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22|回复: 0

成浦云:笔墨游走与精神越界——张大我个案研究(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3 23: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墨游走与精神越界
——旅澳艺术家张大我的宗教致礼

       张大我虽然于10年前成了了澳大利亚的公民并在欧洲的土地上四处游艺,但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中国身份,更没有丢弃作为中国艺术标志的毛笔、宣纸和墨汁。于是作为同道,我和张大我之间的交流大多也都在书法和水墨的范畴中展开。2006年春节过后的几天,我意外收到了张大我发来的一组摄影作品,标题为“向基督致敬”,一下子让我莫名其妙。我知道张大我一直在搞摄影,并且做了大量的“影像书法”和“影像水墨”实验,这是他“飞出纸面”艺术探求的一部分,虽然是摄影,尽管路径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思维触角并没有超出“书法”和“水墨”。而这一组“向基督致敬”的照片,不仅形式和内容远离了张大我的艺术原点,在情感取向上似乎也与一个华人艺术家的背景产生了较大的冲突,因为张大我不是基督徒,也不是基督教文化的专门研究者,而他的家族背景——外公马裕藻(北大第一任中文系主任)、四外公马蘅(前故宫博物院院长)、父亲张万里(著名翻译家)……这些在幼年时期就对大我耳濡目染的先辈们都是中国传统的衷心守护者,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少西方思想的启蒙,尤其是张大我本人,虽然在西方游历十年,却有一半的时间在中国度过,其参与的所有艺术活动也几乎都是在中国主题的框架内,那么这组照片究竟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动机?或者仅仅是偶得或不经意的涉猎?
       在后来的一次越洋电话中大我说到:文化应该相互尊重并相互包容。这是张大我对自己艺术人生的一个新的诠释,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在中西文化碰撞异常激烈的今天,人们不应该无休止地去强化差异,更不应该人为地制造裂痕、加剧冲突。
       回顾西方历史我们不难看出,13世纪以前,宗教对人性的摧残曾让西方陷入了漫长的黑暗,中世纪的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大旗对人性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尊重;然后从十七、十八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到近一百年来的现代艺术运动,西方文化一直在反思中不断自我蜕变和自我超越,这些蜕变和超越实际上最终表现出的是西方人对欧洲文化的一种自我尊重,这与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代代承因、自以为是的自恋和自足完全不同。公元中世纪正是中国的元明交替之际,此时西方因为对自身文明的连续怀疑和否定开始衰极而盛,中国却在换汤不换药的朝代更替中由盛而衰。正是因为有了怀疑和否定,才产生了对异于同时代文明——古希腊文明的向往以及异于本土本民族文明的借鉴和吸纳,最后导致了欧洲今天的繁荣,在这800年漫长岁月中,欧洲文明的起伏跌宕都在始终围绕着一个无形的线索——基督教,所以,欧洲文明也可以称之为基督教文明。基督教虽然在人性和理性的拉锯战中使欧洲人饱经沧桑继而复归平淡然后又和其他宗教产生了新的摩擦乃至战争,但是作为一种信仰和定力,基督精神始终是欧洲人的核心价值观。
     所以在我看来,张大我这组“向基督致敬”所传导出的真正意图,绝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尊重,而是出于一种正视、关注。那么我们应该正视和关注什么呢?——我们的不足,我们与别人的差异,最后才是我们的荣誉和骄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0 02:50 , Processed in 0.1239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