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95|回复: 0

孙向群进京——书法版的秋菊打官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30 13: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向群进京——书法版的秋菊打官司
                                   天生书呆子
电影《秋菊打官司》里秋菊挺着大独子上访的镜头历历在目,“总得给个说法吧”这句经典台词言犹在耳,书坛居然也上演了一出进京投诉的大戏。
近日,南京的学者孙向群先生因其论文在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评选中落选,冲冠一怒愤然进京,向中国书协讨要说法。这件事在书法网络上引起了轰动,也引起了争议,一些网友对孙先生的行为大加赞赏,甚至有人捐款表示支持,也有的网友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有点夸张搞笑,有失学者的风度。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老人讲过的故事,说满清时代我的老家东北土匪多,但土匪不都是坏蛋,有一些土匪,老百姓不但不觉得可怕,反而有困难找土匪解决,有了冤情向土匪告状,为什么不找政府衙门呢,因为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封建衙门已经丧失了公信力。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孙向群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学术讨论会中认为遇到了不公正待遇,他的处理办法不是忍气吞声,也没有选择其他非理性手段,而是通过正常渠道向中国书协投诉,其他一些网友也这一行动予以支持,这本身就表明他们对中国书协的信任,中国书协在公众心目中还是一个能够讲理的地方,还有一定的公信力。
这本是一次极普通的论文落选事件,普通的落选事件之所以演变成一个投诉是缘于巧合,在这次论文评选中碰巧有另一篇论文和孙向群的论文写的是同一题材,孙向群认为自己的论文比那篇论文写的好,可是那篇论文获得二等奖,而他自己的论文落选,他怀疑这里面有猫腻,因此投诉。
一届书学讨论会上出现了两篇题材一样的论文是巧合,但是如果没有评选后的公示制度恐怕也不会出现孙向群的投诉。中国书协对这次书学讨论会在评选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进行“阳光评审”,其中的一个重要“阳光评审”措施就是在评选后在网上对获奖论文进行一周公示,孙向群正是在公示中发现了和他同一题材的另一篇文章获奖的事实,如果没有及时的公示,等到他看到获奖论文之时,也许黄花菜都凉了。
有人说孙向群进京投诉事件是中国书协的又一丑闻,我的想法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是新一界书协良好作风的重要体现。以往没有这样的“丑闻”是因为没有公示,很多的问题显现不出来,即使出现问题也能通过暗箱操作解决掉,至于怎样的处理结果恐怕只有天知地知处理人知被处理人知了,这次评选采取了阳光措施,使评选中的问题大白于天下,这不是进步吗,这不是好事吗?这就象反腐败,你不反就没有腐败分子被揪出来,就表面显得天下太平,但老百姓恨得牙根直痒痒,你真反腐败了,必然揪出贪官,表面上好象问题很多,丑闻很多,但腐败会得到遏制,民意会得到缓解,于国有利,于民有利。在这个意义上,不管书协的最终处理结果如何,出现孙向群事件都是正常的事,是好事,是对书法发展有益的事。
孙向群坐着飞机到北京投诉是不是过于看重名利,有失学者风度呢?实话实说,他向书学讨论会投稿这个行为本身就含有名利的因素,但是有名利心的不止是他一个,投稿的九百多人恐怕人人都有,进一步推究恐怕全中国成千上万的中国书协会员都有名利心,不参加书协的展览、讨论会谁能成为会员呢?要是不贪图名利又何必参加中国书协呢?再问一句,为名利有什么不好呢?都是为名利,别人落选了忍气吞声,孙向群毅然投诉,不虚伪,不矫情,不懦弱,很磊落,是条汉子。目前进京投诉的听说只有一个孙向群,如果有他几十个,上百个孙向群,书坛早好了。
孙向群事件能够在书坛这么轰动要感谢互联网,没有网络孙向群夹个包上北京没几个人会知道,没有网络上网友们的激愤情绪书协就未必予以及时的足够重视,没有网友的关注孙向群的投诉可能由于种种非正常干扰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们可以预见,在书协未来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只要坚持“阳光评审”,就必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丑闻”,一个孙向群事件被公正处理,就必然涌现更多的孙向群,随着更多的孙向群事件得到处理,书协的权威和公信力必然得到不断的提高,书坛的阴霾必然越来越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0 11:19 , Processed in 0.1454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