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59|回复: 3

《中国书法》第六期全力推荐张俊东之批评文章“二王书风在当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4 19: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3

244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19: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第六期全力推荐张俊东之批评文章“二王书风在当代”

245
246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19: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第六期全力推荐张俊东之批评文章“二王书风在当代”

二王书风在当代
——呼唤对二王书风的真正珍视
张俊东
        二王书风在当代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自从二王父子把书法艺术的行草书推进到当时一个新的高度之后,特别是后来在唐代又受到太宗李世民的力捧,并自私的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带进墓葬之后,二王父子的行草书跨越魏晋时代而声名鹊起,成为后世书法艺术不可动摇的经典和典范,并带有“神”的色彩。于是,历代以来,在力倡碑学的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南北书派论”、《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之前几乎没有人对二王书风提出异议,更不用说动摇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在当代也是这样,很多人在面对二王书风的时候似乎失去了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一、二王书风被公认为经典的原因阐释
         二王书风之所以被公认为经典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从书体发展演进的过程来看,由于中国书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直没有摆脱记事传讯的实用功能,因而为了更加实用和便捷,书体从最早产生的文字——篆书发展到隶书、楷书(真书)、行书,最后发展到行草书和草书。另外,章草是从隶书直接发展而来,最后也发展成为行草书和草书。而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生活的魏晋时期,正是上述各种书体发展已经完备,正需要在最为实用和便捷的行草书书体基础上发展风格这样一个比较早的重要机遇期。而王氏父子在机遇来临的时候又具备足够实力,因而抢得先机成为行草书风刚刚兴起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从整个书法史而言,这也是魏晋时期一个重要的时代使命,从客观上讲,王氏父子如果不出现,同样也会出现其他的行草书风代表人物,只是也许会在具体书法风格上有一些差别而已。
        第二个原因是从具体的书法审美上看,二王书风的审美符合儒家的中和、中庸之道。儒家思想、儒家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主流思想和主流文化,这一强大的思想和文化体系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因而作为六艺之一的“小道”书法只能在儒家思想和文化背景下发展,而二王书风的形成不管最早的时候是不是王氏父子的一种主观自觉选择、还是根据客观环境进行了调整和改变,但在我们最后看到的二王书法风格上(这里主要是指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临本的《兰亭序》)是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在意境上是烂漫之极复归平淡的一种冲淡和中和。所以,二王书风被要用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历代帝王推崇和钟爱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把二王书风定位为中和和冲淡,并不是一种否定,相反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而言的中和、中庸并不是像西方的天平那样的折中和平均,是刻板和“死”的;而是像中国的杆秤一样,并不需要两边一定要对等,而是随着秤砣位置的调整,会有倾斜,但最后会找到平衡,是一种动态、相对的平衡。而且这种中庸的风格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第三个原因是在纯粹的艺术境界层面上,二王书风达到了人的生命意识在书法艺术中的强烈展现,这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二王书风在书法史上不可动摇的经典地位,并不仅仅因为其抢到了行草书开始兴起的好的时代机遇和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最重要的还是其本身的艺术境界。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期。经济、政治、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都经历转折。这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所带来的。由社会形态变异所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在文艺上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人的觉醒。促使人的觉醒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的动荡、混乱、血污和灾难。很多贵族名士被卷进政治的漩涡,名士们被一批批送上刑场、血淋淋的砍头。两汉以来神学目的论和宿命论在名士们心中所建立起来的“神”轰然倒塌了,社会中惨烈、动荡的现实唤起了他们人的意识、生命意识的觉醒和自觉,表面的潇洒风流、寄情山水的骨子里其实是巨大的痛苦、恐惧和对生命的哀伤。“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王羲之在《兰亭序》中也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这是王羲之在三月三日天气新、曲水流觞兰亭雅集如此欢娱的时候发出的人生慨叹。所以,我们把魏晋风度理解成轻视世事、洒脱不凡缺乏了深刻和沉重的一面。这样对生命的哀伤不仅在诗文中有所体现,在书法艺术中同样有所表现,二王的丧乱、姨母、奉橘、鸭头丸诸帖,包括陆机的平复帖都是强烈表现人生命意识的经典之作,我们通过书法线条的顿挫、转折和节奏,分明感到了作者内心的苦痛和挣扎,因而很多人推测《兰亭序》真迹的风格与王羲之《丧乱帖》的风格相近自有他的道理。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二王书风不仅仅是临本的《兰亭序》所展现出的风流秀美,其实还有内韵里沉重和深刻的一面,而且这种生命的苦痛和挣扎,这种人性的觉醒之后的深刻才有可能是二王书风的本来面目或是其主要艺术审美。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二王书风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就是它已经超越了抒情的层面而进入到展现生命意识的层面,人的个体生命与自然(宇宙天体)具有异质同构性,个体生命和结构在书法艺术中的展现不仅在情感上具有震撼的力量,还达到了中国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书人合一“道”的层面。
         另外,还要附加说明一个相关观点,二王书风是中国书法传统审美标准建立的基础依据。由于篇幅所限,不再展开。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19: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第六期全力推荐张俊东之批评文章“二王书风在当代”

二、对二王书风具有历史意义的两次挑战和反叛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如果只是一种方式或是一种声音,这种事物可能就会走向消亡。二王书风也是这样,由于长期的一统天下和过度的自我体内循环,必然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会遇到挑战和反叛。
        在书法史上,对于帖学而言具有历史意义的挑战和背叛有两次,一次是以清代包世臣、康有为“崇碑抑帖”碑学的兴起。这次背叛主要针对的是帖学审美上的柔媚萎靡和具体笔法上的空怯无力。在二王书风的传承过程中,由于最早王氏父子在具体技法上以保证线条质感的突出笔法特点——绞转已渐渐趋无,整根线条只剩下起、收笔的浮滑动作,整个线条中段也就是运笔的过程被很快的一带而过,使线条空怯、软弱、苍白,这一基本问题使帖学走向衰退。另外,由于明清之后住房空间的改变,一时间书法艺术需要巨幅创作,传统就是在书斋几案上把玩的二王小字受到挑战,更加突显了二王书风过于柔弱的缺点,这也是一个具体原因。此论点不再赘述。
        第二次挑战和反叛,我认为是最根本的一次,目前还没有人论及,我觉得不仅是对二王书风,也是对整个传统书法艺术最为本质的一次挑战和变革。由于这次挑战和变革不是从书法艺术本体开始,而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等外在环境所引发的,因而还没有引起书界的足够重视。这一脱胎换骨式的转变就是书法艺术发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书法艺术脱离了其实用功能,从艺术兼实用的书法走向纯粹的书法艺术。这一转变是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这次反叛是从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就有本质性区别的一种反叛,不再有实用功能的要求,而是突出艺术的纯粹性,从书法艺术的定位,到书法艺术审美标准、创作的理念以及外在的形式全部不一样了。由于书法艺术可以按照纯艺术来创作,它就要融入到整个现代艺术之中,就要更加强调时代气息、强调现代艺术审美、强调艺术纯粹性和个性的张扬等等,因而会给传统的二王书风带来更加强烈的冲击。这一挑战和反叛其意义怎样,现在和将来无论如何评价,都是书法史在社会进步史中的一种综合的必然反映和必然发展趋势,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组织可以改变。
(未完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 13:35 , Processed in 0.1434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