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07|回复: 1

人间再无晏阳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0 15: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凌宸

功誉满身
   1990年的早春,一位名叫晏阳初的老人在美国纽约寂然辞世。与他因其对社会底层的关心以及身体力行地深入各国开展乡村教育的行动而受到世界上的广泛尊重相比,在晏阳初的故土,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人们对于晏阳初的卓然贡献几近一无所知。响誉世界的丰绩伟业被掩藏在历史波涛汹涌的洪流中,对社会民生、国民文化的殊勋胜誉被遮蔽在现实斑驳陆离的迷雾里,以至于这个被誉之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的精神解放者,一生改变了世界上亿贫苦民众命运的人道主义家,却在民族记忆的层面被有意识地遗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文明的遗憾。
  
   其实早在于1943年,美国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就评选晏阳初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与爱因斯坦、杜威等人并立。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赛珍珠,称颂他在“世界黑暗之处点燃了一盏明灯”。菲律宾总统、泰国国王都把自己国家的最高荣誉奖章颁发给他,以表彰他对各自国家所作的杰出贡献。在1987、1988、1989年,美国总统里根与布什分别颁奖及发表贺词,赞誉“在我任职期间,最大的报偿之一莫过于得知有像您这样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贤达之士。”所获奖励,数不胜数。那么,晏阳初何以在国际上能获得众口交赞的美誉,其从事的平民教育活动及乡村建设运动何以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及肯定呢?
  
  探究于晏阳初先生的思想谱系,他在晚年自言“三C”影响了他一生,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比较具体地说就是:来自传统的儒家民本主义思想,来自基督教的谦卑博爱精神和来自四海底层社会的民间疾苦和智能。这三者在晏阳初身上互为交融结合,可谓是铸造了一个伟岸而杰出的品质,为他的一生产生长远的热能和光亮,使他在漫长的生涯中能持之以恒地服务于民众,勤勉励行地奉献于社会。同代知识分子,如晏阳初这样在理念上有恒久追求、实践中有突出作为,自善中有益他人的志士,就殊为甚少了。
  
  立业为民
  晏阳初先生五岁启蒙,六岁就读于私塾,熟读于各项儒家典籍,在“修身、治国、平天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语句熏陶下,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已潜移默化地播洒于心。十三岁时进入内地会传教士开办的学堂读书,接触到西方现代科技知识,并受感于传教士的仁爱榜样,受洗为基督徒。二十六岁进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与与经济学,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下对美国民主理念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毕业后赴往法国参加为华工服务的工作,才能真正称得上为晏阳初人生的转折,未来大方向的起点。
  
  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英法两国为补充劳力短缺,从中国大量招募华工从事运送物资,挖掘战壕,掩埋尸体等繁重的劳动。由于华工绝大多数是文盲,万里迢迢来到异国他乡,语言不通,精神本已极度苦闷,加之繁苛的劳动与洋人的斥责与打骂,情绪极不稳定。晏阳初达到法国后,即开展了服务工作,代写家信和翻译、传达、代购物品等。在工作中,晏阳初亲身感悟到苦力的“苦”,也建设性地看到了苦力的“力”。华工只是由于贫穷和缺乏读书机会而不识字,但却蕴藏着无限的“脑力”,晏阳初称之为“脑矿”。为开启民智,晏阳初编写简易教材,创立生活报刊,教育劳工识字,因教学成绩显著,由此而推广为华工识字运动。一年后,仅在法华工的二十万人中就有38%的人摘掉了文盲帽子,能够书写家信和阅读报刊。
  
  由此事晏阳初得有两大认识,一是中国的高级知识份子与底层是如此隔阂,不识自己同胞的艰辛只是因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才陷入贫困与无知,沦为被欺凌被奴役的对象,忧虑于若再不改变现状,四万万的大民族有不能生存于智识竞争世界的危险;二是穷苦百姓上蕴藏着无限的聪明才智,并含着有乐观善良的天性。晏阳初曾收到一位华工来信,文曰:“晏先生大人:自从您办周报以来,天下事我都知道了。但是,您的报卖得太便宜了,只十个生丁,恐怕不久要关门。我现在捐出我三年的积蓄,365个法郎。”这冒着生命危险赚来的血汗钱让晏阳初不胜感动,他自言:“我去法国,原是想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教育了我”,于是立志“回国以后,不做官,不发财,把我的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
  
  筹建平教会
  回国之后,晏阳初筹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所谓平民之平,则有两重含义,一则是平等之意,无论白人、黑人、黄种人、穷人及富人,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二则是取意天下太平,若人人无机会受平等的教育,则天下也不会太平。针对国内文盲众多、国民素质低劣、贪污腐败严重、健全的舆论无从建立的现象、内乱外患的局势,他顺应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勃兴的民主教育和平民教育思潮大势,陆续在长沙、烟台、杭州及武昌等地宣传平民教育,推动城市平民识字运动,取得热列的反映和不错的成绩。后选取河北定县为实验地点,企图通过以县为单位的社会改革设计与实验,创造出一整套能供整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进行改革的方案。
  
  需要重点提及的是晏阳初的教育理念,并非单纯的识字教化,而是一整套系统的智识、能力、素质的提升过程,是以实现国民重塑、民族再造、国家繁荣为目的。其本质上,是一场社会良性改革运动,是一项文化的、科学的、民主的,乃至关于人的自身价值与公民意识的启蒙教育运动。在晚年,晏阳初多次谈到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概念,不足以概括他的思想与事业。事实上,乡村改造的教育与建设是一种以社会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只有用“大教育”概念才能概括他的教育。
  
  另外,晏阳初与他的同仁,在从事社会改造的事业时,是以一种独立于政权之外的形式出现。他们始终标榜着并且在实践中基本上坚持了“不依附于政权”这一信条。他们发动的中国高级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回到民间去”的“博士下乡”运动,更是亘古未有的壮举。在实践中,他们始终坚持私人创设的教育学术团体这一身份。其目的是从人民生活里研究实验出一种民族改造的基本方案,贡献与政府及社会作参考或采用。这反映了部分知识分子的独立的政治意识与民主观念,迄今看来也不失为社会改革参与方式的一种尝试。
  
  所以,晏阳初及其同仁经过社会学系统的科学考查后,发现中国底层民众的问题主要是“贫弱愚私”,但是他发现单项的改造并不能解决问题,社会是一个由政治、经济、文化、习俗、教育多方面因素交互影响的动态系统。于是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综合的农村改造方案,适合中国国情的平民教育体系。他从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着手进行综合治理,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使中国人特别是最大多数的农民成为富有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的新民。
  
  乡村教育计划
  在文艺教育上,他们先后研究制定了适合初学者的通用字表、基本字表、词表;推行简笔;采集选编出版了秧歌、鼓词、歌谣、歇后语、谚语、谜语等民间文艺读物;编辑出版了三种千字课本(市民、农民、士兵)、三种自修课本、两种文艺课本以及各类平民读物五种,并编辑了农民周报。艺术方面,搜集了民间绘画,编辑了画范、图案,绘制了插图、挂图、幻灯片等,搜集整理了民间歌曲、乐谱,自制各类乐器。推广无线电广播,修筑了农村露天剧场,培训了农民剧团,并公演话剧。
  
  在生计教育上,是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工业各方面着手,以达到农村经济建设的目标。定县实验中,就地制宜的引入西方现代科学,使农民能接受最低限度的现代农业知识与技术,如选种、园艺、畜牧等各部分工作,使以提高生产,得到实惠利益。在农村经济方面,教育农民利用合作方式组织自助社、合作社、合作社联合会等经济组织,以使农民在破产的情况下能得到相当的补助。在农村工艺方面,除改良农民手工业之外,并提倡其他副业,以增加经济收入。
  
  卫生教育方面,是要根据农村医药卫生的情况与实际的人力财力,一方面实施卫生教育,使以强健农民体魄,一方面要创建农村医药卫生保健制度,由村到县组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个县单位的保健组织。全县设保健院,每区设一保健所,每村设一个保健员,保健员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平民学校毕业生同学会会员担任。他们带着简易的保健箱到农民家里巡诊,使农民能及时得到科学的医治,以保证他们最低限度的健康。我国解放后农村卫生系统所采取的“赤脚医生”及相关培训制度,皆是由此承袭而来。
  
   公民教育,是要激起人民的道德观念,施以良好的公民训练,使他们有公共心、团结力,有最低限度的公民常识、政治道德,以立地方自治与民主改造的基础。平教会在定县完成了40套《历史图说》,出版了《国族精神论例浅释》以及公民教材多种,进行了农村自治与公民活动均指导。在定县,晏阳初着手把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是审判案件和收取荷捐杂税的县级政权改造成一个由民众选举、服务于民众的机关。
  
  四大教育的主要实施方式有三种,一是学校式教育,以青年为主要教育对象。分别设立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二是社会式教育,是向一般群众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实施教育的一种方式;三是家庭式教育,是对各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用横向联系的方法组织起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晏阳初指出,以上三种方式因时因地分工合作,连锁进行,目的是使整个社会都造成一种教育环境,以免一曝十寒之弊。50年代开始,晏阳初将他的事业推广到国际上,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运动,定县经验在亚非拉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得到推广与发展。在近40年的国际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大量实践中,他进一步提出“十大信条”等主张,更加丰富充实了自己的理论。
  
  晏阳初谈到,乡村改造运动中的教育,出发点不是现成的学校制度,而是社会的现状与问题;注重的不是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实际建设力量的训练与培养。农村的改造,需要从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健全社会组织、提高公民素质、改变传统观念与移风易俗等多方面着手。要使愚昧贫穷和积弱自私的平民真正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个性、有道德和有参政监政权利的国家公民,必须彻底改造他们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生产与生活方式。要改造这些,就必须将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乡村社会的基层建设。在乡村社会基层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教育服务于乡村改造,并从宏观上整体认识并把握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政治经济关系的思想,对我们当下重新认识教育的社会功能以及综合治理中国的农村问题,是极具启迪意义的。
  
  承前启后
   在目前,中国的农村问题依然严重,愚弱贫私等仍然是不少农民甚或是市民的病症,农业劳动力素质的低下,严重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晏阳初先生提出的四大教育联合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农村的系统思想,对我们当前开展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教育改革实验乃至整个社会的现代化都有极大助益。
  
  1949后,晏阳初因其基督教背景和改良主义思想在大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乡村教育运动在大陆也彻底销声匿迹,但令人欣慰得是,因将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改造统筹规划的观点现在已经逐步为社会所接受,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及民间也在重新认识晏阳初和他的教育理念,陆续成立了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委员会、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晏阳初研究会等非政府组织,一些从事农村问题研究的社会学者如温铁军等甚至将晏阳初在中国大陆中断的乡村教育运动继续下去。光年如鸟转逝过,积尘余灰传薪火,如此,则可以告慰先驱,虽人间再无晏阳初,但师道自有后来人。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09873.shtml
发表于 2019-6-10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享用型的。多看回忆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8 22:29 , Processed in 0.1221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