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416|回复: 20

王镛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十九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8 09: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6686
王镛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十九期]2007年1月8日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9: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镛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十九期]

26687
王镛先生近照
`
                  王镛:笑傲江湖独寂寥
`
    ●有人骂他是“丑书”的始作俑者 ●有人赞他注定要成为艺术大师
`
王镛
    1948年3月生于北京,祖籍山西太原。1979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全国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院院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
    在当代艺术领域,王镛的名字振聋发聩;可是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王镛”二字,虽然词条无数,但很难找到详细介绍王镛本人的文章。这正暗合了坊间传说——他“为人低调,处世含蓄,与世俗保持着距离”。在京城北郊的一个四合院里,记者访问了王镛。三个小时中,切实感受着他的含蓄、低调,但同时也不乏热情、随和。
`
                       【关键词】 名师高徒
    少儿时代,王镛就开始学习字和画,字是晋唐名家的楷书,画是看见顺眼的就临,高兴了胡涂乱抹,画什么总能像点什么。身边也无高人指点。当时他特别崇拜齐白石,12岁那年父亲带他去看“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遗作展”,回来想学刻印,一动手特别上瘾,放学后做完功课一刻到半夜,很快就能“创作”了。14岁那年考上了北京少年宫金石书法组和国画组,作品当年就入选了“首都书法篆刻展”。
`
    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后就是“文革”,王镛下乡插队。在内蒙古也常有写写画画的机会,但篆刻基本上停了。那六年他经了些磨难,得到了历练,而不幸中之大幸是:由于地僻人稀,“阶级斗争”不易抓紧,自我意识在荒野中得以萌醒。回京后任中学美术教师,又大干起来,强烈地想探求艺术的个性风格。
`
    1979年,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李苦禅教授首次分别招收5名山水、花鸟画研究生。报名者数百人,竞争激烈。且5名山水研究生,只招一个兼攻书法篆刻的。考生中大多数是艺术科班出身,王镛只能以同等学历的身份报名。凭着自学的杂家功底,书、画、印甚至素描、油画等都摸过,他获得了山水兼攻书法篆刻的那个研究生名额。
`
    导师李可染先生的人格魅力与艺术理念,给了他深深的震撼。 先生授课,从不讲技能技巧,即使一定言“技”,也要提升到“道”的高度去阐释,这个道,即是自然与艺术的根本规律。副导师梁树年先生,擅诗文,亦擅篆刻,格调很高,对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
                      【关键词】 大师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后,王镛首先搞清了方向问题,坚定了他忍耐寂寞,面对孤独地去发现、去创造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多年不懈追求,王镛在书、画和篆刻等方面皆卓尔不凡,已成为当代中国最有成就也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
   王镛在书法篆刻上是一代开宗立派者。他的书法立意高古,粗犷质朴,取法于六朝碑版,胎息于汉魏简牍,视觉性极强,充满现代感。特别是他的用笔长短兼用,软硬并施,满幅纵横,一任自然而功力内含,可谓前无古人;他的篆刻苍润奔放,古拙奇崛,掺和汉晋砖瓦文字,三代铜器铭文乃至于秦汉古印之神韵而自出机杼,真率、质朴、自然、大气磅礴,与自己书法风格高度统一,成为当代篆刻界最具有影响的开派人物之一。
`
    书法篆刻的沉厚底蕴又给他的山水画创作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以书入画,强调点线的书写性,是王镛卓越于其他山水画家重要的一点。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苍厚质朴的金石气息,线条凝练、古拙。王镛的山水画最具魅力与新意的地方,正是那份任心灵与性情的自然流露,以书法骨力与金石韵味表达出来的写意精神。
`
    放眼当今,书、画、印都达到如此境界的恐怕除王镛外,我们知道的不多。因此,在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背影远去之后,有人称“王镛是这个时代最有希望的一位艺术家”。
`
                       【关键词】 流行书风
    进入21世纪,中国书法圈点击率最高同时争议最大的一个名词,就是“流行书风”。而王镛被认为是“流行书风”的主要倡导者。
`
    “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举办了八届,影响深远,一大批青年作者脱颖而出,形成了当年书坛的繁荣景象。而这些中青年作者的大胆创作倾向,也频频受到保守势力的诘难,其中扣的一个帽子就是“流行书风”,甚至成了“丑书”的同义词。
`
    中国书协换届以后,取消了“中青展”,使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失去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于是,王镛等策划举办了一个新的展览。起名时,王镛体现出自己的幽默感,他把别人扣的“脏帽子”上的灰尘掸一掸,美滋滋戴上了。2002年,“首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横空出世,震动四方,迅速成为书坛的关注中心。2003年和2004年又分别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
`
    王镛说,每个时代都有流行艺术,王羲之流行了千余年。流行歌曲为何成了当代娱乐的主流,就因为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道出了年轻人所思所想。那些批评“流行书风”的人没有把书法当作艺术来看待,创新创造是书法的生命力,没有创新就不是艺术。
`
                     【关键词】 艺术书法
    2005年,在王镛先生的倡导下,全国艺术书法提名展在福建晋江举办。继流行书风之后,王镛又在书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艺术书法”再次引起了强烈关注和争论。
`
    “艺术书法”把书法艺术组合结构调换了,并不是玩文字游戏,而可能会颠覆一些书法理念。
`
    王镛认为,今天看待书法应该站在艺术立场上,用艺术手段创作书法。在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渐消退后,还用初级的审美观念——清楚、整齐、均匀等来衡量,不合时宜。模仿只是学习的手段之一,但不是艺术的目的。
`
    现代书法不再依附于书写内容,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视觉艺术,流行歌曲的歌词一样可以作为书写内容。他的几个外国留学生不懂汉语,但一样能写出漂亮的书法作品,因为他们理解了书法的视觉美感。有人提倡培养学者型书法家,哲学、诗词、歌赋都要通,这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现实。
`
    他鼓励年轻人大胆探索,作品只要有人欣赏就有存在的价值。有人批评年轻人创作的变形问题,他反驳说,书法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变形是根本,不变形直接用复印机复印古代作品就行了。王献之如果不变形,就只能永远在父亲阴影之下。这是个浅层次问题,书法界还在争论不休,拿到美术界是很可笑的事情。当然变形也有好坏之分,有些十分恶俗的也不可取。
`
                        【关键词】 擂台
    目前,王镛担任院长的中国书法院正在筹备“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有人不解,被称为当代“碑学”标杆性人物的王镛,怎么突然又高举起“帖学”大旗呢?
`
    好的东西王镛都喜欢。他从小临帖,至今不倦。虽然创作汲取了民间书法甚多,但对传统和经典一样重视。中国书法院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就是对当代人思考、理解、阐释传统的一种展示与检验,用简短的两句话概括就是:深入学习传统,重新审视传统;促进当代书法创作。
`
    这次展览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特邀作品,由中国书法院研究员组成的艺委会在全国范围内提名50人;二是由作者自荐投稿,艺委会从中选出50位参展作者。一件临帖,两件创作,充分展示他们的传统功力与创作能力。
`
    一些经常批评年轻人的老派人物,王镛认为他们传统功力非常不济。有胆量的话,可以摆擂台,把他们的作品和中青年的优秀作品放在一起,蒙住落款,来比比到底谁写得好。
                                     晨报记者 杨现富/文 三马/摄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9: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镛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十九期]

26688
王镛山水画作品:人家住在云深处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9: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镛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十九期]

26689
凸斋藏书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9: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镛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十九期]

26690
一生襟抱与山开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9: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镛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十九期]

26691
王镛书法作品:晚霞秋月四言联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9: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镛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十九期]

26692
`
                          京儒文采 俊雅书风
                     实力派--—记青年书法家刘俊京
`
    刘俊京,中国书协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书法委员会委员,北京书协理事并宣传部副主任,北京书画艺术院书委会副主任。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其作品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第八届国展、第四届正书展、十五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展入围、入展;“杏花村汾酒杯”电视大赛获银奖。
`
   自古以来,有关书法审美,唯一不争的,便是能文能书者为上品。俊京,就是这样的一个文人书法家。
`
    俊京,天资既高,积学亦深。真、行、草、隶皆能书,尤以真书见长。其真书传承魏碑遗风,尤得北魏《张猛龙碑》之妙,大气磅礴,浑然天成。大能布白严谨,小能疏朗有秩,心手相应,开合有度,变态无穷。一次,俊京邀我小酌。进入酒家堂中,迎面一幅俊京所书丈六的巨作令我眼前一亮,其高雅气质如出自前贤之笔。那天我喝多了,可能是那幅字让我舒畅,它能不知不觉地把人带入“横出翠竹吐新叶,点落黄鹂衔老藤”的大自然境界。
`
    俊京通晓诗词格律,加之早年做中医师的经历,撰写了很多中医养生的诗作、楹联,被他谦称为俚句。这些佳句被他写成作品,书与文浑然天成,珠联璧合,将书法的神气骨肉表现得淋漓尽致,颇受收藏者的喜爱。苏东坡说“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苏东坡说的“五者”,也是中医学的要点,我想,是否它们之间有着某种精神层面的联系呢?
`
    俊京受到欧阳中石、李铎、刘炳森等书法大家的褒奖,其书作广为人们收藏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苏东坡说:“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然而,俊京不畏张猛龙和格律诗之难,定要追求这高古可贵的东西。王宝心
                                 (作者为北京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9: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镛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十九期]

26693
刘俊京楷书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9: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镛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十九期]

26694
刘俊京行书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9: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镛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十九期]

                     书法职业化的当代困境
`  
                           朱中原
`
    伴随着1980年代书法群众热兴起的同时,书法的职业化也随之而起。
`
    书法职业化的出现与三大因素密不可分:一是社会现代化推进的必然结局;二是社会结构的迅速分化所致。书法本来就是传统社会中上层文人的一种高雅艺术,当社会进入现代化的演进序列中以后,书法的这种高雅特性以及与社会群体的距离与隔阂越来越深,越来越大,甚至书法及书法家也越来越边缘化。当这种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之时,书法的职业化诉求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社会阶层结构定型化以后,原来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传统文人、学者开始逐渐分化和演变,演变成现在专门从事书法创作和书法活动的人员。于是我们现在就可以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书法家不再是文人、学者,而现代文人、学者也不懂书法。书法家与文人、学者之间出现了身份与地位上的巨大鸿沟,这也是一种文化身份上的断裂。而且,社会结构定型化以后,随着商品社会的到来,社会大众离传统的书法艺术也越来越远,大多数人都成了门外汉。大多数社会精英也远离书法,而大多数伪精英则趁机靠近了书法。三是现代书法组织机构的弊端所致。现代书法组织机构,主要包括书协、书法教育机构、书法培训机构及书法活动机构。其中,又以书协为最。书法家协会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职业化倾向的最大推动者,也是书法现代化的最大掣肘。作为一个半官方与半民间性组织,它带有某种权力色彩,在履行其书法职业化、专业化与现代化职能的同时,也无形之中为书法从业者设立了门槛。
`
    既然掣肘,那么困境也随之产生。
`
    一是使许多人对书法的审美判断产生了偏差,甚至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对书法产生误解。很多不懂书法的人往往将“不同的人会对书法有不同的审美判断”当作自己书法知识欠缺的借口。虽然书法欣赏者仍大量地存在,但是并不等于都能真正地欣赏书法、懂得书法。我曾经遇到过很多书法爱好者,他们都对书法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但是,他们所理解的书法与我们专业人士所理解的书法相差甚远,甚至完全不同。这种困惑将会影响到当代书法的整体性发展。
`
    二是使书法市场愈加混乱。书画产业,已经成为了继房地产、医疗产业之后的第三大暴利产业。这三大产业,既混乱,又有着巨大的暴利,现在有很多的地产商、资本投机商也迅速地将资本注入书画产业,想乘机大捞一把。大量民间游资在书画领域的出现,必将使得书画市场更加活跃,当然也更加混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0 01:00 , Processed in 0.1506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