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与被评论是艺术界家常便饭,对艺术发展有积极意义,但窃以为评论家要有一条底线,那就是评论家至少要达到被评论者的艺术水准,比如,要评<圣教序>,你必须要以能写好<圣教序>为底线,评<乱丧贴>\<龙门十二品>等等莫不如此,评古代如此,评现当代亦应如此,否则不能服众,尤其是做否定性评论更要如此.
这条底线就是要产生这样的效果:"你看看,你看看,他玩得这两下子我都能玩,但我不玩,因为我有更好的玩的"
近些年,艺术教育的纯理论倾向培养了大量的只会评论不会创作的"艺术家",窃以为要好好吸收与实践脱钩的理论给社会造孽的教训..
-=-=-=-=- 以下内容由 王启成 在 2006年07月30日 09:57pm 时添加 -=-=-=-=-
近日还看到一种观点说:"不需要具备这条底线,理由是吃饭的人不一定是厨师,但可以评论饭做的好坏.这样的认识很不到位.原因如下:
1.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不做饭的一方通常不敢挑剔配偶做的饭菜,否则,对方说一句"我做得不好你来做!"将无言以对.
2.不会做饭的人评论饭菜充其量也就是对"家常便饭"说个"好吃"或"不好吃",这是靠低级的味觉完成的,上升不到理性.遇到较高级的饭菜他会哑然,因为这需要更高级的厨师从配料\颜色\味道\火候等方面结合实践作出理性评判.
艺术评论比饭菜评论更复杂,没有超越对方的实践工夫和理性认识,有什么资格胡说!这一看法不仅实用于私下评说更实用于一些所谓的"评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