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068|回复: 14

石开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一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5 10: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317
北京晨报《翰墨》专版2006年9月4日第一期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1: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开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一期]

24318
`
                 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出版工程过半   
                     编者希望得到国家和民间支持
`
    晨报讯  历时15年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书法史上的空前巨著<<中国书法全集>>在已出55卷,在此基础上,年底可望再添5卷新书.
`
    <<中国书法全集>>由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史学家刘正成先生主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它是一项开拓性的文化工程。这项工程的文化意义在于并非近些年通行的古代典籍翻印的“形象工程”,而是对上迄商周.下至当代,几千年书法史发展过程中经典作品的系统整理与研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观代阐释。《全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问世以来,就受到顾廷龙、季羡林、李学勤、冯其庸、金维诺等学界大师的高度评价与赞赏。该书的价值正如李学勤先生所说:“<<中国书法全集>>的编辑与出版,并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准(他认为日本人所编的《书道全集》错误很多),这为我们国家和我们的民族争气,因而是争气书!”季羡村先生则说:“《中国书法全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它体观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特点与成就。”
`
    最新出的几卷包括李叔同马一浮一卷、赵孟fu两卷、赵之谦一卷、古玺印一卷、唐寅王阳明莫是龙邢侗陈继儒一卷,受到读者和学界广泛赞誉,一致认为质量在不断提高。著名学者任继愈和史树青先生还分别题词祝贺。为此我们专门走访了主编刘正成先生,刘先生的谈话没有更多地讲到《中国书法全集》的成就,而是说到了这都大书的经营体制。刘先生感慨地说:“纪晓岚编《四库全书》只花了9年时间,而《中国书法全集》已花了15年时间,才出了一半,其原因前者是得到乾隆皇帝支持的国家行为,而后者是民间筹资出力的民间行为。”刘先生说:“今年内还将出版明代名家三卷、三国两晋南北朝碑刻摩崖二卷。但如果有国家和民间充沛的财力支持,为发展民族文化做实事,《全集》今出得更好更快,有继承有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其正跻身当今世界文化的主流地位。”
                                                        (智先)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1: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开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一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三马在 2006/09/05 00:19pm 第 1 次编辑]

24319
`
                        狂人石开 闭门造车的手艺人
`
    书画狂人?篆刻鬼才?艺术骑士?评论大炮?作秀高手?石开很少露面,但关于他的争议却从来没有消停过。一个午后,记者带着种种疑问和神秘感,来到了位于和平里附近的石开寓所。
    说实话,甫一见面,石开的形象并没有让记者太感意外:司空见惯的马尾辫,普普通通的山羊胡;但当他眯起小眼睛娓娓道来时,你才真正感受到他的独特和诡异。
`
  狂人之狂
`
   三十之后不下问
`
    石开认为书画是抽象的艺术,而自己现在做艺术是一个唯心论者,在家闭门造车即可。他说自己三十岁之后就不再向别人请教,因为做艺术已经可以自我审视和调整。
`
    由于是自学出身,虽青少年时跟过老先生,但老先生辅导学生多是只言片语,偶涉艺理言其然不言其所以然,因此所有的理论问题都要靠自己从实践到书本,再由书本到实践的思辨中解决。这样的长期思考,石开养成一种习性:凡未经自己思考并验证的艺术理论,都不会轻易相信,而通过自己验证的则坚定地遵循之,也因而形成他性格上的极端自信。自信自然听不进意见,在艺术上容易出个性,所谓“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
    理性肯定不是坏事,于事有条有理,目的性非常明确,不糊涂,这样的人世俗谓为聪明人,若做艺事同样会审时度势,规划设计,如果走了弯路,也不会弯到180度。但石开认为,如果艺术进入到高层境界,理性就未必是优势了,高层的艺术境界是混沌的,要绕圈子,走一步审视一步,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如果太理性,直奔目标,欲速则不达。他举例说:“黄宾虹的篆书应该就是走一步审视一步的例证,按我的拙见,黄对篆字始终都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中,说他懂吧,他难道分不清篆书应以秦以前为正宗,以宋人的杜撰为妄作?而他却煞有介事地选择了‘妄作’。说他不懂吧,他却精准地把握住了古质和奇奥。如果他太理性,必然要以学者的态度辨其真伪,摹其仿佛,那今天世上只不过多了另一个罗振玉或商承祚。正因为他在很大程度上凭感性创作,才让我们这样的晚辈知道了篆书是可以“胡”写的,艺术是永远没有规约和局限的。看来,理性的人应该到银行去坐台,由那些迷糊的人来做艺好了。”
`
    石开的印能脱出秦汉古式,脱出师门,脱出时人常见的风格自开新境,而且这新境的开辟是在他二十几岁时就初步完成。他说:“我以为艺术风格应该尽早地定型,定型是艺术人生的开始。定型之后再在这个大模样内尽力去求得无限的丰富和变化,就好像出海探险,一旦发现了新大陆就必须上岸去长期建设,新大陆才会成为乐土的道理一样。”尽管他的这个主张许多人不赞同,石开还是一意孤行地走了下去,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
  狂人之傲
`
   只批评一流书家
`
    日前,“曹宝麟炮轰刘炳森”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而石开应约出来说话,且有好事者将其手稿贴在网页上。其中,石开不乏惊人之语:“从艺术角度看,刘属于二三流书手的水平,不在我鉴赏和批评的范围。我只批评一流书家。”
`
    什么是一流书家的标准?石开说,没有具体标准,只是自己朦胧摸到了艺术的历史审判规律,所以现在就能感受到哪些人将被历史肯定,哪怕他现在特别不得志。
`
    石开认为,艺术本来就是少数人从事的,是很贵族化的东西,书法是完全个人化的艺术,它所能表现的也仅仅是个人的某些生命状态而已。这些生命状态包括作者的气质、性格、修养和情绪,此外它可以折射出作者的道德操守以及人生命运等。
`
    艺术界存在很多潜规则,书画圈也不例外,很多人为了生存就要适应,沉默是金甚至忍气吞声,仗义执言是要付出代价的。石开却无视权贵,屡屡开炮,让人侧目。无欲则刚,石开说摆脱了功名利禄的人才敢说话才敢说真话,做真正的自己。2003年,身兼书协职位的石开因不满学术委员会大量“掺沙子”,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在《中国书法在线》等网站上发表声明,辞去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和福建省书协副主席的衔位,一时轰动圈内外。
`
    狂人之谦
`
      他们让我行注目礼
`
    石开说,自己平日居家不出,一个月下楼四五趟,其中有三趟是去京城的艺术拍卖会。每场大的拍卖会都有为数不少的明清书法作品展示,在拍场看东西鱼龙混杂、真假并存,他只找真的细看。六、七年下来,单明清书法至少看了一千件,得出一个印象,历史的淘洗是非常公正的。
`
    明代的书家能让他恭敬行注目礼的,无非就以下几个:徐青藤、陈继儒、董其昌、八大、张瑞图、王泽、倪元璐和傅山;清代至民国的有:金农、刘墉、何绍基、翁同和、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郑孝胥、黄宾虹、于右任等。而让他产生收藏欲的,要出大价钱去买的,明代的几个都行,而清代的则只剩下金农、赵之谦、伊秉绶(行书)、何绍基(条幅)等几家或特定的品种而已,至于民国,则有吴昌硕、康有为、黄宾虹和齐白石。
`
    现代的书家能让石开掏腰包的不太容易,但让他行礼致敬的有五六个:徐生翁、王蘧常、林散之、沙孟海、刘海粟等。
`
    当代的书家,当然是指有机会握手晤面的,撇去感情的因素,也撇去资历等世俗的各种因素,能让石开在他们的作品前产生敬畏之情的大约目前有以下几位:启功(部分作品)、孙伯翔(部分作品)、刘正成、王镛、沃兴华(部分作品)、曾翔、刘彦湖、徐海(部分作品)、白砥(部分作品)、李强(部分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1: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开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一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三马在 2006/09/05 00:25pm 第 1 次编辑]

24320
`
狂人之快
`
   做个闲人
`
    身居闹市,石开却过着现代隐士一般的生活:没有手机,不配汽车,一个月只下楼四五趟,大部分还是去看艺术品拍卖。
`
    大隐隐于市。石开在二十多岁时的愿望就是做个闲人,不要太忙碌,完全支配自己。而现在他就是个闲人,一个悠闲的手艺人。他自称手艺人,以手艺为生,靠手艺吃饭。书画篆刻,本是石开儿时的一种爱好而已,如今不知不觉中成了他生存的根本,并带给他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石开说,已非常知足了。
`
    石开又是个勤奋的闲人,天天做活,尽管每天只做几个小时的工作,他认为对艺术从业者足够了,而他的很多时间都用来自我审视。每写一张作品都要张于壁上做长时间的自我审视,老母在世时笑他是“鳖儿蛋”;典故出于民间传说,母老鳖下了蛋后不肯离去,直到小鳖出壳而后已。这个习惯至今未改,因此花去的时间要大大多于书写的时间,现在轮到女儿笑话,说他有自恋癖。他认为自我审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经此无言的磨合,才有可能发现细微的优劣处,进而达到扬弃。
`
    石开透露,目前随手创作,出现意外好效果的几率是30%左右,如果出现意外效果,就几乎不可重稿再现,于是庆幸腕下偶尔有了“天”,书艺渐入佳境矣。但痛苦也仍然存在,有时一连写了三张废纸,心情大恶,摔碗打碟仍不解气。
`
    他还有两个习惯是与时下所有作者大概都不同的:一是保持磨墨,而用的墨越来越值钱了,都是前清的玩意儿;二是坐着书写,凡不超过一平尺的大字绝不站起来。
                                  晨报记者 杨现富 通讯员 刘智先/文 三马/摄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开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一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三马在 2006/09/05 02:17pm 第 2 次编辑]

24321
刊头题字 石开
协办
北京金谷满园广告有限公司
国际书法家协会
`
关于《翰墨》版
    《翰墨》是一个典雅的词汇,它专指中国传统文人书画,泛指书法与美术。当代中国书画是民族文化建设的热点,但在书画鉴赏与价值判断上存在“圈子”内外的落差。《翰墨》版特聘著名书法家和书法史学家刘正成先生为艺术总监,着力以专业的学术眼光,有计划地向广大读者推荐古代书画经典,介绍当代书画名家,引进高端学术对话,点击中外艺术与学术的最新信息,展示书画家心路与才思的随笔散文。《翰墨》版是一个窗口,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将在这里得到最好的现代演绎与普及。愿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与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1: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开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一期]

24322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4: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开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一期]

24323
石开篆刻:一笑老还童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4: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开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一期]

24324
石开书法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4: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开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一期]

24325石开国画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4: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开专题-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一期]

24326石开篆刻:止水聊对波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6 21:22 , Processed in 0.1535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