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630|回复: 54

(刘正成)英伦行一:大英博物馆-埃及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30 18: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正成)英伦行色一:

                           大英博物馆-埃及1
                        罗塞塔-----找回失落的文明

    12月29目下午,伦敦天下着小雨,大英博物馆仍然人涌如潮。博物馆中央大厅:伊丽莎白二世大展苑,是玻璃穹顶,颇有些巴黎卢浮宫大厅的味道--在古典建筑中嵌进现代建筑,既美妙神秘,又有现代的使用功能。当然,古代的经典又是无与伦比的:中央图书馆环形图览室,远这比梵迪岗圣彼德大教堂的穹顶更宏伟而辉煌。数以万计的图书从1857年建成时就陈列在那里,现在仍然为专业人士阅览服务--只要有介绍信说明研究用途,均可免费借阅。大英博物以其宏大而闻名于世,但是不收门票。大门口有一个捐赠箱,参观者可以自愿有所表示,随喜功德。
   
   下午去展厅,还剩下两个小参观时间,我们挑最热门的展厅先睹为快,去了埃及厅,还仅仅看了一半的展出内容。一进大门,便看见人群围观们着一块石碑,我一看便知是罗塞塔石碑。我看见和引用过它们照片,我原以为它在法国,那是二百年前拿破仑征服埃及时,由随军医生尚伯乐从亚历山大海边发观后作为战利品搬回法国的。在这里我才知道,后未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英国人把这块石头作为战利品又搬回了英国,成了这个博物馆最伟大的藏品之一。这个石碑的价值太重要了,可以说当今世界上还难以找到任何一件石碑可以超过它的价值。它虽然刻制的时间还没有我国的秦泰山刻石古老--它刻于公元前196年,但它是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如果没有发观这座石碑,古埃及象形文字也许至今天还是一部天书无法解读,就更别说古埃及的历史了。由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三种文字的法老政令,三段文字同步互为翻译,才有了由法国人开创的埃及学。我特地用特写镜头拍下了方框中法老王的名字--正是这方框中的名字在三种文字中们同步使用,才印证这是三段同一内容的文字,才得以从古罗马文字解读了古埃及文字。可以说,怎么估计罗塞塔石碑的价值都不为过。参观者的踊跃,使我忆起了两次在卢浮宫瞻仰《蒙娜丽娜》的热烈场面。
    也许由于埃及悠远历史的刺激,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国家科委组成了一个:“三代断代工程”的科研项目,由李学勤先生任首席科学家。经过好几年的群体努力,查清了《竹书纪年》所确定的西周共和元年。 公元前841年有纪年历史前的另一个重要年代,即武王伐殷年代:公元前1642年。这一工程将中国古史确实年代推前了近1000年。当然,这一工程受到质疑,特别是美籍华裔社科专家的质疑。由于没有罗塞塔石碑的出现,中国的历史就没有埃及久远吗?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完全是一种偶然,“偶然”也会在中国出现吗?对中国历史的久远其实是不容怀疑的,考古学上的“偶然”发现会在人们不懈的求知欲望中出现的,一百年前,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出土,不也是一个中国的“罗塞塔”吗?当代的中国,正发起了一场自省历史记载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运动,这些城市建筑工人正是一支庞大的“考古工作队”。可以说,近二十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绝大部分是这些建筑工人物“发现”。当然,还有另一支“考古队”,即大量丛生的盗墓贼,顶风作案,进行破坏性的“考古”工作。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又会有新的“罗塞塔”被发现问世的,不必为此而焦灼。
    在这埃及一号展厅里,陈列着古埃及神殿的巨大石雕,有的是石柱、有的是神像,当然也有闻名于世的方尖碑------这个在巴黎协和广场中竖立着的那种标志性古埃及遗物。这些埃及神殿中巨大的石雕极具震撼力,但吸引我几乎全都注意力的却是这些石头上的文字。这里的陈列品上几乎都有古埃及象形文字,不知这是埃及古物的必然,还是展品收藏者和陈列者的学术观念。这里的古埃及文字展品似乎超过了卢浮宫--也许展品数量并不如彼。我的数码相机内存只能一次拍50来张,但我还是逐一拍摄了其中二分之一的展品,并且同样由刘月逐一为我翻译作了记录。我计划再来几次,从埃及到波斯,这些古文字均极大地吸引着我。关注文字的文明,又岂止于中华?
    当今的世界有四大古文明,即: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这四大文明中唯有中国文明是连续不断的。“香火“未熄的文明。其它三个文明均可以称作“失落的文明”,因为它们已与现今地理所在地的文明完全脱节了,埃及自然也被称为“失落的文明”,自从罗马帝国复灭的古埃及文明以后,古埃及文明基本消失在人类的历史上。自罗塞塔石碑发现以后,人类似乎从失憶痕中更醒,重新“回忆”和走近古埃及的历史,在太阳和泥罗河的国度,人们在破解它的文明。人们不仅要问,这些在石碑上所记载的大量文字将会给人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在我这个非埃及学者来说,我从这些博物馆陈列遗物中,非常明确地感受到“爱与民”这个永恒的主题。
    许多石碑上,都镌刻着法老与王后的浮雕,还涂着鲜艳的颜色,这与中国历史遗物中首重男性的雕塑很不同,当遗留于当世的山西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以至天水麦积山石窟和四川大竹石窟,女性的形象並非没有,但毕竟占少数。四川安岳石窟则有一个“东方维纳斯”的观音石像,但也是仅占少数。当然,马王堆的帛画有伏羲与女蜗的造像图案。但是,这都是神化过的图案造型,而古埃及石雕中法老与王后是一种世俗化的描写,他(她)们之间非常亲切,如同在他们宫廷中的日常生活一般。那些侍从人物也与他们很亲近,而不像中国古代绘画、雕塑一样,王公大臣人形特别大,侍从人物特别小,以显示出一种神君的威严出来。法老和王后四周雕刻的文字,是他们祭神的贡品记录,非常明确地显示,法老和王后是人间的主宰,而非中国“天子”的半神化标识,让天子的三宫六院成为配饰。从这里,我们看见了法老与王后的爱情,这似乎是一种一夫一妻制的凸现。
    另一面,我们人这些大量的古埃及遗物中看到了“死亡”在文明中的理念,大家知道,古埃及金字塔最重要的向征意义就是“永恒”。不过,到底是生的“永恒”,还是“死”的“永恒”,人类在先明那里,就渴求着“生”的永恒,法老和王后在死的时候,记录着他们向神献上的厚重祭品礼单,是祈求他们永生,还是祈求他们死亡的永恒?难道“生”和“死”能够划破它的界限?数千年后,我们又看见他们了——法老和王后的影像,这就是他们建造这些石雕的最初愿望吗?这当然不是一种法老与王后物质身体留存,即使是大量石棺中保存完好一木乃伊,让我们只能感到“死亡”,这种“死亡”无非是一种夸饰的富足与渴望。这当然属于精神侧面的遗存,而且还不能证实这是属于法老和王后的精神遗存,这只是我们参观者的想像的精神现象,它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一边照像,一边听着刘月的翻译,目不遐接地穿行在“死亡”之中,蓦然之间,我想起了那本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书》,死亡是一种境界,死亡是一种快乐,死亡是一种追求的幸福。我曾经写过关于庄周的小说,庄子视死亡为快乐。啊,原来,智者的体验,确实不同凡响,在平常人的恐惧之中,智者却在微笑,展厅里横着一座一座石棺,有的石棺是竖着挂在墙上的,参观者没有任何人有恐怖与害怕的感觉,人们如同在欣赏着优美的雕塑,从内心发出对历史的衷心的赞叹。死亡也可以欣赏吗?在大英博物馆的埃及展厅里,死亡受到人们的顶礼与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18: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一:大英博物馆-埃及1

  罗塞塔石碑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18: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一:大英博物馆-埃及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18: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一:大英博物馆-埃及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18: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一:大英博物馆-埃及1

   方框内,法老的名字。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18: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一:大英博物馆-埃及1

    方框内,法老的名字。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18: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一:大英博物馆-埃及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18: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一:大英博物馆-埃及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18: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一:大英博物馆-埃及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18: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一:大英博物馆-埃及1

  高官  1470BC  18王朝
  为建筑神庙彻建筑师,因失宠以后,被人磨损脸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8 21:10 , Processed in 0.1669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