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70|回复: 2

[故宫典藏]傅红展:谈王宠行书书札《起居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0 17: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610

     谈王宠行书书札《起居帖》   
                 傅红展
明代吴中书法家王宠曾同祝允明、文征明齐名一时,但因王宠只活了四十岁,留下的真迹相对较少,所以人们对他的书法艺术及其书艺的师承关系的认识不如祝、文清晰。而王宠这幅早年书札《起居帖》,可以为我们了解他书法风格的形成提供珍贵的资料。
一、《王宠起居帖》释文与内容
《起居帖》是写给当时著名文士,其前辈友人陈沂的书信。释文如下:
石亭内翰尊丈先生执事,久不奉起居,企恋拳拳也。家兄来承,旦晚周还。重溷馆人,无任感愧。衡山先生拜命大廷,皆诸公推毂之力,君子道长,永锡尔类。吾丈友义义重,真见古人矣。仆辈鼠窜山林,快睹盛典,殊觉增气耳。南坦先生建节出镇,想已别都门矣。家兄回,曾道吾丈许録姚殿元会戍墨卷,并诸名公者垂示鄙劣。仆聋瞽人也,固无以甄别奇宝,然亦乐一诵之。望终惠我,千万千万。友人王子□来,敬此附承动静,此人与衡山亲故也,幸赐一接,仆与有光矣。宠再拜。余素。
本文后面钤有“王履吉印”白文。纸本,行书三页,纵23厘米,横20.5厘米。
这封信札属生活请托类,请托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提醒陈沂曾经应许家兄王守看“姚殿元会戍墨卷”之事;一是请托陈沂接待友人之事。
帖的裱边上有晚清沈梧的跋文,为我们认识王宠此帖提供了相关信息:
王雅宜与陈石亭手简所云:“姚殿元”者,则慈溪姚涞,字维东号明山也。中嘉靖癸未进士第一,历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所云:“衡山先生拜命大廷”者,时为待诏翰林矣。何元朗《丛说》云:“衡山在翰林大为姚明山、杨方城所窘,时昌言于众曰:‘我衙门不是画院,乃容画匠处此。’惟黄泰泉、陈石亭、马西玄与相得酬唱甚欢。而曰:‘二人只会中状元,更无余物。’衡山数公长在天地间,今世岂更有道著姚涞、杨维聪者耶。”闻者以为快心之论。然衡山去官日,明山躬送至张家湾,赋十诗送别,比之“巍巍嵩华”。至其赠行序,略论衡山,直以鲁山明复为喻,其倾倒又如此。秀水朱检讨云:“元朗好为诳语,虞山钱尚书信何太史之说,遂不录明山诗,未免偏于听矣。”梧曰:“世人相交,先不投而后莫逆,古人所常有之。或先莫逆而后不惬,亦往往有之。如李中丞充嗣辈,爱衡山才,以贡生荐于朝奏,授翰林。姚、杨辈以画匠目之,而文先生实未尝介意,盖人学问相去为何如哉。”同治四年乙丑五月望日灯下识。无锡沈梧旭庭。
按石亭内翰则勒县陈沂,字鲁南也。以医籍居南京,正德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进侍讲。忤张永嘉,出为江西参议、山东参政,转行太仆卿,执疏致仕。杜门著书,绝意世务。书学大苏,旁及篆隶绘事,皆称能品,著有《拘虚诗集》。与宝应朱升之、上元顾华玉、王钦佩称朱顾陈王四大家。见《列朝诗集》。乙丑夏日后学沈梧鉴定。
二、《王宠起居帖》年月的考证
1、“石亭内翰尊丈先生执事”
《王宠起居帖》上款“石亭”即陈沂(1469-1538)初字宗鲁,后改鲁南,号石亭居士,先世浙江鄞人,后迁徙上元。《明代传记丛刊•国朝献征录》收录了明代顾璘《山西行太仆寺卿陈先生沂墓志铭》,文中记载:“弘治辛酉(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举乡试。正德丁丑(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举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除编修,与修《武宗实录》,……嘉靖癸未(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礼部聘同考官。”《上元县志•邑献》记载:“甲申(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与邹守益、杨慎等再论大礼。乙酉(嘉靖四年,公元1525)《实录》成进侍讲。……嘉靖六年升翰林院侍讲陈沂为浙江……山东布政使,左参议,累官江西参议,山东参政。”他与顾璘、王韦关系十分密切,被时人称作“金陵三俊”。
王宠称陈沂为“内翰”,是对陈沂当时在宫中任职的尊称。“内翰”,专职于翰林院,是古代官署之名,初设置于唐代,原为内廷供奉之处。直到明代,才将修史、文翰等事务一并归入翰林院,并设立翰林院学士、侍读、侍讲,出入内廷,地位颇高,凡进入翰林院任职的亦可称之为“内翰”。从陈沂考取进士又改翰林院庶吉士以后,到嘉靖四年晋升为侍讲,他都是在翰林院任职。
2、“衡山先生拜命大廷,皆诸公推毂之力,君子道长,永锡尔类。吾丈友义义重,真见古人矣。”
衡山即文征明,文征明“拜命大廷”的时间,《文征明集•年谱》记载:“嘉靖二年四月十九日,文征明至京师,授翰林待诏。”王宠作《小楷林翁蔡尊师、衡山文丈偕计北征轺车齐发,敬呈四首》有证,“二月廿四日,(以诸生贡于成均)赴北京与蔡羽离家同舟入京,汤珍、吴灌、王守、王宠宴别于汤珍双梧堂,为文征明、蔡羽饯行。汤珍命工图六人之像,文征明为之补景,蔡羽题记。”
文征明和王宠为“折辈与交”,这在笔者《王宠行书述病帖》(见《文物月刊》2004年第12期)文中已有解释,这里就不再赘述。正是因为这层不一般的关系,王宠才会在信中如此赞誉“推毂之力”的陈沂,因为文征明进入宫中做待诏时,曾经遭遇数状元的歧视,认为他就是一个画匠。而陈沂了解文征明出众的文才,并为其正名。陈沂是诸多维护文征明名义的人之一。
文嘉《先君行略》记载:“巡抚李充嗣露章荐公,督学欲越次贡之,公曰‘我平生规守,岂既老而自弃耶?’督学亦不能强,竟以壬午贡上。癸未四月至京师,甫十八日,吏部为覆前奏,有旨授公翰林院待诏。翰林诸公见诸公推与太甚,或以为过。及见公,咸共推服。而新都杨公慎、岭南黄公佐,爱敬尤至。故事,翰林以入之先后坐次,公年既长,其中又有为公后辈者,遂以齿让公。公竟上坐,众亦不以为迕。”这段文字讲述了文征明“拜命大廷”,乃是李充嗣的推荐。
《明史•文苑三•文征明》亦记载:“正德末,巡抚李充嗣荐之。会征明亦以岁贡生诣吏部试,奏授翰林待诏。世宗立,预修《武宗实录》,侍经筵,岁时颁赐与诸词臣齿。而是时专尚科目,征明意不自得,连岁乞归。”但是,文征明毕竟是经推举而进入翰林院,非中第考入翰林院,招致而来的则是“是时专尚科目,征明意不自得,连岁乞归。”沈梧在提拔中提到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五》记载:“衡山先生在翰林日,大为姚明山、杨方城所窘,时昌言于众曰:‘我衙门中不是画院,乃容画匠处此耶。’惟黄泰泉佐、马西玄汝骥、陈石亭沂与衡山相得欢,时共酬唱。乃知薰犹不同器,君子小人因各以其类也。然衡山自作画之外所长甚多,二人只会中状元,更无余物,故此数公者,长在天地间,今世岂更有道着姚涞、杨维聪者耶,此旦足发一笑耳。”这一段文字描述了文征明入翰林院后被姚涞、杨维聪等状元嘲笑的细节。
状元姚涞,字维东,号明山,慈溪人。是当时总制尚书姚镆之子。据《皇明词林人物考》的描述:“状貌奇伟,资识过人”。《明实录•世宗实录》记载:“嘉靖二年三月戊午(十七日)赐进士姚涞等四百十人及第出身有差。”该书还记载道:“壬戌(二十一日)赐状元姚涞朝服冠带,诸进士宝钞。庚午(二十九日)授第一甲进士姚涞翰林院修撰。”翰林院官署的级别层次从最高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到庶吉士。一般来讲,只有廷试一甲,才能授修撰和编修。姚涞因成绩突出,被直接授予翰林院修撰,由此可见此人才华横溢,但从他对文征明的态度,亦可见其傲慢。
状元杨维聪,字达甫,号方城,顺天固安人。正德十五年庚辰会试取中,十六年辛巳殿试第一。
文征明尽管文才过人,又是被举荐而来,但因非科班出身,终归只能做宫廷中地位卑微的待诏,即便这样,还要遭遇姚、杨等状元的讥讽,被轻蔑的称之为“画匠”。
王宠在文中言“吾丈友义义重,真见古人矣”。一方面赞扬陈沂“与衡山相得欢”的友谊之情,一方面隐含着对“推毂之力的诸公”的赞扬,这诸公当中包括杨慎、黄佐、马汝骥以及何良俊。
在《四友斋丛说卷十》道:“林见素(名俊,字待用,号见素。成化进士,官刑部员外郎。世宗时官刑部尚书。)嘉靖初再起为刑部尚书。方到京,适文衡山应贡而至,见素首造其馆,遍称之于台省诸公。时乔白岩为太宰,素重见素,乃力为主张,授翰林待诏,我此行为文征仲了此一事,庶不为徙行矣。”从这段记载中可知,推荐文征明入宫的不仅仅是李充嗣一人,还有当时的太宰乔宇。乔宇,字希大,号白岩,山西乐平人。登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擢太常少卿。武宗嗣位,迁光禄卿,历户部左、右侍郎,拜南京礼部尚书。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
3、“南坦先生建节出镇,想已别都门矣。”
南坦为刘麟(1474-1561)的号。字元瑞,一字子振。江西安仁人。弘治年做了进士,嘉靖元年被召拜为太仆寺卿,嘉靖六年当上了大理寺卿,嘉靖七年升为刑部左侍郎,后又升至工部尚书。
建节是指使者所持之节,以示征信。即建节使往之意。《明实录•世宗实录》记载:在嘉靖二年四月,“升太仆寺卿刘麟为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提督紫荆等关。”“紫荆关”在直隶易县西紫荆岭。
4、“家兄回,曾道吾丈许録姚殿元会戍墨卷,并诸名公者垂示鄙劣。仆聋瞽人也,固无以甄别奇宝,然亦乐一诵之,望终惠我,千万千万。”
“家兄”即王宠的哥哥王守。兄弟二人情同手足,关系甚为融洽。正德六年,兄弟二人从学于当地著名学者、书法家蔡羽先生。他们在洞庭蔡羽处读书三年,结交诸多知名人士。嘉靖五年(1526年)考中进士,八年(1529)七月王守应召入京。
这段话是指王守曾赴京回来,陈沂曾经应许王守“録姚殿元会戍墨卷,并诸名公者垂示鄙劣。”这里面至少隐含着这样三点意思:其一、王守本年有可能也参加了考试,但未被录取。王守生平资料很少,还有待考察。其二、此次科考陈沂在考官之列。上面讲到“嘉靖癸未(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礼部聘同考官。”陈沂才有可能应许“録姚殿元会戍墨卷,并诸名公者垂示鄙劣。”其三、姚涞殿试第一,获取状元。《皇明词林人物考》记载姚涞:“嘉靖癸未(二年)魁天下。”明代吴承恩《状元图考》记姚涞:“嘉靖二年状元及第。”《明实录•世宗实录》记载时间更为确切:“嘉靖二年三月壬戌(二十一日)赐状元姚涞朝服冠带。”
可见,无论是陈沂为“内翰”并任礼部聘同考官的时间,文征明“拜命大廷”的时间,还是刘麟建节出镇的时间,姚涞殿试考中状元的时间,都是在嘉靖二年四月前后。由此可以推测《王宠起居帖》的创作时间即嘉靖二年四月前后。此时王宠30岁。
三、《王宠起居帖》的书法艺术
上述考证已经确定《王宠起居帖》为其30岁所作。无疑,该书法也就被划入王宠早年作品范畴。实际上,流传下来的王宠书迹前后加起来不过二十年,而现存绝大部分书法作品都创作于嘉靖五年之后,即他33岁以后。因此,这篇王宠在30岁书写的《起居帖》,就显得尤为珍贵。
我们见到存世的早期王宠书法作品,主要来自于文字记载,梁章钜《退庵所藏金石书画跋尾》记录了《王宠书文选全册》,跋文说:“雅宜山人手书《昭明文选》,全部凡二十册,用孙过庭《书谱》法,首尾精纯,无一懈笔。侧后有方亨咸、翁嵩年、查嗣瑮、朱彝尊四跋。据翁、查两跋所述,知前后十册中间离而复合。延津之剑、合浦之珠不足为异矣。雅宜少学于林屋山人蔡羽,于书无所不读,诗好建安三谢。书法本在永兴、大令间。嘉靖九年以资贡入太学,试又不售,卒时仅四十,此册作于正德乙亥,则年方逾冠耳。”按“正德乙亥”为正德十年(1515)王宠22岁。
孔广陶《岳雪楼书画录》记录了《王宠小楷书南华真经卷》,卷后有王宠自题:“予昔年过补庵先生剑光阁,见虞永兴手书《漆园内篇》,笔法绝似《度人经》而遒媚过之,披次欣赏,留舟中阅数日,不忍释手。丙子春王,予再过梁鸿溪上,补庵持素缣属予手摹永兴腕法,书成七篇。三阅月始报命,要亦优孟衣冠,虎贲之貌,殊足愧也。正德十年寎月之望雅宜山人王宠识。”落款“正德十年”,跋文中称“丙子春王”,则是正德十一年,显然落款存有疑问。《石渠宝笈》卷三载《明王宠书庄子内七篇四册》书年款为“正德十一年寎月廿二日”,及《石渠宝笈》卷五载《明王宠书南华经卷》书年款为“正德十一年寎月二日”,两幅作品跋文与《岳雪楼书画录》跋文相同,谁真谁假,不见实物,难以预料。三件作品同样的题跋,显然不是偶然现象。但有一点可以确信,即《明王宠书庄子内七篇四册》跋语所言:“虽神力稍逊,要亦高手临本也。”那么,这三件作品是否在世,还有待于实物的发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上述著录记载都是王宠二十二三岁时所作。
故宫博物院藏王宠24岁为孙一元作《行书浔阳歌十首卷》,是目前发现的王宠流传至今的最早期书作。从《行书浔阳歌十首卷》书法的笔势、状态来看,可窥到蔡羽及他人所共识“始摹永兴”的书法痕记。蔡羽是王宠的尊师,王宠曾作《感旧赋》回忆那段经历:“正德辛未(正德六年)宠师事林屋(蔡羽号)先生于包山精舍”。文征明《莆田集》这样记载:“……(王宠)少学于蔡羽先生,居洞庭三年”。那么,在这三年当中,王宠书法是否学于蔡羽,这在诸多有关蔡羽和王宠的史料记载中从未谈及,但在《感旧赋》中王宠谈到“师事林屋先生”,“师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取三年一次的科举,盼望有朝一日获得金榜题名。王宠正是在正德五年,第一次科试中失利之后的第二年开始“师事林屋先生”,可见是因科举而来。明代科举主要以永乐年间颁布《四书五经大全》为考试教材,书法字体的端庄与否,也是科考内容的参考项目之一。因此,王宠所说的“师事”是多方面的,应该涵盖了科举内容中所要求的书法部分。从《行书浔阳歌十首卷》的书法观察,其用笔的方法与字型结构,都与蔡羽书法有几分相似之处。王宠“始摹永兴”,是后来的书法家,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的结论。前面《退庵所藏金石书画跋尾》、《石渠宝笈》著录中,王宠自识:“见到虞永兴手书,……披次欣赏,留舟中阅数日,不忍释手。”两者都可以说明王宠早年书法的继承关系。
王宠一生参加过八次科举考试,而八次均告失利,从此他放弃科举考试。在他放弃科举考试后,身体出现严重病症,(笔者在《王宠行书述病帖》有述),在此同时,他的书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沙孟海先生曾经说过,“雅宜山人书,约三十八九岁始改观。”情况确实如此。
嘉靖元年,王宠第五次科试又告失败,《王宠起居帖》是在第二年所书,因此,书法变化不大,仍然保持着“始摹永兴”的状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王宠30岁的楷书作品,即嘉靖二年二月廿四日送别文征明和尊师蔡羽同舟北上,王宠为他们作的五律诗四首,题名为《林翁蔡尊师、衡山文丈偕计北征轺车齐发敬呈四首》。这件书法与《王宠起居帖》书法作品虽然书体不同,一行一楷,但书写中的笔势以及用笔的间架结构都基本一致。我们用简单的比较方法将两幅作品的同样字体如“山”、“丈”、“元”、“南”、“周”以及偏旁部首相对照,我们明显发现书法主体格调以及书法体势十分接近。书法多力丰筋、遒逸精妙、姿态迥异、清远深秀、如置身岩壑间。无一笔尘俗之态,具有独特性。就时间而言,两件书法书写时间也相距不长。《王宠楷书林翁蔡尊师、衡山文丈偕计北征轺车齐发敬呈四首》与《王宠起居帖》的书势继谁而来,显然都具备了前人所说“书摹永兴”的论点。书法的顿挫、转折以及书法表现形式都有些类似,假如我们与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相比照,会发现《王宠起居帖》有很多字型与之近似,如“重”、“敬”、“允”、“丈”、“萬”、“锡”、“元”等等,其中还包括很多偏旁部首,也就是说,其行笔的顿挫、转折等均流露出虞世南书法的遗迹。由此可知,人们如此同一的得出王宠书法“始摹永兴”的结论,是事出有因的。
顾复《平生壮观》概括得最为确切,认为:“先君述董文敏论书曰:‘气为最,势次之,笔斯下矣。’余观明世人书,皆以笔尖作楷,秃笔成行,亦得擅名于时。王履吉沉着雄伟,多力丰筋,得气得势,非公而谁。故明之中叶书家,祝、王并称,有以也。” “多力丰筋”是王宠书法的基本特征,也是“得势”的主要方面。实际上,我们在谈论王宠书法时也常常围绕着这样的评语分析,诸如:“内蕴筋骨”、“遒逸雅秀”、“力量坚实”、“奇崛峭峻”、“遒劲挺直”等等,这些评语,都是针对王宠书法的力度和书法的形态特征而言。王宠的书法与祝允明、文征明齐名,为“吴中三家”之一,是当时杰出的书法家。正如人们评论他的诗赋一样“为一时同辈之电足”。但是他与祝、文不同,祝、文在书法方面的论述很多,而王宠很少有书法方面的评论,因此,很难知道王宠书法的观点。我们只能从他的回忆中得知“见到虞永兴的书法,认为笔法绝似《度人经》,而遒媚过之,颇为欣赏。”来分析他的艺术追求。
人们赞美他的书法取自虞永兴,从他对虞永兴书法“不忍释手”自然可窥见一斑。他所欣赏的“遒媚”也正是虞永兴书法中表现的艺术境界。
《王宠起居帖》书法清健遒劲,风格独具,是现存早期书法代表作品,风格特点已基本定型,囿于当时的风气和本人的条件,王宠书法也有明显的刻本(如阁帖)的特点,被人讥为“枣木板气”。其实早于他的李东阳、祝允明诸家又何尝没有这“枣木板气”呢?他的书法创作只有二十年的历史,无疑会限制他的艺术成就。纵观他的书法遗迹,就会发现他的书法踪迹的渐进过程。尽管他没有更多的书法论点让后人去剖析,但我们从他的早期书法的稚嫩走向成熟、从收敛走向开放,无不可以感受到王宠书法的变化。可以说,王宠《起居帖》为人们研究王宠早期书法的师承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CDF5B3E8C6F0BED3_114284795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3-20 1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典藏]傅红展:谈王宠行书书札《起居帖》

21611
CDF5B3E8C6F0BED3_11428480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3-20 17: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典藏]傅红展:谈王宠行书书札《起居帖》

21612
CDF5B3E8C6F0BED3_114284803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4 10:21 , Processed in 0.1644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