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66|回复: 5

崇洋媚外招羞辱:国外建筑界对中国"性侵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7 16: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mirrorbooks.com
发布: 2009-8-27 06:57 |  发布者: 文子 |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热议的焦点是什么?
“某”大楼又“火”了。
不是又着火了,而是“某”大楼的设计师库/哈/斯在甚近期出版的著作中,自曝内幕,解释“某”大楼外形的内涵为男女生殖崇拜:主楼是一个女性的臀部朝外趴着,副楼就是与之对应的男根,所谓独特的创意是一个“色情玩笑”。
看到这则设计师自鸣得意的爆料消息,网络上一片哗然,真的是很雷人,让国人为之愤恨不已。
其实库/哈/斯的这个“创意”在设计界早就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了,基本上方案提出之日就被业内人士看出来了,只是大家都明白事理不说而已。也有一些不知趣的业内人士说了出来,但也没有没有引起任何重视。
  

[img]mhtml:file://E:\文论\崇洋媚外招羞辱国外建筑界对中国性侵略 - 明镜.mht![/img]


而在我们国内的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外设计师设计的新建筑中,这种“色情建筑”屡见不鲜。可以说,自从我们的设计的窗口向国外设计师开放以后,国外对中国建筑界“性侵略”就开始了。 给大家举几个都耳熟能详的知名建筑的例子吧,让大家来评说一下。

北京南站,这个同样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新建标志性建筑,从上面看就是一个女性的生殖器,非常的惟妙惟肖。尤其是在夜空下,更加分外明显。从室内看一下,也很有把其“主题”发扬到极致的意图。
[img]mhtml:file://E:\文论\崇洋媚外招羞辱国外建筑界对中国性侵略 - 明镜.mht![/img]
[img]mhtml:file://E:\文论\崇洋媚外招羞辱国外建筑界对中国性侵略 - 明镜.mht![/img]
国家大剧院,这个被誉为“水晶蛋壳”的举世瞩目的建筑,从上面看就是一个女性骨盆的生理解剖图,中间那个变化宽度的玻璃带,就是女性的阴道。边上的钛合金的蛋壳,象不象两瓣光滑的屁股啊。
[img]mhtml:file://E:\文论\崇洋媚外招羞辱国外建筑界对中国性侵略 - 明镜.mht![/img]
可以说,从二十年前笔者踏入设计行业的时候开始,我对国外建筑界的“生殖崇拜”就有了很深的了解。也许是文化不同,国外设计界对这种“人体艺术”,或者说建筑界的“行为艺术”乐此不疲。很多著名的建筑师,象矶崎新一类的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都对此乐此不疲,甚至著书立说大肆宣扬。而象英国著名的性建筑“色情小黄瓜”一类的设计作品屡见不鲜,已经熟视无睹了。

[img]mhtml:file://E:\文论\崇洋媚外招羞辱国外建筑界对中国性侵略 - 明镜.mht![/img]
自从我们的设计窗口向国外设计师开放以后,国外对中国建筑界“性侵略”就开始了……。中国这块很纯净的“建筑处女地”就成了国外设计师肆意而为的“试验田”,这块“试验田”里面长出的是什么?很多都是这种恶俗的“色情果实”。
在中国有句俗话“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我在接近二十年的设计生涯中是深有体会。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我还有机会参与一些大项目的投标,虽然有国外的不少知名设计事务所参加投标,但也斩获颇丰。但后来形式就变了,一些有影响力的项目,如果你不和国外的设计事务所合作,可能连参与投标的资格都没有了。很多发展较快的大城市的重点区域,明文规定只能由国外设计事务所来进行设计,就此关上了国内设计师参与的大门,连个门缝都没给留。于是国外设计事务所在中国如鱼得水,予取予求。于是也制造了很多“假洋鬼子”,那就是去国外镀金回来的海龟和一些去国外注册个公司回来做项目的假外企。但不管怎么说,都是大势所趋,被逼无奈。

作为在设计行业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我来客观的分析一下国内设计师和国外设计师的差距。我认为,国外设计师的优势在于其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把握上,这是我们最大的弱项。比如建筑节能技术和钢结构技术方面,国外已经开始几十年了,而我们才刚刚在最近十几年开始摸索和起步。我在十五年前曾经和
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设计事务所合作了一个高层项目,他们给出的结构方案是钢结构,而我们给出的结构方案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在这一点上沟通就出了问题。美方的七十多岁的老设计师说,他从上大学的时候就学的钢结构,就不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什么东西。而我们那接近60岁的结构总工也说,我干了一辈子了也没做过一个高层钢结构项目,全国也找不出来几栋,就是设计出来了也盖不起来,要是所有建筑钢材都从美国进口,这楼的造价就成了天文数字,建设方根本承担不起。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国内国外的技术方面的巨大差异。而在建筑设计方面,我和国外设计师打了十几年交道了,我认为这方面中国设计师并不差,也许比国外设计师还要好一些。但在中国,有话语权的决策者很少有专业人士,很多决策考虑专业因素很少,看一张效果图就拍板的事情屡见不鲜。而那些不注重项目本身的设计水平,而只看重采用了国外设计师的作品,能迎合一些人的崇洋媚外的心里,而轻易的拍板的事情,经常会发生。

综上所述,正因为有这些因素在里面,国外设计事务所在中国得到了在国外都无法想象的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可以在这块 “建筑处女地”上肆意耕耘,把在国外不能实现的一些恶俗的“创意”都种在了中国这块“试验田”里,还故弄玄虚的说自己的创意不可说。而国内的设计师看出来了,询问相关的领导,而这些领导还在为国外设计师开脱“人家没这意思”。而时至今日项目的设计师自己
曝光了那“不可说的设计构思”,着实的在领导的脸上打了大大的一个耳光。而那些没有开金口的其它著名建筑的国外设计师呢?他们要开口了,是不是会让国人更加的尴尬?

我们国内也不乏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他们在中国土生土长,受着几十年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的耳闻目染,更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和国情,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机会,他们会做出更让中国民众喜欢的作品来的。希望我们的那些有话语权的决策者们能从这些事件中清醒一下了,不要再盲目的崇洋媚外,要多给国内设计师以公平的竞争机会。另外有话语权的领导们在决策的时候应该少一些武断,多听一些业内人士的中肯的意见,才更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让国外设计师对中国建筑界的“性侵略”尽早终止吧,文化的侵略有的时候比战争更可怕,那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6: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6: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师否认央视大楼是色情玩笑

http://www.bihoo.com/html/xinwen/guoji/20090828/0RQ2S22009.html

央视新大楼本来想作为标志性建筑,而写入建筑经典。没成想,建好之后,首先就遭遇了一场大火的考验,比大火更让央视郁闷的是尽人皆知的“大裤衩”这个听着不舒服的外名。

  原想,“大裤衩”的外号不过是人们望楼生义,随便说说罢了,没想到歪打正着,库哈斯的本意比“大裤衩”更色情——女臀和阴根。设计师库哈斯近期出版的一本名为《Content》的著作,揭开“大裤衩”的谜团,解释其内涵为男女生殖崇拜:主楼是一个女性的臀部朝外趴着,副楼就是与之对应的男根。(8月19日人民网)这样以来,岂不让以后进驻“大裤衩”男男女女更多了对它的性的联想吗?

  笔者认为,库哈斯的设计并非低俗,也不色情。一个冰冷的水泥钢架结构的大楼,何来色情?大楼与裤衩也谈不上逼真啊!如果大楼不是牵强的“大裤衩”,而是像某些生殖雕塑那样的造型,巍然屹立在那里,或许我们目前的国情尚无法接受,但它不是。

  中国的原始崇拜可以分为五大崇拜:自然崇拜、鬼魂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从来是神圣的,并不恶俗。“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梁昌俊《客家建筑文化探析》) 弗洛伊德教授曾经宣称,任何柱状人工建筑物,都是男性生殖崇拜的图腾。在民间许多构建物都是具有生殖意象的。华表自汉唐至明清,一直矗立在皇家的宫殿、陵墓前,到今天也还矗立在天门广场上。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华表是生殖崇拜的产物。不仅没有有碍观瞻,人们看到的是它的美感。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能找到生殖崇拜的建筑物和器物,人们并没有因为它们是生殖器官的仿造而厌恶,反而对其津津乐道,倍加崇拜。随着过去遗留下来的生殖崇拜物的逐渐消失,一些地方新的生殖崇拜风气开始蔓延。2007年5月31日,在长春龙湾萨满欢乐园举办了首届萨满文化节。为了迎接这次萨满文化节,萨满欢乐园特意在海拔300多米的山上建造了生殖(男根)崇拜图腾。

  有些人一提到性,一说生殖器官就恼火,认为那是不雅的东西。是假正经,很可笑。外面人看到“大裤衩”就火冒三丈,觉得是色情,那么那些在“大裤衩”里面的人会怎么想?

  建筑界的建筑学家们,最好不要愤怒,你们没有资格愤怒,应该为这样一个非色情而人情的建筑而伸出拇指。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你们愿意请老外设计,自己没有能力,就不要对别人说三道四。

  建筑的美感在于它的造型,“大裤衩”比那些方盒子要疏朗得多了。拿建筑的外号跟色情挂钩,与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闭关锁国的落后思维。如果真要把“大裤衩”当回事,那就查查谁请的库哈斯,给了他多少设计费,返还了多少回扣。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6: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新楼色情门引争议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8-27/1837571.shtml


一条关于央视新大楼的传闻近日在中国互联网上炸开了锅,有消息称,设计该建筑的荷兰建筑师库哈斯在新书中承认,他的设计其实是个色情玩笑———主楼和辅楼分别象征着“女臀”和“男根”。自2002年库哈斯的设计通过审批以来,对它的非议在中国国内一直存在,这座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建筑奇迹”的大楼被中国老百姓戏称为“大裤衩”,中国建筑界也有反对外国设计师把中国变成“奇楼异房试验场”的声音。在过去半个月里,一些愤怒的中国网友指责库哈斯当着全中国建筑师的面扒下了这条大裤衩,“将中国人对央视大楼拥有的全部骄傲和信心重重摔打在地”,但也有人认为这种不明真相的指责才是“荒诞的笑话”。库哈斯近日在他所在的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网站上发布声明,断然否认大楼设计含有色情隐喻。中国专家25日对《环球时报》说,埃菲尔铁塔、巴黎蓬皮杜中心、悉尼歌剧院都被斥责过“像个怪物”,央视新大楼的是是非非或许该留到100年后再去评说。建筑专家萧默说,如果库哈斯真的蓄意侮辱中国,那全球建筑界都不会原谅他,受侮辱的只能是他自己。

  “色情门”传闻引发争议

  有关“央视设计者用色情玩笑戏弄中国”的传闻在中国互联网上被热炒已有近半个月,甚至引发BBC、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西方媒体关注,然而不论中国媒体还是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大都将网络传言作为消息源,并未试图加以证实。《环球时报》记者25日通过调查,整理出了此事在中国发展的大致脉络。

  在许多中国网友的文章中,一篇题为《央视“大裤衩”:色情波普的建筑形式》的博客文章被认为是掀起这波对央视大楼色情批判的消息源,该文章称,库哈斯近期出版的一本名为《主题内容》(Content)的著作,当着全中国设计师的面脱下了“大裤衩”,中国建筑界纷纷谴责库哈斯居然和中国开了如此大的玩笑,业界不少建筑设计师很清楚它的色情寓意:主楼是一个女性的臀部趴着朝外,辅楼就是与之对应的男根。与此同时,网友“老沙弥”的一篇文章也被中外媒体广泛引用,文章宣称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郑光复等中国建筑界人士很久以前便敏锐地揭出央视新大楼含有男女生殖器的不良寓意,当年参与评审央视大楼设计方案的日本建筑师矶崎新本身就是以搞“生殖器建筑”而知名。

  除此之外,中国建筑艺术研究所前所长萧默也曾在今年6月发表博文批评库哈斯,他在题为“CCTV总部与臀部的‘异质同构’”的文章中称,最初听到央视新大楼的色情寓意时由于缺乏证据,一直将信将疑,直到看了朋友发来的《主题内容》一书的图片才确信此事。文章称,库哈斯在CCTV大楼建成后意犹未尽,为证明自己如何高明,骗过了13亿中国人,忍不住泄露了天机。他在《主题内容》一书中“阐释”了他的设计“理念”,读者看看该书登出的几幅图就会明白了。

  《环球时报》记者25日找到了萧默提到的几张争议图片,其中一张是一名金发碧眼的裸体女郎抬起臀部面向读者,背景是央视新大楼主楼。还有的图片内容是裸体女郎跪在一个看似央视辅楼的蓝色建筑旁边。这样的图片在普通中国人看来确实有不雅之嫌。

  8月2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质疑央视大楼的“色情玩笑”后果是否很严重,文章认为生殖崇拜是神圣的,并不恶俗,就算被老外借央视大楼发扬光大了一回,也难说是对国人的大不敬。3天后,新民网刊文指责《中国青年报》文章宣扬“央视新大楼象征天人合一”,是“挨了涮还唱赞歌”。不过,这些报道并未探究库哈斯是否真的在其书中披露了色情寓意。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6: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师否认有色情隐喻

  1944年出生在鹿特丹的库哈斯是荷兰著名建筑师,早年做过记者。1975年,他与扎哈哈迪德等建筑师一起创建了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并于2000年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茨克奖。2002年,他设计的央视新大楼方案获得通过。

  本月22日,库哈斯在OMA网站上刊登中文声明,否认央视设计出自色情玩笑。他在声明中表示,他所著的《主题内容》一书于2004年出版,该书平面设计师建议用一些有关OMA项目的漫画和讽刺画作为封面,其中包括引发争议的裸女与央视大楼图片,但他本人并不认同,正式采用的封面图片中,央视大楼前的裸女被调侃金正日、小布什和萨达姆等人的图片替代。库哈斯称,这反映出我们在这个设计中的真实意图———将央视大楼作为“变化的世界秩序中光辉闪耀的标志”。书的设计师将其他被拒绝的封面图片作为缩影,

  (上接第一版) 放在了书的附录中。库哈斯在声明中表示,他对近期关于央视大楼是否有色情隐喻的讨论“表示非常遗憾”,并明确强调“我们在CCTV大楼中真实的设计意图已经阐明并无数次发表过,它没有隐藏的涵义”。

  对于《主题内容》一书,中国建筑评论家方振宁有着相当积极的评价,他2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库哈斯这本书形式上与杂志相似,内容也很庞杂。书中涉及央视大楼的部分解释了他的设计理念以及当时央视大楼的建设进度,但绝对没有关于灵感出自色情玩笑这样的内容。据方振宁介绍,该书超过500页,但只在最后部分有两页罗列了被库哈斯拒绝的书籍封面的图片,引发争议的“裸女央视”图还没有一个火柴盒面积大。他认为,引起争议的图片不过是该书设计者对OMA项目的一种调侃,这种调侃在西方来说很常见,不存在侮辱的意味。他还表示,被网民非议的日本设计师矶崎新从没设计过色情建筑,相反,他曾亲自到四川设计抗日纪念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2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虽然库哈斯否认有色情隐喻,但从封面上看,《主题内容》一书也存在不够善意之处。而且设计公司应是在了解他想法后设计的,库哈斯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

  25日,《环球时报》记者通过电话和邮件与OMA事务所取得联系,希望能直接采访库哈斯本人,但遭拒绝。该事务所公共关系部发言人巴斯拉加迪科同时拒绝就央视大楼被指有色情意味一事作出评论。记者注意到,OMA网站内容均为英文,只有库哈斯这篇声明是中文版本,巴斯拉加迪科解释说,“这是因为此事发生在中国。”不过有知情人对《环球时报》表示,OMA只发中文声明意在阻止此事在西方产生更大的影响。

  尽管OMA希望降低此事在西方的关注度,但自去年奥运火炬在西方一些国家传递受阻激发中国民间情绪喷发以来,西方媒体已经对中国民间情绪非常敏感。8月20日和22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和BBC分别报道了“央视色情门”在中国引发的争议,但多是转引中国网络及媒体评论。纽约《艺术之窗》22日在报道这一“奇怪建筑”可能蕴含的特殊含义在中国社会引发震撼和争议时,也没有证实消息的真伪,但文章说,“库哈斯是一个喜欢在严肃设计中夹带私货的设计师”。在库哈斯的老家鹿特丹,当地媒体《鹿特丹邮报》25日报道这一消息称,“库哈斯在北京的奇特设计”在中国“被赋予新的解读并招致广泛批评”。伦敦《标准晚报》8月14日曾刊文评论库哈斯,称其“敢于大胆融入匪夷所思、包括在常人看来令人作呕的符号元素,并在重要建筑中予以体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6: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裤衩”引发民意交锋

  在中国民间,央视“大裤衩”引发的争议早已有之,但喜爱这一建筑和反对这一建筑的民意都很强烈。每天上班都要开车路过央视新址的北京摄影师张先生说,“每次看到央视新大楼都会想到北京的活力,《时代》评它为十大建筑奇迹的时候还说它代表了中国大国雄心”。但张先生也表示,在看到网上对于这一建筑色情隐喻的争论后,他看到大楼时难免会往两性生殖器官上联想。

  方振宁说,库哈斯的设计理念中包含着很多很好的思想,大楼的环状设计增加了发生意外时楼内人们的逃生机会,是对现有摩天大楼结构的一种改造。在他看来,央视新大楼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建筑,这样的建筑能够出现在中国是一种骄傲。方振宁说,中国人对于外国建筑师在中国设计的建筑应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他以纽约曼哈顿为例说,那里的大多数建筑都出自欧洲建筑师之手,美国人并没有说什么,即使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建筑出自外国人之手,北海的白塔是尼泊尔人设计建造的,圆明园的设计者中有意大利人郎世宁,这些建筑现在都是文物古迹,也没见还有哪个中国人对此表示愤怒的。

  对于央视新大楼,一些中国建筑界人士一直有非议。萧默2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虽然他本人没有看到《主题内容》一书,但库哈斯的澄清看起来是很无力的。萧默说,他并不反对外国建筑师设计中国建筑,但他们不能在中国胡来。萧默说,建筑虽然有艺术性,但它不像其他艺术门类那样可以是个人行为,建筑是公众性最强的一门艺术,尤其是高层次的建筑,它们往往在时间坐标系上岿然不动,一站就是几百年,对待这样的建筑,谁也不能胡来。萧默说,库哈斯是荷兰人,但他到中国来就该遵循中国人的审美和传统文化。如果库哈斯真的蓄意侮辱中国,那全球建筑界都不会原谅他,受到侮辱的只能是他自己。

  一名中国建筑业内人士对《环球时报》表示,建筑物引发巨大争议在世界上很普遍,埃菲尔铁塔刚建成时曾被批评“像个怪物”,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曾被指责是“一个建在历史街区的丑陋的化工厂”。美籍华人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也曾被巴黎人嘲笑“太丑陋”。央视新大楼无疑已经是北京的新地标,它的是是非非或许该留到100年后再去评说。

  环球网25日一项调查显示,47%的被调查网友相信央视大楼的色情寓意“是真的,非常愤怒”,认为“可能是真的,但这是个设计理念,不必太在意”和表示“不相信是真的”的人加起来占53%。35岁的北京市民张女士说,如果库哈斯的设计理念真的来自生殖崇拜,那绝对是对中国人的侮辱,如果不是,那就是中国人和自己开了一个大玩笑。

  2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一些巴黎民众劝中国人“看开点”。巴黎第三大学讲师帕斯卡说,他不清楚库哈斯是否真想开色情玩笑,但这样的玩笑在法国肯定没问题。他说,“我们协和广场的古埃及方尖碑就被人说成是个大阳物,1993年法国反艾滋病协会还在它上面套了一个30米长的安全套。”刚从北京回到巴黎的大学生帕里斯说,“央视新大楼非常漂亮,只可惜遭了火灾,没想到它的设计还有性涵义,不过,这也是一种幽默,不是么?”▲

  ●本报驻英国、法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霍斯欧 姚蒙 陶短房 ●本报记者 刘洋 郭芳 ● 陈一

来源:环球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9 07:24 , Processed in 0.1457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