。香料不仅是防病、治病的药材,也是优良的饮料和保健品的上等原料,也是阿拉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1973年,我国泉州海域发掘出一艘南宋福建制造的大型海船,其中装载的物资就有乳香、没药、肉桂、丁香等阿拉伯香料。所谓的“香料”,当时实际使用的范围很广,如用于医药、化妆、熏衣、制炬等。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建立起强大的哈里发帝国并吞并了埃及之时,中国正处在强大而统一的唐王朝。当时,唐王朝与被称为“大食”的哈里发帝国是亚洲最强盛的两个国家,双方在政治、文化方面已有接触,贸易也活跃了起来,阿拉伯出产的香料即随着商船来到中国南部口岸广州、泉州,中国的历史学家后来把这条海上通道叫做“香料之路”。至于“海上丝绸之路”、“海上瓷器之路”,当然就应该是阿拉伯历史学家的说法了。
这一条旅游商品夜市胡同很长,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来到一个很大的十字路口,看见前面还有夜市,我的便继续往前走。一进这一段夜市,我们明显感到有些不同。这里很像中国城市里的自由市场,以贩卖蔬菜肉类水果为主,而且大多是摆地摊,地摊上蔬菜水果是混在一起摆放的。蔬菜种类和中国北方差不多,有小小的西红柿、柿子椒、圆紫茄子、黄瓜、土豆、洋葱、豆角、南瓜等。水果则有香蕉、橘柑、草莓、苹果等。不过,都显得干干的不新鲜。有的小摊商贩显然就是自产自销的农民,相信这些蔬菜水果价钱也不会太贵。也有一些卖服装的,但没有什么漂亮的店面,服装就直接挂在露天街沿墙上,一看就是一些低档日常用品。牛肉店是用铁钩将牛腿吊起来卖的,鸡肉店是用铁笼装着活鸡,顾客点什么鸡就抓出来宰了褪毛后售出。胡同里还有毛驴拉的糖果糕点车,停在路边为小孩服务。这里的游人少多了,也没有多少旅游者和埃及时尚小姐逛街,逛街的大多是本地人来夜市购物提着大包小包的。还有几个长着漂亮脸蛋的阿拉伯小女孩拦着我们讨钱,就六、七岁的样子,穿的衣服很脏可怜兮兮的样子。我想掏钱,忽然看见几个穿长袍的阿拉伯汉子在远处盯着,我把手缩了回来,因为这是异国他乡语言不通风俗有异,怕引起意外,便快步躲开了。这有点像现在的中国人胆小,看见有老人摔倒地上也没有人敢去扶起来一样,怕惹来麻烦。哎,这个世界多么不同,又多么相同呵!
这条胡同不短,但走了十几分钟就到路口。我已觉得很累,看见前面的高轮马车正等着哩!我们一招手,马车便很快停下,马车夫跳下马车,就伸手扶我们上车。卢克索的马车很漂亮,就很我们从电影上看到的18世纪在伦敦、巴黎街头或庄园里的某个伯爵老爷、太太们出门乘坐的马车一样,车轮车座的金属部件闪闪发光,套马的笼头皮革都缀着人造宝石,马跑起来还有铃儿叮当响,一种古典豪华气派。这大概为欧美游客的复古嗜好有关,当然也吸引了我们这些东方游客。这些豪华马车在沿河大街上很多,但乘马车的旅游客人不多,更没有本地人去使用这种交通工具,所以马车在路上空跑揽客的特别多。马车拉我们走了城里一些坑坑洼洼的街道,才到了尼罗河边大道。到站了,我们还扬着鞭和马车夫摆pose合影。刘之皓付了车费,一问才5磅,呵,真比我们原先想像的便宜太多了!
步行几步路,回到冬宫酒店,我们在大堂漂亮沙发上稍事休息,却获得一阵惊喜:这里摆放的所有台灯的灯座,包括一些几上陈放的花瓶、罐子,以及地毡上摆放的瓷凳,都是中国的粉彩和青花瓷器。我仔细一看,都没有贼光,粉彩人物虽非官窑精品,也绝非粗劣之物,应该就是晚清民初的货。刘之皓也被这些中国瓷器吸引了,问我品质如何。我不敢贸然断定,因为这些东西并不像我在伦敦白金汉宫、牛津郡丘吉尔别墅殿堂,以及诺丁山古玩市场上看到的中国外销瓷那样,瓷形瓷色都是中国的,花纹却不土不洋。中国人现在的假货太多了,就像开罗街头服装店的许多货品我都怀疑是浙江义乌货。我让刘之皓去问一问大堂柜台旁那个上了年纪的值班经理模样的人,是什么时候从中国买回来的。刘之皓回来了,告诉我们这是楼下楼上陈列的所有中国瓷器,都是哈里王朝国王180年前修建这座避暑宫殿时,从中国定制采购回来的,甚至它摆放的位置都尽量按照原地原样的。呵!我为国王当年的审美品味惊叹了,他接受了一种其正地道的中国货和中国审美观。刘之皓问我:这些瓷器能值多少钱?我答不上来。我想,它肯定与这座当年埃及国王建造和使用的宫殿价值相匹配吧!离开卢克索后,我偶尔要想起冬宫酒店里陈列和正在使用的,那些中国清朝乾嘉时代的御用瓷器,除了它的古香古色讨人喜爱外,我也担心会不会有人不小心碎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