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98|回复: 0

[李廷华]地域书风展论坛:当代中国文化复兴中的书法运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0 13: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当代中国文化复兴中的书法运动
.
                                                              李廷华
当代中国文化复兴的定义
断裂破坏之后的反拨与发展。以文化大革命作为极致,从戊戌变法开始,中国社会文化延续着一条激进的轨道,几乎每一次都是对前一次的否定,而又未能达致“否定之否定”。到文化大革命,几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文化传统都被否定完结。如兰亭论辩中实际上对王羲之的否定,“批林批孔”中对孔子的彻底否定,书法和文学爱好者最难以接受的对苏东坡的否定。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批判的间隙里接受传统文化的,远非系统全面,但也因为对批判的反叛而可能达于片面的深刻。比较具有较大自觉性的个体也就有可能在传统文化的恢复与继承里发挥更多的作用。这样的现象还可以追溯到新文化运动开启以来,举一个例子:钱锺书与费孝通,同年龄人,生活成长在同一地域,同为清华大学毕业,但在传统文化的知识方面却差距极大,费孝通先生关于滕王阁上苏东坡书法的议论很快就受到沈鹏先生的公开批评。这样的差距,到以后越来越明显,乃至于很多高等院校的文科教授,对本国文字的运用能力越来越差。文化断裂对于文化复兴的要求十分强烈,而责任的承担又十分艰巨。
文化革命结束后的文化发展脉络
是渐次的恢复传统,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大致经历着这样的趋势。
最先的目标是恢复1949年到1966年的十七年,以小说“伤痕”为代表,以文革中下台的老干部为同情和歌颂对象。
对“右派”平反形成的深入一步的反思。开始有了对人心、个性及自由民主思想的诉求。
对三十年代以来文化的反思,不再以鲁迅所言为盖棺论定,对胡适、傅斯年、陈寅恪、吴宓
等知识分子的研究形成对“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多元认识,甚至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贯穿在文学突破与国学宏扬之间的书法运动
中国当代文化复兴的趋势演进,从文学突破曲折前行,渐次发展到“国学热”的阶段。社会人群从对现实的关心发展到对个体精神的关注,在全球化趋势下更及于对民族文化的存在意义的探求。而在每一步前行,又伴随着回顾。对传统文化的吸取不仅影响到文化发展、社会人群,也进入国家政治的层次,“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前些年,在一些文人的言谈文字里出现,甚至还有些遮遮掩掩的味道,如今,已经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演讲内容,这也是我们熟悉的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当年参加竞选时大写三千的内容,这说明什么,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一定会突破意识形态的藩篱,成为全民族共同接受的精神财富,最近,余英时先生在接受克卢格奖金时的演讲指出,如果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得到恢复,那么,中国社会和西方文化中的普世价值就没有隔膜。钱锺书早就讲过:东海西海,心绪悠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如果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衷是离开这个世界越来越远,那将是多么可悲。事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从来没有被世界忘记,不论是政治伦理,还是文学艺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都一直在对世界文明发生积极影响。是我们自己曾经在精神的狂躁中丢失和践踏了它。正是在痛定思痛的补救、修复里,在全球化的大趋势里,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会更加融通汇合,在这样的趋势里,中国书法运动的演进,扮演着长久不衰的角色。他在发展中的外在趋势和内在理路,可以供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这样一般性的回溯里,现在可以进入对中国当代书法运动的文化检讨。
当中国当代文化复兴以文学突破达到一定阶段之后,这个复兴趋势的内在需求促生了书法运动。日益成长的文化人群,已经不能满足对于现实生活的重复阐述和隔靴搔痒式的批判,人们除了情绪的宣泄还需要精神的颐养,除却对现实的关注,还需要对历史的回望。这样的回头望越是发展,属于传统文化领域的书法艺术就越是表现热烈。中国书法的源头在远古,中国书法的经典作品和经典人物也在汉晋到唐宋这样的历史时期。如果说,文学突破在全部文化复兴中的表现主要在于社会学和政治批判价值,而书法运动则具有比较浓厚的文化色彩。最初,它是离开意识形态最遥远的文化门类,以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书法界却成为最敏感、各种价值、利益纠葛最复杂的区域,这其中的裂变可以看做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典型。
书法运动的外在促成因素,主要的是文化人群的急剧膨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能满足这样的膨胀,实际上大规模的文人失业状态不可避免。每年五百万人的大学毕业生,还不包括高中生,这样巨大的人群,连续不断涌入社会,很多人要自谋出路。而书法行业实际上养活着巨大的失业文化人群。如果没有数以万计的书法人群,也不会有持续久远的书法运动。书法精英的成立与发展,不能忘记自己的根系所在。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在现实社会生活里的窘迫,形成当代书法人群的基本精神状态。和以前历史上的书法家几乎全是大官名士不同,今天的书法精英大多是通过个人奋斗从社会下层穿越而出。这样的状态,正是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今天的书法精英,其人群的数量超过了任何历史时代,对于书法本体既笔墨技法的注重超过了对综合文化的注重,书法人群的经济收入远过于同等教育水平的其他文化人群,而对于社会文化的全面影响却并未能超过前人,这是文化断裂之后的复兴时期的必然现象。不能简单的评判这种种现象的好与坏,如果对中国文化发展和书法历史发展进行认真的梳理,书法运动的前途应该可以得到展望。
其中,对几个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已经成为持续不衰的中国书法运动的长久话题:
对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和传承与书法专业化的关系
宽度与深度是互相影响的,如果不是人为的或者偏狭的画地为牢。两者的结合恰好是成为文化人格建设的互动。
对书法历史经典的继承和书法创作乃至于创新的关系
与前者一样,他们决非一对矛盾,而是表里互相渗透的血肉组织。从来的对人类精神发生长久影响的文艺成就,都基于诚实而持久的心灵表现。创新,也应该是在文化涵泳里的自然生发。一旦进入人为的包装或制造,与真实的心灵表现已成异途。特别是在当下的精神浮躁里,书法人群更需要澹定,需要沉潜。二十年以来,关于大师的呼唤早已不绝于耳,但是,对于文化现状和历史脉络的真实探求却并未深入。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借用胡适先生的老话: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义的发现和坚持一定是存在于问题的探求之中。
文学艺术的多元发展与一元化结构体系的关系,文艺的生命是个性,从来的文艺发展都是以个性化表现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系的配套结构,是对文艺本质的扼杀,对文艺发展的反动。传统文人、书法家之间,有精神领袖,没有机构领导;有推崇与切磋,没有服从和奴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里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与现代文化中间的普世价值正是相通的。从这个意义生发开去,在多元化的发展里争取精神自由,促进艺术繁荣,提升国民精神,应该是有自觉文化艺术的一切艺术家的共同方向,也只有在这样的大方向下面,书法艺术内部的学术分歧才可能得到合理的展开和讨论。所谓艺术书法和文化书法的争论,实际上是对艺术个性的发扬与综合文化的推重孰为轻重的争论,也只有在中国文化现代复兴浪潮里逐渐得到澄清。
一个简单比较
在现有的中国文人阶层里,本来走在前列的是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群落,而在文化传统的恢复热潮里,情况发生着变化,对中国社会进行理性研究的思想界,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寝愦濡染,书法人群却有优势。文学的特点是什么,鲁迅对韦丛芜讲过的话“放开来会送了他的命,隐忍着会齿碎了他的心”。在一个变化缓慢,知识人群的精神天地和实际的施展空间存在着长期紧张的环境里面,书法艺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新时期涌现的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已经偃旗息鼓,其基本原因,正是表现生活的热情不能得到深厚的文化支撑,其中一些人转移向书法园地,但由于不能正确地和诚实地对待书法艺术的技法难度,在简单尝试之下便以“名人书法”相吸引,这又和历史上书法、文化、社会影响并重的经典书法相去甚远,成为书法运动外缘的泡沫和空壳。在去年六月于西安举办的文人书法论坛上,有人提出书法家要向作家学文化,作家要向书法家学技法。这样的说法,不乏善良与团结的意味,但却忽略了文化断裂对所有文化人群的戕害,应该是,不论处于什么样的文化门类,都应该认真地学习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具有融合性质的中国文化,只有在融合之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其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复兴的道路是遥远的,置身其中的人群必然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在漫漫长途中,书法的浸润、颐养,曾经安抚过民族文化的心灵,“三大行书”和其它经典作品无不发挥过这样的作用。今后的岁月,书法艺术也必然还会发生这样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讲:历史不分今古,文化不分今古,人群不分今古。在历史的某些阶段,创新的目标是由复古的手段来实现的。 在人类普世价值日益得到融通理解和普遍尊重的全球化发展里,中国文化的特殊意义多在于他的古代创造。就中国文化的复兴而言,正因为其断裂和破坏的严重,在相当一个时期,他的基本趋向可能还在于复古。这是一个并不让人兴高采烈的话题,这也是一个不得不认真面对的话题。可能,在全部文化艺术门类里,只有对书法文化的领略、深入和生命伴随,才会对民族文化的特质得到衡定的理解。有人早就说过,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我愿意和各位师长,各位同仁一起,求取对这核心的理解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19:03 , Processed in 0.1285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