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40|回复: 15

关于《兰亭序》的5个命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12 17: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兰亭序》的5个命题
1、《兰亭序》的世界就是在其中发生的一切。
    当一个“念头”产生之际,它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当这个念头“物化”成为一件“作品时,一个独立的世界诞生了。
   《兰亭序》出现,它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世界。从此,《兰亭序》可以与王羲之没有任何关系。
    作为独立的世界:一方面,《兰亭序》它“在”“那里”;另一方面,它与其他的世界以相应的方式发生关系。
2、《兰亭序》的“物化形式”是“感觉的材料”。
   “在那里”的物化形式是与其他世界发生关系的起点。同时,它也是分析嘎然而止之处。对物化形式,我们只能“指示”它,而不能讨论它,更不能作进一步的分析。进一步的分析会指向“念头”。面对“念头”这样的“神秘之物”,我们最好保持沉默。
3、《兰亭序》与“我”发生关系。
   《兰亭序》作为感觉的材料,被给予“我”。感觉的材料是《兰亭序》的物质组成。
    当“我”与《兰亭序》相遇,最初的直接“印象”,是“我”对于《兰亭序》的“亲知的客体”。(这一概念来自于罗素的“亲知还原”)“亲知的客体”存在于我与《兰亭序》初次相遇的那一个瞬间。
    在“亲知的客体”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兰亭序》的知识成为了其“描述的客体”。我总是用“我”的眼光去“描述” 《兰亭序》。
4、《兰亭序》在与我的关系中缺席。
   《兰亭序》成为“描述的客体”时,《兰亭序》“本身”就退隐了。
   “我”来说《兰亭序》好或不好,其实是“我”认为《兰亭序》好或不好,说的是“我”而不是《兰亭序》本身。对《兰亭序》的说法“千言万语”,而《兰亭序》本身却“一言不发”的缺席。
    这时,《兰亭序》本身是一种“理念”或“自在之物”。它通过它的摹本显示自己。“兰亭八柱”是《兰亭序》本身的摹本,现在的各种印刷品、拓片就更是摹本的摹本了。
5、“知者”的《兰亭序》世界完全不同于“不知者”的《兰亭序》世界。
   “知者”和“不知者”简直是在感知两个不同的《兰亭序》。这是两个极端。纯粹的“知者”和“不知者”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大多数人对《兰亭序》是“一知半解”。有些人之间可以相互沟通,另一些人却彼此隔阂。
     在我看来,《兰亭序》就是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7: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兰亭序》的5个命题

请批评。
发表于 2003-6-12 21: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兰亭序》的5个命题

挑起一担,通身白汗有谁识
放下两头,遍体清凉只自知
发表于 2003-6-12 22: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兰亭序》的5个命题

宏亮兄:
关于《兰亭序》的5个命题
拜读了。
感觉其中有异议的是:“《兰亭序》的世界”这个概念。
11111《兰亭序》这一作品,当它仅仅作为“在”时,它没有世界。
纯粹的“在”的意义是“无”。世界是由意义组成的,“无”作为意义上的缺项,“无”的“在”是没有世界的。
所以,只有“世界的兰亭序”,不存在“兰亭序的世界”的可能。
先发帖,看看这样的语言可以对话吗?
发表于 2003-6-14 17: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兰亭序》的5个命题

==========================================================================
当一个“念头”产生之际,它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当这个念头“物化”成为一件“作品”时,一个独立的世界诞生了。
==========================================================================
11112 念头不独在世界里,物也不独在世界里。
11113 作品不是念头的单向物化,是心与物相互同化。
11114 作品只具有进入世界的可能性,独立的作品没有世界。
发表于 2003-6-14 17: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兰亭序》的5个命题

=========================================================================
作为独立的世界:一方面,《兰亭序》它“在”“那里”;另一方面,它与其他的世界以相应的方式发生关系
=========================================================================
11115 《兰亭序》它“在”“那里”与不在那里,都是平等的可能性而已。
11116 在发生关系之前都是无意义的。都不具有世界。
发表于 2003-6-14 17: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兰亭序》的5个命题

11117 兰亭序没有进入世界的时候那么它在哪里?大师,它在佛那里呀:)))
11118 在佛那里的兰亭序等于兰亭序本身,它不需要解释和理解,它是没有关系的“在”。
发表于 2003-6-14 17: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兰亭序》的5个命题

=============================================
《兰亭序》的“物化形式”是“感觉的材料”。
=============================================
22221 兰亭序的纯粹“在”仅仅是自佛本身,不作为任何形式和材料的“在”。
================================================
“在那里”的物化形式是与其他世界发生关系的起点。
================================================
22222 它只是“在”在发生关系前,谈何起点?
===================================
同时,它也是分析嘎然而止之处。
===================================
22223 “分析”是“在者”的出现!
22224 “在者”面对“在”,即“此在”!于是世界被进入了。
==========================================================================
对物化形式,我们只能“指示”它,而不能讨论它,更不能作进一步的分析。进一步的分析会指向“念头”。面对“念头”这样的“神秘之物”,我们最好保持沉默。
==========================================================================
22225 对于“此在”的“在”,是的“存在者”只能“指示”它!
22226 更进一步的需要讨论它,分析它!以修正“存在者”念头的可行性。
22227 念头以语言为结构,语言是“此在”的基本贡献,是世界的起点!
22228 我们只对“在”的“为什么在?”的问题保持沉默。
发表于 2003-6-14 17: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兰亭序》的5个命题

==========================================================================
《兰亭序》与“我”发生关系。《兰亭序》作为感觉的材料,被给予“我”。感觉的材料是《兰亭序》的物质组成。
==========================================================================
33331 兰亭序作为“在”,我作为“在者”,“在”与“在者”的关系即“此在”。
=========================================================================
当“我”与《兰亭序》相遇,最初的直接“印象”,是“我”对于《兰亭序》的“亲知的客体”。(这一概念来自于罗素的“亲知还原”)“亲知的客体”存在于我与《兰亭序》初次相遇的那一个瞬间。
=========================================================================
33332 最初的直接“印象”、“那一瞬间”,已经是一种理解性的了。
33333 在理解性的“相遇”中,并非具有还原的奢望。
=========================================================================
在“亲知的客体”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兰亭序》的知识成为了其“描述的客体”。我总是用“我”的眼光去“描述” 《兰亭序》。
=========================================================================
33334 ok!
发表于 2003-6-14 17: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兰亭序》的5个命题

========================================================================
《兰亭序》在与我的关系中缺席。《兰亭序》成为“描述的客体”时,《兰亭序》“本身”就退隐了。
========================================================================
44441 兰亭序与我同在,不缺席方称为“此在”,在我的世界里被解蔽。
=========================================================================
“我”来说《兰亭序》好或不好,其实是“我”认为《兰亭序》好或不好,说的是“我”而不是《兰亭序》本身。
=========================================================================
44442 YES!
=======================================================================
对《兰亭序》的说法“千言万语”,而《兰亭序》本身却“一言不发”的缺席。
这时,《兰亭序》本身是一种“理念”或“自在之物”。它通过它的摹本显示自己。“兰亭八柱”是《兰亭序》本身的摹本,现在的各种印刷品、拓片就更是摹本的摹本了。
=======================================================================
44443 兰亭序被拖入每个观赏者的不同世界里,不可缺席地被解读着。
44444 此时,兰亭序本身不是未进入世界的“自在之物”了,更不是一种“理念”。
44445 观念是“在者之在”的属性。
44446 摹本是“在者”对“在(兰亭序)”的不同理解的证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3 07:27 , Processed in 0.1676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