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85|回复: 0

艺海珠尘[默庵艺术随笔]--刘知白 将陆续上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4 21: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知白现在忽然很火了。据说在北京,他的一开小册页,都是万金难求。身谢道隆,历史就是这样吊诡。若在十年前,又有几人知道他这个“黔中老画师”。
   也许刘知白从没想过他的生后是辉煌还是寂寞。在他晚年,他仍旧是抱着病躯,在那近乎痴迷的“梦想王洽”。他又哪里知道,他的一支笔在白色的宣纸上横涂竖抹后,竟能惹出这样多的人间毁誉。他,只是在画着而已。
   这位生长于安徽的故家公子,年轻的时候,求学于苏州美专。看的是江南白墙黑瓦桃红柳绿,听的是吴侬软语浅唱低吟。他怎会想到,因为战乱,他会挟笔砚一路颠沛流离,最后到了夜郎瘴疠地。曾经一掷千金的他,最后会穷的买不起一张画画的桌子。可他还是要画,于是学会了钉壁作画的本领。
   乱世结束了,天下太平了。在新社会里,他曾经的万贯家财,早已烟消云散。留给他的,只有一顶“地主右派”的帽子。但正是因为这顶“帽子”,他去了洗马河,一个飞鸟过都要回头的穷山沟。这下,不要说桌子,笔,墨,纸统统都没有了。他在这穷山恶水里茕茕孑立,他默默的看,默默的想,看看想想,想想看看,有时,找个烟纸勾上几笔速写。安顺洗马河一带,怪石嶙峋,居然成全了他,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粉本。画着画着,烟纸越积越多,他会心的笑了。在劳形大块的手掌里,他终于牢牢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这根稻草就是艺术。也正是艺术给了他面对不平,面对苦难的勇气。
  晚年的刘知白,因为病,一直深居简出。即便在贵阳,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来自江南的画师。他还是在画着,他的艺术也逐渐从吴门四家,走到了四僧,走到黄宾虹。这样一路走来,慢慢地,他在找自家的面目。最终,他选择了泼墨,他要去寻找传说中的“王洽”,他要突破最后的牢关,然后羽化登仙。近了,更近了。令人惊讶的是,在他笔底,却出现了一种近乎西方抽象主义的东西。他找到“王洽”了吗?
  2003年,“非典”后那个似乎特别炎热的夏天,刘知白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也把疑问,留给了后面的人们。至于他的画后来又怎样的为京华名流所激赏,他晚年无墨骨的泼墨,又怎样的引起争议,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曾经这样画了一辈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6-16 03:27 , Processed in 0.1246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