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崔自默“质疑文怀沙”的质疑的再质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1 00: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gif88::gif ::gif88::gif
发表于 2009-2-21 11: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六月雪 于 2009-2-20 20:51 发表
标签: 文怀沙  年龄  学问  李辉  质疑  
  李辉在《北京晚报》(2009年2月18日)写了一篇《三疑点诘问真实年龄及其他——李辉质疑文怀沙》一文,我昨天晚上才读到,读罢心中不禁感慨。而文老已经表示,不会回 ...

::gif88::gif
关所文怀沙的三个问题,可以说确实有问题,放在网络上议一议是可以的,因为他是名人,应该让大家“享受”一下知情权,娱乐娱乐。如果放在党报《北京晚报》上不点名地批一批,对事不对人,也是可以的。但在党报《北京晚报》上点名批判,实属不妥。浅见亦有三:

一.关于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古来就有虚报,典型的如齐白石,他为了避七十三、八十四两个关口,至少虚报了三岁。齐白石虚报年龄不涉及招工、入党、提干、退休、竞选,既不违法,也不涉道德,虽有人研究,但没有人追究。文怀沙虚报年龄问题,虽比齐白石严重,但也没有严重到要放到党报上去追究的程度,崔自默所谓“不厚道”是有理的。说少点,文老也是九十的人了,在这一点上“为尊者讳”也能讲通。

二.关于“劳教”问题

什么叫“劳教”?是有别于“劳改”的“人民内部矛盾”。严格来说,这种“劳教”在非官员的文怀沙个人来说,这是“个人隠私”,不能上报点名。正由于中国现行的“劳教”法规有问题,整死了大学生,正在呼吁取缔。仅从李辉所揭发的文怀沙“强奸”多名妇女,犯了“流氓罪”,被“劳教”的案情来看,亦是疑点多多。所谓“劳教”,最长时间三年,怎么文怀沙给“劳教”十八年?所谓“强奸”多名妇女,在“文革”前,只要拿住一个妇女的铁证,就不会是“劳教”了,可以判死刑,最少判无期。常言道“掉在茅坑里不是屎也是屎”,对这个说法,文怀沙本人以“情况复杂”而避之,不愿再去臭自己,也是人之常情。

三.关于“大师”问题

关于这些“大师”、“名家”之类的头衔,只要不涉及公权力,是假冒可批判,但不宜在党报点名。到今天,院士、教授、博士这些给工资和行政待遇挂钩的学衔、职衔也是水货满天飞,也没有见过在哪家党报上点名批过。什么国学、楚学,书法界的人大多听不懂,别的不说,就说书法吧:以公权力当书法“名家”的还少吗?最有行政实权的正局级的两任中国书协党组书记兼驻会副主席张飙、赵长青,就是伪书家,利用公权力按平方尺卖字,也没有上党报点名批判过。交怀沙连中国书协会员的牌子都没有用过,靠卖字度晚年,戴过“大师”帽吆喝吆喝也是可以理解的。文怀沙的字确实没有童子功,技法较差,但书风主北魏而不俗,所书文字诗文典雅有份,就这一点来说,就把沈鹏、欧阳中石、李铎、佟韦、权希军、张海、尉天池、申万胜、邵秉仁诸人比下去了!

由是观之,崔自默作为学生,“为尊者讳”,不避用词为老师辩解,也是可以理解的。流浪客发的文章,文笔犀利,推理精采,但还是可以刀下留情。建议抓大放小,把书坛的反腐败进行到底!如何?
发表于 2009-2-21 11: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怀沙发表声明回应质疑 自称问心无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1日03:5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学者李辉就年龄、经历、学识“三疑”文怀沙的文章经媒体曝光后,学术界一片哗然,网络上更是掀起了一场“打假”的狂潮。究竟是李辉造假炒作,还是文怀沙造假盗名?李辉文章曝光两天之后,文怀沙终于在昨晚10点通过对此事发表声明,然而,声明并非针对众人关心的三大质疑作答,只表明了文怀沙个人对此次风波的态度,即“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大师”表态 “问心无愧”

  昨晚10点左右,国学大师文怀沙通过香港某网站发表了亲笔书写的声明,算作对“炮轰事件”的首次回应,全文共200余字: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我诞生于忧患频连之己酉腊月初五,即阳历一九一零年一月十五日,其它歧说,俱不足信。后世史家当以此为据,无劳辨析,此哀言也;亦善言也。自揆平生碌碌,泰半荒度。堪留赠后贤及我不认识之子孙,已公开刊布者有:“正清和”三十三字真经及《四部文明》二百卷(约近一亿四千万言)。知我,罪我,有书为证,乌足道?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如是而已。

  文章一头一尾均盖有文怀沙的印章,落款为燕堂文怀沙,二OO九年二月二十日。

  除此之外,文怀沙的儿子文斯也发表了《有关家父的年龄》一文,就李辉疑问作出解答。文斯称,家父与家母当年离婚后又各自再婚,而家母的第二任丈夫就是家父的好友卞之琳叔叔,卞之琳叔叔出生于1910年,与家父兄弟相称,他和家父并无悬殊的年龄差距,仅从他与家父的关系,就可以推断出家父的真实年龄。

  就文怀沙声明的内容,记者立刻与李辉取得联系,但李辉并不买账,“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质疑,我希望能得到他的正面质疑,有了进一步的回应,我再说。感谢媒体关注此事。我很好。”   

  网友声讨 打假到底

  新浪网昨日开通专题就“李辉质疑文怀沙”一事展开讨论,同时,在专题中还有一项“你相信文怀沙造假吗?”的投票测试。截至昨晚11点,已经有3700多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相信文怀沙造假者竟超过3400人,比例高达92%。真假如今尚无定论,但就网络发起的民意调查而言,九成网友都站到了李辉一边,认为大师文怀沙实则是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声称要支持李辉,打假到底。

  同时,不少圈内人士也纷纷发文对文怀沙“国学大师”的身份表示质疑。作家“十年砍柴”便发表《文怀沙大师大在学问还是包装》一文,并引用《儒林外史》中“老道成仙”的故事调侃某些人装神仙,扮大师,无非是为了骗钱;学者徐晋如则在《文怀沙:贱人还是大师?》中细数了更多他所耳闻的文怀沙“恶行”,除了李辉提到的“文革英雄经历”,还有文怀沙四处炫耀与伟人合影,以及临睡必看美女裸照等糗事。

  面对不利局面,自称文怀沙弟子的画家崔自默依旧力挺恩师,对网络投票嗤之以鼻,“可以肯定,在这些参与者当中,认识文怀沙先生的人毕竟是少数,按常理讲,怀疑与肯定的概率应该是各占50%,然而却不是——这说明所谓‘欢迎参与调查’,其实就是‘欢迎起哄架秧子’。”记者 徐力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21/035817258456.shtml
发表于 2009-2-21 11: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德清:喧嚣的国学能有几个真正的大师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07:18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作者:于德清

  2月18日,北京晚报刊发李辉的文章,对“国学大师”文怀沙的年龄、入狱经历以及学术水平提出了质疑。文章认为:文怀沙夸大了自己的年龄12岁左右;文怀沙1963年入狱不是因为右派,是因其冒充文化部顾问,猥亵、奸污妇女十余人,被以“诈骗、流氓罪”劳教至1980年;而文怀沙的楚辞研究,也被称作第一次出手就砸了锅。

  李辉对文怀沙的质疑拿出了很多证据。2月19日,艺术家崔自默在其新浪博客发布文章“关于‘质疑文怀沙’的质疑———替文怀沙回应北京晚报”一文。该文自称曾就此事与文怀沙通电话,文怀沙表示不回应此事。崔自默于是为了维护沙翁的清誉而替他辩护。现在,世风日下,崔自默文章的真实性也当是存疑的,尤其是其文章中所引述的文怀沙的表态更是需要打个问号。

  关于文怀沙的年龄、入狱的罪名等关键性问题,文怀沙皆未做正面回答,而是含混带过。文章中更有这样的文字被网友抓住了把柄。崔自默问文怀沙:“你得罪过那个记者?”文怀沙答:“他采访过我。那是在上个狗年。我提出‘狗放屁,放狗屁,放屁狗’几个概念:‘狗放屁’是自然现象;‘放狗屁’是指责人的不当行为;而‘放屁狗’则很可怜,不会看门,只会专业地放屁。哈哈哈。”然而,有见识的网友立刻指出,“狗放屁,放狗屁,放屁狗”论并非文怀沙的发明,而是陈独秀在“向导”周报上骂章士钊时的创举。网友进而认为,这是文怀沙欺世盗名的又一证据。崔自默如果所述是真,那么文怀沙这么说就是对李辉的一种辱骂,而不是真正的回应。然而,崔文所说是否真实,也需要文怀沙自己回答———即便别人有一万张嘴,也代替不了老先生自己出来把事情说清楚。

  虽然,对文怀沙的此番质疑属于个案,却是当前这场浮躁的国学热潮的必然。近年来的这场国学复兴运动从官方到民间都陷入了一派迷狂。明明是没有什么国学大师,愣是有如此之多的人顶着大师的华盖招摇过市;明明是没有灵魂,却在商业的诉求下誉之为现代人的“心灵鸡汤”。这场国学复兴没有标志性的灵魂人物,只有商业偶像。

  季羡林先生最近关于国学的谈话,已经被某些学人奉为指导国学复兴方向的“季四点”。但是,这个所谓的季四点也仍然是有形式而无内容。1958年,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和张君劢四位儒学大师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季四点与这份宣言的差距可以用十万八千里来形容。被奉为当今国学界泰山北斗的季先生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大师的水平。虽然,季羡林是清醒的,他不敢以大师自居。可其他大师清醒吗?那些热衷于国学,天天喊着恢复传统的人清醒吗?当今之国学大师巍巍乎高哉,然而却也岌岌乎危哉!不论其是不是文怀沙,总会有人要为这场国学浮夸运动而付出代价。

http://news.sina.com.cn/pl/2009-02-20/071817252340.shtml
发表于 2009-2-21 1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砍柴:文怀沙大师大在学问还是包装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07:34  东方早报
  作者:十年砍柴

  文怀沙老先生早就享有“大师”声誉,笔者20年前在湖南乡下读中学时,文先生已是长髯飘飘、鹤发童颜的范儿。而今当年的文学少年变成无趣中年,文先生还是那副派头。近几年来,关于文老先生的“大师”含金量、壮年的往事,也有过争论,但影响不了老先生的盛名以及荧屏上谈笑风生的光辉形象。学者李辉先生近期一篇文章,将文老先生的“大师”面纱给无情地扒下来了。

  李辉先生用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无非是事实考证加常识分析。李先生找到权威的资料,证明文先生出生于1921年而非1910年,所谓百岁老人犹能登坛论道的传奇也就不存在了,那么他所言的18岁被礼聘为教授实际上是7岁,根本不可能;其在上世纪60年代身陷囹圄并非因言罹祸,而是其他与政治无关的原因;以戴罪之身随便写一首讽刺江青的诗,怎可能那样轻易流入宫阙之内。在资讯发达的今天,稍微认真的人,只要用心,其实不难查证这些信息。可是,在李辉先生之前,没人去下这个功夫,或者说,多数人不愿意去管这个“闲事”。至于靠吸引眼球为生的一些媒体,其从业者压根儿不在乎文老先生自述是真是假,有些人更愿意向公众推出一位外表、做派、经历更像大师的老人。

  在没有真大师的时代,就靠人为地去包装大师。大师,一旦可以包装出来,那就必定泛滥开来。今日中国被媒体冠以“大师”称号的人,恐怕多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如果以前那些真大师地下有知,看到自己和后世学问不入流者,戴同一种标签的帽子,不知会作何感想。

  当下媒体上大师泛滥,和每年热议诺贝尔文学奖一样,是人文精神稀缺、学术泡沫化的一种表征。一个没有文化的暴发户喜欢装有文化,一个没有大师的社会,喜欢胡乱批发大师的帽子。因为不自信,因为焦虑,需要这类概念打气壮胆,那么善于自我包装的人就如鱼得水,利用媒体为自己造势。他们深谙公众心理,知道哪些外在的信息容易打动人:如年长德劭,出自名门,气度不凡,经历坎坷,一身傲骨等等。因为多数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往往靠观感或媒体的介绍来判断。比如,谁是国学大师,谁真正在《尚书》、《诗经》、《楚辞》上造诣很深,多数人哪能自己去了解相关信息再作判断,往往会受媒体的影响。而可悲的是,没有真大师活着作对比,或者真大师因没有眼球效应而默默无闻,那一定是被包装的大师的幸福时代。

  在中国古代小说里面,常有一些仙风道骨自称活了几百岁的老人,如《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在杭州遇到一位老道,“左手自理着腰里丝绦,右手拄着龙头拐杖,一部大白须直垂过脐,飘飘有神仙之表。”自称活了三百岁,能炼煤成银。这“神仙”不久就病亡了,马二先生侥幸没受骗,知道这人不过是一位才六十六岁的村野匹夫。

  这种人装神仙,扮大师,无非是为了骗钱。前不久北京就破获一个案子,一位九旬老翁冒充民国元勋李烈钧将军,骗了一位外籍华人的巨款。历史上某些士人,也会在外表、举止上显得与众不同,其出发点更多的是邀名,但名利一体,有名就有利。如魏晋和晚明时期,文人装“大师”成为某种风尚,但由于那个时代毕竟有不少的真大师在,多数装扮的“大师”难以成气候,多数被人忘记,毫无影响。有些真大师,也难免故作姿态,炒作造势,以博取更大的影响力。文老先生私淑的章太炎先生,也是靠真学问而被人看成大师的,舍此,十个“章疯子”合起来也不能被称为大师。真正学问博大的学者,也不需要靠曝光度、靠师承或者不俗的外表来显示其大师风范。钱穆中等师范毕业,冯友兰口吃,顾颉刚木讷,陈寅恪后二十年双目失明,且被“雪藏”多年……

  武将,喜欢夸大自己斩获的人数,文人,喜欢夸耀自己的文才,此乃人之常情,算不得大毛病。文老先生这样经历过风浪的老人,晚年和身旁的人吹吹牛,也没什么。可吹牛的素材,被精心编制成一张越来越牢固的面纱,并以此面目在公众面前表演,那就是近乎优伶一样的人物了。不过,说到这里,我倒要替文老先生辩解一句:我说什么你们就信什么,活该!谁让这个时代患上“大师饥渴症”呢。

  (作者系知名网友)

http://news.sina.com.cn/pl/2009-02-20/073417252527.shtml
发表于 2009-2-21 11: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裴钰:文怀沙式国学是一场伪国学的庙会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1日09:48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裴钰

  近几年来,以文怀沙为代表的国学大师们,掀起了“新国学复兴”。说他们为“新”国学,在于他们用儒学直面当代问题,力图用新型的国学理论来推倒现代人文主义。我们不妨先看一下文怀沙的“新”观点,如,文怀沙认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和谐”,让人与人之间“天下为公”。用和平去代替战争,用爱去代替恨,用报恩来代替记仇,让人类能够和平共处。

  实际上,儒学几千年传承不变的根基,也就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不是“和”,而是“仁”,在“仁”的思想基础上又形成了政治理想——“仁政”。这本是常识问题。而文怀沙却把“仁”篡改为“和谐”。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他的“正、清、和”三字经中,又把“正”当作了孔子的核心思想,忽而是“和谐”,忽而又是“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自己都莫衷一是。传统的“止战”思想,并非源于孔学,而是墨子之“非攻”。文怀沙把墨家学说划给了儒家,真不知地下的墨子会有何想?

  这样的“新国学”,我称之为“文怀沙式的国学”,它既僭越了儒学本身,篡改了儒学真实的本质,套用儒家的概念名词,基于完全混乱的逻辑,不仅漏洞百出,而且经不住历史和现实的考量,不堪一击。因此,“文式国学”是假儒学,谈不上复兴,仅仅是一场伪国学的庙会。

  其实,“文式国学”最热闹的鼓噪,是它的市场化。“文式国学”的思想创新几近荒唐,理论体系充满僭越,阐述肆意混乱,又动辄举着“儒释道”唬人,真可谓“不新、不古、不深、不浅”。文化传播如果没有自身的精神内核,那可就真成了卖书、卖光盘、卖讲座了。

  和“文式国学”不同,在今天,真正的文化重建,抑或传统复兴,归根到底还是在思想的层面上,推动文化形态走向多样性,专注人文关怀,从而实现创新。

http://news.sina.com.cn/pl/2009-02-21/094817260470.shtml
发表于 2009-2-21 11: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像的倒掉和国学大师的招摇

2009年02月21日 08:57:5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进入论坛]  

  这些年特别是进入新千年后,文怀沙先生频繁亮相于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在各种自述或专访中,此公生平的耀眼传奇引人注目者,主要有三点:一、自称出生于1910年,故今年已被媒体称作“百岁老人”;二、自述“文革”经历,系因被打成“反革命”而锒铛入狱,同时,又因写藏锋诗“反江青”而被视为“英雄”。三、被誉为“国学大师”、“文史大家”、“楚辞泰斗”。

  实际上,文怀沙是1921年出生;“文革”中入狱是因为“自五十年代起冒充文化部顾问,以此猥亵、奸污妇女十余人”;至于“国学大师”、“文史大家”、“楚辞泰斗”,学界知其底数的人则都明白,文的楚辞学问至多可抵一名中学教员。(人民网2月19日、《北京晚报》2月18日)

  如果没有人民日报记者、文化学者李辉的这篇文章,庸常如我辈者是万万也想不到,这名所谓国宝级人物,原来如此不堪。李辉的指陈当然需要验证,文先生是否回应、如何回应?这一切都值得期待。但不争的事实是,又一个偶像倒掉了,又一个大师“沦陷”了。

  在渴求真相之余,是不是该追问谁制造了这一幕滑稽的世纪恶作剧?近年来,文先生享誉日隆,人们用了几乎所有华美的词语如“国学大师”、“文史大家”、“楚辞泰斗”描摹他。那又是谁第一个将这些帽子扣在他头上?如果是文先生自己,那就是邀宠,是自我抚摩;如果是别人,那可能就是不负责任,是浮夸,是制造虚假繁荣。

  这是一个大师匮乏的年代,温总理也为当今涌现不出大师级人才感到“非常焦虑”。但这又是一个大师多如牛毛的年代,有自封的、有被封的、有假装的、有半推半就的。显然,许多所谓的大师是伪大师,这样的大师越多无疑越折损真大师的威名。

  当今不乏假装大师或半推半就大师称号的人。某含泪文人不是对大师称呼很陶醉吗:“比‘大’字等级更高的是‘老’字,一个人先成‘大人’才能成为‘老人’,那么,既然我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师’,那就后退一步叫叫‘大师’也可以吧。”

  大师为何泛滥?一方面当然是一些人过于浅薄,习惯于匍匐,勇于下跪,动不动就封一些稍有成就者为大师,高帽虽高,但含金量不高。另一方面也与当事人不自知有关,汲汲于沽名钓誉,别人真真假假封其为大师,他假装推脱一番便颔首笑纳,有时连谦虚的环节都省略了。

  这也使我想起季羡林先生,他曾说过希望“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三顶桂冠指的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称号。老人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老人还说:“我写的那些东西,除了部分在学术上有一定分量,小品、散文不过是小儿科,哪里称得上什么‘家’?”

  季羡林毕竟只有一个,像他这样自谦的人也不多。“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的人,却偏偏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学大师”、“文史大家”,这样的人可谓多矣。顶着虚假高帽招摇于世、安享世人膜拜的人,也可谓多矣。这些人难道没有愧怍之心吗?很难!自我抚摩很舒服,被人抚摩也很舒服,特别当这抚摩和名利联系在一起时。

  哲人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都跪着,让我们都站起来吧。奉劝一些好事者,别动辄给人家加封大师的冠冕,干什么不好,非要装孙子?也忠告一些人,别动辄自封大师,或把别人送的大师高帽如获至宝。看这趋势,过不了多久,大师也会成为骂人的符号,如果大师继续泛滥、伪大师继续为老不尊的话。


http://gold.hexun.com/2009-02-21/114778140.html
发表于 2009-2-21 11: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茅盾曾称文怀沙“为人浮薄”

2009年02月21日04:16  来源: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0) 好文我顶(0)   在李之柔打理的文怀沙官方网站上,文怀沙的“大事年表”详细记录了这位老人的文化行踪。年表中,文怀沙除了在1947年写过一本《鲁迅旧诗新诠》、1950年代前期参与了楚辞翻译之外,并没有更多的学术成果,诗作也只有少数的几首。

  至于《鲁迅旧诗新诠》这部书,一直被文怀沙及其追随者称为“鲁迅旧诗研究的开山之作”,也曾受到茅盾的质疑。茅盾曾在1977年致信给鲁迅研究专家王德厚说:“《新诠》"引"中所谓"此书初稿甫成,承茅盾先生改正错误之处甚多云云",不是事实。1947年5月后我从苏联回上海,旋即赴香港。文怀沙为人浮薄,我们都避之。”茅盾更说:“我大胆猜度,这是个妄人,写这本《新诠》为了骗人,却在"引"及"按"中故意拉入一些文艺界人以示其交游之广阔,也是为了骗人。”为此,文怀沙助手李之柔曾作文回击。

  在文怀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其两大学术亮点,受到学者的质疑远比称赞多许多。而对文怀沙之所以著述偏少,与文怀沙亲近的崔自墨则认为是“述而不作”,意即只说不写。

【来源: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http://gold.hexun.com/2009-02-21/114778140.html
发表于 2009-2-21 11: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视频:

凤凰网独家专访文怀沙 亲书声明"但求无愧我心"

http://culture.ifeng.com/special ... _5651_1025935.shtml
发表于 2009-2-21 11: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23:30 , Processed in 0.14411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