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11|回复: 0

无边的逍遥——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遐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5 03: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篇:

    今天的徒步当然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但最引起我兴趣的是康家石门子岩画。当然,网络的存在使资料查找不存在任何问题,而我却想在之前谈谈自己看到岩画后最初的想法和思考并且保存这种独立性的思考以便不受干扰。看到这些岩画我想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岩画创作的时代;二,岩画所处的地埋环境及地质特征;三岩画创作的动机或着说缘起;四岩画的内容;五,岩画的作者和艺术特点。

    岩画中的除了有人物,还有动物。动物有的像猴、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其它,不一而足。人物有男有女,有大有小,并且大的和小的比例相差士分悬殊。而且有些男的有很明显的裸露的生殖器,这应该是一种生殖器崇拜的图腾标志。最引起我注意的是画中人物有这些很明显的特点:身材修长,头部呈椭圆形或棱形,脖子瘦长,手臂用直线表现,上半身是倒立的三角形,腰很细,下半身是伸长的菱形。这些几何状的符号构成的人体只有在脸部刻画上比较详细,眉毛、眼睛、鼻子、嘴唇清晰可辨,有些女性还戴有皇冠。这样的作品说明作者的创作水平还比较稚拙、稚嫩、原始,却简洁、概括、生动、天真浪漫,因此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岩画应该是东晋以前的作品,甚至有可能是和仰韶文化的人面鱼尾纹处于同一时期。又,有些戴有皇冠,大多数没戴,说明已经出现了阶级划分。说明已经不是原始社会的平等时期,最早应是原始社会后期。当我总结出了这些特点后,根据逐水而居的朴素真理,我四处寻找,就在不远处发现了河流,现在虽然已经干涸,但可以想象那时应该水流充沛,水草丰茂,一个部落在此逐水而居,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现在算是初步回答了第一和第四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只能查资料得知。现在要回答的是第三个和第五个问题。这肯定要涉及到社会学和艺术史学。首先,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所以,岩画的作者应该是在那些人中最具有绘画天赋的人,当然,那时很可能没有绘画这一词,所以用最具有造型处理能力这个词应该会准确得多。其次,这个作者不至于像今天的艺术家一样是因为自己要创作而创作出这样的作品,而应该是在某人或是某些人的授意这下完成这些作品。至于为什么用这种手段来完成这样的作品。首先,是因为那时没有纸张,所以只好用石头这种介质。再者,用图形这样一种方式这说明了他们已经有了造型处理的思维,并且认识到了用这种处理方式可以造成的永恒性。而绘画艺术正是这样诞生的吧?

作于八月三日凌晨



下篇



    今晚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这些岩画位于昌吉州呼图壁县的天山腹地,两条山溪汇流处的西北岸的岩面,岩画所在峭壁,系侏罗纪顶部喀拉扎砾岩中的一块较大透镜体。人物是活动在帕米尔、天山及北疆大部分地区的塞人,至于年代有距今两千五百年左右和三千年左右这两种说法,相差五百年,这也说明对该岩画的考古工作做得还很不深入。但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和之前的推断是不符的。因为据资料介绍,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所以不可能是同一时期(资料:仰韶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河南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的文化。早期盛行集体合葬和同性合葬,几百人埋在一个公共墓地,排列有序。各墓规模和随葬品差别很小,但女子随葬品略多于男子。),但从术风格上的角度却可以说是对仰韶文化的一种继承。头部在之前的描述中被我描写成椭圆形或菱形,而其实那是因为带着尖顶帽的原因。先前得出错误的结论原因一是岩石剥阞、漫漶而显得斑驳造成视觉的干扰,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观察不够仔细,三是先前关于岩画的知识欠缺,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从而没有形成关联想象。男性生殖器的着力表现可以判断这时已经从仰韶文化时的母系氏族阶段进入发展到了父系氏族阶段。

    现在又有了以下的问题:岩画的作者的生活方式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如何?他或他们(为叙述方便,以下均简用他)显然不同于一般人,正如之前所说的和一般人相比,他具有突出的造型处理的能力,但又因时代的局限只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对于一个生活在西域的人,是否见过绝大多数分布在西域外的仰韶文化的作品?或者见过其它的作品?是什么样的作品?这些作品,(那时没有作品和创作的概念,估且用之)是否影响了他的创作?如果没见过,那么他的这些造型处理的能力是从哪来的?天生的?他有没有哪怕一闪而过的想法:这些自己用铁器刻出的东西是艺术?他有没有想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的自觉追求?在表现这些裸体乃至交媾场面时,除了感觉很自然以外,他还有什么样的心态并处于什么样的(创作)状态?有些人物高2.04米,他又是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高度来表现?是偶然的数字?还是真见过这样高的人?又或者仅是一种夸张的手法?体现了他的构图意识的双人同体、三人同体有什么样的寓意?他和一般人的待遇一样吗?是否受到尊重和羡慕??他们的这些作品又曾给过哪些人艺术灵感?这些岩画的作者最终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作于八月四日凌晨



资料:康家石门子岩雕刻画位于昌吉州呼图壁县的天山腹地,两条山溪汇流处的西北岸的岩面上岩面平整,岩刻面约220平方米,雕刻着300余人,大者高2.04,米小者19厘米。有男有女,或站或卧,或衣或裸,男女合图、双头同体、三头同体图像,真实地体现了原始人祈求生育、繁衍人口的群婚制生活场面。这处岩画经有关专家论证定为距今近三乔暗娜塞人距今2500多年前,塞人就已活动在帕米尔、天山及北疆大部分地区。同众多的游牧民族一样,他们的经济生活以“随畜逐水草”为主,且兼营冶炼、加工铁器。公元前3世纪末进入阶级社会,建立国家政权,最高统治者称“塞王”。塞人喜欢尖顶帽,崇尚各种饰牌金饰片、铜器及各种野兽纹图案。古代塞人入居西域后,曾在新疆历史舞台上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呼图壁县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早在西周时期,呼图壁人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耕耘劳作。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写下了光辉的历史。
4558487247830020384.jpg
4558487247830020415.jpg
4559331672760152367.jpg
4559331672760152370.jpg
4559331672760152376.jpg
戴王冠的女子二.jpg
猴面人.jpg
猴面人、动物、人.jpg
裸露的男性生殖器.jpg
双人同体.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7 05:59 , Processed in 0.1271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