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429|回复: 56

(刘正成)英伦行二--摄影镜头下的伦敦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 06: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泰晤士河上的塔桥
               
(刘正成)英伦行色二

                              摄影镜头下的伦敦1
                             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
   
    飞机从哥本哈根上空飞跃北海,然后从泰晤士河河口上空进入大不列巅岛,最后降落伦敦希思罗机场。希斯罗机场在伦敦市西区,大约是等候降落机位,飞机在伦敦上空盘旋了二十来分钟。从舷窗往下望,逶迤的泰晤士河两岸几乎看不见高楼,更别说高楼林立了。从空中鸟瞰,整个伦敦似乎是一座座小村镇,一片一片绿色的田野星罗棋布于建筑物之间。久已闻名于世的是英国的畜牧业,没听说英国会在首都发展农业?从机场出来,不断闪过我们车窗而去的,竟然全是油绿色的草坪。这些草坪不仅分割着伦敦边沿大区的建筑物,就在市中心的闻名于世的海德公园,也其实是这些大大小小油绿色草坪中的一个较大的而已。
    整个伦敦,主要是由二、三层矮楼群建筑所组成,只是到了伦敦塔为中心的金融区和往西去的商业区,才有一些新建的二十来层的高搂。想当年,圣.保罗大教堂圆顶和英国议会的大本钟,显然是伦敦的标高建筑物了,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有一股俯视群雄的巍然气概。隔河南岸的观览高车被称为“伦敦眼”,虽然很高,但很空灵,象一个大风车,仅仅是一个玩物而已,毫无挑战这座古城的意思,哪里象我们北京长安街上的北京饭店和东方广场,一股霜气十足的相貌,简直就是暴发户在卑睨着不远处的天安门城楼。
    在伦敦市区开车,要不厌其烦地停在人行横道的红灯下等待,除了摄政街、特拉法尔加广场附迫的繁华地段外,绝大多数道路旁其实并没有人,但大家都很守规矩。穿行路线的车绝对要让直行路线的车,而并没有一个警察在“维持交通秩序”。车一停,我就忙着对镜头,拍下了随意有感的风景。为了去博物馆、为了赴朋友们的约会、或者是为购物,我们开着车,镜头时而在阳光下,时而在小雨中;有时是行道树掩映的往宅,有时是霓虹灯闪映中的街区--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来到英国,来到伦敦的印象。我在想,不同文明阶段的人们,其追求显然是不一样的,就象青铜器的外形,商和周就有很不同的特征。
    张铁林先生在伦敦国家电影学院求学七、八年,我常常有意给他聊起伦敦,因为我想了解女儿刘月将定居在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但他说给我讲的一些故事,主要还是他个人的学校生活,没有对一般人所展开伦敦的标志性建筑或区域的整体叙述。他有两个很好的朋友,是一对画家夫妇,定居在伦敦,叫王佳楠、蔡小凤。王先生常到家里来做客,这次去伦敦,我当然要麻烦一下他。除了由他陪我去了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联系好了我所关注的专业工作外,我们也去他们家拜访了一回,然后他们夫妇邀请我们去晚餐。王先生在伦敦市区的西南部有一幢三层小楼,面积虽不是很大,但是够他们一家三口使用,当然包括他的画廊式的客厅。我们去得晚了一点,所以在家里没聊多久,王先生夫妇便带我们去餐厅就餐,他开着车,穿行在宁静的街区,我随口说,伦敦真是安宁城市!他说道:“我更喜欢现在的国内城市,到处都很热闹,特别是晚上,显得很有生气。而伦敦一到晚上都死气沉沉的。所以,现在我一年大半时间在中国了!”

    二十年前,王先生夫妇离开北京前来伦敦的时候,显然不会有这种感受吧,记得我八十年代中刚来北京时,晚上8点钟以后,街上已没有什么行人,要去找一家就餐的饭馆也是难上加难。二十年以后,北京和伦敦掉了个儿,繁华的西方大都市,已经不及古老的北京繁华如梦了。真是“三十年海东,三十海西!”王先生熟练的驾车把我们带到一家印度饭馆就餐,在哪里品赏了一顿印度饭。王先生说,他和铁林先生读书时,经常在这里来就餐,又便宜又好吃。这里是市中心的安静的小街道,可谓闹中取静。餐馆里的菜肴有不少品种,但在我的眼里却大同小异,因为他们就有一个主要的特点:辣!王先生很喜欢辣,连我们这些嗜辣的四川人也不及他对辣的兴趣。虽然是冬天,但大家在这个喧闹的印度餐馆,已被辣得大汗直冒出来。但看得出来,王先生在这里来就餐,更多地是回味着当年求学时的生活,而我们却在感受到夜伦敦市区一家餐馆里吃印度餐的热腾腾气氛。
    我喜欢夜幕下伦敦的风景,所以拍了不少夜色中的伦敦街道。我们也好多次在夜色中不同的街区去就餐。伦敦是一个老牌的世界性城市,它的饮食习惯也可以看出来。你在北京如果要选择餐馆,往往会考虑去老北京,还是去广东菜馆?或者吃四川菜,还是吃淮扬菜?你会在“吃”这方面,体会到北京是一个大国各地区不同风味的汇集之区。在伦敦,不同的选择却变成:你今天喜欢吃中国饭,还是印度饭?去法国餐厅,还是去意大利餐厅?以前我不只一次听说,在欧洲要吃饭,就数法国和意大利,说英国不行,比较单调。“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革命导师的话也起了作用。我在伦敦,从“吃”的角度,我感到这确实是一个世界之都。
    刘之皓曾为了一个约会,带我们去了泰晤士河南岸靠近伦敦桥的地方,我自认为拍得最好的哪张“泰晤士河塔桥”的照片,就是在那家餐馆的河岸上拍的。那是一家法国餐馆,那里不仅有十分悠静的室内环境,那里的烤牛排味道一点不比巴黎的福楼餐厅差。约会的是一位想了解中国贸易情况的英国青年,他说他有一艘游艇就停在河岸边。我们坐在餐厅就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不少游艇上飘飞的小旗帜。我觉得在这里吃英国牛排真有味道。
有一回,刘月上班去了,刘之皓带着我和付淑群去了伦敦西北郊方向的圣奥本去就餐。那是一个有磨坊和小车的老店,餐厅不大,里面全是几百年以前就布置起来的乡村餐厅的格局,而不像我们北京西餐馆里的人为古典装饰。那里做的一种鱼汤和一种烘蛋糕,是传统食品,据说在英国也只此一家,有专利的,它美妙的味道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我们吃了饭,在那里拍了好多外景照,一种田园牧歌式的英格兰乡村。那家餐厅是圣奥本一个古老村镇的边沿,边旁有非常漂亮的不设围墙的公园。公园里的天鹅和许多鸟类与游人嬉戏不去。我太太为这种乡村景色所陶醉,在那里留连不去。
    我们又驾车到了不远处的一个古罗马教堂,这个雄伟宏大的教堂在斜阳下闪着金色的光。我拍了不少教堂的雄姿,但不管怎么拍摄,你永远不能摄取到那种金色夕阳下教堂外墙与绿草地芬芳的草味所结构的那个时空景像。这个受着罗马文化影响的英格兰的历史遗迹,仍活在今天的人们的生活之中。
    来的第一天,刘之皓就曾把我们带到他们家附近的布希高地去看伦敦。所谓“高地”,也就是在伦敦这个浅浅丘陵地中略高的地点。从这里可以看见远处的伦敦闹市区。我们用劲地眺望,也感觉不到刘之皓所谓的闹市区。远处仅有一个高塔孤高而立,在绿树中掩映着灰白色的小楼房群落,迷漫着乡村的恬静。这时,落日正往西南下墜,我拍下了旷野中的落日之照,彩霞的辉煌与绿草的深沉似一幅油画。
    我曾游历过西欧一些国家,我觉得伦敦比巴黎、罗马更有古典的色彩。这比我们亚洲人所理解的现代化相距甚远。北京、上海、广州的模仿对象是香港、新加坡和东京,而这些“先富起来”的亚洲城市大约模仿是纽约、洛杉机。高楼大厦是美国式的现代空间标志。我想,这些水泥森林城市是比较容易模仿的。就像美国人在沙漠中建设起来的拉斯维加斯一样,但我以为要模仿伦敦这种现代化国际都市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那种凝固了历史的现代面貌,是一种品味、一种格调,是难以模仿的。------从田园牧歌到动感世界的完美组合。我看报纸的信息,似乎纽约也在开始学习伦敦,现代城市的样板已经不再是纽约了。
    我在伦敦的旅行中,写了一些简短的随感,当我在重新回忆伦敦时,伦敦发生了恐怖爆炸,我注意到了伦敦的反映,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是如何在接受一种新的挑战:死亡的恐怖!
    伦敦是一座巨大的艺术的存在,恐怖爆炸会使艺术消失吗?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在恐怖爆炸后一周发表演讲,称刚刚过去的一周是“胜利与悲剧”的一周。就在伦敦拉响最高恐怖袭击警戒的同时,利文斯通市长带头乘地铁上班。“我们要上班。我们要继续生活。我们不让一小撮恐怖分子改变我们的生活。”伦敦的生活秩序以惊人的速度回到正常。银行的电子外汇交易活跃,虽然股市和汇市下挫,但下跌幅度非常有限。一些主要金融机构,如高盛、JP摩根、德意志银行和美林证券,生意照常进行。刘月在7月8日即恐怖爆炸后第二日就接到一笔数百万英镑的股票定单。“这个城市将会撑下去,它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未来。宽容与变革。”利文斯通市长的话值得我们深思,在我们这个渴求“稳定”的国度,害怕任何一件小事发生将导致“稳定”的威胁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这个城市里的主体不是各式现代建筑与匆忙聚集的财富,而是生活、游走在这些建筑里的人,他们的追求目标、素质指数,他们的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这是足以岿然不动的磐石般的社会结构主体。
    很遗憾,这次匆忙的行程,使我来不及走进威斯敏斯大教堂。它与圣保罗大教堂遥遥相望,座落在泰晤士河北岸,就在我拍摄的议会大厦大本钟的街对面。它没有圣保罗大教堂那样显得辉煌和华丽,但它有一个“诗人之角”,吸引我去看一看。我们几次驱车路过这个教堂,但都没有时间进去看一看。这是一座有近千年历史的教堂,在夏里布多昂的时代,这里充满了泰晤士河上飘进来的雾和煤烟,一片“黑暗”。今天“雾都”的黑雾早已散尽,教堂里应该不再像当年那样灰暗,在乔叟、莎士比亚、德莱顿、拜伦、劳伦斯等几十位文豪的墓石和雕像中间,他们的文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相得益彰,成为这个城市的精神结淀与支撑。在北京,大约还没有这样一个处所,会将人类良知代表的伟大文学家聚在一起供人瞻仰的地方。北京人大约从儿童时代起,就只知道皇帝和皇帝留下的堂皇的宫殿,以及那些八旗子弟的传奇故事,再加上天桥杂耍的逗乐。鲁迅、胡适之这帮南方文人在北京的文坛也是昙花一现。现在人们记得清的,大约是吴晗的自杀和老舍在太平湖的自尽。文学家在这里从来没有被尊宠过,总留下一些悲剧的“恐怖与怜悯”。这几天,“超级女生”响彻京城和神州大地,人们陶醉于泡沫文化和时尚之中。这令我更有兴趣去看看别人“稳定”的经验。下次去伦敦,我一定要先去看一看威斯威斯大教堂那个“诗人之角”是什么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05-1-2 07: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二--摄影镜头下的伦敦1

  伦敦北区的车行道
 楼主| 发表于 2005-1-2 07: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二--摄影镜头下的伦敦1

伦敦北区的车行道      
 楼主| 发表于 2005-1-2 07: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二--摄影镜头下的伦敦1

伦敦北区的车行道  
 楼主| 发表于 2005-1-2 07: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二--摄影镜头下的伦敦1

   布希高地上的落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 07: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二--摄影镜头下的伦敦1

   布希高地上的草坪,远处就是伦敦的闹市区。      
 楼主| 发表于 2005-1-2 07: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二--摄影镜头下的伦敦1

   在布希高地上鸟瞰,终于找到了一座孤高的烟囱似建筑物。         
 楼主| 发表于 2005-1-2 07: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二--摄影镜头下的伦敦1

布希高地上的落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 07: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二--摄影镜头下的伦敦1

   波特兰大街               
 楼主| 发表于 2005-1-2 07: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二--摄影镜头下的伦敦1

   波特兰大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0 11:00 , Processed in 0.1528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