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97|回复: 0

流言不能止于智者,它还在流传,还在蔓延——从林岫女士匿名信、消毒信谈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2 22: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流言不能止于智者,还在流传,还在蔓延
——从林岫女士匿名信、消毒信谈起

林岫匿名信事件是两年前的旧事了,最近又在网络上沉渣泛起。对于旧事重提的胡圣虎,其低下人品乃至炒做这件事的卑劣动机,一鸟等人多有揭露和抨击(即所谓的“嘴巴风波”),我就不在这里饶舌了,我这里谈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
出于好奇心,处于辨明是非的职业习惯,我对匿名信中提到事实的真相非常感兴趣。
2005年,我从报刊上知道林岫匿名信事件,尽管匿名信的内容没看过,但基本的判断是林岫女士受到了严重恶劣的诽谤,人格尊严和名誉受到重大伤害。但当时由于没有看到匿名信,同时考虑到林女士在书坛的地位,我对事实真相隐约有些怀疑。
前阶段我终于在网络上看到了那封匿名信,看完后我很震惊!这种从作风到人品,从家庭到事业,多角度全方位对人进行攻击的匿名信我从没见过,而且很多地方写的有鼻子有眼,让人难辨真伪。
于是我给十几个“圈里人”打电话,了解事情的真相。十几个电话打下来,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十几个人对林女士的人品固然肯定居多,但是对一些关键事实的真相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单单林女士与范曾的事情就有四五个版本,有的说法明显来源于匿名信,有的好象又在匿名信的基础上有新的演绎,有的是另外的版本。
古话说:“流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的意思是智者能够辨别、识破流言而不再继续传播。这句话在林岫匿名信事件不再管用,我电话访问的十几个人没有一个是弱智,他们都是在书法圈混的有点头脸的,有两三个还是曾经或现在叱咤风云的人物,从他们嘴里的不同版本来看,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能辨别、识破流言的真假,真假都看不出来,流言的传播怎么能够停止呢?
其实“流言止于智者”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对明显的逻辑错误和事实漏洞,聪明人容易发现,但对精心编造的谎言,对经过层层流传不断演绎加工的流言,没有大量的铁证一般无法揭穿,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官,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错案,何况普通人!再说了对漫天的流言飞语谁愿意费心费力费时地为与几无关的人调查收集证据?
今天又看到了胡圣虎先生又登出的林岫女士《对匿名诽谤者的公开反驳》,即消毒信,这封信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证据,并且提供了核实渠道和核实电话,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有正常辨别能力的人看到消毒信后,都能够对匿名信中的多数内容的真实性产生严重的怀疑。
问题是,两年前发出的消毒信尽管写的有理有据有说服力,但今天看来它的消毒作用很有限,流言还在传播,事实还未全部澄清,负面影响还相当程度地存在,林女士还一定程度地处在流言的伤害之中。看来对流言之毒,一般的消毒力度还不够,需要有足够的力度。好在,胡圣虎可能慑于嘴巴风波的压力,把消毒信发了出来,在网上有了一定的消毒作用,反过来想,假如林女士的消毒信在网络上不发出来呢,几万网友中有几个会知道事情的真相呢?林女士从今以后在他们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呢?
最近听说,在一些书协领导、书坛大腕心中,书法网络是一个流言飞布、人多嘴杂的地方,印象很不好。其实网络上的流言比起报刊是多了一点,但和现实世界比少多了,我介入书坛才两年多,短短两年多我听到的书坛大腕的涉黄故事有几十段之多,比起这些,网络这点流言算什么?几万书法网民,难道都是因为喜欢流言才上网的?
由此说起对待网络的态度问题,从来邪不压正,正义多的地方流言少。对于网络的流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重视,正面回应,公开澄清,公开回击,你逃避,你放任,今天胡圣虎在网上毁了林岫,明天就可能毁你!
对网络流言进行回击,不是对网络进行招安,进行压制。网络这个东西,七嘴八舌是它的特点和生命力,你压制一分,会反弹三分,你招安一个人,会跑了十个人,你封了一个IP,会减少100个IP。
搞书法的,名声很重要,流言很可怕,流言值得研究,网络更值得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7 01:57 , Processed in 0.1281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