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01|回复: 0

书法之外——读《圣教序》碑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8 1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书法史上,唐太宗时长安弘福寺怀仁和尚庋集王羲之书法所刻《圣教序》碑,一直以最早、最著名的行书碑刻而名闻后世。当时,因著名佛教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大师玄奘法师,远赴西域印度十七年,游学取经,驼回六百五十七部佛经,并在长安慈恩寺将其全部译成中文,成为中外文化和佛教交流史上一大盛事。唐太宗李世民赞其壮举,感其诚心,特为其译经作序。

        唐朝初年,因唐太宗的嗜好,社会特别崇拜王羲之书法,称为“书圣”。怀仁和尚经多年收集王羲之遗帖,以灯影双钩法将其字描下,再拼集王字,将唐太宗的序,唐高宗李治的记,太宗复玄装的敕,李治为太子时的答柬,玄奘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五文献共刻于一碑,即此《圣教序》碑,亦被称为《集王字圣教序》碑。此碑对于保存和传播“书圣”王羲之书法,卓有功效。明代王世贞称:“《圣教序》书法为百代模楷”,“备极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龙象,兰亭之羽翼也”。后世学王书,学行书者,以习《圣教序》碑为不二法门。

         历代对此碑研究颇多,但主要在书法上。细读此碑之序、记、敕、答、经,其它方面也颇有值得重视的价值。

        一、《圣教序》乃李世民为玄奘译经集所作的序,此序文气势开阔,文笔典雅,从天地阴阳、四时变化述及显像与无形,宏观与微观,再述及佛教教化之功能。序文赞扬玄奘法师为澄清和提升中华佛学,远赴西域寻求佛教真经的壮举:

       “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追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纵”。唐太宗对玄奘法师的大规模译经盛事赞许有加:

       “方翼兹经流施,将日明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序文不长,读来气势飞动,论述相辅,雅丽工稳,诚为唐初骈文的典范。

        二、唐太宗李世民性格英迈勇猛,战功卓著,为创立唐王朝的一代雄主。他在文化上也颇有学养建树。令人敬佩的是,太宗继位后,毫无骄矜之态。《圣教序》碑中保存的太宗答复玄奘法师的敕,语态谦虚自抑:

       “朕才谢圭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闲。昨制序文,深为鄙拙,唯恐秽翰墨于金蔺,标凡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修躬省虑,弥益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谢。”

        其心态非常平和谦逊。

        英迈勇猛,难免不拘小节,生性张扬;战功卓著,难免骄矜;创业之主守成时,难免目中无人。而唐太宗独能将英迈勇猛、气度恢宏与谦逊自抑柔合为一体,则非常人所能及。这是李世民成就“贞观之治”的重要优秀品质,也是他成为千古帝王模楷的卓越之所在。

       以后历代开国帝王,如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一代英主,他心怀开阔,善于容人,但骄矜之色,时或显露,做不到如唐太宗般的谦虚自抑。

       元世祖忽必烈,亦为一代英主,极善机谋。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元朝开国却规模宏大,气度开 阔。但元朝一立国,他即显傲慢自大之态。他的后代,没有他的英明机智,却比他更傲慢,目中无人。故元朝朝庭混乱多变。元朝不满百年,有一半时间政治民生在动乱中。

        三、《圣教序》碑中还保存有唐高宗李治为皇太子时对玄奘法师的一份答柬,更有谦卑之态:

       “治素无才学,性不聪明,内典诸文,殊未观揽。所作论序,鄙拙尤繁。忽见来书,褒扬赞述,抚躬自省,惭悚交并,劳师等远臻,深以为愧。”

         李治在深宫妇人中长大,这种谦卑,是想学乃父太宗之风,有其形而似少其神,略显做作之态。但作为帝王,能谦逊总比傲慢好很多。

        四、初唐中国的佛教主要为净土宗,法相宗,禅宗只有渐宗,且尚未大盛。太宗在《圣教序》中对佛教的描述是:“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佛家崇“空”,而非“虚”,这里将佛与道等同,认识有误。

        当时佛教中争辩者为“空”部和“有”部之分,玄奘游访西域,“询求正教”的目的之一即是想厘清这个问题。

        由于对佛学中“空”的认识不透,唐太宗的《圣教序》中还有一段:“擘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这里将人的心与灵相分,灵为心外物。心灵相分,即心,佛相分,与后来禅宗明示“心即是佛”的觉悟差距尚远。

        五、在《圣教序》碑中还保存有李治即皇帝位后讲述的《圣记》一篇。其中阐述:“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岂与汤武校其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皇家对佛教的态度也出来了,要“总成乎实”,而非“虚”,更非“空”。帝王虽推崇佛教,但落下处,仍须在人间的“实”,说明李治在政治上还是清醒的。但朝庭崇佛也是诚恳的,《圣记》中有句:“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可以为证。

        六、《圣教序》还集刻了玄奘法师亲译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此《心经》经文不长,却是佛学的核心经文。不论大乘、小乘还是南传、藏传和汉传佛教,都承认《心经》为佛法和学佛的重点经文。此经由玄奘法师直接从梵文中译出,达、雅、信均属上乘。其中的名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汉传佛教中,首次用汉语重新表达了"空”、“色”观。“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简洁开示不落执着,不落诸相之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若厄。”为后来汉传佛教禅宗的顿宗,提供了一条佛理支点。

        可以想像,当时玄奘法师将《心经》汉译出来并碑刻刊出而向外传播时,对中原佛教中的净土宗、法相宗的冲击和影响是很大的,在佛理上具有使各宗向禅宗归并的催化作用。

       《圣教序》碑建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迄今已近一千四百年。此碑在唐史上和佛教史上的价值绝不亚于它在书法史上的价值,值得人们重视。

写于2007年

写于2007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05:47 , Processed in 0.1535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