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68|回复: 37

[兰亭画廊]意以古会—朱晓光书法艺术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0 23: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艺术文献网站讯:
      2008年8月22日,朱晓光书法精品展将在北京和平门瑞驰大酒店 兰亭画廊举办.届时将展出朱晓光近期书法精品,特邀请广大网友到场参观。
  策    展:张文基
  主办单位:北京瑞驰大酒店  兰亭画廊     
  赞助单位:北京瑞驰大酒店   
            北京索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通天河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中国艺术文献网    www.yishuwenxian.com
          《书画文献》杂志
展览时间:2008年8月22日--8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和平门瑞驰大酒店 兰亭画廊交通:
    公交:673路、9路、301路、808路、7路、67路到和平门东下车即可
    地铁:二号线和平门站下车即可,由D口出来即到
145444
20080819_cac105756b5eb35ec275rz9zGaypbCYA.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23: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晓光近影
20080819_998104bb2fcbe56044e1tY9PRLsFCcek.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23: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晓光艺术简历
朱晓光,号玉枕山人,拾馀轩、坤仪草堂主人。男。汉族,一九五七年生于江西武宁。初习唐楷、汉隶,继宗晋唐行草,多得力于王羲之《十七贴》、颜鲁公《祭侄文稿》、孙过庭《书谱》、皇象《急就章》、索靖《月仪贴》。上溯钟鼎篆籀,近取宋、明、清及近代王蘧常诸家,并究习历代书论以求厚积薄发,开源辟径。作书用笔力求缓、厚、涩,以期达到宁涩勿滑,宁古勿新,宁拙勿媚,化超轶灵动为沉稳浑劲,化惊蛇鸾舞为枯藤坠石之意境。从而形成姿态逸发、气势开展、结字圆劲、意态古雅之书风。
书作曾多次在国内国际书法比赛、展览中展出、获奖,被诸多博物馆名胜地收藏勒石。传略收入国内外四十余部大型书画辞书。一九八八年获“牡丹杯”国际书赛二等奖及“龙年国际书赛”铜奖,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八年作品连续入选并参展于全国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艺术展,一九九四年作品参展于“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40周年”书画展并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收藏。一九九五年作品入选并参展于《全国第六届书法艺术篆刻展》和《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大展》。二00五年获《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展》一等奖同年获“上海海内外书画精品展”金奖,二00七年又获该展特等奖。二00三年《书法导报》精英出场栏目发表专题,二00六年《书法文献》、《书画丛林》专题介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庐山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书法文献》特约编委。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23: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晓光书法评论

墨池生悔吝 药庋混慈悲
                ———小记朱晓光

                                       汪为新/文


        自南昌至武宁,走高速经永修,大约两小时的车程,一路绿色遍铺,湖光掩映,时而开阔辽遥,无边无际;时而水帘高挂,触手可及。
      自古言南方有佳山水,我想其中必有武宁……进入武宁,见四周湖水环绕,碧山相连,倘若不是身临其境,一路走来还以为是聊斋里的隔世,恍如人间分离。
      这时,我想起晓光在北京时常说的迷恋老家的话,也难怪晓光对“长鸣江树里,缓蹀翠微间”有如此的依恋,原来此地的确养人。
      晓光家学渊源,以中医行世,且仁爱为怀,对“慈和恺悌”等医德要求有独特的理解。他自谦自行,偶然行医,但踵门求医者不断,却常不收酬金,只求眼前食足,对行医者来说,这也是一种立德。
      我与晓光相识缘于他的书法,他对书法的用心、赤诚与敏锐让我感佩;后识其医,二者内里其实极其一致,医德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救济本旨,首要的问题就是关心、体贴、爱护人,而不是只关心一己的私利,以至不惜损人利己,伤天害理;中医讲究“医品”,温和、调理、自适;书法讲品质,曰神品、妙品、能品、逸品,,解释为:平和简净、遒丽天成,所谓墨守迹象、雅有门庭。书法品格又是书法艺术的一个审美范畴,包含两层意思,一指书法家的人品、胸怀、情趣等;二指书法作品的等级、品第、格调等。医与书品质要求极其一致。
      初见晓光书法是他的章草作品,我们论章草出于汉黄门令史游,史游以散隶名云云,晓光之书颇见严正刚直之气,单以书法论,晓光在江西乃至全国都可与同仁较高下,而晓光生性内敛,对名誉、利益举之若轻,而于书法却动辄以信仰论,因此在圈内口碑极好,加上他身边好友、书界前辈常与外界论起,故诸多场合晓光往往人未到而声先扬。
      我与晓光也常有论道,譬如论及“先博后专”抑或“先专后博”,常有激烈讨论。晓光对王蘧常极其倾倒,而王蘧常先生在青年时代学习《十七帖》时,同乡沈寐叟就对他说:“治学必须别辟蹊径,一探古人未至之境,或少至之境。倘亦步亦趋,循旧轨辙,功效实稀。《十七帖》虽属右军胜迹,然千百年来,已被人学滥,不如冥索右军所自书之章草为之得。”于是晓光对王蘧常极其钻研的同时也旁及汉隶、唐人诸家,深入临习古人以加强书法创作时书写的丰富性,但王蘧常先生线条的朴茂雄厚与其心底契合,因此晓光从学书至今对宽博绵实的书风镌刻在人生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记得王蘧常在《书法答问》中提出6点要求:一、在专一;二、在敏速;三、在诚正;四、在虚心;五、在博取;六、在穷源委。其中“敏速”二字很有意思,敏而好学,“速”为“不怠”,“追根寻底”这一点对书法家来说很重要,知字之来源变化,草法之各种写法都是不可或缺,也的确,中国书法史上以如此粗壮雄浑的笔致和线条来表现章草的古朴之美,王蘧常是第一人,难怪郑逸梅先生称其为“天才”。
      晓光以章草作为入书的路径,取法既高,其实在今日书法现状,文化垃圾和垃圾文风成为当今书法的基本内容,庸俗文化充斥社会各个角落,丑陋渗透到大部分书家的心灵深处,取乐代替审美,愚昧颠覆文明,低俗扮演高尚,作为书法家,当代优秀的书法家首先必须是一“医生”,能断病由,下药方。对于“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正确理会,而从内心杜绝劣质的恣肆、张扬、放荡、迷狂是当代文化人的天职。
      而书法家书外功,对文史、韵律的兼擅也是衡量一个书家日后走向的重要条件之一,晓光谙熟此道,亦无俗事缠身,故投入之时间乃至坦荡陈词全托付于一管之笔。
      晓光在书法追求上走“尚气”的一路,尤其是他的最近作品,结实的用笔强调的是线条的质感,结字在古典的基础上走向轻松、自如,而且对“朴茂”和“古雅”的追求既是晓光对当下时痹的鄙视,也是对自我内省及自我观照的前提下发生的,是宁静的、内敛的、体道的状态,从这点来看,晓光是非常自律的人。
      如果晓光更自我地在远离名利、不求闻达的武宁行走,无毁誉与否伤神之烦恼,得闲时玩水游山,以文会友,神仙度日,不是人生最好的精神家园?
      再说坐镇武宁一方,采山水精气,得钟灵毓秀,天时、地利、人和加持于一身,晓光无疑会走得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23: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gif88::gif
DSC0379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23: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晓光书法评论

朱晓光其人其书

                                       陈  硕/文


        就知人论艺而言,我来介绍朱晓光可能不合适但也最合适。
    我与朱晓光自1996年相识,其后过往甚密,相知甚深,正是因为对其人有深入了解,才觉得能脱离俗见并超拔清格,发之为正声。
    晓光出生在风光秀丽、人文荟萃的江西武宁一个中医世家。其父为赣中名医,声名遐尔。悬壶济世之余亦颇好翰墨,其中有婉丽遒雅的君子之风。晓光医术及人品极好,记得一次我兰州的朋友在1994年左右得了很厉害的肠病,经多方治疗都没有明显效果。照样每天上十几次厕所,一米七五的人体重不足九十斤,1996年去上海某军医大,诊疗时被宣布为无法医治,他自己对生活也很灰心。我知道情况后,于2003年6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晓光,晓光二活没说,叫那位朋友赶紧给他联系,到现大为止经过一年半的治疗调理,这位朋友病已全愈,体重也达到了一百三十多斤。期间他二人还未见一面,都是在电话里问病下药,效果如此好,晓光也的确费心思了。更有甚者,所有用药,均是晓光自行炮制并用特快专递从江西寄到兰州,而且从未收这位朋友任何费用。我说晓光怎么不收钱?他说能治好这位朋友的病也算他此生有意义的事情之一,收钱就俗了。
    晓光的书法。初习唐楷、汉隶、继宗晋唐行草、多得力于逸少《十七贴》《姨母贴》、颜鲁公《祭侄稿》,孙过庭《书谱》,并涉汉、魏,以增古厚雄朴。宋以后人习贴渐趋绵软孱弱,气格不古。笔书凋伤/晓光欲揉和汉魏与晋唐,追求既古朴凝重而又飒爽迭宕的古风。打通所谓书体间的隔障,此一点与我看待书画的观点无异。中国书法根本核心无非是笔法,即用笔之法,也就是从毛笔怎样落到纸上收起全过程的控制。其起承转合,阴阳向背,黑白疏密,大小参差,统摄于一画当中。晓光常以医道论书道,医道与书道妙在平衡和谐。只有平衡和谐,人则无病,字也无病。晓光的作品用笔苍茫秀润,结字藏拙于巧。气势开展,逸兴遄飞,从头至尾略无滞碍,气韵畅达。有雅静之文人气象。
     祝晓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23: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gif88::gif
未标题-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23: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晓光书法评论

善人善书品自高
赏读朱晓光生生赠联

                                       云岐先生/文


        
        人生匆忙,故先贤以为“尺璧非贵,寸阴是竞”。与陈贺先生己三月不见,见当一叙。但时近下午一点,其夫妇尚食未进粒,我则急于参加师范八十校庆,双方均坐不下来。刚相握又匆别之际,他将笔者事先未知而为我代求的章草联展示于案头。联曰:
         烹经煮史
          益寿驻颜
    又双题款曰:素仰云岐先生博学多闻,精研经史,成就卓然。余甚神往,故以此联报赠,岁在丁亥初冬月,玉枕山人朱晓光敬书。
    茂规隆矩,满纸儒风。其书朴茂,一遵古法。犹如重上王遽常先师复旦之珠朗楼,所遇之宾,皆为俊彦。余怦然心动,驻足而观,于朱君顿生心仪之情。书作笔力坚劲,行笔苍涩自然,风貌有苍松古藤之姿,线条有曲玉垂金质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墨分五晕,谓浓湿枯淡焦,朱君之书,实为佳例。其笔法之精,提按使转之妙,于内懕收敛、外拓华滋、锋正毫顺、涩而不滑、枯而势顺、断而意连,所谓得气者用地诸端,几有出神入化之美。真知灼见者云:“字无临帖功,到头一场空”。朱君数十年临范功力,于毫端划沙漏痕中可见之。
    归而挑灯,品茗觅读所见朱晓光君有关报道,尤拜读汪为新先生《我看朱晓光书法》,及陈硕先生《朱晓光其人其书》。皆因人系书,因书论人,切中肯綮,系知人知艺之心得。
    其一,从中可知朱君书品之高,来之于取法之高,先后法乳于逸少之《十七帖》、《姨母帖》,鲁公之《祭侄稿》,皇象之《急就章》,索靖之《月仪帖》,又上溯钟鼎及汉魏六朝,而近法当代章草及手王遽常先生。幼少椿荫于令尊之庭训,耳提面命之育自不可没。可谓法高而渊源有继,临范功深。
    其二,成于用心专一,柳公权云:“心正则笔正”,后贤皆法。苏东坡正法于《东方溯画赞》六百余通。一时无双的大家胡问遂先生“心画”于《告身自叙帖》一千余通,姚青云先生法《孔子庙堂碑》三十余年。朱君专注于临范,又成同道之好评者,其成功也必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君数十年荡浆于书海法乳间,其木有本,其水有源,木则苍翠,水则浩碧,前景可观。
    其三,朱君以行医仁心仁术之道而移于书道,其书品必然有卓然于人之处。其以一年半时间,将大医院为之疑难的肠疾重症者,以杏林春暖的回春妙手,将身高1.75米瘦至90斤以下者,药到病除而又回升至130余斤,成医奇迹而免费玉成。以医导艺,辩医论书,仁心仁书,自成一家。此实非标新立异,而医理书理其脉相通。朱君书品,则人品之相映。我师姚青支夫子诗云:“自古人品定书品,二者如君皆胜任。”姚师数十年前之赞,移用于朱君,并非过誉而恰到好处。字如其人,其人如书,朱君不失为又一例证。余阅罢报道又重赏赠联,由衷叹曰:善人善书品自高。
                       (丁亥迎春于上海龙江东原菖蒲浜东全堂云岐斋南窗)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gif88::gif
DSC0379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23: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gif88::gif
朱晓光书法欣赏
DSC03652.JPG
DSC03653.JPG
DSC0365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7 11:26 , Processed in 0.1676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