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65|回复: 2

拣起惊雷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9 22: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拣起惊雷的人
------------林山和他的水墨面具
O邓代昆
                                        (一)
    我自以为我天生就是一个艺术的情种。
我常常会被世间那些真正的艺术撩拨得衣衫颠倒寝食难安,为之抚掌咏歌手舞足蹈,为之仰天嘘啸俯地啼泣。又常常会游漾躺卧其间,饕餮餍饫沉醉忘反。前些日朋友送来的《林山水墨画集》就是这样,陡地撩拨起我的这种欲望,让我又一次领受了艺术的盛筵。
    准确地说,这本《林山水墨画集》,应视为“水墨面具集”。面具画是整个画集中的主体,也是其最能感动鼓舞人心的部份。那些铺天盖地率性酣劲的墨点墨线和由这些形式了无近乎无序的点线交构造出的诡形异态触目惊心的张张面具,迎面扑压下来,骤象万钧浓云重压在头顶,又象万丈坠石深击于心渊,一阵阵巨烈的撼动,把个心潮摇搅得浪涌澜回。而与之随来的—种异样新鲜感却在惊骇未定的情绪中缓缓溢出,心被一种前所未有过的欣喜所笼罩,所俘获。我深信,我灵魂的全部被美狠狠地击中了。
    研习中国画的人都知道,水墨画的个中消息,全在于笔墨,在于水性和墨性在宣纸上的交融与拒斥、拒斥与交融过程而产生出的自由有序、机巧天然、经营偶然等种种墨象韵味。但林山水墨画的成功支架仿佛并没有落在这个点上,而是落在点线和构图冲击力这块生死之地上的。他凭着内心情绪的激越,—任自由地挥洒,放浪纵逸,无法无天,传统笔墨的风雅醇和早己逃遁得无影无踪,让那些纷乱的墨线铺陈满纸。然而就正是这些遒劲朴拙的墨线,俨然是附上来自画家生命底层的精魄,动宕而跳跃,一种鲜活的生命力量在他们中间伸展放大开来,摇撼逼进观者的心扉。
    林山营造的张张面具皆是奇诡异常的,我们实在无法排出那种乍来的惊心可怖的感觉。作者把他以往生活中的种种感觉和生命体验,经过炼狱般的灵魂涤荡和发酵,然后把它们分解、凝固在笔下。在林山的心灵世界中,仿佛很少有柔润和煦的微颸,那里天生就是一个天风呼啸、雷霆震怒、骇浪喧嚣的力的世界。所以,当形之在艺术,他的笔触便不得不激越高亢,不得不风奔电激。当观者接收了这种信号,也就不得不被其力量的威压所冲击、所征服,觉出其神秘和美。
                                    (二)
    天赋是上天的赐予,它与生具来。
    在很早的儿时,在林山骄傲艺术家的童心中,竟然便已希冀着幻想着能在艺术的领域中,“拣起一颗从天上惊天动地掉下的雷”。从那一刻起,他的不同凡响的艺术欲望就已迸射出来。这一欲望,规定着他一生的艺术指向和归程。在以后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能寻找到和拣拾起这一颗惊雷。
    在经过了许多艺术的风风雨雨之后,林山曾慨然地说出:“二十年的绘画,不是作为职业,而是一种与生命存在意义密切相关的行为。”这再清楚不过地表露出他的艺术主张和始终未渝的那份艺术欲望。本着这一切,他曾上下纵横,奔走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宝藏中,去领受远古的神奇和时代的震荡。还是本着这个意义,他放弃了固有的一切,绝然地把自己投掷进大自然的怀抱中,吮吸它的浩瀚而清新的空气。在高原,骠悍的民风使他振奋难已;在乡村,干裂的田野使他失声痛哭:在荒漠,他匍匐在大地,谛听来自大地底层的深长叹息和阵阵颤栗。于是,他把他的全部热情和无限爱怜留给了大自然的土地和人民。伴和着大自然呼吸的律动声,他渐渐开始领悟出关于艺术真谛的种种秘密。是的,他已经拣起了那颗惊天霹雷,终于找到了那个如愿他艺术欲望、展示他生命色彩的最佳表达方式:“水墨面具”。
                                   (三)
    “笔墨当随时代”,这是一条艺术创造、发展的原则。循着对这条原则的不同理解,中国当代有识的美术家们,都在自己的艺术天地中展开着苦苦经营。他们有的深潜在传统绘画的汪洋中孕育,期待着瓜熟蒂落,分娩出一个崭新自己时日的到来;有的远离东方传统,把目光投向西方,力图在西方绘画中掘出新奇,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新语彙;有的则折中二者,兼取中西,欲在东方笔墨,西方描绘间找到艺术新感受。……
    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大趋势,却正在推攘着让艺术创造偏离开它的创造原则轨道急速下滑。是的,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让友谊和爱都会失去光彩的商业化时代,金钱嘹乱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人们在对金钱和财物的追逐中,完全失去了目标。艺术被卷裹在市场的风暴中飘荡浮沉,金钱的铜锈正一步步腐蚀着某些艺术家的良心和灵魂。为了迎合取悦市场,某些艺术家们不断地因袭古人和重复自己,失去了创造力,让他们的艺术最终在贪婪中死去。社会的商业化,又必然地造成人们心中的恐慌,社会秩序的混乱,道德和信仰失去了基石,人类被遗弃在现代的荒漠中完全失去了自我。基于此,那些模糊混乱、浑水
摸鱼、欺世盗名的所谓艺术出现在当下眼前也就并非偶然了,它们在吞咽和呕吐着西方的蛹蛆、糟粕。
    在如此纷乱扰攘的氛围包裹中,林山并不因此慌了手脚。在冷峻的思索中,他判断准自己的位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主张。他坚信,艺术永远是生命最隐秘的流露,是生命与自然交感之后的激情进发。艺术需要自然,只有在大自然的母腹中艺术才能生发。因此,他断然宣布:“自己与所谓现代文明的方向相反。”为了证明这一诺言,他远离城市的喧闹,走向自然、走向农村和高原,到那里去感觉去陶铸生命,去寻找艺术那深邃的生命主题。他也坚信,“艺术家的天职就是抗争,抗争的欲望不减,创作的热情就不会消失。”艺术不能在原地徘徊,它需要抗争,需要勇往直前。林山的习艺史,就是一篇他的不断寻求、塑造、舍弃、再寻求……的艺术发展史,也是一篇为求得艺术的不断完善而与世界和自我的抗争史。
                                    (四)
   艺术是寂寞之道,耐得寂寞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特殊功力。事实证明,有时一种高蹈时流的艺术,反而会被它的时代遗弃,超凡绝俗的艺术天才,则往往会在误解和冷眼中磨完一 生。艺术又是自戕之道,为了真理,它会把艺术家已有的成功、鲜花、荣耀全部毁灭,在荒寒的泥泞中重新艰难跋涉。艺术还是危险之道,艺术家可能辛劳一生,最后一无所有,一无所成。而林山选择与艺术为伍的决心是坚定明确的。
    林山正值艺术创造期的盛年,他的艺术道路还十分遥远。水墨面具决不是“林家铺子”的仅此,我断言,不久的一天,他又会背着他的“水墨而具”,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敢精神扑向天火,赢得他另—次艺术生命的重生。
                                      二OO二年五月十八日夜菁华园自读楼中
发表于 2004-12-24 14: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拣起惊雷的人

不必吧??
发表于 2014-6-13 14: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一句---老天赏了这口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06:56 , Processed in 0.1300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