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57|回复: 0

读《中国书法全集——文徵明卷》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6 13: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谢权熠在 2007/02/07 03:01pm 第 3 次编辑]

读《中国书法全集——文徵明卷》札记
      我对文徵明的敬意,超过对董其昌,昔日与友人论书,我说:明人书不可学,更不可临,只有文衡山有笔法,董其昌后书法大坏。这只是个人私见。慕文徵明之道德文章,一代学人,故心追手摹,多有临其法书,传宝先生谓我书中有文氏法,虽属过誉褒奖之语,却也正是我近来所追求的。
      读此卷,所想有三:
      一、考释五释文中有“病中不承一顾,何耶?”,此系寄陈淳语。作者所考仅为文徵明予陈淳函,稍解陈淳系何人云云。此句所体现者正是文氏与陈淳虽是师生之名,然其关系却似朋友。
      文徵明曾多次在诗中表达与陈淳相聊甚欢的情景,甚至在见不到陈淳来访,独处无聊,竟生出一种难耐的寂寞和深深的眷念。他在《期陈淳不至》中写道:“美人期不至,寂寞绕阶行。短架间书帙,幽窗听履声。空令开竹径,深负洗茶铛……蹉跎残诺在,次第小诗成。未敢轻知已,终然愧后生,新年池上梦,旧雨酒边情。眼底非无家,相看意独倾。”若与此诗相较,再来看“病中不承一顾,何耶?”不难发现两者间有着何其的相似。病中无聊,寂寞孤独,尤望能与陈淳相晤畅聊,但陈淳却迟迟不来,故忍不住发得此问。“何耶?”二字,更发映出文氏的迫切希望,希望之外还带有一丝淡淡埋怨。寥寥数语,个中透露的,正是文徵明病中的别样心情,也是文徵明的本色展现。
      二、《评传》中两次提及文徵明五十一岁后不做狂草的原因。说一方面是文   明性格和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是对说长于狂草的祝枝山归吴后的有意谦证。盖其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这些因素确实可能构成文徵明在狂草不再深入。《评传》比较注重对祝氏谦证的论述,而我却认为文徵明的性格才是关键所在。狂草一体,须作者有十种放达的情怀,要解衣般礴,不可太拘于理法。而文氏首先是一个遵循礼法的谦谦君子,理性重于感性,更合于养气和平,从容中道。观其草书《八月六日书事秋怀诗卷》,只能名之大草,不可名以狂草,因为其笔笔认真,没有多少狂的成份,这正是他的性格所决定的。
      三、文徵明书法中尤以大字、行草、小楷为最胜,我读大学时就有专门学写文氏小楷的课程。文徵明在翰林院三年的生活中,小楷写的最多,也是他小楷走向定型的关键时期。《评传》认为:“(文徵明)誊写(《宪宗实录》等)工作使他有机会更多地在书写时参以己意,从而渐渐在以往丰厚的积累之上融合出属于他自己的风格。”并认为这三年正是他书法“走向成熟,开始自成风格的转析期。”同样面对这三年,黄惇在《元明书法史》中似乎更倾向于“劲健中有板滞气”。抄书抄出两个结果来了,一个是对书法定型成熟,一个是有板滞气,这正是问题的两个方在,相辅相依,不可互离。所以《评传》在谈到有人指责文氏此时小楷“力趋劲健,而板滞未化”时,竟不置一辞解说,其实也是一种默许。只是尚有一种为贤者讳的心态而没有提出来罢了。
      另外,考释十七、二十等处,将款识中的文氏印章释为“文印徵明”显然有误,当为“文徵明印”,此回文印也,否则即不能通。
      展读此卷,平实明了,亲切有加,与上周所读倪元璐卷充实深刻不同,别有一番味道。体列同而文风异。
                                  2007年2月5日客于北京寂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9 11:18 , Processed in 0.1224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