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许伟东

反感一切过分的炒作(关于邱振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5 18: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类空间
邱振中在《书法》中说:我们可以在一件书法作品中划分出两部分空间:围绕着一个单字的最小凸多边形所限定的空间,是人们在书写、辨识、赏鉴时较多地给予注意的空间。我们把它称为字内空间,这是一种主动生成的空间,而这一类空间以外的所有空间,通常是书写时被动形成的,它包括字间空间和行间空间(图2-5)。字内空间与线条一起,形成了作品上一些被其他空间所包围的区域。主动空间与被动空间都是不模拟物象的抽象空间,没有什么想象、联想或生活经验能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它们唯一的共同基础是构筑在同一底平面上,但是由于两类空间情调不同,彼此并不相融混—这是书法作品中最常见的空间态势。
书法通过一个特殊的途径把所有空间组织成一个整体。
一个汉字内部,由于线条所分割的单个空间(单元空间)的形状可能引起张力的不平衡,会具有运动的趋势(图2-6a);但众多单元空间的并置,一般来说,运动趋势会互相抵消(图2-6b),因为它们不是按运动趋势来规划,而是按汉字结构在书写时下意识地形成的;然而由于线条运动的暗示、引带,这些单元空间都会与线条一同流动起来(图2-6c)。相邻单字虽然中间存在一片被动空间,但同样由于线条运动而被不知不觉地穿越。整个作品的有关空间就这样在线条运动的引带下而形成一片空间之流。这片“空间之流”完全按时间顺序展开,并从属于线条的运动。

邱先生认为字的点划都有两个空间,一个是外部的,一个是内部的(见上图)。
他提出的内部空间、字空间、行空间,我认为都属于文字点画外部的空间,空间的大小和分布不同。
如果把文字比作是建筑物的话,那么,外部空间就是建筑物外围的道路,有宽有窄,好比国道、省道和羊肠小道.....邱振中在上图中标出的都是“道路”,内部空间应该是建筑物或物体内部的空间(见下图)。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4-4 23:35 编辑 ]
发表于 2009-4-5 19: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邱先生是用作“外接多边形”的方式来划定文字的内外空间的,我认为他用这样方式来划分,切断了书法作品的“气脉”,得到的不是生动的三维的空间,而二维的平面图形,而且是一种“无序”的、几乎无法走向“有序”的图形。
邱先生把围绕着一个单字的最小凸多边形所限定的平面,称为“空间”是不妥当的。字是和整个作品连在一起的,割断它与其他字的联系,把它单独立列出去建立一个独立的“字内空间”,对书法作品中的字划分都没有超越二维的世界,他是在对“面”进行划分,确切地说应该称 为“空白”或“图形”,而不能成为“空间”。
“空间”概念只有在三维的世界里才存在。
书法作品中的空白处就好比河里的水和空气,应该是所有的字共有的,割裂开来研究就好比把一条鱼放进封闭的瓶子里,把一个人关在封闭的房子里,它们是无法存活的。
这样的研究的结果是很片面的。这种分析方法,是在把书法引向图案和图形,将书法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创作的“资源”,去创作“源自书法的艺术”,把这种研究方法只能用于平面设计和工艺美术。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4-4 23:45 编辑 ]
发表于 2009-4-5 19: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邱先生在《书法的形态和阐释》一书中谈到了书法的“功力、运动、空间和时间等特征,他把这些要素视为书法的“生命”。他在《书法》一书中说:“功力”在习惯观念中具有神奇的力量,“缺乏功力”足以置人于死地,但是却没有谁认真定义过“功力”。很难为“功力”确指一些内容,如力度、稳定性、线条厚度、结构的准确性等,都是,但又绝不完全。”
什么是“功力”?他说内容很多,如“力度、稳定性等,都是,又不完全是。
构成书法中的“功力、运动、空间和时间”的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们在传统书法理论和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去寻找问题答案,但得到的总是一个”不可言说“的答案。
书法中的“力”有多少种类?有什么特征、要素?书法中“时间”怎么度量?书法中“运动”有没有一个参照系?这些问题到底能不能说?到哪里去说?谁来说?怎么说?
邱先生的书法理论常提到线条的运动,“力是因,运动是果”。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分析物体的受力一定要分析谁对它施力,找不到施力的物体力是不存在的。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书法的线条中有没有“力”?是哪个物体在“施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怎么确定?它属于什么性质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4-4 23:57 编辑 ]
发表于 2009-4-5 19: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乡愿 于 2009-4-5 00:02 发表


不是你找不到“向上”的第三维,所有乡愿者都找不到!

我告诉你“向上”的第三维在哪,即在“山山水水之间”  书法的第三维在爱因斯坦“弯曲的空间”的理论中


果儿: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关于引力的理论。他认为引力源于物体质量的相互吸引,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大。

    爱因斯坦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解答:空间本身是有形状的,当没有任何物质或能量存在时,空间应该是平直光滑的,当一个大质量物体进入空间后,平直的空间就发生了弯曲凹陷,这就像一条拉得很平很直的床单上,当放进一个保龄球时,床单就凹陷下去,所谓引力就是因为这样的空间弯曲而导致的。
如果把书法作品中的雄浑的点,看作是一个又一个“砸在平整的床单上的保龄球”,古代书论中用“高山坠石”来比喻。那么,“引力”深入到了无数变化万千的线条中。我在《阅读邱振中》一文中说过,书法的线条是“曲面”的,是一个三维世界里的“弯曲的空间”。
因此,书法中的“引力”环环相扣,无处不在。

爱因斯坦的理论可以圆满解释书法中力、运动和空间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4-5 09:27 编辑 ]
发表于 2009-4-5 19: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华-岳色湘声 于 2009-4-5 00:11 发表
]
不明白你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建筑是静止的。而字是“动”的,它有“势”。
如果你怀疑我是邱的学生或“邱粉”,就请你去“理论”版的《书法是什么》中走走,看看我是怎么对待他的理论的。

果儿:
不过我在那里 ... 邱先生的艺术理论影响了许多人的成长和对艺术的理解,我是在他思想的启迪下走上艺术之路的。他的教诲我终生难忘。当我发出这种不满和批评时,非常矛盾,这些观点为什么是邱老师提出的?批评这些观点的怎么是我?我怎么可以去批评邱老师。过去,这些理论在我的心目中都是近乎完美的,但今天我却无法抑制自己心中对这些过去认同的理论的不满。
邱先生创建这些理论是为了给后人“扫清一段前进的路”,我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也是这样,希望中国书法的学习之路更加平坦,使后人少走弯路
发表于 2009-4-5 19: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组织——从无序到有序

我认为书法作品中的点画仅是在局部上表现为平衡态,整幅作品好像是由许许多多看上去平衡的局部拼缀而成。而实质上它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系统。
比如“高山坠石”,我们不但要分析石头下坠时产生的各种力,还要分析地面受到的力,以及周围树木或生物等环境因素,被石头坠地时的力作用后产生的形变。
如果把书法的线条和点画都理解为“千里阵云、屋漏痕、高山坠石”等动态的物体组成的系统,那么,那个系统就永远也不会安宁,书法作品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系统。

但正因为存在这种“不平衡”,就有可能出现新的状态,一种可以具有一种令人惊异的有序程度,此时无数个分子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行为达到协调一致,那就是“耗散结构”理论。书法中内在的活力来自于以中国古老的文化体系,它和外界之间有着频繁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于是,这个系统中的熵就产生了(耗散)。
一个具有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作者和鉴赏者的头脑中,都有导致耗散结构生成的基因。一幅经典的书法作品,在他们的敏感的心灵中,一点、两竖、三勾的“无序”会自觉走向“有序”,会形成一种“自组织”。
中国书法的思想境界,是人类精神最高的境界!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4-5 09:27 编辑 ]
发表于 2009-4-5 19: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反扒 于 2009-4-5 00:09 发表


有些书法硕士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书法论文搞“外接多边形”,套美国鲁道夫·阿恩海姆对形式的分析;还有“中轴线”,是借自日本学者的方法。因为简单平移,论述浅薄,没有深入“书法”,论述上毫无学术价值 ...

我把邱先生对章法的研究看作是一个“单音”,或者是一个“噪音”,或者是一个“激励源”。灯不点不亮,书法中的线条是怎么“动”起来的?是因为“外力”作用,想到“挥运之时”,作者的手臂的运动?还是“内力”的作用,线条中蕴含的特殊的“力”在作用读者的感官,从而产生了到运动感觉。
邱先生只分析了章法的某些形式,而没有去总结章法的确定性和运动的规律性。


果儿:
我认为书法有四种“活法”,一、丰富的笔法、墨法落在纸上产生的“摩擦力、重力、弹力......”,我把它看成是“内力”;二、线条与线条之间相生相克所产生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压力、引力.....”我看成是“外力”;三、“六书”中深刻的内涵给汉字带来的“生命力”;四、汉语音韵中的律动带来的“韵力”,如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
     人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了音乐与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等许多学科都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中国古典音乐的奥秘可以说已经被“解码”,它已经找到了“确定性”。我坚信中国的书法也与上述学科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我们努力探索,我想它的奥秘有一天也会被“解码”,人们也会找到它的确定性。
从此,书法不会再是书法家的专业,它不再神秘,它会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表达情感、修身养性、冶炼心智的工具,和传统坐禅、太极拳一样是一种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运动,是人体的“大药”。

邱先生是一位先行者,他已经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在理工科的专业基础上对书法章法的构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的书法理论成为人们思考和学习书法的支点,是一座通向现代艺术的的桥梁。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4-5 00:51 编辑 ]
发表于 2009-4-5 19: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冷爱武:
引用冷爱武:
看来并非纯学术上的争论了。学术争论的出发点是学术本身,而不是私人恩怨。其实从楼主的帖子里可以看到有的问题已经陷于“偏执”,譬如“修养书法与艺术书法”的问题。学术上的辩难是学术蓬勃发展的动力,许先生大胆质疑权威的勇气令人钦佩,但融入私人恩怨是不可取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是教导人们尊敬恩师,师生关系一旦确立,一辈子是不可更改的。朋友之间的恩怨都可以化解,何况与自己的恩师?关键是如何化解,这需要勇气和真诚。我无意得罪许先生,也不是邱先生的粉丝,望许先生能平和地看待我的话。

三人行必有:
说你是乡愿,真是再恰当不过。
发表于 2009-4-5 19: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表现的是一种时空关系,我觉得书法中的时空都是“多维”的。这也许就是书法线条变化莫测的重要原因。

多维的时间

人们日常的时间观念和使用的时钟,是建立在地球自转和公转基础上的,是一种太阳系钟和地球钟。
就象化学界有化学钟、生物界也有生物钟一样,书法也有“书法钟”,这些钟的运行节奏彼此都不同。
我把书法中时间,称为“书法钟”,它是一个书法家“自组织”中的秩序。“书法钟”里是书法家成千上万的细胞,他们好象都精确地知道彼此在做什么,好象能彼此“交换信息”。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人的头脑是一个“小宇宙”,它随宇宙万物一起运动,只有远离平衡的过程,变化才能发生。 科学实验表明,在近平衡态,与熵产生相联系的耗散具有最小值,而在远离平衡态时正相反,新的过程开始,熵产生增加。
每一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的“钟”,都会以自己特有的稳定的速率运转,每一个细胞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人是由多种脏器聚合而成,它们相互协同、相互干扰,“书法钟”可以在各种不同风格面前不断进行调节。
自然界有许多种如化学钟、分子钟、原子钟、生物钟它们各自都有自身的时间维度。
每一只钟的的运行速度都不相同,分别产生不同的时间维,每一种、原子、分子、生物都产生一种独立的时间维,即时间编码,这些时间维与三维空间交织、卷缩在一起,产生多维的宇宙。
每个人对书法中的时间理解都是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特殊的编码,都有自己特有的“时间维”,他们可以用这种编码创造自己的艺术形式,也可以用自己的编码去解读前人的编码。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4-5 08:50 编辑 ]
发表于 2009-4-5 19: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果儿:

“万岁枯藤”与弦理论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太天真了,书法不就是用毛笔墨汁写在纸上的字吗?很多人可能连它的立体性都想象不出来,连三维的世界都进入不了,怎么去进入多维的世界。
其实,我们看到的周围世界里有许多蜷缩的维度,它们都是空间结构的一部分,只是没有被我们认识。
如古典书法理论中的“万岁枯藤”,它深深扎根与土壤,盘结在路上、悬崖上、攀援在大树、在岩石上,盘根错节上还寄生着许多虫草、鸟巢、并且不断向晴空舒展,已经在长了“万年”......它好比一根“经”把世界上许多生物、植物、动物都联系起来,这些生物、动物、和植物都有着不同的时间维,有自己的“生物种”,它们现状各异,有着不同的空间维,这根“枯藤”就是一根穿越了时空的琴弦,在每一个书法人的心中奏响,它不但穿过三维展开的空间,也穿过了那些蜷缩的空间。这就是“弦理论”的空间和时间形式,这种理论对我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概念是一个颠覆。我想书法和这种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树立这种多维的空间和时间观念,对书法的多元化探索有着深远的影响。


邱振中在作品中的运动与空间中说:“一种视觉艺术如果没有独特的时—空特征,不可能在形式构成上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面目,它不是成为其它艺术的附庸,就是成为艺术史上的过眼烟云。例如美术字,与其它工艺设计相比,它除了按照文字结构来安排图形外,时—空特征与其它设计毫无二致,它始终不能成为工艺设计之外的独立艺术。”

邱振中根据运动学分析的是书法运动的轨迹,是一个被简化了的模型,这个模型描述了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等运动的规律。
在运动学中研究的书法的是忽略了大小和形状的线和点。
因此,我认为如果忽略书法作品中“点画”的大小和形状去研究它的运动;用“外接多边形、外接圆”等方式,切断单字与作品中空白的联系,去分析它的形式构成,很难了解书法时—空特征和全部的内涵。这样认识的书法有可能会成为其它艺术、特别是平面设计和工艺美术的附庸。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4-5 01:5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8 09:15 , Processed in 0.1704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