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14|回复: 5

海西墨客的书法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30 17: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西墨客
现为日本东洋教育研究所副理事长、日本东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理事长
联系手机:13960623525   电邮:alfredzhi@163.com


细雨  作于2008年
162027
细雨.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11: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  作于2008年


162075
清明.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7-16 15: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草斗方一幅

青草

162617
青草.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15: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书法报》上发表的文章与作品
《书法报》2009年6月10日第22期






创作手记






行书创作中的造势牵丝






    势是行草书创作中重要的书法构成元素,其为有形之使转,盘纡于实,有象可赌,所以行草创作多用造势之法。在造势中,笔画与笔画、字与字过渡时带出一缕缕的墨痕街接处,留存于笔画的先后或字与字之间的纤细笔道,其纤细如发,利落挺健,有上呼下应、意气流动的作用,谓之“牵丝”,亦称“游丝、引牵、引带”。“牵丝”充分表现出书家功力,是书法创作中营造外势的重要方面。我创作的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中堂中,“无处”之间的“牵丝”,“此身、合是、细雨”等字之间相衔的墨痕,既有像高空游丝者,也有如枯藤萦绕者,其为字与字间气脉相连的纽带。
    在创作中,我的笔势在往来间偶然带出牵丝,自然和谐,其游弋往来,增强了点画间的流动感,用笔虽轻重不一,但却婀娜多姿。根据我多年临书的感受,牵丝虽妙,但在行草书中只能偶尔而为之,不可多用。多用则有连绵缠绕之弊,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故我在创作中对牵丝有限制,不敢多用。赵宦光《寒山帚谈》谓:“晋人行草,不多引锋,前引则后必断,前断则后可引,一字数断者有之。后世狂草,浑身缠以丝牵,或连篇数字不绝者,谓之精练可耳,不成雅道也。” 引带之笔,本属从属地位,不可强调太过。如过粗,会使点画与牵丝不分,有喧宾夺主之嫌。

释文: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书法报衣上.JPG (25.59 KB)

163036
衣上.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21: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7月29日《书法报》第29期
桐花飘香

       写字的时间,屈指算来,断断续续,快二十年了吧。年轮轻易一碾而过,偶望镜子中的我,头发些许白了,鼻子不禁一酸,这就是岁月的困惑。写字的时间实在是不敢说短,惭愧天资愚钝,所以没取得什么骄人成绩,但内心却一直爱着写字,舍不得丢下,所以才坚持到现在。一得空闲,还会写字。写字的人,大都有个斋馆名,以表雅气。我是凡夫俗子,一切爱随大流,自然无法例外,也想取个斋名,附庸风雅一番。但说实在的,要取个斋馆名,实在是不好取,因为一怕俗,俗了反见不出雅;二是怕别人用过,全国学书者甚众;三是要有自己贴身的感受,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考虑这个问题足足有两个月之久,也请了一些朋友帮忙考虑,都得不到答案。
       四月的某天下午,无事可做,一个人托起腮帮,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发呆时,脑中不禁浮现老家农村老房子院子里我亲手种下的那棵梧桐……
       每年四月,这棵梧桐开满了白色的花,很远就能闻到香味。春风吹过,一树花落,地上洁白一片,似雪覆盖。我与同伴们常在院子里轻轻的捡起桐花,把花放在嘴里,轻轻一吸,嘴里满是甜味。然后把花当作喇叭,想尽办法,看谁吹得最响,也有小伙伴吹不出声的,被大家取笑。童年的时光是一生里最快乐的。到了秋天,春华秋实,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树上结满了桐籽,秋风乍过,树上的桐籽纷纷往下落,一没留神,从桐树下走过,脑袋都有可能被桐籽击中,如果没被击中,就暗自庆幸一番。
       我的父母亲都是本份的种田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有自己的看法,将梧桐视为家里的风水树,把梧桐看作家里的的一员,象看护自己小孩一样的爱护它,不允许任何人侵犯它,所以,这么多年来,这棵桐树还非常健康地存在着。
       前尘隔海,童年的欢乐再也寻不到了,生活变幻,世事艰辛,让我学会了唯唯诺诺,我已不是当年那个敢说敢做,意气分发的英俊少年了。但老家那棵梧桐四月间依然飘着香味,它始终盛开在我的记忆之中。
        “桐花万里丹山路”,凤凰择桐而栖,桐花的清香,能引来金色的凤凰,带给我们的尽是祝福,我为何不用“桐花斋”这个斋名呢?我愿把桐花的香味,带到人间,带给大家清香,我相信这也是每个学书者孜孜不尽的追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8: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画报》专题介绍
  2009年第63期8月6日第二版书法 当代书家


追逐溢满墨香的梦想

谈谈支荣慧与他的书法

     近几年,书坛新人辈出,许多新面孔、新书作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常令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支荣慧,小时家境贫寒,七岁时,他就帮家里放牛了。秋天收割季节,中午放学,他几乎每天都要去田里帮助父母亲割一回稻子,再赶到学校去上课。星期天,没上课,他还要上山砍柴。初中时,他就读于离家二十多公里的中学,他是寄宿生,每周他都要步行到学校上课,父母亲每个星期只给他一元钱的生活费,所以星期三还要再步行一次回家带菜,才够生活上的开支。

     虽然生活清苦,但他自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极浓的兴趣,利用父母亲每星期给他的一元钱,精打细算,买来了笔墨,去村里找了些旧报纸,对着学校发来的字贴,学习毛笔字。当时年纪不大的他写的旧报纸足有几百斤之多,他凭的全是爱好。就这样,他开始了书法征程,也为日后学习书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他领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他首先想到的是购置学习书法的文房四宝,发奋学习书法。每天清晨,天一亮,他就起来,临摹王羲之、王铎、黄庭坚等古代大书法家的字贴。晚上,其他同事都去参加娱乐活动,唯独只有他在单位的宿舍里反复地练字,仔细揣摩字贴的妙处。有时下雪,他也不停止练字。为了写好字,他还买来了信笺,用毛笔写信。他的房间四壁贴满了字,溢满书香。虽物质贫乏,但他在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里,是他梦想的摇篮。

      支荣慧的书法,注意用笔与取势的变化,来表现文字的思想内涵和外在的美的感染。他各体均有涉猎,尤见长于行草,笔划之间,转折流畅,灵动多趣,又不失沉着有力。他落笔变化多端,线条粗细有致,通篇起伏跌荡,活力四溢,充满激情。

     他平时勤于写作,散文常见诸于报端,难怪他的书法总是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而且,他十分注意书写的节奏,既能使气息连贯,又能给人以抑扬顿挫的铿锵之韵,仿佛无声之诗,引人入胜。

      在我看来,支荣慧的书法是传统孕育的新葩,有着令人想象的空间。相信不远的将来,必定有新的高度,获得新的突破。

164205
长江1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5 14:39 , Processed in 0.2986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