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31|回复: 7

【转载】韩寒解散作协和张悦然的“入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3 23: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韩寒解散作协和张悦然的“入会”


力瑾

  近日,“80后”代表作家郭敬明和张悦然已向中国作协提出入会申请的消息纷纷被媒体报道,一时间,“80后”作家是求认同还是被招安的热议不绝于耳。是“认同”还是“招安”,我不想争论,公道自在人心,没有争论的价值。我感兴趣的是:与“80后”代表作家郭敬明和张悦然的申请“入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寒的解散作协”言论。
  韩寒在他的博客文章中说:“我会不会加入作协?如果我去了就能当主席,我就去,我下一秒就把作协给解散了,这是中国文学的出路之一。”还说:“相信现在的作家协会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起的全是负面作用,当然,它是永远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积极作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家协会会越来越不起作用,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保护一直在弱势的文艺工作者其实才是协会该做的,妇联就是文联的改革方向。”
  虽然对韩寒的一些文章,我也不大感冒,但对韩寒能够说出上面这样掷地有声的话来,我还是由衷地拍手鼓掌叫好。那些渴望“入会”的“80后”作家和韩寒比起来,究竟谁的眼光锐利,谁的认识高超,谁更站得高看得远,不是很明显了吗?
  一个作家,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怎么可能和组织联系在一起呢?被组织关怀、照顾的作家,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只不过是被包养的“二奶”罢了,已经根本没有操守可言。被包养的“二奶”,难道你还能奢望她有什么操守吗?反正我是不敢这样奢望的。中国一系列类似黑砖窑那样的案子,我们中国文学界的失语,就是一个明证。中国文学,有没有问题?如果有的话,有什么问题?这是明眼人一看便知的,只是我们大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罢了。现在,韩寒说出了“皇帝其实什么也没穿”的真言,我相信又有一大批人心里不舒服了。
  中国文学有大问题,自从49年后,我们的作家想象力严重退化,几乎没有重量级的作品诞生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家协会难辞其咎。但,作家协会也是替他人作嫁衣裳,也是身不由己。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作家协会,而是对作家进行思想禁锢的专制体制。所以,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文学确实欠缺特别好的作品,从主流到非主流,都同样欠缺。解散作协只是解救披着作家马甲的写手,而解救出来后,这些换了马甲的家伙又怎能写出特别好的文学?当著名诗人赵丽华都改行当梨花教主了,当著名散文家余秋雨都成为行者了,当著名作家贾平凹也被曝出“性丑闻”时,中国文学还有走向成熟的资本吗?……一个失去想像力的民族,还能写出多少有想像力的文学作品?正是想像力的缺失,才使中国文学离世界越来越远!韩寒,你解散作协也救不了中国文学……”(流笙教育《韩寒,你解散作协也救不了中国文学》)
  是啊,单靠解散作协已经救不了中国文学,因为按照别人的要求进行思维,按照别人的要求进行自我阉割,是我们的许多“作家”的习惯。当这种习惯,深入骨髓时,你再给他自由想象的空间都没用了,他们已经不习惯让思想自由地翱翔,不习惯在天地间自由地飞翔。
  就在“80后”代表作家纷纷向组织靠拢时,我有幸听到了韩寒的声音:“关于参加作协的那些年轻人,人各有志,我不能评说什么.但关于作协一直是可笑的存在.应该说,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国有这个组织,以前前苏联有作家协会,我们中国模仿的前苏联,为了方便管理这些本应该不太方便管理的人,后来前苏联破产了.中国一直保留了作协,并成功的将一批批野狗驯化成走狗.时到现在,作协在政治方面的因素被淡化了.但还一直保留着……当然,我觉得这些组织以后的出路是所有的工作全都放在保护艺术家的权益上,比如打击盗版,惩治不良文化公司上,而不是去引导告诉你,你应该怎么想,怎么写,怎么演,这些都是私人的事情.而甘愿被引导的人,也不是什么好种。”这,多少让人有些许的安慰,因为年轻人中,毕竟还是有明白人在的啊,不然真是让人伤心失望之至了。
  作家协会是需要解散的,虽然不能救中国文学,但至少是在朝正确的方向走,至少让我们看到一丝亮光。比解散作协更重要的是,结束我们的钳制人的大脑,钳制人的思想自由的专制制度,还给我们的民众以自由。只有在自由的空气中,我们的文学之树,才有可能茁壮成长,才有可能开花结果,才有可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2007、8
  于速朽斋
发表于 2007-8-24 10: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研习书法已经形成一种循环:学习书法——参加国展系列——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如果也作类韩寒这样的想法,中国书法家协会应该解散,现实的书法学子该项何去何从呢?书法理想主义者、或者说真正有作为的书法家将因为“解散”得到怎样的好处呢?如果以类张悦然的思路遐想一下,你学习书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你将得到什么?学习书法的终极关怀又是什么?
发表于 2007-8-24 11: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gif88::gif ::gif88::gif ::gif88::gif
发表于 2007-8-26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83 于 2007-8-23 03:42 PM 发表

“如果我去了就能当主席,我就去,我下一秒就把作协给解散了,这是中国文学的出路之一” ...
发表于 2007-8-26 21: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83 于 2007-8-23 03:42 PM 发表

“……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作家协会,而是对作家进行思想禁锢的专制体制。” ...
 楼主| 发表于 2007-9-1 23: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傅国涌:作家协会 还要存在多久?

在巴金谢世一年多后,中国作家协会终于有了新主席,49岁女作家铁凝的胜出,可能会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其实,也不应该特别意外,早在四年前,中共十六大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名单中出现她的名字时,恐怕就已埋下伏笔。那时,巴金老人在病床上已缠绵多年,谁来接替巴金,大概也早已进入有关方面的考虑之中。说实话,凭我们在中国社会生存的真实感受,普通公民(包括对文学还有几分关注的人)对谁当作协主席,兴趣都不大。作协与我们的生活很远,作协体制中的作家也生活在别处,他们的作品往往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脚下的大地、我们栖身的时代没有关联,一句话,他们与我们无关,他们的事已经很少引起公众的注意力,除非是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比如前些天,沈阳市文化局在编作家洪峰上街乞讨,抗议单位连续几个月扣发他工资,就吸引了媒体和公众的眼球。当然,多数人是当作茶余饭后的娱乐来看,真正由此新闻而引发严肃思考的人还是很少。 本来文学创作乃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特别需要独立的事,作家这个职业因此被文明人类视为自由职业。作家追求的是千差万别,发出各不相同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声音,文学的根本特性之一就是个性化、独创性。如果说一批作家基于文学的原因要自愿成立一个团体,那是他们的权利。在独立的个人创作之外,他们也需要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批评、相互砥砺,成立他们自己的组织乃是自然的。具有不同文学倾向、不同文学偏好的人完全可以自愿组成各自不同的文学团体,创办风格各异的文学期刊,这都是正常的文学现象。关键是保证团体运行的经费要由他们自己解决,比如交纳会费,寻求个人、社会和企业的自愿赞助,自行开办社团事业等等。现在作家协会主要的弊端在于,依靠国家经费、纳税人的钱来养活一大帮专业作家和管理、服务于这些作家的人员,等于是在众多的行政机构外,又多了一个文学衙门,导致作家的官员化和文学的党化。一个作协,自上到下,不仅养活了那么多作家,而且养活了更多管作家的人,以及衍生在这根藤上的相关人员,其结果对文学本身有害无益。 文学权力化,作家官员化,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还多出了一条作家向市场献媚的路。至少有多位著名作家在不同场合表示,他们对现在的创作环境十分满意,认为什么题材都可以写,很自由。对他(她)们而言,文学作为获取利益最大化的途径之一,写小说作为捞取世俗利益、发财致富的重要手段,确实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他(她)们现在的小说题目往往也起得很刺激,类似《丰乳肥臀》、《有了快感你就喊》之类的小说题目随处可见。总之,很性感,很低俗,也很无耻,很能符合迎合某种生理需要,很能打动某些读者窥阴的心理,让他们束手就擒,乖乖地掏腰包。余华的《兄弟》以窥视女人屁股开始,几乎通篇都贯穿着“性”这根线。当我们发现文学与权力公开联姻的“金光大道”时代隐退时,另一个文学与市场通奸的时代已粉墨等场。聪明的作家看着眼下庞大的市场,眼睛发绿,他们深知只要昧着良心,赚钱、发财的大门已自由地为他们敞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几乎在一夜之间沦为肉欲、金钱的奴仆,这一切都是在现行的作家协会体制下完成的,开大会时不少作家还一本正经地坐在主席台上。 回头细想,自从胡风以诗人的灵光一闪,写下“时间开始了”这句诗的那时起,要想做一个码字为生的作家,除了进入作协,确乎已没有别的选择。作家协会俨然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文学分支,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叠叠,几乎将所有的专业作家都囊括其中,包“养”了起来,无名氏这样没有被圈在内的作家只是极个别的例外。在作协体制之下,只有得到这个体制承认,并进入了这个体制的人才叫做“专业作家”,他们领工资,享受一切政府给予的待遇,生、老、病、死都由作协体制来负责,只要在这个格局内,就旱涝保收。即使长期没有什么创作,也无所谓。所以,有很多因写了某一个作品(或某些作品)而成为作家的人,一旦进入作协体制,有了名分,甚至可以一辈子不用再写作,只要开会时到场,领工资时签名,或上班或呆在家,工资、待遇、房子,一样都少不了。此外,他们发表作品有稿费,出书有版税(或稿酬),他们的劳动实际上有双重报酬。这样的“专业作家”和我们理解的作家是有很大距离的,这是李白、杜甫、曹雪芹们,甚至是20世纪前半叶的鲁迅们都难以想象的。 毫无疑问,作家协会是计划经济和国家全能时代的典型产物,它存在的历史表明,最富有个性、最需要个人创造力的文学也必须纳入这个无所不包的秩序中,作家只有在集体、单位的框架中,才有可能能找到自己的归依,体现自身的价值。在这个等级分明的体制格局中,从科级作家、处级作家、厅级作家直到部级作家,一切都是按“官本位”的意识设定的。在这种文学“官本位”体制下,许多作家朝朝暮暮努力的目标已不是如何写出好作品,而是如何在这样的阶梯上不断晋级,作协对于他们就是一个向上爬的梯子。小说家李锐明确表示自己之所以退出作协,就是因为“在这种官本位的等级体制下,文学日益萎缩,艺术、学术无从谈起。” 长期以来,我们很少听到作家凭良心对此发出质疑的声音,更不要说退出这个能供养他们的“作家协会”。相反,更多的作家是心安理得,以此作为自己地位、身份的象征。情况到了21世纪才开始有所变化。三年前,先是两个湖南老作家余开伟、黄鹤逸公开声明退出湖南省作家协会。接着,山西作家李锐公开宣布辞去山西省作协副主席职务,放弃今后山西省作协换届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同时退出中国作协,放弃中国作协会员资格,把中国作协的会员证退寄给中国作协。不久前,武汉作家、《如焉@sars.come》的作者胡发云以写给湖北省作协的《一点说明及备忘录》,悄悄退出了武汉、湖北、中国三级作协。在他们之前,也已经有一些作家宣布退出作协,比如王力雄2001年就公开声明退出中国作家协会。 余开伟先生说“退出是为了尊严”,使我想起蔡元培当年辞去北大校长时引用《易经》上的一句话:“小人知进而不知退”。当然,这样的退出在现实中还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我深知,即便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作家协会毕竟掌握着优势的资源,选择退出当然是艰难的。所以,迄今为止,我们看到所有的退出或公开或静悄悄,都只是极个别人的行为。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注意到,最近十年来出现的许多作家,往往没有参加作协,没有选择进入体制,已不是个别的行为,而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不依赖作协体制,完全凭自己的作品说话,靠自己的稿酬和版税生存。这个现象的出现,对作协体制意味着什么?可能今天还不大看得出来,作协也完全无视他们的存在,继续按自己的强有力的惯性运行。哪怕若干年后,当人们蓦然回首,许多在读者中真正有影响、写出了好作品的人不在作协之内时,作协大概也不会感到一丝的尴尬。作为一个行政性的机关、单位、部门,或许它没有感知能力,也不具有自己的意志。没有人能告诉我们,这样的“作家协会”还要存在多久?
发表于 2007-9-11 21: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韩寒说的也有些道理,创作其实确实一个人的事情。
发表于 2008-5-21 15: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gif50::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4 13:37 , Processed in 0.1425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