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闻正

[新闻]曾来德水墨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3-8-2 21: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曾来德水墨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http://www.oyds.com/www/ysbl/zldys/h15.jpg
[曾来德发言]>>>>
 楼主| 发表于 2003-8-2 21: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曾来德水墨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发表于 2003-8-4 13: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曾来德水墨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墨现象——曾来德山水画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由北京大学主办,《美术观察》,《荣宝斋》杂志协办的曾来德山水画学术研讨会暨《曾来德山水画作品集》首发式8月2号上午10时在北京来德艺术中心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美术界知名画家,评论家周韶华,龙瑞,程大利,尚扬,张道兴,易英,张晓凌,翟墨,何首乌,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朱青生,丁宁,白巍,高译,翁剑青以及其他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约六十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朱青生主持,议题主要围绕曾来德艺术创作中引发的“中国墨现象”予以展开。与会专家分别就“中国墨能否代表中国画的文化立场?中国墨又是如何在中国画中表现的?曾来德的山水作品又如何突出强调‘墨’的价值?”等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曾来德的艺术创作无论在表达手段上还是艺术观念上,都突破了旧有的艺术表达方式,但观者在欣赏作品时画面所透露出的笔墨精神依然是中国的,民族的,并由此认为其山水作品和艺术观念将给新世纪的中国画发展提供新的思考。首先:曾来德山水创作中特别强调中国画的核心元素——“墨”的表现张力,其山水创作以墨为主要表现元素,以拓,印,冲,刷等制作手段为创作技法,以围,追,堵,截为处理画面的艺术观念,最终形成了以块面结构为审美观感的,具有强烈视觉震撼力的曾氏画风。与会专家认为:曾来德的山水作品虽然在表达手段上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创作以皴,擦,点,染等线性结构的表达方式,但在审美观感上并没脱离传统山水的审美意味,这就说明中国画的新世纪发展完全可以通过中国画自身的因素得以向前推进,而不是徒喊“中西结合”。第二:曾来德是知名的军旅书法家,在其未从事真正的山水画创作之前,一直着力于中国书法的研究,并以其俊逸雄强的书风和深入的现代书法探索给书坛引发了一系列思考,时人誉之为“曾来德书法现象”。而今曾来德由书转画,以其独特的书法表现技法融入到山水画创作之中,虽然在表达方式上有一些制作手段但仍然让人感觉到其山水作品的线条之美,由此专家们认为:如何将书法的表现技法运用到当代的中国画创作中,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因为当前画坛尤其是国画界真正能书善画者,实不多见。第三:曾来德的艺术创作具有深邃的哲学思考。凡是接触过曾来德本人的人,还有不管是看过他的书法创作还是山水创作,都能强烈感受到曾来德的哲学思辩。正如当代著名画家周韶华先生称:曾来德是一个很有修养,勤于思考的艺术家。专家们也分析认为:带着思考从事艺术创作是一个艺术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据悉:此次由北京大学主办的“曾来德山水画学术研讨会”是北大近年来第一次以北大名义主办的非北大人艺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在发言中指出:北京大学是有着悠久的美育教育传统,学生们除了在学好本专业的学科以外,尤其注重学生的美育教育。新世纪的北大将会秉承这一优良传统,并会本着蔡元培所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让北大学子更好的了解艺术,欣赏艺术。据称,北大将会以此为契机陆续延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走进北大,北大也愿意为中国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表于 2003-8-4 13: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曾来德水墨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笔墨的象征与象征化的笔墨
——曾来德山水画赏析
周韶华
近观曾来德的新作山水画,多半是以墨的充实与幻化象征自然、社会、人生的广大、深邃和充实,正合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墨的充实是其基本的艺术价值结构。
在曾来德的浓墨大块中,涵盖着复杂的万物和生命体验的深刻矛盾。好象不以大块的重墨浓抹则很难容纳壮阔而深邃的生活体验,不足以包容一个悲壮而丰实的宇宙,几乎近于欧洲文艺推崇的悲剧,亟为沉着、深厚而有力,完全是画家由于对生活体验的充实、感情的丰富和文化积累的厚实所使然。
在近两年这一时间段里,曾来德的山水画亟力以墨的充实控制整个画面。在他看来,唯有墨的充实方达精力弥满,唯有墨的大块面扩张才能赋情独造,万感横集,吸纳茫茫宇宙,渺渺人生,饱含着一种沧桑感。
曾来德的整体表现是“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笔墨沉郁,统贯全景。不计较局部和具象,而沉酣于笔墨运动中,追求真宰上诉、吐吞大荒的大气逼人的整体气势。可谓“天风浪浪,海山苍苍”,自有一种宇宙豪情,华夏雄魂。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个“全”也合于孟子所说的“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每一个画家都能运用笔墨,但不一定都能在笔墨中呈现出某种文化精神。曾来德在浓墨重笔表现中的可贵处,在于他传递的是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悲剧意识。这种势与天通的笔墨结构,宏约深美的人文意蕴,刚健的视觉冲击力,强劲的逼人气势,在当今是匠心独标的。
曾来德的另一批山水画是静观自得,在静默里吐露出光辉。万象剃透,表达的是自由自在的生命。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云:“盛唐诸公,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泊奏,如空中之音,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把他的上篇称之谓“充实篇”,那么这一部份则可称之为“空灵篇”,是空纳万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种画境“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恽南田语)。好象在梦中游,镜中走,雾里观花,隔水看山。这是一种无碍无挂的心态,莹洁了的世界,月光下的身影,天池中的倒影,心手双畅的表现。一切都净化了,距离化了,烟烟雨雨是诗境,濛濛水气是画意。这种艺术格调,是艺术家的心灵气象,是诗情画意的最佳神韵。人类不但要在紧张的竞争中生存,而且需要在宁静里自由自在的活着,实际上也是人类渴望的致远境界。这种和谐美是最人性的,最富有人情味的。
充实和空灵既相矛盾又相互补充和丰富。正象虚和实在艺术表现中的矛盾统一关系一样。虚灵的空间感是充实和空灵之间的中和美感状态,造成有秩序的审美系统。
曾来德在“空灵篇”这部份作品中,宁空毋实,宁醉毋醒,可谓混沌贞粹,潜入造化自然的微妙生机状态,默会意象之表,以不可名言之状,表“永恒”和“无尽”的象征,具有沁人肺腑的人生情趣。
古人说:“文能换骨无馀法,学到寻源自不疑”。曾来德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得力于他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观照力、解读力和知识面的广博。一旦找到切入点和与时俱进的契合点,发起力来就不同凡响。正如战国楚庄王所言:“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在当前的美术界,来德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关注。将他与同龄人相比较,许多人没有像他那样充分地占有民族文化资源,而他在民族文化资源的运用上,视野开阔、心胸开朗,没有拘泥于某一家或某一派以及某一个人。他的出身经历也帮助他完成了前期准备。他在西北所吸收的汉唐墓葬碑志、写经书法的那种苍茫遗迹,生动活泼,无拘无束,给他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到了北京以后,他进入文化中心,随着与各界进行交流的机会的增多,更开拓了自己的文化视野,占有的文化资源也比以往更加丰富。那些画面不够丰富不够厚实的人,就因为在他的画里面所携带的文化信息量太少,这种文化信息包括当代的文化形态,也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化信息。所以曾来德文化现象,在今天特别具有针对性与现实意义。

二OO三年八月一日
发表于 2003-8-5 22: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曾来德水墨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没能临场听座,可惜,只好在此祝福:)
 楼主| 发表于 2003-8-8 21: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曾来德水墨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美术界的批评家可是丝毫没有手软,老曾最后只得“反省”。
发表于 2003-8-9 01: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曾来德水墨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哦?怎么说的呢?贴上来..
发表于 2003-8-14 22: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曾来德水墨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这两天正忙着整理录音呢,可累坏了。加上这两天中心的电脑出现了故障,也就没有将谈话记录展现给各位,请诸位多见谅。
 楼主| 发表于 2003-8-15 22: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曾来德水墨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别找借口,你这样以后会找不到工作的。
呵呵呵...
发表于 2003-8-16 21: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曾来德水墨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下面引用由巴国布衣2003/08/14 10:12pm 发表的内容:
这两天正忙着整理录音呢,可累坏了。加上这两天中心的电脑出现了故障,也就没有将谈话记录展现给各位,请诸位多见谅。
呵呵,兄受累了:)
我们期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9 06:39 , Processed in 0.16143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